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別人在挖蓮藕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神仙組合中你有聽說過和合二仙嗎?他們可是中國傳統典型的象征形象,數百年來作為“家庭和合,婚姻美滿”的意義早已深入人心。“和合二仙”和天臺之間的傳說背後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

  在盛唐時期,天臺東郊豐家(今路口村)封尚書之子豐幹,到國清寺出家為僧在國清寺舂米,以供眾食。相傳他有時口誦《唱道歌》騎虎從松門進入寺院,把別的和尚們都嚇壞了。久而久之,人們習慣地喊他“隨時豐”和尚。

  有一次,豐幹去拜訪赤城山的德清法師,在回來的路上聽到一陣陣的嬰兒的啼哭聲,循聲望去看到是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小孩子,豐幹把這個小孩子帶回了國清寺,交給典座僧撫育,取名拾得。那條嶺路從此被稱為“拾得嶺”。

  拾得逐漸長大在寺中當小和尚,分配在廚房幹些雜活。拾得自幼與隱居寒石山的詩人寒山交好,經常把一些剩飯剩菜裝在竹筒裏藏起來等好友寒山來時送給他吃,久而久之二人情同手足成了貧賤之交。國清方丈見他們二人忠實勤快,就留寒山在廚房幫忙。

  這年,國清寺舉行佛事盛會,有位越州汪氏婆婆帶女兒何荷花來國清寺進香。因路途辛苦,婆婆竟一病不起,臨終托孤,將女兒荷花托付給寒山和拾得二人,希望二人之中能有一個與荷花結為夫妻。婆婆走後三人相處親如兄妹,漸生愛慕之情。可是等到荷花到了婚嫁年齡,誰也不好意思先開口。一個夏日的早晨,寒山見蓮塘荷花盛開,有了靈感,便摘了一朵插在荷花姑娘鬢邊;拾得見狀,也笑瞇瞇地拿出珍藏的梅花贈給荷花。這一幕恰巧被一個來國清祈夢的梅秀才撞見。秀才正苦於昨夜夢裏二位沙彌分別送給他一枝荷花和一顆梅核不知怎樣解夢。此時見荷花姑娘像出水芙蓉一樣美麗,靈感忽至,連聲高叫:“好夢,好夢,因荷(和)而得藕(偶);有荷(合)方為梅(媒)。”

  寒山見狀,上前問道:“請問施主高姓大名,光臨敝寺,不知有何見教?”

  秀才答道:“小生姓梅名合,說起來羞煞人,我昨夜在貴寺借宿,祈夢求偶,不料今日應驗。”

  梅秀才見荷花姑娘轉身欲走,急忙上前施禮道:“請問姑娘尊姓大名,何方人士?”

  荷花見梅秀才氣度英偉,先有幾分好感,隨口答道:“小女子免貴姓何,名荷花,越州人士。”

  梅秀才不禁心動,應聲說:“何字妙極!可謂添人、添丁、更添口。”

  荷花見梅秀才不假思索,對答如流,自是別才,頓生幾分愛慕之情,於是羞紅了臉兒。情急之下,將梅核朝梅秀才扔去,掩面便走。

  寒山頓悟,知道了二人的心事,決然離家出走以成全他們。

  而拾得在寒山出走以後,也大徹大悟,立誓走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回寒山。一日,拾得來到蘇州,聽說西郊寺廟新來了一個和尚,容貌和裝束與寒山一模一樣。拾得大喜,想兄弟今日相會應送點禮物,但身無分文,於是走到荷塘邊折了一枝荷花捧在手上,走向寺院。而寒山聽說拾得來了,急忙從房中捧出一只盛素齋的竹盒。於是弟弟獻荷,哥哥送齋,二人相視而笑。這個寺廟後來便叫寒山寺。

  再說荷花姑娘也因寒山、拾得離家出走,久無音訊,心中暗暗叫苦。好在荷花心靈手巧,常幫婚禮人家剪紙謀生。

  當時天臺風俗,新娘出嫁時,娘家要陪送妝奩,俗稱“嫁妝”,謂之陪奩。往新郎家送嫁妝,謂之“送妝”,也叫“發奩”。送妝時間安排在迎娶前一日。送妝前,新郎家有“催妝”儀式。所謂“催妝”,就是新娘家雇人擡來催妝禮盒。裏面配置幾樣食品,禮物上貼上紅色剪紙的喜慶圖案。等新郎家“催妝”禮送到後,新娘家才進行“送妝”。

