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破窗而入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東周職場08】

從"破窗理論"談周王室衰微的必然性

破窗理論

破窗理論又叫破窗效應(Break Pane Law; 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由詹姆斯·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於1982年提出的關於犯罪學的一個理論。其理論假設是:

一幢建築有個窗子玻璃被砸壞了,如果不及時修復,那麼其它的好窗子玻璃不久也會被砸壞;如果繼續沒人修理,就會有人爬進窗子,把建築內的東西洗劫一空;如果繼續沒人處理,那麼就會有人爬進窗子,在建築內居住起來並占有這幢建築。

破窗理論形象地說明了"環境對人的心理形成和行為表現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當一種犯罪行為或違規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和遏制時,就會有更多的犯罪行為或違規行為出現。

西周末年到東周初年,周王朝開始出現"禮崩樂壞"的局面,並且在春秋時代愈演愈烈,最終導致周王室日益衰微,最後不可避免的走向滅亡。

盤點周朝"禮崩樂壞"形成的原因,其實就是"破窗理論"在周朝歷史演進中的生動表現。

1、 東西周交替時的"破窗"表現:

周王室這幢大廈本來就有先天性缺陷,又不好好維護與矯正,到了西周末年和東周初年,周王室大廈的窗子就被一個一個地打破,到了戰國末期,大廈直接易主!

東西周交替時的"破窗"行為及"砸窗者"主要有:

首先,周天子自己率先砸破了權力傳承的"宗法"之窗。

西周的權力傳承是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的宗法制度來進行的,這一制度雖然難免會有遺失賢君之弊,但對於杜絕野心家的覬覦之心、穩定江山社稷是有好處的,故這一制度一直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一直到清朝才正式廢止。

但是對這一關系到權力順利傳承、江山穩定、社會平安的"宗法",周天子自己率先進行了破壞,自己掄起磚頭砸自家的窗子。

周孝王奪位

第一,是周孝王率先奪位。公元前903年,周懿王駕崩,按照嫡長子繼承制,應該由太子姬燮即位。但因為周懿王時西周國力已衰退,犬戎開始侵犯周境,周懿王把都城由鎬京遷到槐裏,引起了貴族階級的不滿,加上周懿王死後,太子姬燮又懦弱無能,周懿王的叔父姬辟方乘機奪取了王位,就是周孝王。周孝王在位只有6年,但緩和了西周犬戎的矛盾,並派非子到天水養馬,使後來的大秦帝國有了第一塊土地。周孝王死後,王位又回到了周懿王的太子姬燮手裏,姬燮即位就是周夷王。這次周孝王奪位,打破嫡長子傳承的宗法制,沒有造成大的危害,所以往往被後人忽略。但這是周王室第一次拿磚頭砸自己家的窗子,只是砸破以後,及時得到了修復,所以未造成連鎖反應。

《史記.周本紀》: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為孝王。孝王崩,諸侯復立懿王太子燮,是為夷王。

《竹書紀年》:"懿王七年西戎侵鎬,十三年翟人侵岐,十五年,王自宗周遷於槐裏"

第二,是周幽王廢長立幼導致西周滅亡。周幽王本來的王後是申侯之女姜氏,太子就是申後的長子姬宜臼。但後來周幽王寵幸褒姒,就廢申後及太子,而立褒姒為後,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姬宜臼跑到外祖父申侯的封國避難。後來周幽王又演繹了烽火戲諸侯的鬧劇,申侯不甘心,聯合犬戎、繒國攻打周幽王,殺了周幽王及太子伯服。後來諸侯共立姬宜臼為天子,即周平王。周平王不堪犬戎對鎬京的騷擾,於公元前770年,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周幽王廢長立幼,破壞嫡長子繼承宗法制,進而烽火戲諸侯,導致西周滅亡

