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被蝙蝠咬了一口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記憶碎片,致命魔術,星際穿越這些耳熟能詳的史詩級影片深深刻在了世界電影的裏程碑上。它們都出自於“諾蘭”,神一般的男人。諾蘭它自成一派,致命的腦回路吸引了大眾的眼光,在電影界大放光彩。甚至於在小編眼裏,電影界可以分為諾蘭導演的電影和其他電影。

導演簡介

克裏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1970年7月30日出生於英國倫敦,導演、編劇、攝影師及制片人。2015年3月,憑借執導電影《星際穿越》入圍第41屆美國科幻恐怖電影獎土星獎最佳導演 。2017年,憑借《敦刻爾克》榮獲亞特蘭大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

01

信條

《信條》在全球上映後,熱度直升,除了因為它是疫情後影迷最期待的電影,而且它確實又是一部典型的諾蘭式燒腦片,其中使用到各種比較超前的理論也在各國引起了討論,來看看微軟新聞網當地時間9月5日的討論總結。(以下內容基本不涉及劇透,可以放心看)

時間反轉,這是諾蘭運用最熟練的電影構成技巧,它打破了現實世界對時間的基本認知。劇中主要角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向後移動,但這些雙直接影響著那些向前移動的人,劇中人物和事件由同時線性因果關系約束的緊密相互作用。於是很多人都同意這個猜想——尼爾是凱特的兒子。這個時間反轉的算法基於一位匿名的女科學家的理論,諾蘭從一開始就讓她出場對此進行了解說。

反派Sator一定會失敗,這位的大名來自龐貝古城的薩托方陣(The Sator Square),這是解謎的方陣,也表現了時間之輪的旋轉。在影片結尾的地方,Sator亮出了他袖子裏的王牌: 一個與算法相關的終止開關。如果他死了算法就會啟動,但前面那顆假藥丸就註定了這個算法無法被開啟,否則整個影片便無法展開。

有不少影迷把這部影片和諾蘭之前的影片串聯了起來,形成了一個諾蘭的全體系,這個體系裏,《信條》、《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是設定在同一個世界裏的。

本片中的尼爾和那位女科學家是科布在《盜夢空間》中的孩子。如果仔細想,確實他們有相似之處。

《信條》和《星際穿越》之間的聯系則更為緊密。在《星際穿越》中,未來的地球實際上是無法居住的。

巧合的是,這也是地球在《信條》中被決定的未來命運,男主正是試圖通過整合和激活算法來阻止這樣的命運,同時還有種來自未來的神秘力量正在暗處動作以拯救世界,不少人認為《信條》與《星際穿越》的時間線是可以重疊的,但這似乎有些燒腦,不知你是否同意?最後,和諾蘭一樣,要向基普·S·索恩(Kip S Thorne),這位當代物理學大神致敬,他應該會繼續和諾蘭一起創造打破電影的基本構造,讓影迷更燒腦也更過癮。

02

星際穿越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近些年來,最出色的科幻電影,就算在史上所有科幻電影中,小編認為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整部電影所所用到的理論是由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基普·S·索恩擔任科學顧問。裏面的黑洞和蟲洞元素吸引著一些科幻迷的熱愛,以至於很多網友看完,都紛紛稱贊:太燒腦,太科幻,過癮!如果你只是看一遍,一定是看不懂的。

《星際穿越》之所以"燒腦",是因為該片以太空穿梭和時空旅行為題材,裏面涉及大量物理學前沿理論,例如黑洞、蟲洞洞、五維空間、彈弓效應、引力紅移等理論,對於一些宇宙科幻迷來說這可是他們的福音,但一些網友也表示這部電影看完一頭霧水,觸及的物理知識太過前沿,即便不懂,但看著卻很感興趣。

