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自己打翻尿桶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點擊題目下方平江鄉友網,為您推送平江各類歷史文化資訊

文/ 董希如

(接上期)

扯卵談:說閑話、閑聊。“卵談”又指人性子慢、做事拖沓不抓緊。

鬼接食:吃完就餓,食欲亢進,就像有鬼在食道下面把食物接住吃了一樣。這是平江人形容想吃、能吃的俗話。

吃獨食:一個人享受,不管別人。

有下來:預見到不容易、很難。例:我看做通他的工作有下來。

掛花樹:形容東西多,到處都是。例:你的衣服咯多啊!掛花樹一樣。

好愛人:很逗人喜歡。也說“愛死巴人”。例:這滿山坡的映山紅好愛人啊!真愛死巴人呢!

倒爛柴:形容東西都倒了,倒成一堆。

摸順毛:順著別人的性子,說順耳、好聽、正面的話。反之則叫做“摸倒毛”,這是一般人都不喜歡的。

溜溝子:溜須拍馬。

猴搬崽:形容把東西搬來搬去折騰的樣子。

滿噠眼:指太多了而不愛惜。

怪個眼:被人怪得很厲害。例:今天咯只事冇搞得好,他總要把我怪個眼哩!

耍性重:貪玩。

汗潔(讀第二聲)潔:大汗淋漓的樣子。

鑿四方眼:什麼都不管不顧,說話做事一根筋。堅持原則、不會變通的意思。

懵噠頭經:一下子蒙住了,糊塗了。

扯下水堰:替別人說開脫、求情的話。

竄朝飯米:好像早晨起來沒米做飯一樣,形容忙忙碌碌、東奔西竄的樣子。多在訓斥孩子貪玩時使用。

搖弓架弓:不牢固、不結實,搖搖晃晃。

天幹水淺:形容條件困難,環境惡劣。

生毛不成:比喻老是損害、盤剝,使其難得成長壯大。例:照你這樣搞得它生毛不成,不是個事啊!

講究不的:指數量非常多。

扯蛇絲眼:拋媚眼。

老穩註註:很穩重,很沈穩。

紅花朵朵:很漂亮。例:不要現在說得紅花朵朵的,到時候不好收招子(收場)。

天晴旺旺:“旺”讀第三聲,大晴天,天氣很好。

王晴白日:大白天。

雷打火燒:不滿、意見、牢騷。例:他呀,不知怎麼的,一肚子雷打火燒。

限時限刻:時間規定得很緊很死。

賴死放潑:耍賴撒潑。

奇古怪哉:非常奇怪。

心知了然:非常清楚、明白。

三分兩色:對比鮮明,完全不一樣。例:這坵禾苗打了尿素,跟冇打的硬是三分兩色啊!

熨斯巴貼:很熨帖。

搭便意思:順手、順便。

經得捶鏨:捶鏨即敲打。意為堅強,經得起打擊、鍛煉。

扶起放倒:形容病得很重的樣子。

送肉上砧:送上門去自討苦吃。

吃兩井水:指婦女再婚。

兌工抓背:抓背即撓癢。互相交換的意思。

坐地損草:哪怕在地上坐也會損壞小草。比喻總會造成影響。多指負面的結果。

楓樹落葉:過去農村用來指扯秧速度飛快的說法,是說紮好的前一只秧扔出去還沒落地,後一只又紮好了,一只一只秧就跟楓樹落葉一樣前後相隨、連綿不絕。

吃圞雞腦:吃整個雞頭,即全部獨吞的意思。例:好啊!他一個人要吃圝雞腦,把大家都當傻子,你們答應嗎?!