第三,周幽王"破窗"未補打開了王位爭奪的"潘多拉魔盒"。周平王東遷以後,國勢本來就衰微,國家在走下坡路,但周平王的後代們,沒有把精力用在如何"中興周室"上面,反而用在爭奪王位上面,上演了一出出宮廷喋血的慘劇:

周莊王三年,莊王弟王子克夥同周公黑肩夥弒君,事敗後周公黑肩被殺;周惠王二年,惠王叔父王子頹篡位,兩年後,子頹被鄭厲公和虢公林父所殺;周襄王三年和十六年,襄王的異母弟王子帶兩次謀逆,一度得手,後來在晉文公的幫助下,才平息叛亂;周敬王元年,庶兄王子朝和王子猛爭位,王子猛被殺;敬王十六年,王子朝的黨羽把敬王趕出王都;周定王28年駕崩後,三個兒子互相攻殺,王位走馬燈似地換,周哀王在位3月,周思王在位5月,最後獲勝的周考王在位15年,死後傳位周威烈王,不久,戰國時代來臨。

周天子把自己的窗子砸光了不算,最後小得不能再小的破房子還一分為二,出現了東周公、西周公混戰,進一步加劇了東周王室的滅亡。

其次,申侯率先打破了周天子"權威"之窗。

申侯就是周幽王的老丈人,因為不甘心女兒王後、外甥宜臼太子之位被廢,引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女婿周幽王。

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天子的"權威"是至高無上的,天子有錯,只能天譴之,臣子是不能挑戰天子權威的。

申侯挑戰周幽王權威,並不是出於維護宗法制度的公心,而是出於維護女兒和外甥前途以及自己申國利益的私心,所以他的行為是"破窗"行為。

申侯砸壞了周天子的"權威"之窗沒有受到懲戒,就自然引發其它不臣之心諸侯的效仿。鄭莊公是第二個砸周天子"權威"之窗的諸侯,他不僅欺負周平王,逼周平王與他互相派兒子做人質。周平王死後,還欺負周桓王,偷王畿的麥子,射傷周桓王的肩膀。

其後,諸侯屢有挑戰周天子權威的,不再贅述。

申侯引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

其三,楚國率先打破了"封爵"之窗。

周武王大封天下,諸侯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每個等級又和土地掛鉤,公、侯的封地都是方圓百裏,伯爵70裏,子、男50裏。諸侯們希望封爵高一點,不僅是榮譽高、面子好看,還有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

但封爵是周天子的權利,天子怎麼分,諸侯怎麼接受,不能隨便僭越的。

楚國本來是子爵,應該只有方圓50裏的封地。

但是在周夷王的時候,由於周室開始衰微,大諸侯開始兼並小諸侯。楚國先祖熊渠也兼並了庸、楊粵等小諸侯國。並且自稱蠻夷,不用周天子規定的謚號,直接封三個兒子為王。這是楚國第一次砸周天子的"封爵"之窗,但不久就被"修復"。因為周夷王死後,周厲王即位,周厲王非常暴虐,楚國害怕被征伐,才自去王號。

到了東周,楚武王35年,楚國伐隨,逼迫隨國替他請求周天子,提高楚國的爵位等級,周天子直接拒絕。楚武王很生氣,說你周天子不給我提高爵位,我自己提高,直接躍過公、侯、伯三個等級,自稱為"王"。這一次砸"封爵"之窗,周天子沒有制止住,齊桓公後來當霸主也對楚國沒有辦法,楚王這個"假王"一直持續到被秦始皇滅國。

《史記.楚世家》:三十五年,楚伐隨。是也。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隨人為之周,請尊楚,王室不聽,還報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王,與隨人盟而去。於是始開濮地而有之。

楚國僭號稱王,打破"封爵"之窗,同處蠻夷之地的吳國、越國後來也稱王。中原諸侯還是克制的,沒有大規模效仿,一直到戰國時期才陸續稱王。

楚武王僭號稱王

其四,衛宋率先打破了"征伐"之窗。

周禮規定: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也就是說,"征伐"是天子的權利。各諸侯國之間發生矛盾,諸侯之間不能相互攻伐,而應該由天子指派專人或者天子冊封的"方伯"帶兵征伐。