《星際穿越》劇情簡介: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人類面臨著無法生存的威脅。就在那時,科學家們在太陽系土星附近發現了一個蟲洞,它可以打破人類能力的極限,並尋找機會將生命延伸到更遠的太空。一支探險隊穿過蟲洞前往外太陽系。他們的目標是找到一個適合人類遷徙的星球。關於耐力,這是一種叫做“Endurance”的飛船,探險隊員面臨的挑戰是人類思想中從未見過的。然而,通過蟲洞的時候,他們發現飛船上的一個小時相當於地球上的七年時間,即使探險小組的任務能夠完成,他們的救贖對於對地球上仍然活著的人來說已經是太晚。飛行員庫珀(必須在與自己的兒女重逢以及拯救人類的未來之間做出抉擇。

這部電影劇情如今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3分,其涉及的物理知識十分有趣,就連電影本身的拍攝也十分要好,各種科幻畫面讓人著迷,各種燒腦劇情讓人深思。強烈推薦給大家,沒有看過此片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相信你會愛上它的!

03

致命魔術

諾蘭的《致命魔術》看起來像是一部講述魔術的電影,但其實重點卻不在講魔術,而是兩個魔術師之間的你爭我鬥的故事。他們是兩位極有天賦的年輕魔術師,還是一起長大的好友:安傑和伯登。安傑性格復雜而且歷練世故,是一名天生的表演家,他知道如何在舞臺上將自己完美地展現給觀眾。而伯登則與他完全相反,這位天賦極高且非常富有創造力的魔術天才因為不修邊幅和天真的個性而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更不懂得如何使用華麗的手段去表現他的魔術想法。兩個人因為互相嫉妒猜疑,而成了勢不兩立的對手。

我們是觀眾,也是看魔術的人。魔術是多麼神秘莫測,出其不意,它本身就令人著迷和善於挑撥人類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看到片中的魔術,第一時間就想這是怎麼做到的,太神奇了!於是隨著劇情的深入,我們一直企圖解開魔術的秘密,我們想象中的秘密,可以是神奇的機關、奇特的手法以及真正的魔法。但事實並非如此,電影從一開始就告訴了我們真相,只是看到後來就遺忘了,就像電影一開始就赤裸裸說的,你在仔細看嗎?

魔術通常有三個步驟,第一步以虛代實,第二步偷天換日,第三步,也是最難的部分,稱之為化腐朽為神奇。現在你想找出秘密,但是你無法找到,因為你沒有真正在看。你並不是真的想知道,你想要被愚弄。

安傑和伯登就是兩個被魔術愚弄的人。一開始因為伯登繩結系錯了,導致安傑的妻子在魔術表演中沒有從水缸中解脫而淹死,從此安傑與伯登就從簡單的互相看不順眼而變成深仇大恨。這種仇恨本質卻是對魔術著魔般的癡迷。他們互不服氣,互相算計,為了戰勝對方,他們互相拆臺。

伯登在魔術天分上極高,他演繹的移形換影魔術引起了轟動。而為了破解伯登這個新發明的魔術,安傑想盡了辦法,都不得而知,後來他找了一個跟自己長得很像的人騙過觀眾的眼睛,演成功了移形換影,安傑稱之為新移形換影。可是這個拙劣的手法被伯登一眼看出來,嘲笑諷刺。他們的攀比和戰鬥一發不可收拾,理智、道德、素養甚至人性都可以被利用,事態漸漸不受控制,兩個人的忠誠與信仰都受到了最大限度的考驗,直到引發了一場謀殺,這場世紀大戰才以悲劇收場。

安傑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移形換影的秘訣,那就是伯登和他的搭檔法隆是雙胞胎兄弟,他們一直以來不斷地身份互換地生活著,幾乎沒有人發現他們行為的不同,除了伯登後來的妻子莎拉。伯登深愛著莎拉,但是法隆不是,當法隆頂著伯登的身份生活的時候,莎拉很明顯看出來“伯登”的眼神裏並沒有愛。莎拉因此備受煎熬和傷害,最後抑郁之中她自殺身亡。

“致命魔術”電影確實意如其名,劇中的悲劇在於,魔術師在愚弄觀眾,但是魔術也在愚弄魔術師,誰都沒有逃過被愚弄的結局。理智與瘋狂在一念之間。

04

蝙蝠俠:黑暗騎士

2008年上映的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是諾蘭指導的,最文藝的超級英雄電影。這部作品顛覆了以往所有的超級英雄電影的套路,這部作品冠上蝙蝠俠的名頭,還不如稱之為小醜外傳。以往的超級英雄對抗反派,都是在觀眾知道最終邪不勝正的結局欣賞過程。

