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大全查詢外祖母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後漢書》是南朝宋時期歷史學家範曄編撰的史類文學作品,屬"二十四史"之一。《後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誌》合稱"前四史"。《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誌(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5年的史事。《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範曄根據漢朝東漢時期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歷史##頭條歷史#

四年,天下豐稔,方垂無事,帝遂封三舅廖、防、光為列侯。並辭讓,願就關內侯。太後聞之,曰:"聖人設教,各有其方,知人情性莫能齊也。吾少壯時,但慕竹帛,誌不顧命。今雖已老,而復'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厲,思自降損。居不求安,食不念飽。冀乘此道,不負先帝。所以化導兄弟,共同斯誌,欲令瞑目之日,無所復恨。何意老誌復不從哉?萬年之日長恨矣!"廖等不得已,受封爵而退位歸第焉。太後其年寢疾,不信巫祝小醫,數賴絕禱祀。至六月,崩。在位二十三年,年四十余。合葬顯節陵。賈貴人,南陽人。建武末選入太子宮,中元二年生肅宗,而顯宗以為貴人。帝既為太後所養,專以馬氏為外家,故貴人不登極位,賈氏親族無受寵榮者。及太後崩,乃策書加貴人王赤綬,安車一駟,永巷宮人二百,禦府雜帛二萬匹,大司農黃金千斤,錢二千萬。諸史並闕後事,故不知所終。章德竇皇後諱某,扶風平陵人,大司空融之曾孫也。祖穆,父勛,坐事死,事在《竇融傳》。勛尚東海恭王彊女沘陽公主,後其長女也。家既廢壞,數呼相工問息耗,見後者皆言當大尊貴,非臣妾容貌。年六歲能書,親家皆奇之。建初二年,後與女弟俱以選例入見長樂宮,進止有序,風容甚盛。肅宗先聞後有才色,數以訊諸姬傅。及見,雅以為美,馬太後亦異焉,因入掖庭,見於北宮章德殿。後性敏給,傾心承接,稱譽日聞。明年,遂立為皇後,妹為貴人。七年,追爵謚後父勛為安成思侯。後寵幸殊特,專固後宮。初,宋貴人生皇太子慶,梁貴人生和帝。後既無子,並疾忌之,數間於帝,漸致疏嫌。因誣宋貴人挾邪媚道,遂自殺,廢慶為清河王,語在《慶傳》。

【譯】建初四年(79),天下豐收,邊陲無事,章帝於是封三個舅舅馬廖、馬防、馬光為列侯。他們都辭讓,願意就封關內侯。馬太後聞知,說:“聖人設置教化,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深知人們的情趣性靈是不能整齊一致的。我在少壯的時候,只羨慕古人留名竹帛書籍,千載流芳,而不考慮命之長短。現在雖年紀大了,而仍然告誡自己不要貪婪吝嗇,所以日夜警惕危懼,總想自我壓抑減損,避免閃失。居不求太安逸,飲食不求太美好。希望按照這條道路生活下去,而不辜負先帝的期望。也用以啟發誘導各兄弟,共同抱定這個誌向,好在一命歸天的時候,沒有什麼遺憾。現在你們偏偏願受封爵,萬不料我的宿願還是得不到你們的順從,不能實現啊!我只有永遠含恨於九泉了!”馬廖等不得已,接受封爵後馬上退位回到自己的府第,不問政事。這年,馬太後病重,她不信巫祝小醫,多次命令不要求神祈禱。至六月,逝世。在位二十三年,享年四十余歲。合葬顯節陵。賈貴人,南陽人。光武建武末選入太子宮,光武中元二年(57)生肅宗章帝,顯宗明帝以賈氏為貴人。章帝既為馬太後撫養,專以馬氏為外家,故賈貴人不登皇後之位,賈氏親族沒有受到寵榮。等到馬太後逝世,章帝乃策書加賈貴人侯王赤綬,安車一輛,永巷宮官婢二百,禦府雜帛二萬匹,大司農黃金千斤,錢二千萬。各種史書都沒有記載賈貴人的後事,所以不知道她最後的結果。章德竇皇後,扶風平陵人,大司空竇融的曾孫。