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原版大全查詢夢到麻子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在2008年作為總導演參與了震驚世界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後,沈寂許久的張藝謀,也在次年,也就是2009年12月10日,推出了他回歸之後的首部賀歲電影。

沒錯,就是那部匯集了小沈陽,趙本山,程野、毛毛東北搞笑四人組,和閆妮、孫紅雷、倪大紅影視劇實力派演員,大家共同參與的超長小品鬧劇《三槍拍案驚奇》。

憑借當年春晚《不差錢》一炮而紅的小沈陽擔任主演,然後,在趙本山出人,張藝謀出力,投資公司出錢的大忽悠團隊組建後,故事套路選擇上,純粹將這種春晚喜劇加鬧劇的元素,從大年三十一直延續到了年底。

我不知道為什麼張藝謀會選擇用《三槍》這部電影來自毀名聲,但我知道,早期長年遊走於主流邊緣創作的張藝謀,大概後期也開始變得聰明起來,他早已經學會了如何和上面打好交道,也知道如何能夠放大觀眾的惡趣味來謀取利益最大化。

所以,即便《三槍》的原創劇本,是花大價錢買的1985年科恩兄弟《血迷宮》的版權,但卻絲毫沒有想過將故事內容本土化處理。不僅懸疑和黑色的元素全無,還加入了花花綠綠的服裝設計,借此來展示所謂的中國特色,然後,讓一群東北人在西北的大地上,譜寫著一碗油潑面引發的血案。

婚外情是推動故事發展的核心,殺人滅口是支撐電影發展的脈絡,我猜,這部電影本來想要主打的元素是懸疑和恐怖,因為,臺詞很少的情況下,完全依靠燈光的烘托,來完成氛圍的營造。

可是,從電影開始閆妮飾演的老板娘買槍的情節,我就忍不住發笑了,這段是可以單獨拿出來放在舞臺上,用小品的形式呈現給觀眾的,或許,比放在這部電影裏的效果要好很多。

殺人武器的買賣都這麼明目張膽,商人還趁機朝著遠處放了一炮,這一炮,正好引來了官兵的追查,也為孫紅雷飾演的張三出場埋下伏筆。

不過,趙本山那個鬥雞眼的角色,我怎麼看都像是臨時加進去湊時間的,或許,也是趙本山賣了張藝謀一個面子客串一下。他這條線索完全是可有可無的,而且,不知道為什麼,他一上來就問了張三這麼個奇怪的問題,那就是,這家麻子面館的四個人中,誰和誰存在奸情,這一問,倒是把觀眾給整蒙圈了,到底你是查炮的,還是捉奸的?

整部電影臺詞很少,而氛圍的烘托,基本上也都在利用變化的光影。

如果把這部電影看作是一部風景宣傳片,倒也合適。無數次對於所處環境的遠景拍攝,將本該作為故事核心的人物,成為風景的點綴,不僅對於敘事沒起到多大的幫助,倒是讓觀眾對於故事發生的地方心向往之。

於是,單薄的人物性格,蒼白的故事內容,含糊不清的主題,讓這部電影成為了徹徹底底的鬧劇。

如果沒猜錯,故事內容大概就是,老板發現老板娘和夥計存在奸情,於是,計劃花錢雇傭兵卒殺死他們兩個,可是,兵卒用兩人的血衣企圖欺騙老板,得錢之後又想取回血衣,最終,老板被殺,而與老板娘有奸情的李四以為老板是老板娘殺的,所以,暗中毀屍滅跡。

而另外兩個夥計在討要自己工錢時,恰巧被張三碰上,造成一死一逃的慘劇,這樣讓逼不得已的張三,放棄身份的隱藏,奮力追殺李四和老板娘,最終,李四和張三死亡,老板娘幸存下來。

人物關系並不復雜,故事內容其實也很簡單,但如果沿用原版《血迷宮》的套路,應當是以懸疑為主,以打亂時間的形式,隱藏每個人身上的秘密,而這樣的電影呈現給觀眾的時候,或許,產生恐怖情緒居多,也能夠具有強烈的代入感。

但《三槍》卻完全把註意力集中在了搞笑上面,可搞笑中還想弄出點恐怖的動靜,只是,這些經常活躍在劉老根大舞臺的東北喜劇演員,在觀眾心中早已被定型,無論故作深沈的驚嚇,還是嚴肅冷酷的恐怖,都無法支撐故事內容中存在的懸疑和黑色元素。

說實話,這部電影和陳凱歌的《無極》有個相似的敗筆,那就是故事內容的空洞,完全就是形式大於內容。

陳凱歌喜歡場面營造的大,張藝謀喜歡中國元素的多,這些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早已成名的導演,或許在利益中早已被商業化衝昏了頭腦。他們忘了熒幕前的衣食父母,沈浸於自嗨的瘋狂當中,把他們以為的看作觀眾以為的,最終,故事不是故事,電影不像電影,錢倒是掙了不少,口碑卻崩塌了。

回到《三槍》上,磨磨唧唧地講著婚外情,卻始終無法把人物和故事融為一體,而節奏上也是松松垮垮的,完全沒有任何的代入感或是體驗感。

在我看來,好電影最重要的,要麼就是故事的吸引人,要麼就是情感的共鳴性,可這部電影的兩樣東西都沒有,反倒是利用這些常年活躍在二人轉舞臺上的小品演員,插科打諢地勉強推動著故事的發展。

而且,孫紅雷飾演的兵卒張三,前期本來是一個行事嚴謹的人,就連地上的煙灰都要處理幹凈,可是,到後面卻突然大開殺戒,故事內容和人物的性格的過渡完全沒有,就這樣,從本來的暗殺,變成了明目張膽地追殺,不禁讓觀眾產生這樣的疑問,究竟這部電影在告訴觀眾什麼?傳遞的主題又是什麼?

孤山客棧,本可以發生如同《新龍門客棧》那樣精彩的故事,可張藝謀偏偏選擇弄一個超長版的小品出來,最最可笑的就是,將陜西的油潑面和東北的二人轉硬生生地融合在一起,用很長的鏡頭展示了油潑面的制作過程,那把揉面當手絹轉的場面,讓我不得不發出這樣的感嘆,果然,張藝謀和趙本山才是真愛。

我進電影院看電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放松身心,同時,也能夠或多或少地接受某種心靈洗禮。

有人可能會覺得,《三槍》雖然俗,但好歹還能算作娛樂片博觀眾一笑。但我真心不想把《三槍》算作是電影,拋開故事內容的硬傷不說,我花錢進電影院,你就只讓我看一個超長的小品拼湊,那我還不如回家免費把《不差錢》多看幾遍,最起碼,小品裏的小沈陽比電影裏的小沈陽更加好笑。

說到底,張藝謀已然變成了商人,商人眼中只有利益沒有觀眾,他們就是想站著還把錢掙了?可隨著觀眾觀影水平的提高,圈錢行為還能繼續嗎?有幾個傻子是會前仆後繼的?

《三槍》這樣的電影,到底對於中國電影的發展有什麼用呢?就這麼一部爛俗的電影,居然也能夠輕松過億,想來,中國電影市場真的是太容易掙錢了,難怪大家都在崇拜明星,都在擠破腦袋的混娛樂圈。

目前,中國電影表面的繁榮,恰恰將骯臟和齷齪的各種行為通通掩蓋,掩耳盜鈴的做法實在是可恥啊,我想,中國電影這座大廈還能支撐多久,就看真正的覺醒者會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