但是這個"征伐之窗"在周夷王的時候就被打破,諸侯開始不聽周天子的號令,自行征伐。但由於造成的危害不大,沒有引起太嚴重的群體效應。

東周之初,各諸侯特別是中原各諸侯之間相對平靜。但是衛國發生州籲之亂,州籲殺了衛桓公自立,然後夥同宋國攻打鄭國,開了東周以來諸侯相互征伐的先河。

州籲伐鄭很快就草草收場,但鄭莊公卻從中嗅到了"砸窗子"的機會,先後伐許、伐宋,占了便宜卻沒有受到懲處,從此,春秋諸侯之間征伐大幕全面拉開。

"征伐"之窗再也沒法補了,從此以後,征伐自天子出變為征伐自諸侯出!

衛宋伐鄭,鄭莊公輕松破解

其五,秦國率先打破"祭天"之窗。

根據周禮及後代的封建禮制,只有天子才能祭天!

天子祭天用太牢,太牢就是牛、羊、豬三牲具備。諸侯用少牢,少牢是只有羊、豬,沒有牛。

但秦國自從秦襄公開始受封諸侯以後,時不時的就祭個天,把周天子"祭天"之窗砸得千瘡百孔,最終取代周而成就大秦帝國。

秦襄公因為保護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周平王冊封為諸侯。秦襄公就用馬、牛、羊三牲各三個祭祀上帝。

按照周禮,秦國只是諸侯,並且剛列為諸侯,只能用少牢祭祀祖先,不能祭天。但秦襄公不僅祭了天,而且用馬代替豬,相當於太牢的禮儀祭天。

《史記.秦本紀》: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乃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

秦襄公死後,秦文公即位,秦文公驅戎成功,準備把國都遷到汧渭之間,命人占蔔,得上上大吉簽,夜裏又做夢,夢見黃蛇貫通天地。巫師解夢說是上帝光降的征兆。於是秦文公又一次用天子的三牲之禮祭天。

《史記.封禪書》:其後十六年,秦文公東獵汧渭之間,蔔居之而吉。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文公問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於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秦文公用天子之禮儀祭天,遠在東面的魯惠公不服氣,也想效法秦文公祭天,派人去請示周平王,平王不允許,魯惠公自己也懶得理,直接就用天子禮儀三牲祭天。

"祭天"之窗被打破,諸侯都暴露了想當天子的野心。就連被孔子稱為"正而不軌"的齊桓公在九合諸侯後竟然想去泰山封禪,被管仲阻止了。

秦文公祭天

由於周天子家窗戶被一扇一扇打破,周天子又沒有及時修補,於是各種"破窗"行為接踵而來:

齊桓公冒用天子禮儀,晚上用"百燎"辦公;晉文公公然"請隧",即死後用天子禮儀下葬,被周襄王否決;各諸侯即位後不再去朝見周天子"受命",以確認合法身份,而是派人去周王室請求周天子"錫命",即請周天子派使臣把諸侯合法即位的相關法律文件送過來……2、 "破窗效應"給東周王室帶來的惡果:

周天子家的"窗子"被砸破了,因為無力修補或者修補不及時,導致了嚴重後果:

首先,"砸窗子"的人越來越多,形成惡性循環。每一個窗子被砸,由於始作傭者沒有得到及時懲處,導致參與砸窗子的人越來越多。並且上行下效,形成惡性循環。這個上行下效的意思就是:

先是諸侯砸周天子家"窗子"。諸侯不尊王、不納貢、不聽調、僭越禮制、公然稱王、以王禮下葬、血腥爭位等等。然後是大夫砸諸侯家窗子。比如晉國六卿坐大,把晉國的土地瓜分,然後六卿之間互相攻伐,最後韓魏趙三家分晉;齊國崔杼弒君,把持國政;魯國三桓亂政;齊國田氏代齊等。再然後是家臣砸大夫家窗子。像魯國的陽虎,家臣卻能指揮起三桓來了。

