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自己頭上戴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三國小人物誌0076:默默無聞的趙雲後代——趙統趙廣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趙統趙廣,是三國時代蜀國名將趙雲的兒子。在《三國演義》小說中,他二人在第97回《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中登場,向正準備第二次北伐出師的諸葛亮,呈報了趙雲病重去世的死訊……

不過,諸葛亮雖然跌足而哭,哀痛於趙雲之死,卻並未任命趙統趙廣二人為將,在自己軍中效力。而是當即讓二人趕回成都,面見後主劉禪,並報上喪訊。而劉禪也追論趙雲昔日之功勛,讓他兩人繼任了父親的爵位,並分別封為“虎賁中郎將”和“牙門將軍”,讓他們為趙雲守墳戴孝。

其後,趙統趙廣二人,就在羅貫中筆下完全絕跡。既沒有他們軍中為將,征戰沙場的記錄,也沒有朝堂為官,政壇參議的事跡……似乎,作為大名鼎鼎的完美將軍——常山趙子龍的兩個兒子,他們倆完全是默默無聞。僅僅在一次簡單的露臉過後,就從此下落不明……

是的,我們在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也不免會有此疑問。都說是“虎父無犬子”,作為名將的後代,雖不見得一定要青出於藍、強宗勝祖,但至少也得繼承他們父輩的遺誌,混得像點樣子才行……

別的不說,在演義小說的劇情上,同為“五虎上將”關羽張飛的兒子,關興和張苞,人家就能混得是風生水起,拿起父親們的武器“青龍偃月刀”和“丈八蛇矛”,在戰場上斬將殺敵、所向披靡、勇不可當,還被贊嘆並稱為“小關張”。

而趙雲的兒子,卻自從趙雲去世以後,就完全泯然於世,讓人不由得心生疑惑,為什麼諸葛亮就不肯用他們二人為將?是因為蜀漢在軍事方面人才濟濟,實在沒有他倆的位置;還是因為他二人能力平庸,根本不堪大用?

其實,在拋開小說的情節渲染,和演義故事的劇情編造。在中國的整個古代史上,所謂“虎父無犬子”的記錄,是並不太多見的。具體到三國時代的蜀漢陣營,第一代名將的後代人物們,按史書的記載,也並沒有什麼出色的人存在。

尤其是,關興和張苞這一對少年猛將,完全就是羅貫中所杜撰出來的英雄形象。在《三國誌》等史書的記錄中,這二人都是年少早死,根本沒有出戰的記錄。就更別提還能發揚父風,成為二代目名將中的代表了……

至於趙統和趙廣呢?我想,我們還是應該根據史書上的記載,來好好分析一下他二人,搞清楚他們在歷史上的真實人生軌跡,並給他們一個客觀的評價。

首先,在陳壽所著的《三國誌》中,沒有趙統趙廣的獨立傳記。只是在趙雲的傳記末尾,簡單地提及了他們二人:趙統襲爵永昌亭侯,官至蜀漢虎賁中郎督,加行領軍;而趙廣為牙門將軍,後來隨姜維前往沓中司。在司馬氏派五路大軍伐蜀時,不幸戰死於沓中……

(《三國誌-蜀書六-趙雲傳》:(雲)子統嗣,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陳戰死)

看得出,趙統和趙廣作為趙雲的兒子,其實在蜀漢都還是擔任了一定的官職。至少從史料記載看,關羽的兒子關興,雖然從小有才,被諸葛亮重用,擔任侍中、中監軍等職務。卻在20多歲就英年早逝;而張飛的兒子張苞,更是早年夭折……這樣看起來,趙統趙廣的待遇,其實也並不比關羽張飛的兒子低。

(《三國誌-蜀書六-關羽傳》:(關羽)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

(《三國誌-蜀書-張飛傳》:“(張飛)長子苞,早夭)

那麼,關於趙統和廣所擔任的官職,“虎賁中郎督”和“牙門將軍”,具體又是什麼樣的職務呢?

這裏我們先說趙統,按照史書記載,他擔任的這個“虎賁中郎督”,雖名字聽起來挺威風,但實際上卻不是什麼正統的官職。基本上,這就是蜀漢帝國,在劉禪繼位以後,所專門設立的官位,其具體的品階和職務,已然不可考……

(《季漢官爵考三卷》記載:“後帝置虎賁中郎督以處趙統。按續誌有虎賁中郎主虎賁宿衛,此加督者,蓋兼督兵故”)

或許,我們可以大致由此推斷,所謂的虎賁中郎督,就基本上是一個虛職,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力。不過,純粹從職級評定上來說,虎賁中郎督應該也不算低。畢竟趙統在擔任這個職位的同時,還同時擔任了“行領軍”。