  荷花姑娘趁為他人婚慶剪紙的機會,把對寒山、拾得的思念融入作品中。她創作出一個持荷、一個捧盒、蓬頭笑面、十分惹人喜愛的小孩形象。荷花取意並蒂蓮,圓盒象征好合,而盒子裏放著五只“蝙蝠”,則寓意五福臨門。人們借此來祝賀新婚夫婦永結同心,白頭偕老,深受百姓歡迎,廣為流傳。

  話分兩頭,再說梅秀才在國清寺祈夢後回到縣城西郊家中,將梅核種在庭院前的荷花塘岸上。第二年便生根發芽。睹物思人,更加想念荷花姑娘,於是請人前去說媒。荷花也因寒山、拾得離家出走,自己舉目無親,於是答應了梅秀才的婚事。誰知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自訂婚之後,梅秀才的母親突然臥床不起。梅合是個遠近聞名的孝子,他餵飯、餵藥,日夜守候在母親的病榻旁,連夜裏睡覺都不脫衣。每次母親吃藥,梅合都要親自嘗嘗。荷花心中暗暗著急,叫媒人二次前去催婚,都遭到梅合婉拒。荷花無奈,只好到伽藍菩薩前插上香燭祭拜,口裏喃喃說道:“菩薩保佑,婆婆早日健康,不知我與梅郎何日完婚?請菩薩明示……”

  不料豐幹從後面走來接口說:"隨時,隨時。”

  荷花將信將疑,心中有些不快,輕聲埋怨豐幹說:“師父,我方才祭拜菩薩,你怎麼突然插話,要是得罪了菩薩,豈不前功盡棄了嗎?"

  豐幹說:“施主別埋怨啦,我替你去梅合家走走,順便商量一下你倆的婚事。”半日功夫,豐幹笑瞇瞇回來了,荷花忙問:“怎麼樣?”

  “妥啦,萬事皆妥!”豐幹答道。

  到了八月中秋節,豐幹對荷花說:“今日家家團圓賞月,良辰美景,我們何不也出去走走,或許能衝個喜。”說著雇來兩頂暖轎,攜帶荷花走出家門。

  他們沿著萬松徑,過赭溪,來到縣城西郊,一路上清夜無塵,月色如銀,使他們心曠神怡。

  突然,豐幹在一家門前停住腳步,對荷花說:“咦,這不到了你夫家麼,我們不妨進去坐坐吧!”

  梅合見豐幹帶著未婚妻荷花來了,不禁一楞,急忙上前施禮:“活佛在上,請受小生一拜,家母沈屙,久治不愈,幾日前高僧前來治病,拿神水一灑,竟霍然而愈。你那天不是說一個人來賞月飲酒的麼?我只備了四碗素齋,兩筒月餅,數碟小炒,準備了一點酒……這,怎麼辦呢?”

  豐幹不由分說,一手牽了荷花,一手攙了梅合,說道:“大家都來喝杯酒,今日我做主,為你們完婚!”

  一聽這話,梅母、梅合、荷花都呆住了。豐幹說:“還發什麼呆,天上月圓,人間秋半,草鞋、蒲鞋都要放成雙,舉國上下,共慶團圓,還嫌不夠隆重?”說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

  當晚,荷花拿出一只箱子來,將自己珍藏的婚慶禮花剪紙當作妝奩。梅秀才特地在洞房門口書一聯雲:

  因荷(和)而得藕(偶);

  有核(合)方為梅(媒)。

  以誌不忘前年到國清寺祈夢這段奇緣。自此,夫妻二人十分珍惜寒山贈荷、拾得送梅核、寓意“和諧好合”的姻緣,故相親相愛,和和美美,白頭偕老,兒孫滿堂。這便是“和合二仙”的出典。

  數年後,梅秀才種下的梅樹開花結果,果實累累。當地百姓將他倆生活過的地方叫作“梅塘岸”,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