韓趙魏三家分晉

其次,"翻窗子"進來偷、搶、要的人也越來越多。偷的典型就是鄭莊公,直接把軍隊開到王畿偷麥子。晉獻公假途滅虢,虢國以西、歧山以東的周王室土地就被秦晉瓜分了。晉文公請隧不成,周襄王為感謝晉文公平亂,把黃河以北的原、溫、陽樊、攢茅等地都賜給了晉國,這樣,周王室的控制的土地越來越少……本來就不多的家當被這幫爬窗子的諸侯搬得不剩多少了。

鄭莊公挑戰周天子權威

其三,"自留地"越來越少。周武王分封天下諸侯時,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大概方圓千裏,這些土地是周王室的"自留地",保有"自留地",一方面保證王室的政治、經濟、軍事及生活供應,另一方面,王室的"小宗"也需要進一步分封。隨著進一步分封的進行,周王室的"自留地"逐步減少。

周平王東遷時,自留地由方圓千裏減少到方圓六百裏左右。如果好好經營,還能保有強大實力。畢竟根據"王千裏、公侯百裏、伯七十、子男五十"的禮制要求,諸侯的地盤都還不大,周王室完全可以憑借六百裏土地所蘊藏的強大實力控制諸侯。

但事情卻向著最糟糕的方向發展,隨著"砸窗"子的諸侯越來越多,"磚頭"越來越大,周王室"自留地"被諸侯明搶暗奪,特別是虎牢以東賜鄭、黃河以北賜晉、申國以南被楚侵奪、虢國以西被晉、秦占有,到春秋中期,周王室的"自留地"已不足二百裏。

"自留地"的減少,對周王室是災難性影響。因為財稅、人口、軍隊都仰仗土地供給,自留地減少,財稅、人口同步減少,財稅、人口不足,軍隊就無法建設,沒有強大的軍隊,別說控制諸侯,自保都成問題。

春秋後期周王室土地銳減為一個小諸侯國

其四,"家底"越來越薄。家底就是經濟收入,周王室的經濟收入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土地收入,二是各諸侯上交的貢賦。

隨著自留地的減少,土地上產出的賦稅也相應的越來越少。而諸侯們呢,早忘記貢賦的義務,根本不願意給王室交稅,導致諸侯的貢賦斷流。

土地稅收越來越少、貢賦再斷流,周王室的家底自然越來越薄。甚至薄到連周天子的喪葬費都出不起,周平王去世後,繼位的周桓王沒錢給他爺爺送終,只能向魯國要錢辦喪事。這事記載在《左傳》裏:

《左傳.隱公三年》:三月庚戌,天王崩……秋,……武氏子來求賻,王未葬也。

賻,就是助葬的財貨。周平王駕崩後,連助葬的財貨都置辦不齊,要到魯國及其它諸侯國去討,可見經濟拮據到什麼程度。

齊桓公稱霸時,管仲獻"青茅之謀",幫助周天子籌措了一筆錢,才緩解了幾年的財政危機。

東周初年,周王室的家底都這麼薄,那麼春秋中後期、戰國時期,就更薄了,最後竟然到"債臺高築"的程度。這就是"破窗"效應帶來的惡果。

與上述惡果相配套的,是周天子的權威越來越弱,面子越來越"賤"了。諸侯不僅不朝見周天子,甚至諸侯爭霸時為了自己的面子需要,竟然威逼周天子降低身份去出席盟會。這個時候的周天子,有點類似演員"走穴"混出場費了。

周襄王像混出場費的演員一樣出席踐土之盟

3、 東周"破窗效應"形成的原因分析:

東周王朝"破窗效應"之所以一旦形成,就變成不可逆轉的結局,其中自有內在的原因,歸納一下,主要原因是:

