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上樓原版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如今的韓劇,敢想敢拍。

不僅尺度上無所顧忌,更是在社會批判上越發犀利。

特別是對於司法體制的探討,在近兩年屢見不鮮。

像《秘密森林》,講述司法體制改革下的權力紛爭。

像《至上之法》,用血淋淋的例子頻頻向法律系統發出拷問。

還有今年的《惡魔法官》,用一場直播式法庭諷刺當下的媒體審判。

最近,又出了一部相關題材的新劇。

而且還搭配上了國民男神的肉體和19禁的大尺度,一集就高能到炸。

魚叔這就來推薦一波。

《某一天》

어느 날

本劇一共只有8集。

剛播兩集,豆瓣8.5分。

目前看,還有繼續上漲的趨勢。

評論區的誇贊,大都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演員。

雙男主金秀賢+車勝元,均是韓國有顏有實力的男演員。

不過這回,兩人的形象卻是天差地別。

30出頭的金秀賢,演起一個帥帥的大學生。

毫無違和感,依舊是個小鮮肉。

50歲的車勝元,這回堪稱「毀容」式表演。

成了個滿臉胡茬、邋裏邋遢的頹喪大叔。

另一方面則是故事。

「開場高能」,是評論區中出現最多的字眼。

單說第一集,又有19禁場面,又有驚人反轉。

金秀賢飾演的主人公,名叫金賢秀(這名字夠隨意的)。

他是個普通的大學生。

一家四口,全靠父親開出租養活,日子較為清苦。

這一天,為了參加朋友的派對,他偷偷把父親的出租車開了出去。

然而,他不會關掉車子的「空車」標識。

結果在等紅綠燈時,一個女生突然開門坐到了後排。

因為要趕著去派對,金賢秀原本想直接把這人趕下去。

但他一回頭,立馬看楞了,說話也變得結結巴巴。

這女生長得還不錯。

架不住後面車不停地按喇叭催趕,金賢秀只好載著她繼續前進。

接下去的劇情當然不可能只是「深夜出租車」。

金賢秀意外獲得了一次艷遇,帶著美女乘客四處兜風。

一起賞夜色下的漢江,還一起吃了霸王冰淇淋。

之後,又把女生送到豪宅,共享激情一夜。

兩人喝酒,嗑藥,越玩越嗨。

還借著後勁玩起了刀紮手的遊戲。

一玩就出了事。

金賢秀直接紮到了女生的手上。

鮮血直流。

男生一下子就慌了,趕緊找東西止血。

女生卻十分淡定,雙眼放電,氣氛愈發曖昧。

剛剛還慌張的賢秀也立馬精蟲上腦。

親吻、擁抱、上床,一氣呵成。

幹柴烈火,一觸即發。

半夜,賢秀在廚房醒來。

他也沒想自己為什麼不是在臥室,只覺得自己喝斷了片。

本想著上樓穿衣服回家。

沒想到眼前的一幕把他嚇了半死——

女生已經倒在一片血泊之中。

因為害怕,賢秀做出了下意識的反應——

逃跑。

但是。

看了他的逃跑過程,只會讓人在心裏罵他「蠢」。

先是第一時間慌忙跑出來,結果發現忘帶車鑰匙。

而身後的大門又自動上鎖了。

只好砸碎玻璃,強行開門。

順便還吵醒了對門的鄰居。

之後慌忙擦拭桌上的血。

還不忘把刀擦幹凈塞進衣服裏帶走。

接下來,心慌意亂的賢秀,開車遇上了查酒駕的警察。

偏偏這時,警察又接到了報案。

結果他直接被警察帶回了案發現場。

可想而知,賢秀此時的內心是崩潰的。

畢竟自己心中有鬼。

不過幸好,目前還沒有被懷疑。

在被兇案折騰得焦頭爛額的警察眼中,他只是個礙事的酒駕少年。

於是又被送回了警察局。

到了警局,賢秀更坐不住了。

本想著趁機悄悄溜走。

卻正好碰到從現場回來的警察。

最戲劇化的一幕出現了。

這邊警察在推測嫌疑人的身份。

突然註意到那邊的賢秀就非常可疑。

正當他們根據傷口推測兇器時。

警察從賢秀身上,搜出了那把刀。

如此一來。

金賢秀,就成了這起案件的頭號嫌疑人。

案發現場有他的指紋。

他身上有死者的抓痕。

紫光燈下還有著死者的掌印。

人證物證俱在,幾乎已經可以肯定——

他,就是那個殺人犯。

但是。

金賢秀卻一直說自己沒殺人。

不認罪,案子就不能算告破。

碰巧這時律師申鐘漢(車勝元飾)出現了。

外表邋遢不正經的他,似乎鐵了心要幫賢秀翻案。

看完第一集,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會被稱為「開局高能」。

從無辜大學生,到殺人嫌疑犯。

只是一夜的功夫。

緊湊的劇情,與鋪陳的各種細節。

讓人浮想聯翩的同時,又將整部劇的懸疑氛圍拉滿。

而在劇情的安排上,又是相當的反套路。

按照以往,接下來一個「人畜無害」的好學生拼命洗清冤屈。

《某一天》偏偏不是這樣。

幾乎所有人都死死認定金賢秀就是那個兇手。

就連律師也不關心他究竟「殺沒殺人」。

正如申鐘漢律師第一次跟金賢秀見面時就交代:

「無論別人問什麼,你都說不知道。」

而不是說「我沒有殺人」。

發現了嗎?

