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烤苞米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非洲人的傳統主食——玉米與木薯。 據網絡

突尼斯城市風光。 據網絡

非洲女性傳統服飾。 據網絡

肯尼亞蒙內鐵路當地的員工。 據網絡

服飾:五彩繽紛

非洲大陸,區域遼闊,民族眾多,風俗習慣多姿多彩,保持著濃厚的地方色彩。非洲居民的服飾,色澤鮮艷,式樣別致,五彩繽紛。

北非男子多愛穿一種用純棉布制作的又寬又大的長袍,一直長到踝部,一般是白色或深藍色。這種長袍白天當衣穿,夜間作被蓋,實用價值高。昔日北非婦女盛行蒙面,一塊又寬又長的黑色面紗將頭部蓋得嚴嚴實實,外出行走時僅將黑紗拉開一條窄縫方便看路,外人對她們是“不識廬山真面目”。今天,由於現代生活的影響,年輕女性已漸漸拋棄戴黑紗的習俗,取而代之的是用絲綢料制作的花色頭巾或彩色披肩。

西非地區天氣炎熱,人們的衣著較為簡單。穆斯林男子總是穿一身白色棉布做的袍,面料又輕又薄,式樣肥大;頭上總是戴著一頂白色花帽,以表明自己的穆斯林身份,這種帽子上有人工繡制的花紋,工藝異常考究。正式場合,男子一身西裝,系著領帶,皮鞋鋥亮。現代青年男女,也喜歡一身牛仔褲、花格短衫的打扮。

在東部及南部非洲一些國家,當地婦女愛穿一種名叫“加烏尼”和“康加”的民族服裝。“加烏尼”是一種用絲綢或棉布制作的無褶長裙,穿著舒適,美觀大方。“康加”是一種圍在身上的花布,色彩繽紛,上面印有人物肖像或田園風光。年輕的姑娘們身穿“加烏尼”長裙,頭戴纏繞成卷筒式的紗巾,再圍上“康加”,顯得落落大方,風采迷人。

在非洲,因宗教或習俗的原因,服飾方面也存在一些戒律。如埃及青年女性若在公共場所穿無領無袖的衣衫,會被視為不文雅的舉動。

膳食:特色濃厚

非洲地區的居民雖然也食用大米、白面、蔬菜等,但當地百姓膳食具有自己的口味及地方烹調特色。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約有7億多民眾常年以木薯為主食。木薯是一種適應性強的作物,一年四季可以收獲,基本不用人工管理,從地裏挖出來後,削去皮,切片或切塊煮熟後拌以佐料食用,也可磨成粉制成各種食品。

從幾內亞到喀麥隆的西非沿海地區,人們食用一種外形像香蕉但比香蕉大得多的名為芭蕉或食蕉的果實,因生食有腥味,不能當水果吃,當地人便將其曬幹後碾成粉,拌上面粉制成面包或點心吃,或將其芯切成片後油炸吃,或幹脆放在火上烤熟吃……據說芭蕉含多種維生素,長期食用可預防皮膚病、夜盲癥或血管硬化。

非洲穆斯林居民愛用烤全羊招待貴賓。將一只肥嫩的羊羔宰殺,剝皮,砍去頭腳,掏空內臟,衝洗幹凈,塗上佐料,用火烘烤,待熟後放入大盤裏,眾人圍坐撕食,邊吃邊談,一片歡聲笑語。

非洲居民在膳食方面也存在著許多傳統觀念,例如信奉伊斯蘭教的人不吃他們認為外形醜惡或不潔之物,如甲魚、螃蟹甚至蝦、海參等,更不吃已經死去的動物。

住房:貧富差大

漫步非洲國家城市,造型各異的高樓大廈、櫥窗絢麗的超級商場、巨大的廣告牌和招貼畫、豪華壯觀的高級飯店、燈紅酒綠的夜總會,這一切讓人產生仿佛進入歐美大都市的感覺。非洲都市裏的現代化高樓幾乎都是銀行、賓館或寫字樓。達官貴人的住宅是獨門獨院的別墅樓,院內濃蔭密布,鮮花終年常開,環境優雅清新。室內地毯、空調、彩電、錄像機、組合音響等電子新產品應有盡有。絕大多數城市居民住在磚墻瓦楞板頂平房裏,室內陳設簡單。大街小巷聳立的一座座清真寺、教堂,又讓人感到非洲國家在五光十色的現代化氣氛中依然保持著傳統的、濃厚的宗教氣氛。

非洲都市裏的另一種特殊現象是,由於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許多人因沒有一技之長,找工作難,沒有經濟收入,為了尋找棲身之地,他們便在偏僻之處搭起一頂頂簡棚,用樹皮或廢鐵板當棚頂,包裝紙箱作墻面,形成一處處貧民區,與現代化城市風格形成巨大反差。

非洲國家的農村,雖然也有部分建築考究的房屋,但多數百姓住的則是一種圓柱形非洲茅草屋。

在突尼斯等北非國家的鄉村,因臨近沙漠,幹旱炎熱,降水極稀少,很多人家選擇丘陵地勢,往地下挖直徑10多米、深4到5米的大坑,在坑底沿坑壁再橫向挖,形成一個個窯洞式的居所,這便是北非有名的“地下住宅”,與我國陜西靠近黃河沿岸的地坑院相似。如果坑裏住有多戶人家,自然形成“地下村莊”。這種居所,陰涼舒適,不受風沙影響,而且空氣清新,在當地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交通:汽車為主

非洲地區長期經濟落後,經濟實力欠佳,交通事業不發達。全洲鐵路總長約10萬公裏,唯一一條快速鐵路是中國援建的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至港口城市蒙巴薩以及中國援建的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環城快速鐵路,至今仍有一些非洲國家境內無一寸鐵路。

汽車是非洲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有錢人家出門或乘飛機或自己開車,運輸則是大型卡車。許多非洲國家公路由外國或國際組織援建,不僅路面質量上佳,而且通車裏程長,是具有現代化水平的高速公路。一些島國和湖濱國家還依賴水路運輸。

非洲國家私人出租車很多,大多數是乘坐10來人的小型面包車。出租車不僅數量多,而且收費合理,許多人出門辦事,探親訪友甚至上下班都乘出租車。這些出租車,新車不多,絕大多數車輛顯得相當破舊,只要跑得起來就行。司機為了多掙錢,時常超載運營,且車速極快,因而經常發生交通事故。

在許多非洲國家,火車被視為貧窮人的交通工具,車內臟亂不堪,小汽車一天可到達的路程,火車要走三四天。火車收費很低,但耗費時間,乘客需要極強的忍耐力。

另一個突出的現象是,許多非洲人對摩托車有特殊的偏愛,例如尼日利亞城鄉的摩托車幾乎成災,幾乎是清一色日本產品。收入不高的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工廠裏的工人、銀行職員、小商小販甚至鄉村居民,寧可省吃儉用,也要想方設法添置一部摩托車。在尼日利亞,買一部小汽車要花20多萬奈拉(約合人民幣3萬元至4萬元),購一部摩托車約三四萬奈拉。

令人奇怪的是,我到過幾個西非國家,發現騎自行車的民眾極少,許多人出門寧願花錢坐出租車,也不騎自行車。經向非洲朋友打聽方知,當地氣候炎熱,騎自行車耗費體力,這樣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