首先,"窗子"天然有缺陷,很容易被"砸"破。

這個天然缺陷就是"分封制"!根據"分封制"並結合"宗法制"來看,周武王分封以後,周王室自留地尚有方圓一千裏多裏,根據"嫡長子繼承制",這一千多裏都由周成王繼承。周成王又生了一堆兒子,長子繼承王位,次子以下及所有庶子,都要分封出去。那麼,傳到周康王手裏的"自留地"勢必少了一部分,少的這一部分是分封給了周康王的兄弟了。周康王再傳到周昭王手裏時,周康王的"自留地"必須拿出一部分分封給周昭王的兄弟,這樣周昭王得到的"自留地"又進一步減少……

按這樣的邏輯每傳一代,"自留地"減少一部分,就像數學中的"微分"一樣,一階一階地微分下去,最後的值就會無限接近於"零"。

周王室要想節制諸侯,必須保留強大的軍隊,而如果土地都分封沒了,既沒人當兵,也沒錢養兵,只能成為"吉祥物"被各諸侯利用了。

分封制是破窗的制度根源

其次,周天子自己率先"砸窗",起了壞的"示範"。

當周天子威拋赫赫時,諸侯不敢越雷池半步。

但當周天子自己撿起磚頭把自己家的"窗子"砸破而不補時,膽大的諸侯就在周天子的"壞榜樣"示範下,也撿起磚頭幫助周天子砸周天子家的窗子。

所以,周孝王的壞榜樣雖然沒有發酵,但埋下了砸窗子的隱患。而周幽王直接觸發了眾諸侯砸窗子的興趣。

鄭國本來是周幽王叔叔的封國,是比較晚得到分封的中大諸侯,對周王室自身的違禮行為一清二楚,所以就成為了最先挑戰周天子權威的諸侯。

"亂自上始"!鄭國學周王室的"壞榜樣"開了個"壞頭",其它諸侯都憋了很久,砸窗的激情都被釋放出來,這就導致東周以來雪崩式的"禮崩樂壞"局面出現。

其三,"砸窗"行為沒有得到有效懲戒引發"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破窗效應"催生的一大現象。主要原因就是個體的"破窗行為"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懲戒,從而引發集體的從眾跟風。而集體行為要懲戒時又面臨著"法不責眾"的難題。

周夷王時,就有諸侯不朝覲周天子,如果當時及時懲戒不朝覲的諸侯,就不會有後來的群體性不朝覲。

申侯引犬戎攻擊周幽王,不管是什麼理由,都是弒君行為。事後,應該對申侯以弒君罪予以懲處。放過申侯,就給後人弒君開了壞頭。

鄭莊公射傷周天子,同樣應該予以懲處,放過鄭莊公,諸侯可不願意放過周天子。

而對於中小諸侯來說,雖然自身實力有限,但大環境如此,"投機心理"促使他們加入從眾隊伍,最終形成"法不責眾"的燎原之勢。

這就是懲戒不及時而引發的從眾惡果。

管仲、蹇叔、商鞅正是從這裏看到了危險,所以都註重刑罰教育。

羊群效應就是從眾心理的典型表現

4、 周王室如何避免"破窗"效應?

管理中,破窗效應是可以避免的。但對周王室來說,要避免有一定難度,但也不是沒辦法的,需要一代又一代周天子不懈努力才行。

首先,固窗。

前面說了,周王室的窗子有先天隱疾,這個隱疾就是"分封制"。

"分封"只能進行2-3代,再往下分,就變成了數學中的"微分"了,所以,"分封"這個影響窗子甚至影響整個周王室大廈穩固的問題必須得到糾正。而糾正的措施主要有:

