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建牛舍養牛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來源:經濟日報客戶端

“不蓋圈!”在冬季寒冷的新疆塔城地區,有一家養殖企業不大規模建牛舍,養殖規模卻達3萬頭,計劃發展到10萬頭。這家企業名為新疆華淩三農草原牧業有限公司。記者近日在公司養殖場看到,一頭頭牛在圍欄內踱步、吃草。企業技術負責人曹暉說,牛並不怕冷,兩側用竹板擋住強風即可;僅有的幾座圈舍,是用作母牛的產房。

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新疆著力打造全國農牧業價值高地,近年來按照“穩糧、優棉、強果、興畜、促特色”的思路,推進農牧業提質增效。眼下,全區各地堅持因地制宜,從生產各環節入手深挖潛力,推動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產業發展新意疊出。

新疆華淩三農草原牧業有限公司成立於三年前,是一家肉牛養殖龍頭企業,核心園區總投資約15億元,位於塔城市恰夏鎮。“與傳統蓋圈方式比,散欄養殖資金投入只有其十分之一左右。”曹暉說,發展肉牛養殖,關鍵是要提高投資效率,將有限資金盡量投到牛身上。

據測算,不蓋圈,頭均固定資產投資僅為1000元左右,而傳統養殖棚圈建設大約需要1萬元至1.5萬元。此外,這家企業采用地面青貯方式,不建青貯窖,又節省資金約5500萬元。“節省下大量資金,可以用於擴大養殖規模。”曹暉認為,“一些企業養牛效益低,其實是發展模式的問題,導致養殖戶無法短期獲得收益,不蓋圈的方式則破解了前期投資過大的弊端。”

不僅養殖業,種植業上也有“顛覆性”的技術應用。在博樂市青得裏鎮定吉格村,玉米豐收在望。“這一片玉米地有2200畝,采用免耕技術耕作。”定吉格村黨支部書記哈斯喬路說,保護性免耕玉米從開溝、施肥、播種、覆土全套作業一次性完成。

博樂市農業農村局高級工程師蔣貴菊介紹,這片耕地適合采用免耕技術。采用這種技術,在耕種前不需清理稭稈,也不用犁地,能有效減少土地翻耕帶來的墑情損失,解決了稭稈處理難題,還能免去地膜的使用。

“不僅省事,投入上也少,每畝至少節約100元。”種植戶張貴金指著玉米地告訴記者,10月中旬就開始收獲了,采用 免耕技術,比傳統種植方式產量略高,“從種到收兩頭賺”。 (經濟日報記者 喬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