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老鼠拖著自己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作者:沈詩妤

《誤殺2》從片名上沿用了“誤殺”,但與《誤殺1》的劇情毫無聯系。《誤殺2》改編自美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迫在眉梢》,重現了對現實制度的批判。《誤殺2》中對現實的隱喻始終貫穿始終,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隱喻之一:“誤殺”

影片片名沿用了第一部的“誤殺”,突出了一個“誤”字,即讓觀眾對真相產生誤解,最終消除既定印象,對事件和人物建立自己的認知和理解。

縱觀全片,“誤殺”不止一處。核心的誤殺,是市長劫走了本屬於林日朗兒子的心臟,在他劫持醫院後追蹤到事情的根源是市長,並引誘警察“誤殺”自己。另外,市長為救自己的兒子,靠權力劫走心臟,無形中“誤殺”了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孩子;達馬醫生拒絕救治卷毛的妻子,導致卷毛產生刺殺之心。然而在卷毛行動之前,林日朗意外的舉動幫達馬先躲過一劫,從而避免了“誤殺”;還有林日朗利用鏡頭視覺偏差“誤殺”特警,狙擊手第一次“誤殺”林日朗失敗等,均是對“誤”的不同場面解讀。

隱喻之二:特警、老鼠與貓

影片中警察被賦予“貓”和“老鼠”兩種身份,其中有兩處以“老鼠”隱喻警察的形象。第一次是警察局局長派遣一名特警從通風管道鉆進去,用對稱的畫面展現了老鼠與特警對視,隱喻警察與老鼠等同,成了屈從權貴的“老鼠”。

另一處是之後林日朗順勢問的那句:“你們到底是貓,還是老鼠啊?”原本明確的答案,暗示了小人物對強權的質疑。警察作為秉公執法的國家特權人員,應當是履行正義的貓(與任達華飾演的警察張正義名字契合)。然而當他們為權貴服務時,便成了行走在黑暗裏的“老鼠”,而這雙重身份是根據情節不斷切換的,林日朗也只能以輿論和道德為要挾,企圖在縫隙中尋找光明。

隱喻之三:螢火蟲隱喻

電影中反復出現了螢火蟲這一核心意象,這與《誤殺1》中的英文片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相對應。林日朗的名字叫“日朗”,兒子叫“小蟲”,電影的英文名叫Fireflies in the Sun,意為“日光下的螢火蟲”。當小蟲問起,“為什麼螢火蟲在燈光下就不亮了”,林日朗回答,“因為他們的光太小、太微弱。但在黑暗的地方,即便是如此微弱的光也能照亮周圍的一切”。螢火蟲象征著小人物和底層人民,螢火蟲在黑暗中才會發光。正如片中最後出現的螢火蟲,正是林日朗的化身,代表了更多像他一樣的普通人——為了救孩子而走投無路,最終不惜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在大眾面前掀開高層的遮羞布。這一意象,體現出底層人民與社會權貴的英勇博弈。

隱喻之四:聲音隱喻 “砰砰砰”

影片裏有一張海報,上面有“砰!砰!砰!”三個擬聲詞。因林日朗的職業是編劇,他常和兒子假裝模擬槍戰戲,這本是父子間的日常互動,然而這份溫馨最終演變為殘酷的現實槍殺。“砰砰砰”不僅代表槍聲,還代表心臟跳動的聲音。第一個“砰!”表示父親中槍死亡,後續的“砰!砰!砰!”表示父親心臟移植到兒子身上後,又開始進行跳動。這個擬聲詞,象征著父子二人的宿命和紐帶。

隱喻之五:特殊鏡頭隱喻

影片中有幾個鏡頭,都傳遞出一種特殊的信號。一是林日朗拿著高利貸去找醫生,然而心臟卻已轉運了。他被保安拖著的那一刻,院長路過,電影以一個慢動作的俯視鏡頭拉長了這一場景:院長高高在上不可攀附,林日朗既狼狽又無助,赤裸裸地表現著兩人之間的高低落差,同時象征著二人權力的落差。《誤殺1》和《誤殺2》的結尾都有一場雨戲,雨不僅能夠起到場面調度作用,還渲染了氣氛。當林日朗中彈那一刻,慢鏡頭更是將時間拉長,使觀眾能夠清晰地看到林日朗故意求死,嘴角勾起的一抹笑容,與此同時,他倒下去濺起的水花更是渲染了一種悲壯的氛圍,將劇情推向高潮。

電影以諸多隱喻表達,讓觀眾看到了一個父親,在權貴階層與貧民百姓的現實博弈中,為妻兒作出的痛苦抉擇。通過解讀片中各式各樣的意象,我們可以構建出復雜的社會與人物。父親高大的形象與偉大的奉獻精神與冷冰冰的現實形成對比,從而讓電影擁有了更深層面的探索和思考。

(作者沈詩妤系華東交通大學教師)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