這個行領軍,又是什麼職務呢?《三國軍制》中稱,“行領軍”可是三品官,官秩二千石。中領軍出征時設立,權同中領軍。中領軍掌禁兵,主五校尉、中壘、武衛三營,可以開府,下設長史、司馬……

由此看來,趙統在蜀漢軍政圈子中,也不算是被虧待了。至少,他是榮譽稱號和實際職位都有,再加上他是趙雲的長子,理所應當也繼承了趙雲的爵位。他們趙家在蜀漢帝國的地位,怎麼也不算低……

然而,為什麼趙統又在史書上毫無表現呢?這個問題,一方面可能與他從事的具體職務有關,另一方面也和諸葛亮在掌控蜀漢大權的十幾年時間裏,所采取的用人制度和風格,所脫不了幹系。

這裏我們先要說到,趙統趙廣的父親趙雲。翻開史料記載我們會發現,真實歷史上的趙雲,其實並沒有小說中所寫的那麼神通廣大,完美無瑕。基本上,趙雲在劉備陣營中的定位,就是個近衛軍的首領,平日裏一般只負責保衛工作,鮮有機會能上戰場,並獨自率軍殺敵。

所以,子承父業的趙統,也是繼任了父親趙雲的事業,承擔起了蜀漢皇室的護衛責任。他的真實職務,應該是成都成禁衛軍統領一類,平日裏負責的是衛戍首都、巡邏皇宮等事務。在這樣的位置上,要想做出什麼的成績來,自然是很難。

當然,諸葛亮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就用人意願上來說,他並不想重用劉備留下的“元老派”,以及這些元老派人物們,所留下的後人……

我們知道,諸葛亮的家族,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荊州人士(祖籍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磚埠鎮黃疃村一帶)。但是他們這一支脈,自諸葛玄開始,已經在荊州一代有了相當的影響力。在劉備占據荊州以後,諸葛家族也基本上成為荊州本土士族的領袖,成為了蜀漢政壇上大名鼎鼎的“荊州派”。

所以,在諸葛亮的政治布局裏,肯定是會優先考慮自己信得過的人。甚至是在蜀漢政壇的各個關鍵崗位上,都巴不得派上荊州派的人。以求能獨掌整個蜀漢的朝政,並始終淩駕於益州本土的“西川派”和“東州派”頭上。

至於劉備身邊,原本最得信任和重用的“元老派”呢?據史料分析,他們和諸葛亮之間的關系,其實並不是特別好。而且他們在劉備入蜀以後老的老死的死,基本上處於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的尷尬狀況中。

尤其是,在關羽犯下大錯丟失荊州以後,元老派原有的聲望更是大受打擊。幾乎已經在蜀漢政壇上,很難上的了臺面……

所以,諸葛亮在掌權之後,對於“元老派”的態度,大致是“拉攏”+“打壓”。一方面,他讓關羽、張飛、糜竺、簡雍這些人的後代,都入朝入仕封官拜爵,並享受較高的薪俸,以表彰他們的父輩們,以及之前數十年來的勞苦功勛。

另一方面,他又不讓這些人掌握什麼實權,只是作為一股在朝堂上的力量,支持自己的荊州派,一同壓制政治上的對手——益州本土派。

至於趙統,在諸葛亮這樣的用人策略安排之下,自然也只能是默默無聞,接受被閑置的事實。只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罷了……

說完了趙統,我們再來說一下他的弟弟趙廣。在史料的記載上,他的戲份要稍微多一點點。除了點明了他的職務為“牙門將軍”之外,還記敘了他跟隨姜維出征,並戰死沓中的事跡。

這個“牙門將軍”,又是個什麼樣的將軍呢?

據史料分析,牙門將軍是三國時期,劉備所創置的將軍職位。雖然只是個雜號將軍,地位不及那些正牌名頭,但是其重要性卻並不低。需要常伴主公左右,參贊軍謀,並代為主公統領親兵等……這一切就要求了當牙門將軍的人,不僅要具備過人的勇武,還要有相當的軍事謀略。

不少三國時代大名鼎鼎的人物,尤其是蜀漢的將領,一開始都在牙門將軍這一職務上逗留過,如趙雲、魏延、王平等。所以,我們可以大致推斷,趙廣在勇武和謀略方面,也是有一定的出色之處,所以才能在姜維領兵,主持蜀漢軍事大計的時期,成為其麾下的牙門將。

然而,史書上也依然沒有記載,趙廣除了最後戰死沓中的事跡之外,在戰場上的任何表現。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恐怕唯一的解釋就是,趙廣其實在大部分的時間裏,和哥哥趙統一樣,都是被安置在某個閑職上。直到蜀漢後期,諸葛亮都去世很久了,他才為姜維所征召,前往軍中效力,並擔任了牙門將軍的職務……