一般的電影描寫都是圍繞正義方展開,觀眾的視角都是知道正義方的各種伏筆來對抗邪惡,過程雖然會居於下風。在曲折中最終能贏就行了。但是《蝙蝠俠:黑暗騎士》反其道而行,它重點描寫了最有魅力的反派。

蝙蝠俠作為超級英雄的一員,是最不像超級英雄的。他只是一個普通人,雖然體能和技術方面達到人類的極限,還屬於正常人的範疇。憑借的是科技和高智慧來對抗邪惡。他借助的科技還沒有對面的鐵人那麼先進和炫酷,還屬於可理解範疇。

而給蝙蝠俠安排的反派,就是一個天才般的犯罪者——小醜,由希斯·萊傑扮演。小醜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犯罪者,他的犯罪理念是為了改造哥譚鎮成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樣子,其他的什麼金錢,權力等都是無所謂的。

在病床上的小醜,問了一句:“你知道混沌的本質嗎?”這句話揭露了他的思想觀,為他的所有行為做了鋪墊。他認為只有極致的混亂,才能帶來的是極致的公平。正義是不存在的,但是公平存在,由他來創造。

電影裏的蝙蝠俠,他也遇到一個問題。他的行俠仗義是存在合法性爭議的。諾蘭借一個冒牌蝙蝠俠之口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誰給你的權力?你跟我有什麼區別?蝙蝠俠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根本無法回答。漫威的《美國隊長3》內戰也是基於這個問題,超級英雄行俠仗義的合法性。

《蝙蝠俠:黑暗騎士》的主旨變成為了絕對公平vs絕對正義的問題,特別是它將小醜刻畫得入木三分。小醜在片子裏一直煽動著他的思想,他誘惑著那些黑幫人士,按著他的步伐施行犯罪。他將蝙蝠俠玩弄在股掌之間,讓他去自首。

觀眾應該感謝希斯·萊傑的演出,他為了演好小醜這個角色,一直在揣摩。拍完之後得了抑郁癥走不出來,最終大家都失去了他。在電影開場那場爆炸戲,當時是出了意外的。本來按照劇本,希斯·萊傑扮演的小醜按了起爆裝置,大樓馬上炸開然後上公交車離開。但是起爆裝置延遲了。導演沒有喊停,希斯·萊傑一開始懵了,然後自行發揮,就那麼幾秒他將小醜那種神經質表現得入木三分。《蝙蝠俠:黑暗騎士》是一部好電影,但是對於DC來說不能算是一部好電影。每一部DC電影都互相割裂,超級英雄沒能互動,形成在宏大宇宙的故事吸引觀眾,這就很難在商業上抵抗漫威的電影宇宙。

05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由克裏斯托弗·諾蘭執導,克裏斯蒂安·貝爾,安妮·海瑟薇等主演,是諾蘭執導的蝙蝠俠系列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分別是2005年的《蝙蝠俠:俠影之謎》和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

30年前布魯斯韋恩親眼目睹自己的父母被歹徒殺害,這在他心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雖然三十年過去了,韋恩還是無法忘記父母被殺害時的場景,他認為父母的死都是自己造成的,後來韋恩從影武者聯盟那裏學到一身的本領,為了維護哥譚市的和平,同時也為了彌補未能保護父母的遺憾,韋恩戴上了蝙蝠俠的面具,披上蝙蝠風衣、騎上蝙蝠戰車,像蝙蝠一樣出現在黑暗裏,打擊各種犯罪,一個維護正義的黑暗騎士從此誕生了。