祖父竇穆,父親竇勛,因事而死,事載《竇融傳》中。竇勛娶東海恭王劉強女氵比陽公主為妻,竇皇後就是氵比陽公主的長女。竇勛既死,家道廢壞,多次叫相工面相問善惡消息,見到竇皇後的都說她一定大尊大貴,不是一般的官員的妻妾容貌。竇皇後六歲能讀書識字,姻戚人等都很驚奇。章帝建初二年(77),竇皇後與她妹妹都送入長樂宮,禁止合乎規矩,風度容貌都很出眾。章帝聽說竇皇後有文才美色,多次向眾姬傅母打聽。等到見了面,極以為美,馬太後也以為很特異,因而進入妃嬪居住的掖庭,見於北宮章德殿。竇皇後天性敏捷,盡心地承歡迎接,上下前後應酬很得體,因而好名聲一天天傳揚開來。建初三年(78)三月,立為皇後,妹為貴人。建初七年(82),追封爵謚竇皇後父親竇勛為安成思侯。竇皇後寵幸特殊,獨占後宮之愛。起先,宋貴人生皇太子劉慶,梁貴人生和帝。竇皇後無子,妒忌宋貴人和梁貴人,屢屢在章帝面前說她們的壞話,使她們逐漸被章帝疏遠嫌棄。於是進而誣陷宋貴人搞歪門邪道,宋貴人自殺,廢皇太子劉慶為清河王,記在《劉慶傳》中。

梁貴人者,褒親湣侯梁竦之女也。少失母,為伯母舞陰長公主所養。年十六,亦以建初二年與中姊俱選入掖庭為貴人。四年,生和帝。後養為己子。欲專名外家而忌梁氏。八年,乃作飛書以陷亡,必坐誅,貴人姊妹以憂卒。自是宮房窒息,後愛日隆。及帝崩,和帝即位,尊後為皇太後。皇太後臨朝,尊母沘陽公主為長公主,益湯沐邑三千戶。兄憲,弟篤、景,並顯貴,擅威權,後遂密謀不軌,永元四年,發覺被誅。九年,太後崩,未及葬,而梁貴人姊姊上書陳貴人枉歿之狀。太尉張酺、司徒劉方、司空張奮上奏,依光武黜呂太後故事,貶太後尊號,不宜合葬先帝。百官亦多上言者。帝手詔曰:"竇氏雖不遵法度,而太後常自減損。朕奉事十年,深惟大義,禮,臣子無貶尊上之文。恩不忍離,義不忍虧。案前世上官太後亦無降黜,其勿復議。"於是合葬敬陵。在位十八年。帝以貴人酷歿,斂葬禮闕,乃改殯於承光宮,上尊謚曰恭懷皇後,追服喪制,百官縞素,與姊大貴人俱葬西陵,儀比敬園。和帝陰皇後諱某,光烈皇後兄執金吾識之曾孫也。後少聰慧,善書藝。永元四年,選入掖庭,以先後近屬,故得為貴人。有殊寵。八年,遂立為皇後。自和熹鄧後入宮,愛寵稍衰,數有恚恨。後外祖母鄧朱出入宮掖。十四年夏,有言後與朱共挾巫蠱道,事發覺,帝遂使中常侍張慎與尚書陳褒於掖庭獄雜考案之。朱及二子奉、毅與後弟軼、輔、敞辭語相連及,以為祠祭祝詛,大逆無道。奉、毅、輔考死獄中。帝使司徒魯恭持節賜後策,上璽綬,遷於桐宮,以憂死。立七年,葬臨平亭部。父特進綱自殺。軼、敞及朱家屬徙日南比景縣,宗親外內昆弟皆免官還田裏。永初四年,鄧太後詔赦陰氏諸徙者悉歸故郡,還其資財五百余萬。和熹鄧皇後諱綏,太傅禹之孫也。父訓,護羌校尉;母陰氏,光烈皇後從弟女也。後年五歲,太傅夫人愛之,自為剪發。夫人年高目冥,誤傷後額,忍痛不言。左右見者怪而問之,後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憐為斷發,難傷老人意,故忍之耳。"六歲能《史書》,十二通《詩》、《論語》。諸兄每讀經傳,輒下意難問。誌在典籍,不問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習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務學,寧當舉博士邪?"後重違母言,晝修婦業,暮誦經典,家人號曰"諸生"。父訓異之,事無大小,輒與詳議。

【譯】梁貴人,褒親湣侯梁竦之女。少失母,為伯母光武女梁松妻舞陽長公主所撫養。年十六歲,建武二年(26)與中姐都選入掖庭為貴人。建武四年(28)生和帝。竇皇後養為己子,想以竇氏為外家而忌恨梁氏。建武八年(32),竇皇後以匿名書誣陷梁竦,梁竦獲罪被誅,梁貴人姐妹憂憤而死。從此宮房因畏懼而屏息,竇皇後的寵愛日隆。到章帝去世,和帝即位,尊竇皇後為皇太後,皇太後臨朝,尊母氵比陽公主為長公主,增益湯沐邑三千戶。兄竇憲,弟竇篤、竇景,都地位顯貴,專擅威權,後來以致密謀不軌。和帝永元四年(92),發覺被誅。永元九年(97),竇太後去世,還沒有來得及埋葬,梁貴人姐姐梁..上書陳述貴人枉死的緣由。