在這裏,事實真相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讓司法、讓旁人相信他口中的「真相」。

而「真相」是真是假。

無人在意。

看完前兩集,也許有人會感到劇情似曾相識。

實際上,《某一天》正是改編自經典英劇《司法正義》。

後者獲得過英國學院獎。

至今,豆瓣分數高達8.8。

這回的韓版也不是第一次被翻拍。

早在2016年,美國就改編成了《罪夜之奔》。

豆瓣評分8.7。

盡管在不同版本裏,很多細節進行了調整。

但有一句臺詞從來沒變:

「他們編他們的故事,我們編我們的故事,而法官會選擇自己更為滿意的故事,這就是審判。」

故事,可真可假。

而司法審判,也是如此。

這正是《司法正義》比一般罪案劇更高級的地方。

它大膽地指出了司法程序中的最大悖論——

司法正義與事實真相之間的衝突。

當所有證據都指向嫌疑人,所有程序也按照規定走了,那麼最後就一定沒有冤假錯案嗎?

顯然,答案不是絕對的。

真正的罪人很有可能依然逍遙法外。

正如律師交代給金賢秀說的那樣:

「事實和司法正義,這裏不存在那種東西。」

「什麼被認定為事實,對我有利。」

比起事件真相,大家更傾向於相信自己想看到的「真相」。

作為觀眾,我們可以靠「上帝視角」洞察一切。

但劇中角色卻沒有這樣的能力。

他們只能在自己主觀角度給出自己的判斷。

劇中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細節:

在抓住賢秀後,警方對兩個警察分別錄了口供。

一個警察說:

「看到他的眼神很渙散,看起來很危險。」

另一個警察說:

「他問我,那個女孩死了嗎?」

這兩位警察說謊了嗎?

並沒有。

恰恰相反,他們所說的這些,在他們自己的角度看,都是正確的。

再加上此時賢秀已經是頭號嫌疑人。

因此他們眼中的賢秀,就是危險分子。

至於賢秀一直所說的「真相」。

除了他自己,根本沒人關心。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已經被做了「有罪推定」。

大家只要將他定為「有罪」,走完「程序正義」的流程,就好了。

類似的情節,其實已不是第一次出現。

比如網飛之前的紀錄片《制造殺人犯》。

就講述了一個無辜的人,落得蒙冤入獄幾十年的悲涼結局。

《制造殺人犯》

再比如日本電影《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

主人公無緣無故背負上了「電車癡漢」的罪名。

為了恢復名譽自證清白,他頂著社會各界的壓力展開了曠日持久的上訴之路。

《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

還有之前的「張玉環案」。

1993年,江西一個小村莊兩個小孩被殺害,同村人張玉環成了嫌兇。

經過8年的司法審訊,張玉環被判死緩。

在蒙冤坐牢26年後,他才重獲自由。

如今回看當年的審判程序,更是漏洞百出。

比如證據根本無法跟張玉環聯系起來。

再有張玉環遭到過刑訊逼供,兩次有罪供述存在明顯矛盾。

既然問題這麼多,那麼為何當年還能判處重刑?

因為兩條孩童的逝去,深深觸動了人們脆弱的內心。

而偏偏張玉環,就符合那個「加害者」的形象。

無人關心他是否有罪,大家只想看的有人被判有罪。

不得不承認,當我們對一個「罪人」嗤之以鼻時,可能會讓我們罔顧事實。

倘若我們冷靜下來,就會發現:

我們所知道的「罪人」,可能都是別人告訴我們的。

至於這究竟是不是真相,我們並不會去深究。

這便是前面提到的,人們選擇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編故事」才成了司法審判中最重要的部分。

說得對不對,不重要。

說得好不好,才有用。

要清楚,司法所追求的正義從來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懲惡揚善。

後者講究快意恩仇,前者只認可信證據。

而所謂的「正義」,在不同人眼中也都完全不同。

而在《某一天》後面的故事中,這場漫長的司法審判無疑將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鋃鐺入獄的大學生,能在監獄裏活下去嗎?

看似不正經的律師,真能幫他洗清冤屈嗎?

執著於判罰的警察,還會使出其他狠招嗎?

後面的劇情,魚叔就不做劇透了。

相信大致上還是會跟原版保持一致,細節上略作調整。

如果沒看過原版的話,相信後面的發展定能讓你感到天崩地裂。

我們都想獲得一個絕對公平的判案。

不願看到一個壞人逍遙法外,也不願看到一個好人蒙冤入獄。

但現實往往有著諸多無奈,讓我們感到事與願違。

畢竟這世上,並不存在絕對理想的法律,和絕對不會犯錯的人。

司法制度從來都不是完美的。

即便如此,人們依然在努力朝著那個理想的司法制度,不斷靠近。

正如羅翔老師的一句話——

我們畫不出那個完美的圓,但要相信,它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