挖窟尋蛇打:比喻故意找麻煩、找岔子為難人。

是事有一成(平江話念“chang”,讀如普通話“長”):好事,什麼事都喜歡參與。貶義詞。

搭葉一只瓜:灰心喪氣。

屙屎不刮臀:刮臀即擦屁股,形容不善始善終。

夏雨分牛脊:夏天下雨,牛的背脊兩邊幹濕情況都不一樣,這是平江人總結夏天不同的地方下雨都有區別的農諺。是說這邊下那邊不下,或者下的大小不同。

鏾落一只雞:像公雞被閹掉一樣無精打采。

只圖嘴快活:好說而不兌現,言而無信。

葉秕炒野藠:比喻索然無味。

雄心吃油坨:比喻橫下心去幹。

只圖嘴快活:喜歡承諾而不管兌現。

黃鲏屎過刀:一切都要嚴厲處理,誰都不能例外。

飯面上蒸菜:煮飯時在飯上蒸菜,不用另起爐竈,是順手、順便的意思。與“屙尿淋此菜,一事兩搭界”同義。

水板上咯字:水板是過去孩子學寫毛筆字用的木板,小學生每人發給一塊。這是兩面油漆過的木板,白色,寫過後把字擦掉可以再寫,其作用是節約紙張。這在當年生產力落後、物資匱乏的情況下是很好的舉措。“水板上咯字”就是可以推翻不算數的意思。例:我只是想到就哇,是水板上咯字,不行的話,就當我冇哇,好吧?

葛伴打流星:大家湊在一起生活、做事。

肩巴上咯氣:比喻與自己沒有直接利害關系。

朗幹骨頭走:極言減輕負擔圖輕松,連骨頭都要扔掉(如果可能的話)。

戴鬥笠打啵:打啵即接吻。比喻看得見、夠不著、難以做到。

累個臭屁子死:累念lia,累得死去活來。

箭箭射南風:全都對準一個目標,毫不偏離。

敬神敬一尊:集中在一個目標上。

是蜂追頭腦:有事總是找為頭的,所以麻煩多。

水到第三坵:大勢已去,無可逆轉。

拖長三十裏:做事不抓緊,非常拖沓。

吃得快完吞:只圖速度快不求效果好,只好囫圇吞棗。

螺螄不像殼像:看起來相像,有些爭辯不清。

肉爛噠湯鍋裏:不受影響、沒有問題的意思。

前鍋挽到後鍋:舊時農家的竈前後都有鍋,有的中間還有鍋。“挽”是舀。把前鍋的東西舀到後鍋,是沒有多大影響和區別的意思。

心記不如淡墨:記性再好也不如用紙筆記載一下。

聲不做,氣不透:一點(消息)都不透露、不聲張。

瞞噠一桶漆樣:隱瞞得緊緊密密,毫不外泄。

過路人爭田塍:局外人去爭與己無關的事情。

柴打翹戧打翻:事情不順利,搞得亂七八糟。

細凳嘖也kuan(第三聲)人:比喻小人物也可能影響、妨礙人。

使口不如自走:使口即叫別人。是說安排別人不如自己靠得住。

耙頭不如手快:意為坐等工具還不如用手馬上幹。

為四兩肉殺只豬:四兩肉不足半斤,很少。形容為小事大動幹戈,有沒必要、不值得、得不償失的意思。

高山打鼓遠傳名:形容人名聲在外,傳得很遠。是贊揚人的話。

歪歪打眼斜斜鬥:不堅持原則,隨和通融。

蠅貓公進夜壺:蠅貓公即蒼蠅。比喻懵懵懂懂、搞不清楚。

冇只蝦有只蠓:不管大小總有收獲。

收你咯百章經:狠狠收拾你。

眼睛翻鳥(念“diao”,第三聲)屎白:幹瞪眼,只能翻白眼,表示面對糟糕的情況卻一籌莫展。例:現在不努力,高考時請你眼睛翻鳥屎白!

長子住在矮天下:長子即高個子。比喻受局限制約,沒有辦法、只好如此。

扯個忽閃過個缺:忽閃即閃電。趁著閃電短暫的光亮過個缺口,意為先顧眼前再說。又如平江話說的“火燒眉毛顧眼前”。

蛤蟆不咬人吵人:比喻有的人、事不造成大的影響卻也煩人。

緁整箍則買蛋:計劃、安排得很具體,沒有余地和彈性。

賺錢不靠此擔罐:借用賣陶罐的人的說法,意為放棄這個機會。例:算了吧,我賺錢不靠此擔罐,以後還有的是機會!