太尉張酉甫、司徒劉方、司空張奮上奏,依照光武黜降呂太後的先例,貶竇太後尊號,認為不宜和章帝合葬。朝野百官,也有很多這樣的奏報。和帝詔令說:“竇氏雖不遵守法度,而太後常自減損。我奉事十年,深深地考慮大的原則,在禮方面,臣子沒有貶低尊上的記載。有恩德不忍離析,有仁義不忍虧待。前世上官太後的父親和燕王謀反被誅,太後年少,又是霍光外孫,也沒有受到降黜,大家不要再議論了。”於是竇太皇和章帝合葬於敬陵。在位十八年。和帝以梁貴人殘酷地死去,殯殮埋葬之禮都簡單欠缺,於是改殯於承光宮,上尊謚為恭懷皇後,追補喪制,百官縞素,與姊大貴人都葬西陵,儀式與敬園葬竇太後相同。和帝陰皇後,光烈皇後兄執金吾陰識的曾孫。陰皇後少年時很聰明穎慧,善於書法藝術。和帝永元四年(92),選入掖庭,因為她是光烈皇後的曾侄孫女,所以成了貴人。有特殊的寵幸。永元八年(96),立為皇後。自和熹鄧後入宮,陰皇後的愛寵,漸漸衰落,常有恚恨的情緒。陰皇後外祖母鄧朱出入宮掖。永元十四年(102)夏天,有人說陰皇後與鄧朱挾巫術以蠱惑人心,事被發覺,和帝便叫中常侍張慎與尚書陳褒於掖庭獄中考問檢查。結果,鄧朱及其二子鄧奉、鄧毅與陰後弟陰軼、陰輔、陰敞供詞互相連及,認為祭祀詛咒,大逆不道。鄧奉、鄧毅、陰輔拷死獄中。和帝派司徒魯恭持節賜陰後策書,繳上皇後璽綬,遷於桐宮,憂憤而死。立七年,葬臨平亭部。陰後父親特進陰綱自殺,陰軼、陰敞及鄧朱家屬,流放日南比景縣,宗親外內昆弟都免官回原籍。安帝永初四年(110),鄧太後詔令赦陰氏所有流放的一律還歸故郡,歸還資財五百余萬。和熹鄧皇後鄧綏,是太傅鄧禹之孫女。父親鄧訓,護羌校尉;母陰氏,光烈皇後堂弟之女。鄧綏五歲,太傅夫人很愛她,親自為她剪發。夫人年高眼睛不大好,誤傷鄧綏前額,鄧綏忍痛不吭聲。左右看到的感覺奇怪就問鄧綏,鄧綏說:“不是不痛,太夫人憐愛我為我斷發,不忍傷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鄧綏六歲能讀《史書》,十二歲通《詩經》、《論語》。她們每讀經傳,往往會提出問題。她的誌趣在研究詩書典籍,而不問居家事務。她媽媽常常批評她,說:“你不習女工以供服飾之用,卻另外一心向學,難道你要當博士嗎?”鄧綏聽母親的話,白天操練女工,晚上就誦讀經典,家人叫她為“諸生”。她父親鄧訓認為她與眾不同,無論大小事,往往和她詳細計議。 

永元四年,當以選入,會訓卒,後晝夜號泣,終三年不食鹽菜,憔悴毀容,親人不識之。後嘗夢捫天,蕩蕩正青,若有鐘乳狀,乃仰嗽飲之。以訊諸占夢,言堯夢攀天而上,湯夢及天而咶之,斯皆聖王之前占,吉不可言。又相者見後驚曰:"此成湯之法也。"家人竊喜而不敢宣。後叔父陔言:"常聞活千人者,子孫有封。兄訓為謁者,使修石臼河,歲活數千人。天道可信,家必蒙福。"初,太傅禹嘆曰:"吾將百萬之眾,未嘗妄殺一人,其後世必有興者。"七年,後復與諸家子俱選入宮。後長七尺二寸,姿顏姝麗,絕異於眾,左右皆驚。八年冬,入掖庭為貴人,時年十六。恭肅小心,動有法度。承事陰後,夙夜戰兢。接撫同列,常克己以下之,雖宮人隸役,皆加恩借。帝深嘉愛焉。及後有疾,特令後母兄弟入視醫藥,不限以日數。後言於帝曰:"宮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內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譏,下使賤妾獲不知足之謗。上下交損,誠不願也。"帝曰:"人皆以數入為榮,貴人反以為憂,深自抑損,誠難及也。"每有宴會,諸姬貴人競自修整,簪珥光采,礻圭裳鮮明,而後獨著素,裝服無飾。其衣有與陰後同色者,即時解易。若並時進見,則不敢正坐離立,行則僂身自卑。帝每有所問,常逡巡後對,不敢先陰後言。帝知後勞心曲體,嘆曰:"修德之勞,乃如是乎!"後陰後漸疏,每當禦見,輒辭以疾。時帝數失皇子,後憂繼嗣不廣,恒垂涕嘆息,數選進才人,以博帝意。陰後見後德稱日盛,不知所為,遂造祝詛,欲以為害。帝嘗寢病危甚,陰後密言:"我得意,不令鄧氏復有遺類!"後聞,乃對左右流涕言曰:"我竭誠盡心以事皇後,竟不為所祐,而當獲罪於天。婦人雖無從死之義,然周公身請武王之命,越姬心誓必死之分,上以報帝之恩,中以解宗族之禍,下不令陰氏有人豕之譏。"