蝙蝠俠的出現給哥譚市帶來了希望,蝙蝠俠也成為了全民偶像,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此人畫著一張小醜的臉,沒人知道他叫什麼,也沒人知道他從哪裏來,他的出現讓這個寧靜祥和的哥譚市陷入了恐慌,雖然蝙蝠俠最後解決了小醜,但蝙蝠俠也付出了沈重的代價,女友瑞秋被炸死,好友哈維丹特也變成了惡魔,為了不讓哥譚市民失望,蝙蝠俠抗下所有罪名,從一個黑暗騎士“沈淪”為一個惡魔。

八年時間在謊言籠罩下,哥譚市變得繁榮寧靜,蝙蝠俠卻在這八年時間裏沈淪,變得意誌頹廢身體虛弱,蝙蝠俠犧牲自己換來了哥譚市和平,但這和平只是表面上,一股邪惡的力量正在地下崛起,危機時刻蝙蝠俠又站了出來,但此時的蝙蝠俠不僅成了全民公敵,而且身體素質也不如從前了,但最終蝙蝠俠克服了種種困難,那個曾經的黑暗騎士又回來了。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繼承了前兩部黑暗深沈的風格,那是因為它們的導演都是同一個人克裏斯托弗諾蘭,說起克裏斯托弗諾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指導過很多經典的影片,像星際穿越、致命魔術、盜夢空間、敦刻爾克等,諾蘭擅長拍懸疑電影,很多電影中都加入了懸疑元素,像盜夢空間結尾處的陀螺,還有致命魔術裏的雙胞胎兄弟。

作為蝙蝠俠系列的最後一步,諾蘭導演對這部電影傾入了全部的心血,不斷對劇本進行打磨,經過三年時間才完成劇本的創作,劇情上相比前兩部更復雜更有深度,在連接前兩部的同時,又做了一次升級。影片時長將近三個小時,但卻沒有給人一種劇情拖沓的感覺,三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看完以後還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這都得益於導演對整個劇情的把控。

在特效方面第三部也比前兩部中更多、更震撼,尤其是幾場爆炸特效,在視覺上跟人很大的衝擊,在演員方面基本上保留原班人馬,同時又加入了新的角色,安妮海瑟薇的貓女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美麗性感身手不凡,讓人感到很驚艷,作為《蝙蝠俠前傳》三部曲的終結篇,不僅和前兩部風格統一,劇情上也呈現了一個完美的結局,雖然有些不足,但整體看已經很不錯了。

06

盜夢空間

十年前的今天(2010.9.2)《盜夢空間》第一次與中國觀眾見面,在此之前諾蘭只有《蝙蝠俠:俠影之謎》在2005年電影產業尚不完善的大陸上映過。所以,搭乘著銀幕總數飛增的東風,諾蘭帶著《盜夢空間》撼動了無數觀眾的世界觀,也真正被中國的大眾所熟知。當然這次《盜夢空間》的重映是是全球範圍的,誰又不想多做一場夢呢?

遙想2010年,這部電影創下了多個紀錄,豆瓣9.3分的高分直接闖進最佳影片榜單的Top10,巨額的票房紀錄或許是意料之中,有趣的是,這個巨額票房是被觀眾重復觀影所制造的。好的導演從不解答謎題,而是引導觀眾想象,影片最後的鏡頭定格在仍在旋轉的陀螺,懸念通過“留白”丟給了觀眾。

英雄不提當年勇,那麼十年前的《盜夢空間》今天再看是怎樣的呢?

答:還是很強,方方面面的那種。

十年前的故事有沒有過時?

故事先從“小李子”柯布的一次“盜夢”任務開始

在一次與同事合作針對日本能源大亨的盜夢任務中,因為同夥的粗心大意而前功盡棄,但是能源大亨十分認可柯布的業務能力,打算用“罪行豁免”的權力收買柯布幫助擺平自己競爭對手公司的威脅。故事在這裏正式進入正題,日本能源大亨的任務並不簡單,他希望柯布將一種意識植入到競爭公司唯一繼承人的潛意識裏,得以讓繼承人解散家族企業帝國。在柯布重新召集了靠譜且強大的盜夢團隊後,他們認為只有通過三層的“夢中夢中夢”才會深入到目標的深層潛意識中而不被察覺,並且應該從繼承人父子的微妙關系入手才有可能改變繼承人原本十分堅定的繼承想法。

