周公解夢走地道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各位朋友,廣大的《易經》愛好者們,我們 共同來學習《易經》,探討《易經》,是因為《易經》的偉大智慧和文化魂魄,影響著我們的一代又一代,讓我們代代人受益無窮。從伏羲時代的《連山易》,到黃帝時代的《歸藏易》,再到文王時代的《周易》,《易經》不斷傳承,由伏羲的畫八卦開始,創造先天八卦圖,到文王的後天八卦和推演六十四卦,《易經》的內容更加豐富,日趨完善。但是據史實考證呢,《易經》在周文王之前並沒有成書,主要以碑文易學、蔔骨易學、甲骨文易學、青銅器銘文易學、陶瓷易學、鼎文易學等形式呈現。根據《易經》的卦辭和爻辭所寫的內容考證,《易經》真正成書在周朝西周的晚期。《易經》經歷了數千年的“十月懷胎”後,將旅行它的“一朝分娩”的重任, 周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有著800多年的國運確實令人欣慰,與《易經》的智慧是分不開的,它在周朝成書對周朝有著重要的意義。提到周朝,下面我們還不得不重點講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周公,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周公解夢的周公,他不僅對文化和政治等領域有著重大的貢獻,對《易經》的貢獻我們不可小覷。下面我們對周公的貢獻和智慧做一總結和解析,希望對大家有所感悟和啟迪。

我們簡單總結一下周公的貢獻。周公名旦,是大名鼎鼎的周武王的弟弟,其歷史地位和成就上絕不低於周武王,周公這個人的影響力,僅在他的父親周文王之下,而他的名聲也足以跟他的父親齊名。後人有人這樣贊美和評價周公:黃帝之後,孔子之前,於中國有大關系者,唯周公一人也。 可想而知,他的智慧和貢獻之大,值得探究。 周公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治周,在周成王年幼時周公親自攝政七年,周成王長大後又還政於周成王。我們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他的貢獻。一年救亂,二年抗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在文化的貢獻上,儒家思想起源於周公,被尊為“元聖”,周公以仁德著稱,被後世尊為“德聖”,被後來的孔子極為推崇和崇拜。

周公對於《易經》也有非常突出的貢獻:

第一,撰寫了《易經》的文字。周公對《易經》最大的貢獻是“作爻辭”。周公所處的西周時代,是中國的第一個盛世,在政治、經濟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易經》中的許多內容就是以這一時期的社會生活為背景的。我國的一部歷史小說《千古王朝》,描述的就是這段歷史。也有好多學者認為《周易》為周文王和周公共同合著。

第二,奠定了《易經》的仁義觀。周公,在歷史上被視為仁德的化身,孔子就十分崇拜周公,每每做夢會夢到周公。對此,我講幾個史書記載的故事來證實。

據《史記》記載:周公文武雙全,武王滅商時,周公肩扛大旗護衛於左右,衝鋒陷陣;武王即位,周公輔佐武王繼承文王的遺誌;武王重病,周公齋戒祈禱願代武王去死;成王即位,年幼小,周公攝政七年,成王長大後,周公北面稱臣,還政於成王;在周公攝政的七年間,用三年平息了叛亂,頂著說他要篡政的惡言輔佐年幼的國君,把西周政權鞏固下來,然後還政於成王,對西周的穩定和發展發揮了重大的作用。這些事跡無不反映了周公無私無畏的崇高品德。

“周公握發吐哺”的典故:《史記·魯周公世家》說:“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就是說周公禮賢下士,求賢若渴,勤政到了顧不上吃飯、顧不上洗頭的程度,只要一聽說有賢士來訪,便吐下嘴中的飯食,或握起正在梳洗的長發急忙去見賢士,擔心因為自己接待賢士遲慢而失掉了人才,表明了周公的仁德和勤政。正如曹操《短歌行》所說:“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武王伐紂誓師時,遇上大風刮斷了帥旗,就在眾人大驚失色時,是姜太公及周公挺身而出鼓舞了將士們的鬥誌,姜太公折斷了占蔔的蓍草,腳踏碎了占筮的龜甲,怒喝道:“枯骨朽草,有何懼哉!”後來行軍途中遇上山崩石滾,眾人驚懼,周公又挺身而出說:此次不行,更待何時!除掉商紂這樣的暴君正是上天的願望,天怒正是表明要我們討伐暴君。於是隊伍又前進了,最終打敗了紂王,奪取了勝利。滅紂後,大家都建議殺光紂王的下屬,周公又堅決反對,從而安定了人心,周公還散鹿臺之財給百姓,又贏得了百姓的擁戴。

另外,周公制禮作樂,奠定了中國早期的禮樂制度,對西周社會的穩定及和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讓孔子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麼多關於周公的歷史故事,無不體現了《易經》“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的仁義觀。正是周公的仁德和禮樂,奠定了《易經》“厚德載物”的道德風範。可以這樣說,周公是歷史上道德養生的第一個典範。

第三,周公難得的《易經》人生智慧,懂《易經》的周公一語道破。首先我們肯定周公是非常懂易經的一個人。伯禽準備走馬上任時,周公告誡:“去吧,但你不要因為成為魯國國君而怠慢別人。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今天成王的叔叔,又輔佐天子,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了,然而我依然經常‘一沐三握發,一食而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我聽聞:德行廣大而能恭敬的人榮耀,土地富有而能勤儉持家的人安寧,高官厚祿而能謙卑的人尊貴,人多兵強而能謹慎的人得勝,聰明睿智而能守拙的得益,博學多才深入淺出的人廣大;這六種人,都是有“謙德”的高人。尊貴天子,富有四海,沒有謙德的人老天會讓其滅亡,比如夏桀和商紂王,必須重視謙德!所以《易經》上說,“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夫天道毀滿而益謙,地道變滿而流謙,鬼神害滿而福謙,人道惡滿而好謙。”所以衣服做成後,袖子是短與衣長的,皇宮建成後,必須有一角是缺的,房屋建成後,要加一個錯角的,有缺憾、不完美,是宇宙自然的規律。