即欲飲藥,宮人趙玉者固禁之,因詐言屬有使來,上疾已愈。後信以為然,乃止。明日,帝果廖。十四年夏,陰後以巫蠱事廢,後請救不能得,帝便屬意焉。後愈稱疾篤,深自閉絕。會有司奏建長秋宮,帝曰:"皇後之尊,與朕同體,承宗廟,母天下,豈易哉!唯鄧貴人德冠後庭,乃可當之。"至冬,立為皇後。辭讓者三,然後即位。手書表謝,深陳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選。是時,方國貢獻,競求珍麗之物,自後即位,悉令禁絕,歲時但供紙墨而已。帝每欲官爵鄧氏,後輒哀請謙讓,故兄騭終帝世不過虎賁中郎將。

【譯】和帝永元四年(92)鄧綏本當選入宮中,恰好鄧訓去世,鄧綏日夜號哭,整整三年不吃葷菜,面容憔悴,連家裏親人都不認識她了。鄧綏曾經夢見伸手摸天,浩浩蕩蕩,一色碧青,好像有鐘乳一樣的東西,她便擡起頭吮吸吞飲。問解夢的人,回答說唐堯夢見攀天而上,商湯夢見天而舔天,這都是聖王成事之前的征兆,吉不可言。又有看相的見了鄧綏,詫異地說“:她的骨相和商湯的一樣,多奇多貴。”家裏的人暗暗高興而不敢聲張。鄧綏的叔叔鄧陔說“:平常聽說存活一千人的人,他的子孫一定受到封爵。我哥哥鄧訓為(河堤)謁者,使修石臼河,每年存活數千人。天道可信,家裏一定會得到福蔭。”以前太傅鄧禹曾感嘆地說“:我統帥百萬之眾,從來沒有亂殺過一個人,我的後代必定有發達的。”和帝永元七年(95),鄧綏與諸家女子一同選入宮中。她身長七尺二寸,姿色十分美麗,出類拔萃,所以左右都很驚訝。永元八年(96)冬,入掖庭為貴人,時年十六。恭謙肅穆,小心謹慎,一舉一動,有規有矩。奉侍陰皇後日夜戰戰兢兢。與同列的妃嬪應接慰藉,常常克己體下,即使是宮人仆役,都加恩施惠。和帝深深地嘉許而喜愛她,鄧貴人有病,特許她媽媽和兄弟入宮服侍醫藥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宮的日數。鄧貴人對和帝說“:宮中禁地至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宮之地,對上來說讓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譏諷,對下來說使我獲得不知足的誹謗。上下兩相受損,我實在不情願啊!”和帝說“:別人都以經常能到禁宮走走為光榮,而你卻反以為憂慮,深深地自我抑制寧願吃虧,真是難能可貴而為人們所做不到的啊!”每有宴會,眾妃嬪貴人爭著打扮修飾,金釵..珥光采奪目,裳衣羅綺鮮明照人,而鄧貴人獨著素裝,沒有修飾,樸質無華。她的衣服有與陰皇後同顏色的,即刻變易它裝。假使與陰皇後同時進見和帝,則不敢正坐而離位站立,走的時候也是弓著身軀以示卑猥。和帝每有所垂問,常表現遲疑而後對答,不敢在陰皇後之前爭著發言。和帝了解鄧貴人用心良苦而曲體人情,感嘆地說:“修身進德之費心勞力,竟是這樣的艱難嗎?”後來皇上對陰皇後日漸疏遠,每當鄧貴人被召,往往稱疾不應。這個時候和帝多次失去皇子,鄧貴人擔心繼嗣無人,常垂淚嘆息,廣為選進才人,以應帝之愛心並企獲得子嗣。陰皇後見鄧貴人德望稱譽一天比一天高漲,不知怎麼辦,就造祝詛,求鬼神加害於鄧貴人。和帝有一次臥病很危險,陰皇後曾秘密地說:“我一旦得誌,決不讓鄧氏再有什麼人留下,一定絕根。”鄧貴人聽到,對左右流涕說:“我用盡誠意侍奉皇後,不料竟得不到她的庇佑,而將獲罪於天。婦人雖無從死之義,然武王有疾,周公以身為武王請命;楚昭王病,越姬實現昔日心誓,自殺從死。我惟有一死上以報皇上的恩寵,中以解除我鄧氏宗族的災禍,下不讓陰皇後蒙受把我弄成人彘的譏諷。”鄧貴人立即要飲藥自殺,宮人趙玉堅決進行阻止,並謊稱適才有使者來,說皇上的病己經好了。鄧貴人信以為真,便打消了自殺的念頭。第二天,和帝病果然好了。永元十四年(102)夏,陰皇後因搞巫蠱活動而廢除,鄧貴人請求挽救沒有成功,和帝便更屬意於鄧貴人。鄧貴人更加說自己的病十分嚴重,深居閉戶以絕和帝之召幸。這時管事人奏請重立皇後,和帝說:“皇後之尊,與我皇帝位同一體,同等貴重,承祀宗廟社稷,為天下母,不容易啊!只有鄧貴人品德為後宮之首,才可以當得起。”到冬天,立鄧貴人為皇後。再三推辭謙讓,然後登皇後位。親手寫好謝恩的奏書,深深陳述自己德行菲薄,不足以充當君王妻室的人選。這時,四方諸侯之國,貢獻方物,爭求得珍貴華麗之物,自鄧皇後即位,一律禁絕,歲時季節只要供給紙墨就行了。和帝每次想封爵鄧皇後家族,鄧皇後往往謙讓苦苦哀求不讓進行,所以鄧皇後的哥哥鄧騭在整個和帝之世不過是一位虎賁中郎將而已。