說幹就幹,在優秀的團隊努力下,前期的工作周密且順利,他們在長途飛機中順利進入了目標任務的夢境,在短短的十小時飛行中他們要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一個人的想法。

在第一層夢境中,他們發現目標此前受到過潛意識的防衛訓練,即“反盜夢”訓練,所以他們在意識尚存的第一層夢境中受到了衛隊最猛烈且密集的攻擊,“金主”日本商人甚至負傷幾乎送命。

最重要的是,他們從柯布口中得知在這場夢境中死去的人將不會醒來回到現實,而會在鎮定劑失效前困在迷失域(limbo)——一場荒無人煙長達幾十年的囚禁。

在第二層夢境中,他們完成了兩件事:獲取目標的信任,一同進入第三層的夢境;

割裂目標與父親秘書的信任關系,目標決定開始遵從自我內心。

在第三層夢境中,目標成功進入了團隊為他精心設計的“父子相認”,他相信了“父親”對他的期盼——追尋自我,不要模仿。

這來之不易的結果是柯布與女助手深入到“第四層夢境”中的營救換來的,並且一直在柯布潛意識中“作祟”的前妻也為任務的完成增加了無數的障礙。

十年前的技術有沒有過時?影院視聽技術發展了十年,現在還有必要進電影院看《盜夢空間》嗎?換個思路,電影是造夢的藝術,電影院是造夢的空間,在夢裏看“盜夢”難道不是一種奇特人生體驗?雖然科幻的題材讓觀眾腦補出拍攝現場的層層“綠幕”,但實際上影片中大部分的場景都采用的實拍,或是斥巨資進行建築或裝置的搭建,或是不遠萬裏飛到異國他鄉取幾個場景。第三層夢境中的雪山基地是有三個版本,第一個是真實在雪山上搭建的一棟建築,方便拍攝局部與整體環境的關系

第二個是在影視基地裏搭建的模型以方便重型設備進入拍攝特技

第三個是在攝影棚中將基地內部還原拍攝室內的場景。這樣大手筆投入的建築最終的命運也都是在爆破鏡頭中倒下,難怪說電影的美術是偉大而悲慘的職業,他們為觀眾構建了夢境,又在現實的世界中不留痕跡。第二層夢境中重力轉移的酒店長廊令人印象深刻,在十年前敢於在攝影棚內做大型運動裝置哪怕在好萊塢也需要極強的勇氣與團隊協作能力。諾蘭用著“原教旨主義”的“復古”,幫觀眾短暫地找回對電影真實的信任,我們不需要擔心漫步在巴黎街頭的演員身後是不是一大片的綠幕、穿街而過的火車是不是樂高公司的最新模型……

電影的幕前幕後看完了,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夢”作為一個如此捉摸不透的事物,為什麼諾蘭導演會對它有如此深入的理解。夢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被理解為不同的事物,在鄉土社會下的中國夢被理解為神靈與未知,所以就有《周公解夢》等著作去幫助人們理解夢背後的秘密。而經歷過工業革命的西方社會對夢的認識更多會從醫學與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也是《盜夢空間》的科學支撐,如果感興趣可以了解一下弗洛伊德的著作《夢的解析》。電影是造夢的藝術,在黑暗、靜謐中我們得以體驗別人的人生,燈光再次亮起的一瞬,揉揉眼睛我們又做回了自己。電影超越了時間、空間、死亡,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詞作者田漢認為電影是“銀色的夢”,楊德昌在電影《一一》中借胖子之口說:“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長了至少三倍。”在《盜夢空間》中我們發現,原來現實中的幾小時可以是夢裏的幾十年,正如在影院中的兩小時我們體會了角色的一生。來做一場夢吧,夢醒了又如何,夢破了又如何?

本篇文章部分圖片素材來源自網絡

近期閱讀精選、

CMF實驗室 | 液態金屬

Zim & Zou 的紙制童話世界

設計中簡潔優美的線條感——AC/AL工作室

更多深圳木馬工業產品設計的思信息請點擊“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