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很醜的女間諜抓我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三個推薦

《我的天才女友》第1季

(L'amica geniale)

不知道看HBO這部電視劇的觀眾,有多少是書迷,或者,有多少正沈迷於文字與影像兩種互相滲透的遊戲裏不能自拔,因為這可能是少有的讓書迷感慨“神還原”的電視劇。之前看了2集半,想省到假期慢慢看。

乍看第一集,我立刻就把埃萊娜和莉娜搞混了,想當然地判定,金色齊耳短發,那是漂亮的莉娜,而面色沈郁的黑頭發小姑娘,才是憂思且勤奮的埃萊娜。然而,我完全錯了。後來一想,這個落差感,是作者費蘭特故意帶給我們的。

我們讀小說的時候,總是覺得,莉娜是一等一的美人兒,而對自己的容貌從來都不自信的才是埃萊娜,就像我們中的大多數,覺得自己胖,頭發很醜,約會前臉上總會不失時機地長痘。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自我代入,這也是費蘭特“那不勒斯4部曲”故事的魔力所在。埃萊娜和莉娜,就像我們理想中自己的兩個面。

埃萊娜得到了一些令人艷羨的機會,出了幾本暢銷書,有了三個漂亮的孩子,成了受人尊敬的知識分子,以她的成長背景來說,這並不常見。現實中的我們,永遠只會是那個在生活面前跌跌撞撞的姑娘,與此同時,遇到挫折時又會幻想自己是莉娜,她大膽,無所畏懼,頭腦聰明,還漂亮,從不猶豫和糾結,永遠知道自己要什麼,活脫脫是“我們想要活成的模樣”。

要還原這個故事,尤其是它帶給讀者的那種傷感與驕傲並不容易,在這個半封閉空間裏,情感永遠熱烈,傷害偶爾發生,又伴隨猜忌、嫉妒與脆弱,意大利導演科斯坦佐(Saverio Costanzo)改編,奇妙地擁有所有這些氣質。

他拍出了我們在故事裏看到的那不勒斯風情,貧民窟、瘋掉的女人,暴戾的男人,以及時而充當背景、時而又跳出來作為故事主體的意大利南部戰後血腥歷史,“在這裏,一切都異常危險”。這種時刻危險的氛圍,用一種幾乎過濾掉所有顏色的畫面深深地印在觀眾腦海中,就好像導演的鏡頭透過了一只臟兮兮的玻璃瓶子。原著小說影視化最顯然的難度是,故事都發生在第一人稱敘事的埃萊娜頭腦裏,所以埃萊娜憂愁的旁白聲不失時機地出現,為電視劇增加一點充滿宿命感的敘述。

你呢,你愛上的是埃萊娜還是莉娜,你更想成為誰?

《性教育》第1季

(Sex Education)

Netflix出品的8集電視劇。這部的主角是高中生,看上去是一個典型的青春校園題材,從主題詞“性”與“愛”來看,似乎是“美國派”那一類的粗暴路數。本身對它並不抱太高期望,沒想到卻意外地溫馨、可笑又可愛。一開場的確是赤裸裸的“性愛”場面,“sex”一詞被大寫加粗、無處不在,然而越往後看越覺得,原來標題裏的“教育”一詞才是重點。

主線劇情很簡單,男主角Otis仍是處男,但因為母親是一位“性與情感關系治療師”,耳濡目染地似乎略懂一二,他在自己所在的高中開設性愛咨詢服務開始受到歡迎,每集大致都會解決一個癥狀,比如“做愛是否應該關燈”、“女生需要在床上刻意表演投入嗎”。不用擔心的是,高中生們的性愛場景,被處理地十分“無害”和“無欲”,就像是看一群可愛的孩子在探索和解決自己的問題。

我最大的感慨是,不同的家庭,會造就這些高中生們在“性”上面面臨的不同問題,但是,他們在正視與重視“性”的程度與能力上,是80後的我們學習實踐了10年或許仍然沒有達到的。90後和00後大約在網絡上早早地完成了“性的自我教育”,和……線下實踐。不知道年輕的你們看這部電視劇時會有什麼感受?