周公一直主張“明德慎罰”以德行治理天下,謹慎於賞罰,嚴禁謙恭。周公的兒子伯禽封地在魯地就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伯禽上任之前,周公給了他的這一番訓誡:君子不施其親,不是大臣怨乎不以。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這幾句話雖然不長,但涵蓋了好幾層意思,不但是做人處事,即使是公門中人這也是極好的管理策略。我覺得比較來說,這種思想在現在這個浮躁不安的時代更適合。從這裏面來反省的話,我們本身就精彩觸犯這些訓誡。這幾句話周公的意思有這幾個方面:不要怠慢自己的親戚;不要讓人覺得特別是你的下屬認為你不信任他而埋怨;不要因為一點小錯就追著不放,要求人人都要十全十美或者自己是怎麼做,就要別人也怎麼做。看看有沒有 發現,這幾點可都是我們似曾相識的,其實每天不知不覺都在觸犯。在我們這個時代,不要說什麼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其實日積月累的習氣我們根本就改不了什麼,現在只需要每天早晚反省一下周公所說的這幾條,那進步也一定不小。

這些話周公是教育兒子的,又何嘗不是給我們這些後代子孫說的。謙虛謹慎的態度和思想正是周公要教給自己的兒子和我們的。如果不謙虛怎麼可能恭敬待人呢?怠慢是避免不了的,向下推斷怎麼可能會任人唯賢,自然也會遭人怨恨;驕橫也必然是苛責眾人。這樣的話,一個家庭、一個組織、一個企業、一個政府機構,基本上是不可能有什麼作為的,至於服務大眾社會就不必提了,或許要中途瓦解崩潰也未可知。周公對他兒子伯禽說的這段話,即是家風家訓的範本,又是企業集聚人才、招賢納士、成就基業長青的秘訣。“滿招損,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就是好運的秘訣。

我剛才提到的這些其實始終貫穿了一個主題:謙恭。做到謙恭,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都會有一個不同面貌,得到一個不同的結果。在這裏周公對伯禽又說到了最關鍵的幾點:

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

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

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

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博聞多記而守以淺者,廣;

去矣,其毋以魯國驕士矣!

我一直說周公最重要的思想是“謙恭”,這下我們該明白了吧?真正德行廣大的人,從不驕奢都是非常謙恭對待任何人,這就是他們的處事態度。你有看過傲慢蠻橫的人會是一個遵從道德的人嗎?絕不會有的。官越大越有影響力的人越是待人親切客氣,你就覺得他是個普通人。現在因腐敗醜聞下馬的官員很多,回頭看看這些人當年可都是飛揚跋扈,派頭十足。至於在軍事中如果時時處處謹慎小心,隨時面對突來的襲擊或戰鬥的軍隊,必然都將在戰爭中是長勝不敗的。三國演義最有名的一出戲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是典故大家都看過很多次了。馬謖就是不聽諸葛亮的話非常自負,最後把自己給葬送了。而“諸葛一生為謹慎”正也說明了諸葛亮的運兵策略以及軍事素養,因此才會屢屢取勝。一個真正睿智的人從來都不會到處炫耀,甚至於你可以認為他愚癡不會做事,這樣的人才最終是贏家。當代的互聯網企業特別是BAT。已經成為影響未來社會的互聯網巨頭,但在幾年前,這幾家企業從來都是默默耕耘在自己的主業上,從來沒有跟風看什麼掙錢就爭著上馬什麼項目。你看看現在的BAT,而那些圖一時快錢的公司,都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估計都沒幾個人記得它們叫什麼名字了。少一些吹噓,多一些實幹,羽翼不豐的時候老老實實,悄無聲息的幹事,別讓別人惦記著,更別沒事去吹噓,謙虛恭敬才得更大利益。

《易經》說:“謙卦是亨通的,君子踐行,終會吉利。”《詩經》說:“成湯降生以後,以其恭敬、端肅,禮賢下士的德行以致每天都有進步。”周公提醒他兒子這是你應該參照的標準!不要因為做了魯國的國君就怠慢別人啊”。這何嘗不是我們應該參照的標準呢!

這就是被我們遺忘的周公,他的智慧深邃悠遠,我們從來沒有重視過。大家別忘記,真正儒家的奠基人是周公,而不是我們廣為熟知的孔子,但我這裏不是貶低孔子的貢獻和智慧。我們下面會專門講孔子的智慧。周公的謙恭處事的態度竟然讓我們這些後人忘記了他真正的貢獻,因為周公,歷史上才留下了一個長達八百年基業不朽的周朝,也不要忘記周朝是能夠成為中國古代王朝中建國最久的朝代,就是因為“充的興仁”,“謙恭對事”。你覺得謙虛處事的態度重不重要,這個世界上留下來的不是技巧,而是思想;能夠長久不衰的也不是技巧,而是思想。

周朝自前1046年—前256年,能享國運800年,成為中國歷史上存在最久的朝代,這與周朝的立國思想著作——《易經》有很大的關系,而周公的封地魯國(今山東境內)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800年之久,這個禮儀之邦堪稱“基業長青”,與周公倡導的“謙德”也不無關系。

所以我們學習和研究《易經》,肯定不會錯,領悟《易經》的和古代聖賢的智慧,我們的人生道路也會越走越順,運氣也會越來越好。我是《易經》文化愛好者,歡迎關註我,提出寶貴意見,了解更多有關《易經》的故事和智慧,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祝大家擁有快樂幸福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