元興元年,帝崩,長子平原王有疾,而諸皇子夭沒,前後十數,後生者輒隱秘養於人間。殤帝生始百日,後乃迎立之。尊後為皇太後,太後臨朝。和帝葬後,宮人並歸園,太後賜周、馮貴人策曰:"朕與貴人托配後庭,共歡等列,十有余年。不獲福祐,先帝早棄天下,孤心煢煢,靡所瞻仰,夙夜永懷,感愴發中。今當以舊典分歸外園,慘結增嘆,燕燕之詩,曷能喻焉?其賜貴人王青蓋車,采飾輅,驂馬各一駟,黃金三十斤,雜帛三千匹,白越四千端。"又賜馮貴人王赤綬,以未有頭上步搖、環佩,加賜各一具。是時新遭大憂,法禁未設。宮中亡大珠一篋,太後念,欲考問,必有不辜。乃親閱宮人,觀察顏色,即時首服。又和帝幸人吉成,禦者共枉吉成以巫蠱事,遂下掖庭考訊,辭證明白。太後以先帝左右,待之有恩,平日尚無惡言,今反若此,不合人情,更自呼見實核,果禦者所為。莫不嘆服,以為聖明。常以鬼神難征,淫祀無福。乃詔有司罷諸祠官不合典禮者。又詔赦除建武以來諸犯妖惡,及馬、竇家屬所被禁錮者,皆復之為平人。減大官、導官、尚方、內者服禦珍膳靡麗難成之物,自非供陵廟,稻粱米不得導擇,朝夕一肉飯而已。舊太官湯官經用歲且二萬萬,太後敕止,日殺省珍費,自是裁數千萬。及郡國所貢,皆減其過半。悉斥賣上林鷹犬。其蜀、漢釦器九帶佩刀,並不復調。止畫工三十九種。又禦府、尚方、織室錦繡、冰紈、綺縠、金銀、珠玉、犀象、玳瑁、雕鏤玩弄之物,皆絕不作。離宮別館儲峙米糒薪炭,悉令省之。又詔諸園貴人,其宮人有宗室同族若羸老不任使者,令園監實核上名,自禦北宮增喜觀閱問之,恣其去留,即日免遣者五六百人。及殤帝崩,太後定策立安帝,猶臨朝政。以連遭大憂,百姓苦役,殤帝康陵方中秘藏,及諸工作,事事減約,十分居一。詔告司隸校尉、河南尹、南陽太守曰:"每覽前代外戚賓客,假借威權,輕薄訁詷,至有濁亂奉公,為人患苦。咎在執法怠懈,不輒行其罰故也。今車騎將軍騭等雖懷敬順之誌,而宗門廣大,姻戚不少,賓客奸猾,多幹禁憲。其明加檢敕,勿相容護。"自是親屬犯罪,無所假貸。太後湣陰氏之罪廢,赦其徙者歸鄉,敕還資財五百余萬。永初元年,爵號太夫人為新野君,萬戶供湯沐邑。二年夏,京師旱,親幸洛陽寺錄冤獄。有囚實不殺人而被考自誣,羸困輿見,畏吏不敢言,將去,舉頭若欲自訴。太後察視覺之,即呼還問狀,具得枉實,即時收洛陽令下獄抵罪。行未還宮,澍雨大降。

【譯】和帝元興元年(105),和帝去世,長子平原王劉勝以痼疾不得立,而諸皇子夭沒,前後以十數,後生的往往隱秘地養於人間。殤帝生下只百余日,鄧皇後迎立即皇帝位。尊鄧皇後為太後,太後臨朝。和帝安葬後,宮人都歸園,鄧太後賜周、馮貴人策書說:“我與貴人托皇上的福蔭都配於後庭,一同享受歡樂,十有余年。沒有更多的獲得幸福和庇佑,而先帝早棄天下,煢煢孤獨,失去了依靠,日夜悲傷,不能自已,現在應當照老規矩分別歸於外園,慘郁凝結,徒增哀嘆,以前衛國莊姜送歸妾《燕燕》之詩,泣涕長訣,分飛慘嘆的情景也是不能比擬的啊!今賜貴人王青蓋車,采飾輅,驂馬各一駟,黃金三十斤,雜帛三千匹,白越四千端。”又賜馮貴人王赤綬,因沒有頭上步搖、環佩,加賜各一具。這時剛剛遭到大的憂患,法規禁條沒有完備。宮中大珠一篋不見了,鄧太後想來,如果加以拷問,必定傷及無辜。於是親自檢閱所有宮人。冷靜仔細地察顏觀色,偷竊者馬上就自首服罪。又和帝寵幸者吉成,駕車的一起冤枉吉成有挾邪弄巫蠱惑的壞事,於是下掖庭獄拷問審訊,供辭證言明白無誤。但鄧太後認為吉成常在先帝左右,平日待之有恩,尚無惡言,今竟反而如此,不合人情,便自己叫有關人等進行核實,結果,是駕車人自己所為。宮中沒有不嘆服的,認為鄧太後聖英明哲。鄧太後常以鬼神難於征信,太多的祭祀沒有好處。於是詔令管事人罷去不合典禮的諸祠官。又詔令赦免自光武帝建武以來所犯妖言巫惡,及馬、竇家屬所被禁錮永不得仕者,都免為平民。