是的,我們大致可以推斷,趙廣在諸葛亮執政時期,可能也是類似於近衛統領,近衛隊長一類的身份,表面上高官厚祿,實際上無權無勢……等到諸葛亮去世以後,以往的用人體系被推翻,他的職業生涯才有了突破,得到了前往蜀漢軍中效力的機會。

這時候的蜀漢帝國,已經是到了大廈將傾,即將分崩離析的暮冬時刻。姜維20多年時間裏十次北伐、連續征戰,早已將虛弱的蜀漢國力耗損過度。更不用說在人才方面,蜀漢也是逐漸雕零,優秀將領所剩無幾。面對日益強大的曹魏帝國,幾乎已經無法正面過招……

據史料記載,在蜀漢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十月,姜維發動了他主持下的第十一次,同時也是最後一次北伐。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陽境。魏征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抓住姜維懸師遠征,給養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先全力搶占了有利地勢,接著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以逸待勞,大敗蜀軍。

擋不住鄧艾反攻勢頭的姜維,只得節節敗退,率兵撤到了沓中,也就是今天甘肅省舟曲縣西北的地方。而作為牙門將軍的趙廣,應該也是在掩護姜維撤退的過程中,面對強大的魏軍而不敵,不幸最終戰死沙場……

寫到這裏,我們也算是理清了,趙統趙廣兄弟在歷史上的真實軌跡。應該說,相對於演義小說上,對他們二人似有若無的描述來說,正史上的趙統和趙廣,其實多少還是有些戲份的。

不管是趙統擔任“虎賁中郎督”,承擔起禁衛軍職責,衛戍都城並保護皇室的安全;還是趙廣擔任“牙門將軍”,跟隨姜維北伐出征,並在沓中殞命戰場……他二人都算是盡忠職守,為保衛父輩們打下的蜀漢基業,而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不過,趙統趙廣兩人的能力,肯定也算不上出類拔萃。不然,諸葛亮肯定也會對他們另眼相看,不會因為自己在“用人派系”上的傾向,而將他們二人束之高閣(據史料記載,關興、王平等人,雖分屬元老派和益州派,但因為才能過人,也很受諸葛亮的器重)。

在他們二人過世以後,關於趙雲這一脈的後裔,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從此在史料再無記載……

寫到最後,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為什麼羅貫中在撰寫《三國演義》小說的時候,對關羽張飛兩人的兒子大加渲染,甚至不惜大量虛構戰場事跡,來成就這一對年輕的少年英雄。

而對於趙雲的兒子,羅貫中卻讓他們完全隱形,連一點戰績都懶得編。甚至原本在史書上的一點記載,比如趙廣跟隨姜維北伐,在沓中戰死沙場的事跡,都給一並掐掉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分析過,羅貫中打造關興、張苞的英雄形象,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彌補關羽和張飛去世以後的劇情缺憾。並在自己的筆下,繼續保持書中關於“戰場英雄”的劇情張力。

也是懷著同樣的目的,羅貫中將馬超的弟弟馬岱,也打造成一幅戰場猛將的形象。雖然其個性表現並不像關興張苞那麼鮮明,但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馬超英年早逝以後,在蜀漢陣營中所缺憾的“西涼猛將形象”。

既然如此,那羅貫中為什麼不能同時也打造一下,趙雲的兩個兒子。讓他們繼承父誌,征戰沙場,復刻趙雲的形象?反而是在小說第110回中,將文鴦比作趙雲,並留下一首盛贊其少年英雄的詩:

長阪當年獨拒曹,

子龍從此顯英豪。

樂嘉城內爭鋒處,

又見文鴦膽氣高……

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三國演義》版本,基本都是經清代文學批評家毛綸和毛宗崗父子,所編撰過後的版本。在原版《羅本三國誌通俗演義》中,羅貫中的原文是將文鴦比作張飛:

昔日當陽喝斷橋,

張飛從此顯英豪。

樂嘉城內應無敵,

又見文鴦膽氣高。

也就是說,羅貫中其實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讓趙雲的英雄形象被延續。他的本意,就是讓趙雲去世以後,其英豪故事也從此劇終。不像關羽、張飛、馬超等人一樣,還需要有“後來人”來繼承。

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其實,我們只需要解析一下,《三國演義》中的劇情架構,以及趙雲和關張等人的事跡差異,就能理解羅貫中的寫作思路。

首先要肯定的是,關羽、張飛、趙雲三人,都是老羅筆下的超級英雄,武力頂天而且戰場表現驚人,幾乎未逢敗績。可謂是全書前一半劇情中,在“勇”字方面,最令人崇拜,也最讓人敬佩的人。

然而,到了蜀漢立國這個節點上,關羽張飛二人就相繼撒手人寰,而且死法還非常地窩囊(一個戰場失利被擒殺,一個虐待下屬被暗算)。如此一來,不免會給讀者們,帶來一種突如其來的失落感,隨之而來的還有深深的惋惜,外加無盡的遺憾……