第一,做出"停止分封"的決策。"分封"的步驟必須停下來,何時停止,可以做出決策,確保停止分封以後,自留地能夠養足六軍,只有養足"六軍",周天子才有能力節制諸侯。第二,擴大"自留地"以應對土地越分越少的必然趨勢。如果短時期內分封停不下來,那麼必須擴大"自留地",而擴大自留地只能去攻打那些未歸化周王朝的偏遠方國或部落。西周第四代天子周昭王時,就感覺到"自留地"不足帶來的問題,所以就三次南征楚蠻(不是楚國),想通過南征楚蠻獲得新的土地以養軍,可惜第三次征伐失敗,功虧一簣!而周昭王之後的天子又沒有人再舉起征伐擴地的大旗,導致重要的"固窗"舉措流產。第三,適當收回部分封地。各諸侯國如果有嚴重的違法亂紀行為,周天子率領諸侯去討伐這些諸侯國,對國君予以正法,土地收回到周王室手裏,這樣緩解因分封導致的土地不足問題。漢初也分封了許多諸侯,但有許多諸侯國因為犯罪而被取消封國,所以漢代的江山一直穩固掌握在劉氏手裏。第四,新增土地不再分封而設置郡縣管理。楚國就是這麼做的,楚國每吞並一個小諸侯國或方國、部落,都不再分封,而設縣管理,所以晉國出現三家分晉,而楚國沒有出現。

周昭王伐楚功敗垂成

其次,護窗。

"護窗"就是對砸窗行為嚴懲不貸。

諸侯砸窗不是東周才開始,而是西周就出現了苗頭。周夷王的時候就有諸侯不朝現象,那個時候,周王室還威勢顯赫,完全可以通過政治、軍事的威懾懲處那些不朝的諸侯。

楚國在西周時並不強大,卻妄自僭越稱王,周王室完全可以率六軍並征調諸侯去攻伐楚國。而事實上,周厲王上臺後,楚王害怕征伐,就主動去掉王號。這說明西周時征伐楚國、懲罰楚國完全可行。

要護窗必須有一支強大的軍隊,而周天子的六軍只是在烽火戲諸侯後對抗犬戎時才遭到損失,但庸碌的周平王東遷以後,沒有及時重建六軍,導致失去了節制諸侯的大好時機。如果周平王東遷後及時重建六軍,依然可以憑借強大軍事威懾諸侯。

要更好地"護窗",除了強大的軍隊,還需要培養幾位"方伯",協助周天子管理諸侯。事實上因為周天子沒有及時調整或任命方伯,導致諸侯自己用拳頭來爭"方伯",這就是春秋爭霸。

如果周天子能夠在東西南北各任命一位諸侯做"方伯",並控制住方伯的發展勢頭,使方伯始終處於周天子的控制之下,那麼就能抑制"砸窗"行為於"萌芽"!

其三,補窗。

窗子壞了,及時補上,別人就不會再隨意地砸。西周的時候,借助強大的軍事力量及王室崇高的威勢,全部"補窗"完全可行。

東周以來,周王室全面"補窗"不太可行,局部補倉還是可以做到的。這種方法就是利用諸侯爭霸的機會,借霸主的威勢補自已的破窗。

特別是齊桓公稱霸,打著尊王的旗號,管仲又是堅定的維護周王室禮制的人。周王室借助齊國的霸主力量,完全可以恢復諸侯"朝覲"、"納貢"、"受命"等義務,因為齊桓公在位時間長、稱霸時間長,能夠幫助周王室系統修補破窗。

按現在話說,"破窗理論"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時止損",並及時"亡羊補牢"。

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問題","分封制"的無窮分割必然導致滅亡,而中間的"破窗行為"則加速了這個衰微進程。由於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補窗",使得"砸窗"行為形成燎原之勢,最終周王室因錯過"補窗"機遇而"無可奈何花落去"!

東周初年才始封諸侯的秦國因為及時采取"固窗"、"護窗"、"補窗"行動,最終在馬拉松式的諸侯競爭中笑到最後,成功取代周王室並消滅所有競爭對手,而建立起新的帝國大廈,並因此而影響中國2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