減去大官、導官、尚方、內者所管膳饈、擇米、刀劍、帷帳等一切服禦珍膳靡麗難成的物件,如非供祀陵廟,稻粱米不得選擇,早晚一肉飯就行了。舊太官湯官常年要用二萬萬,鄧太後敕令停止,每日減少節省用費,自此裁去數千萬。郡國所貢納的物品,都減去半數以上。上林苑的鷹犬,一律賣掉。蜀郡、廣漢郡供進的金銀緣器以及九帶佩刀,一並不再上調。停止畫工三十九種。又禦府、尚方、織室錦繡、冰紈、綺鄃、金銀、珠玉、犀象、王毒瑁、周彡鏤玩弄之物,都停止不作。離宮別館蓄積的米糧薪炭,一律省去。又詔令諸園貴人、宮人有宗室同族若體弱年高、不堪使用的,叫園監核實上報名冊,親自到北宮增喜觀檢閱詢問,聽他們自己決定去留,當日免除遣散了五六百人。殤帝去世,鄧太後決定立安帝,仍臨朝聽政。因接連遭受和帝殤帝去世,老百姓苦於差役,殤帝康陵秘藏,諸喪葬工作,事事減省節約,只有常規的十分之一。鄧太後詔令司隸校尉、河南尹、南陽太守說:“往往看到前代外戚賓客,假借皇親權威,輕薄虛浮,以至濁亂奉公,為民惡患。毛病就在於執法怠惰松懈,不即時執行懲罰的緣故。今車騎將軍鄧騭雖胸懷敬順之誌,而宗族廣大,姻戚不少,賓客奸詐狡猾,多數幹犯禁令憲章。應明白加以檢查整飭,不要相與寬容庇護。”從此親屬犯罪,沒有任何原宥赦免。鄧太後憐湣陰皇後因罪而廢,敕免因她而流放的親屬回原籍,赦令歸還資財五百余萬。安帝永初元年(107),封鄧太後母陰氏爵號太夫人為新野君,供湯沐邑萬戶。永初二年(108)夏,京師旱災,鄧太後親到洛陽官舍,審視記錄有否冤獄情況。有一囚徒實在沒有殺人被嚴刑拷問被迫認罪,瘦弱困頓被擡著來見鄧太後,他畏於官吏不敢申言,將要離去的時候,擡起頭像要訴說什麼。鄧太後察覺了,馬上叫轉來問他的情況,完全了解了他受冤枉的一切事實,立刻逮捕洛陽令下獄抵罪。鄧太後此行還沒有回到宮裏,天就下了及時雨。

三年秋,太後體不安,左右憂惶,禱請祝辭,願得代命。太後聞之,即譴怒,切敕掖庭令以下,但使謝過祈福,不得妄生不祥之言。舊事,歲終當饗遣衛士,大儺逐疫。太後以陰陽不和,軍旅數興,詔饗會勿設戲作樂,減逐疫侲子之半,悉罷象橐駝之屬。豐年復故。太後自入宮掖,從曹大家受經書,兼天文、算數。晝省王政,夜則誦讀,而患其謬誤,懼乖典章,乃博選諸儒劉珍等及博士、議郎、四府掾史五十余人,詣東觀讎校傳記。事畢奏禦,賜葛布各有差。又詔中官近臣於東觀受讀經傳,以教授宮人,左右習誦,朝夕濟濟。及新野君薨,太後自侍疾病,至乎終盡,憂哀毀損,事加於常。贈以長公主赤綬、東園秘器、玉衣繡衾,又賜布三萬匹、錢三千萬。騭等遂固讓錢、布不受。使司空持節護喪事,儀比東海恭王,謚曰敬君。太後諒闇既終,久旱,太後比三日幸洛陽,錄囚徒,理出死罪三十六人,耐罪八十人,其余減罪死右趾已下至司寇。七年正月,初入太廟,齋七日,賜公卿百僚各有差。庚戌,謁宗廟,率命婦群妾相禮儀,與皇帝交獻親薦,成禮而還。因下詔曰:"凡供薦新味,多非其節,或郁養強孰,或穿掘萌牙,味無所至而夭折生長,豈所以順時育物乎!傳曰:'非其時不食。'自今當奉祠陵廟及給禦者,皆須時乃上。"凡所省二十三種。自太後臨朝,水旱十載,四夷外侵,盜賊內起。每聞人饑,或達旦不寐,而躬自減徹,以救災厄,故天下復平,歲還豐穰。元初五年,平望侯劉毅以太後多德政,欲令早有註記,上書安帝曰:臣聞《易》載羲、農而皇德著,《書》述唐、虞而帝道崇,故雖聖明,必書功於竹帛,流音於管弦。伏惟皇太後膺大聖之姿,體乾坤之德,齊蹤虞妃,比跡任、姒。孝悌慈仁,允恭節約,杜絕奢盈之源,防抑逸欲之兆。正位內朝,流化四海。及元興、延平之際,國無儲副,仰觀乾象,參之人譽,援立陛下為天下主,永安漢室,綏靜四海。又遭水潦,東州饑荒。垂恩元元,冠蓋交路,菲薄衣食,躬率群下,損膳解驂,以贍黎苗。惻隱之恩,猶視赤子。克已引愆,顯揚仄陋。崇晏晏之政,敷在寬之教。興滅國,繼絕世,錄功臣,復宗室。追還徙人,蠲除禁錮。政非惠和,不圖於心,制非舊典,不訪於朝。弘德洋溢,充塞宇宙;洪澤豐沛,漫衍八方。華夏樂化,戎狄混並。丕功著於大漢,碩惠加於生人。巍巍之業,可聞而不可及;蕩蕩之勛,可誦而不可名。古之帝王,左右置史;漢之舊典,世有註記。夫道有夷崇,治有進退。若善政不述,細異輒書,是為堯、湯負洪水大旱之責,而無鹹熙假天之美;高宗、成王有雉雊迅風之變,而無中興康寧之功也。上考《詩》、《書》,有虞二妃,周室三母,修行佐德,思不逾閾。未有內遭家難,外遇災害,覽總大麓,經營天物,功德巍巍若茲者也。宜令史官著《長樂宮註》、《聖德頌》,以敷宣景耀,勒勛金石,縣之日月,攄之罔極,以崇陛下烝烝之孝。帝從之。