為了彌補這種失落和遺憾,也為了保持小說的劇情張力,更為了延續小說中的英雄形象和角色魅力。羅貫中就使出“借屍還魂”的手法,傾力塑造了“小關張”這一對年輕小將。讓關興和張苞二人騎上戰馬,並拿起父親們的武器,再次活躍於戰場之上。

至於馬超,也是差不多的情況,雖然之前率西涼軍起兵,在與曹操的戰鬥中所向披靡,還殺得老曹割須棄袍、丟人現眼……但是在投效劉備之後,就幾乎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而且還英年早逝,令人感到遺憾不已。

所以,老羅也需要將他的弟弟馬岱,打造成“久經沙場、多負辛勞,冷靜勇敢”的猛將形象。讓他延續起馬超的英雄氣概,並繼續支撐起“西涼軍”這個團體,在蜀漢陣營中的表現。

那麼關於趙雲呢?他和關、張、馬三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的“圓滿”。從白馬少年的形象登場,幾乎是單挑無敵、未逢敗績;而且還忠義乾坤、危難時刻數次救劉備和劉禪於險境……最終,作為一名戎馬倥傯的將軍,還能以六十多歲的高齡,善終於病床,可謂是功德圓滿。

也就是說,趙雲這個人物在羅貫中筆下,一生故事經歷可謂“完美”,並沒有什麼遺憾可言,所以也沒有“形象延續”的必要。再加上之後小說中的戰場舞臺,要逐步讓位於姜維、王平、魏延等“後來人”。所以幹脆就此放棄了趙雲這個形象……

總之,老羅的劇情設定,就是決定讓趙雲在他去世以後,便徹底退場。不需要讓他的兒子趙統和趙廣,或者是其他某個人物,在書中再去扮演“延續英雄魅力”的角色。畢竟,江山代有才人出,英雄終有落幕時……有些人物既然已經再無遺憾可言,那麼到了該隱退的時候,也就可以壽終正寢了……

關於趙統和趙廣的故事,寫到這裏也差不多可以收尾了。盡管他二人在史料中的記載寥寥,在演義小說中更沒有什麼表現可言。但是由於披著“常山趙子龍”之子的光環,所以在現代的桌遊和電玩等遊戲類作品中,也往往都能看到他們二人的身影。

在著名桌遊《三國殺》中,趙統趙廣是作為同一張武將牌出現,擁有“翊贊”和“龍淵”兩項技能,強度很高;

在國產三國策略類遊戲《三國群英傳2》中,趙統和趙廣也都有登場。而且二人的都是繼承了小說原著中對趙雲“白馬少年將軍”的形象描述,形象均為白面清秀的俊朗少年。在這款以人物頭像“醜”而著稱的遊戲中,如此亮麗的形象設定倒是令人眼前一亮……

只不過,趙統和趙廣在這款遊戲中的屬性數值,確實也不算高。武力都是70多點,智力也較低。就武將技和軍師技來說,二人多少有些亮點和可取之處,在戰場上能堪一用。但也基本上就是打醬油的角色而已……

客觀來說,這樣的能力設定,對於在正史記載和演義小說中,出場不多的趙統趙廣二人而言,也算是比較符合的!

PS:關於趙雲的後人,在趙統和趙廣之後,就再也沒有了史料記載。可以大致推斷,他們趙家這一族,在蜀漢滅亡以後,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再沒有什麼表現,也沒有出過什麼有名的人物,。

曾有傳言說,後來收拾五代十國亂世,並建立了北宋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其實就是趙雲一族的後人。這種說法有沒有可能呢?

其實,根據史料分析,趙雲籍貫常山真定(今河北石家莊),早年跟隨劉備入蜀,自然是將其宗族家小也都帶到了益州,其家族,自然也是從此在西川安家,並繁衍生息了下來……就在前不久,四川省綿陽市的鹽亭縣,就確認過當地趙姓人的族譜,並肯定了他們為趙雲一族的後代……

而趙匡胤呢?他的籍貫是幽州涿郡(和劉備張飛同鄉)。在成名以後,他追認的祖先是西漢時期的京兆尹趙廣漢,而且宋代官修的《會要》與《國史》等資料,都記載而且認可了這樣的說法。

如果我們繼續追宗溯祖的話,趙匡胤所在的涿郡趙氏,為戰國時期趙國末代君主——趙幽繆王遷的後人。而趙雲的先祖,如今比較認同的說法是,他是秦朝南越武王趙佗的後人(趙佗也是常山真定人)。看得出二人的先祖差別也很大。

所以說,趙雲和趙匡胤這兩個,相差幾百年之久的人物之間,還真沒有什麼聯系可言。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