《殺死伊芙》第1季

(Killing Eve)

這部BBC驚悚劇中,最有趣當然是兩位女主角的人物設置。一位是下手狠穩準的女殺手Villanelle,年輕漂亮乖萌,但顯然精神有異於常人,刺殺的同時還有些奇妙有趣的嗜好;一位是英國安全局員工伊芙,聰明、有間諜夢,卻困在無聊後勤部門。兩個女人相遇並上演一出聰明女人之間的貓鼠遊戲,而且,竟然還產生了微妙的情誼。

這個故事一聽就有點妙趣橫生。類似題材的驚悚懸疑類作品,我們看到過太多這樣的間諜/偵探:白人男性,40歲上下,單身或者離異有個孩子,對案件細節十分敏銳,可從來都是獨來獨往,還有點兒酗酒的問題——太常見了對不對,毫無幽默感可言。

《殺死伊芙》是種顛覆,它的故事重口味,暗黑,可又不失性感,作為追捕者的伊芙,同時也是被昵稱為“小變態”的殺手的獵物。這一貓一鼠互為獵物,對這個世界都有點不落俗套的姿態,同時被對方的鬼馬思路吸引,這種火花,既妙趣橫生,又引人入勝。

原著作者詹寧是位記者,供職於《觀察家》,日常寫的是舞蹈作品評論稿件,有一天Villanelle這個殺手形像出現在他眼前,他從2014年開始在亞馬遜上發表他的“電子書”,沒想到大受好評。很快它的版權就被買下來,2018年,BBC制作了這部劇,扮演伊芙的吳珊卓還在今年金球獎上收到了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這個消息刷屏了好幾天,自媒體在吳珊卓“醜不醜”以與她與林永健是否相似,吵吵嚷嚷了好幾天,卻忘了這部劇本身的原創性。編劇名單上,除了原著作者盧克·詹寧斯(Luke Jennings)外,最重要的編劇其實是菲比·沃勒-布裏奇,《倫敦生活》(Fleabag)的編劇和導演,順手推薦這部很“喪”的喜劇。

一個期待

《柯明斯基理論》

(The Kominsky Method)

大編劇查克·羅瑞(Chuck Lorre)的《生活大爆炸》和衍生劇《小謝耳頓》,以及再往前的《好漢兩個半》都是非常受歡迎的美劇。今年他又創作了《柯明斯基理論》,當然非常值得期待。這部在Netflix播出的8集劇講的是兩位老年人的故事。

道格拉斯扮演的柯明斯基曾是位成功的演員,老了之後在好萊塢給演員上表演課,艾倫·阿金扮演的諾曼,作為經紀人也風光一時,現在也退居二線。兩位老人家看透世情,又仍然攪在生活漩渦裏,犀利毒舌,相扶前行。從這兩位的對話裏,大概可以聽到很多“人生大道理”吧。

這些大道理,又是查克·羅瑞這種在好萊塢創作了快三十年的大編劇的人生智慧,再加上道格拉斯和艾倫·阿金都是得過奧斯卡的真正的“老戲骨”,雖然平常並不想聽任何人講些大道理,尤其是春節期節,有的是給我講道理的親戚……然而仍然對這部劇充滿期待是怎麼回事!看過的同學給我們留言一發。

一個番外推薦

Daniel Sloss 單口喜劇專場

最後照例推薦1位單口喜劇演員,出生在蘇格蘭的90後男演員Daniel Sloss,B站上可以看到他的2集專場,分別叫“暗黑”和“拼圖”。

Sloss 16歲時開始進入喜劇行業,17歲就在愛丁堡戲劇節大放異彩,成為進入“you think you are funny?”比賽最年輕的決賽入圍者。19歲就創作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專場,先是在愛丁堡戲劇節大賣,隨後就帶著這個“Teenage kicks”演到了倫敦西區,成為在此地開專場的最年輕的單口喜劇演員。此後,他上遍幾乎所有美國和英國的喜劇綜藝,幾個專場也在各國許多城市大肆巡演。

網上流傳幾個他的“段子爆款”,一個是關於“企鵝和同性戀”的,一個是關於“衛生棉條收奢侈品稅”,都特別好笑。兩個專場也“好笑地非常紮心”,特別適合春節期間看的就是“拼圖”,成為完整的自己,還是別人的一部分。看多了一些油膩大叔的單口專場,吐槽婚姻和女人,Sloss(然而也絕不小清新)的段子們會在主題上更接近我們年輕(未婚)觀眾,春節期間值得賞賜自己這樣一個大型瘋笑現場。下次推薦再見。

大家都在看

在“如何為人”這道考題上,有多少學生因良知泯滅而畢不了業?

你在北半球大雪紛飛,我在新西蘭吃著海鮮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系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環球尋味記」

▼點擊閱讀原文,今日生活市集,發現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