【譯】永初三年(109)秋,鄧太後身體不舒服,左右的人憂慮惶恐,禱告神靈虔誠祝辭,希望能代命。鄧太後聽到,馬上譴責發怒,懇切地敕令掖庭令以下,只能向神靈謝過祈福,不得狂妄地生出一些不吉祥的言語。照過去的舊例,到歲末主上要對遣歸的衛士進行犒賞酒食,舉行驅陰導陽驅除疫鬼的大儺儀式。鄧太後認為陰陽不和,戎馬幹戈疊起,詔令饗宴不要設戲作樂,舉行大儺逐疫,減去亻辰子半數,一律不用象、駱駝等。豐年則恢復原來老樣子。太後自進入宮掖,跟著大家學習經書,兼習天文、算數。白天勤理王政,晚上就誦讀詩書,只怕發生謬誤,有乖典章制度,便博引廣選很多儒者如劉珍等及博士、議郎、四府掾史五十余人,聚詣東觀校對審核傳記。事畢上奏禦座,分別賜與葛布各不等。又詔令中官近臣在東觀受讀經傳,從而教授宮人,左右學習誦讀,早晚濟濟一堂。鄧太後母陰氏新野君去世之時,鄧太後親自服侍疾病,至於最後一息,哀毀憂損,超過一般情況。贈予長公主赤綬、東園秘器、玉衣繡衾,又賜布三萬匹,錢三千萬。鄧騭等堅決謙讓不受錢布。派司空持節維護喪事,一切儀式比照東海恭王的樣子,謚為敬君。鄧太後憂愁緘默居喪完了,久旱不雨,鄧太後接連三日到洛陽,審視記錄囚徒罪狀,清理出死罪三十六人,剃去頰須的二歲刑八十人,其余減罪從死刑、刖右趾以下至司寇的不等。安帝永初七年(113)正月,開始入太廟,齋戒七日,賞賜公卿百僚各不等。十二日,參謁宗廟。率領命婦及群妾相助舉行禮儀,與皇帝交替親薦九獻,成禮而還。下詔令說:“大抵供薦新味,多半不適應節候,有的積養強行催化成熟,有的在萌芽狀態就采摘挖掘,味道還沒有形成就夭折而不得遂其生長,這難道是順應天時而培育萬物嗎?有的書上說‘:不到時候還沒有成熟的食物,有傷於人,不宜奉供養。’自今以往,奉祠陵廟及供禦用之物,都要到了時節才貢上。”這樣,共省卻二十三種食物。自鄧太後臨朝,有十年水旱之災,四夷外侵,盜賊內起。太後每聽到老百姓饑荒,就通宵不能入睡,生活供給,親自減少或撤除,用以救濟災難困苦,所以天下恢復平靜,年歲還得到豐收。安帝元初五年(118),平望侯劉毅,以鄧太後在政治上做了很多好事,想趁早讓他們有所記載,便上書安帝說:“我聽說《易經》上記載伏羲神農的事跡,而皇德昭著;《書經》上記述唐堯虞舜的事跡,而帝道崇高,所以,一定要把功業書之於竹帛,把德音留之於管弦。我考慮皇太後秉賦大聖的英姿,體現天地的厚德,蹤齊舜妻娥皇、女英,跡比文王母大任,武王母大姒。孝悌仁慈,允恭節約,杜絕奢侈溢浪的根源,防止抑制逸樂貪欲的苗頭。正位於內宮,流風化被四海。到和帝元興、殤帝延平之際,國無太子皇儲之副,太後仰觀天象,參照人譽,迎立陛下為天下主,漢室永安,四海平靜。又遭水災,廩賑饑荒。施恩元元百姓,冠蓋交路。菲薄衣食,為群下表率。減少膳事,解除車馬,以贍養黎民大眾。惻隱存心,若保赤子。克己引咎,顯揚卑微。崇尚安和之政,布施寬恕之教。封國除滅了的把它復興起來,世系斷絕了的把它繼續起來,錄用功,恢復宗室。流放了的追赦還原籍,禁錮了的復為平民。施政不屬惠和的,思想上不加考慮;制度不合舊典的,朝廷內不與商議。大德洋溢,充塞於六合;洪澤豐沛,漫衍於八方。華夏和樂向化,戎狄混同歸並。大功著稱於大漢,碩惠厚加於生民。高高的功業,可以聞而不可以攀;蕩蕩的勛績,可以歌而不可以名。古代的帝王,設左史以記事,置右史以記言;漢室的舊制,每世都有史事的記載。道有低有崇,治績有進有退。假使善政不記述,細小災異卻總把它寫下來,這便是唐堯商湯有洪水大旱的責任,而無各種事功都興盛吉祥嘉天之美德;殷高宗祭成湯雉飛鼎耳而句隹,成王疑周公而有雷電大風的變異;卻無視高宗修德而殷中興,成王改過幾致刑措的康寧之功。上考《詩經》、《書經》,虞舜嬪娥皇、女英二妃,周室有後稷母姜女原、文王母大任、武王母大姒三母,修行佐德,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過門限。從來沒有內遭家難,外遇災害,總攬萬機,規劃營造天地萬物,功德高大像今皇太後。應當命令史官著《長樂宮註》、《聖德頌》,廣布宣揚炫耀,把她的勛德勒金刻石,高懸如日月之明,垂之永遠,以表示陛下淳厚的孝心。”安帝采納了劉毅的建議。