露水漲鍋不滿:沒有多大分量和作用,意為不指望、不能依靠。

飯碗裏盤泥鰍:舍本逐末,不從根源上想辦法、解決問題。

眙噠鹽魚吃光飯:鹽魚即鹹魚,吃光飯即沒有下飯菜吃白飯。這句話有望梅止渴而幹著急的意思。

倒貼婆婆四兩姜(紗):想賺反賠的意思。

不失眉毛不失須:不受任何損失。例:不失眉毛不失須的,我們就這樣幹吧。與此類似的還有“不傷花不損子”。

快開眼睛緩開口:察顏觀色,不要隨便說話。

火燒眉毛顧眼前:情況緊急,先顧眼前。

哭臉把做笑臉裝:無可奈何應對的意思。

我腦上又冇癩子:腦上即頭上,癩子即癩痢、瘡疤。意為我沒有招惹嫌疑的地方,不要老是往我身上賴、懷疑。這是一句無辜時可能遭人懷疑而主動反擊的話。

行船莫哇翻船事:不要無謂的後悔,關鍵是做好眼前的事情。

一土不養二生芽:生芽即農作物。一塊地不能同時種兩種農作物,也比喻不能同時容納或超負荷安排。

破蓑衣冇領——巴不得:平江話“求之不得”的歇後語。

尺長文身寸長腳板:常用來數說把嬰兒帶大的艱難。

多噠師主亂噠符:為頭作主的太多,形不成統一意見。

癢就喊痛,痛就喊死:過分誇大的意思。

吃的鹽魚受的口幹:自討苦吃,只能默默忍受的意思。

提起一串,放起一嶕:說話滔滔不絕,不得收場。

腦上捶得十二把糯稈:腦即頭,糯稈是糯稻草。形容性格好,經得住打擊,能忍辱負重。

捉噠鯽魚嘖橫起解(第四聲):比喻不講道理,不管死活。

吃飽噠不曉得放碗:放碗指用餐結束。意為不知道見好就收。

鼻屎好吃間都摟穿:貪得無厭不知住手的意思。

幹死蛤蟆,餓死老鼠:形容環境、條件惡劣,難以生活。

多衣多寒,無衣自暖:是一種樸素的養生說法。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暖和,要靠身體自然產生抵抗力禦寒保暖才好。

不是個瘡也是個痣:不管大小總是個麻煩。

買馬錢少,眏馬錢多:使用比置備的開支更大,不容易、劃不來。例:你買個車啊,恐怕是買馬錢少眏馬錢多,冇蠻大意思啊!

通街嫌我,我嫌通街:大家都討厭自己,自己也討厭大家。

草鞋都能吃一只:形容饑餓到了極點。

有噠豆腐,還講齋菜:要求多,不知足。

一法不準,萬法不靈:法規制度必須自始至終堅決執行,不能靈活變通。

文章齊頸,要人提醒:文章即知識、本領。這是說知識、經驗再多,也有要人提醒的時候。

絲茅根吃進噠園:絲茅是根系發達、繁衍極快的一種草,園指菜園。形容沒有堵住源頭將引發大問題。

掉在水裏冇個泡:沒有一點反應、結果。與此近義的還有“水上打一棍,冇個埌(痕跡)”。

劃個圈就跂噠圈裏:老實聽話,守規矩,也含有不靈活之意。

快到尿桶裏照一下:平江人提醒對方要有自知之明的罵人話,即照照鏡子的意思。但不說用鏡子而說用裝滿小便的尿桶當鏡子照照尊容,明顯充滿侮辱、蔑視的味道。

今日不曉得明朝咯事:變化大,不確定因素多,對前景悲觀的說法。例:我是黃土埋齊噠頸咯人,今日不曉得明朝咯事,要靠你們自己努力啊!

持家怕五口,行船怕夜走:五口之家難以負擔,夜裏行船大有風險,這是平江人總結的生活經驗。

百貨中百客,是貨有人得: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的意思。

飯飽文身健,書飽文章健:吃得飽身體就健壯,讀書多文章就寫得好。平江人常用來鼓勵孩子好好念書,多學本事。

陰陽指一指,蠻人累出屎:陰陽即風水先生。意思是指揮的人、懂行的人隨便輕松地指揮一下,被指揮的、不懂行的就要累得半死。例:真是陰陽指一指,蠻人累出屎啊!你說說容易,我們可要幹得死去活來吶!

(未完待續)

(作者系縣委宣傳部原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