六年,太後詔征和帝弟濟北、河間王子男女年五歲以上四十余人,又鄧氏近親子孫三十余人,並為開邸第,教學經書,躬自監試。尚幼者,使置師保,朝夕入宮,撫循詔導,恩愛甚渥。乃詔從兄河南尹豹、越騎校尉康等曰:吾所以引納群子,置之學官者,實以方今承百王之敝,時俗淺薄,巧偽滋生,《五經》衰缺,不有化導,將遂陵遲,故欲褒崇聖道,以匡失俗。傳不雲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今末世貴戚食祿之家,溫衣美飯,乘堅驅良,而面墻術學,不識臧否,斯故禍敗所從來也。永平中,四姓小侯皆令入學,所以矯俗厲薄,反之忠孝。先功既以武功書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孫,故能束修,不觸羅網。誠令兒曹上述祖考休烈,下念詔書本意,則足矣。其勉之哉!康以太後久臨朝政,心懷畏懼,托病不朝。太後使內人問之。時宮婢出入,多能有所毀譽,其耆宿者皆稱中大人,所使者乃康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康聞,詬之曰:"汝我家出,爾敢爾鴉!"婢怒,還說康詐疾而言不遜。太後遂免康官,遣歸國,絕屬籍。永寧二年二月,寢病漸篤,乃乘輦於前殿,見侍中、尚書,因北至太子新所繕宮。還,大赦天下,賜諸園貴人、王、主、群僚錢、布各有差。詔曰:"朕以無德,托母天下,而薄祐不天,早離大憂。延平之際,海內無主,元元厄運,危於累卵。勤勤苦心,不敢以萬乘為樂,上欲不欺天愧先帝,下不違人負宿心,誠在濟度百姓,以安劉氏。自謂感徹天地,當蒙福祚,而喪禍內外,傷痛不絕。頃以廢病沈滯,久不得侍祠,自力上原陵,加咳逆唾血,遂至不解。存亡大分,無可奈何。公卿百官,其勉盡忠恪,以輔朝廷。"三月崩。在位二十年,年四十一。合葬順陵。論曰:對後稱制終身,號令自出,術謝前政之良,身闕明辟之義,至使嗣主側目,斂衽於虛器,直生懷懣,懸書於象魏。借之儀者,殆其惑哉!然而建光之後,王柄有歸,遂乃名賢戮辱,便孽黨進,衰斁之來,茲焉有征。故知持權引謗,所幸者非己;焦心恤患,自強者唯國。是以班母一說,闔門辭事;愛侄微愆,髡剔謝罪。將杜根逢誅,未值其誠乎!但蹊田之牛,奪之已甚。

【譯】安帝元初六年(119),鄧太後詔令征召和帝弟弟濟北王、河間王子女年齡在五歲以上的四十余人,又鄧太後近親三十余人,都為他們開設邸舍,教學經書,並親自監督考試。年齡幼小的,使設置保育人員,朝晚入宮,撫育勉勵告誡誘導,恩愛很是濃厚。於是詔令堂兄河南尹鄧豹、越騎校尉鄧康等說:“我之所以引進接納這些孩子們,設置學官進行教育,實在是因為現在繼承了過去一切弊端,時尚世俗淺薄,淫巧虛偽普遍存在,《五經》之義衰落缺乏,沒有教化開導,將會一天一天衰微下去,所以我想褒揚崇尚聖人的道義,用以匡救挽回失去了的淳樸世俗。孔子不是說過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措心於大義,末了是沒有出息的,很危險啊!’處在衰亡時期的皇親貴戚,為享受優厚俸祿的家族,穿好的吃好的,乘坐好車驅策良馬,而面墻向學,分不清善惡得失,不曉得品評褒貶,這就是一切禍害失敗的由來。明帝永平中,外戚樊、郭、陰、馬四姓子弟小侯都叫入學,就是用以矯正砥礪淺薄的風俗,反還到忠孝的軌道。我先祖既以武功書之竹帛,又以禮樂教化子孫,所以能約束修整自己,不觸犯法律陷身羅網。應讓兒孫輩上要繼承先祖父親的美德和武功,下要體會詔書的根本意義,那就很滿足了。大家勉勵啊!”鄧康因鄧太後長期臨朝聽政,心裏很是害怕,假托有病不入宮朝拜。鄧太後派宮婢去查問原委。當時宮裏的婢女出入,多說好說歹,有毀有譽,其中年紀大的在宮裏時間長的都稱中大人。鄧太後所派遣的是鄧康家以前的婢女,她也自己通報自己為中大人。鄧康知道後,責罵她說:“你是我們家出去的婢女,你敢於這樣嗎?”婢女發怒,還說鄧康詐言稱病出言不遜。鄧太後便免去鄧康的官職,遣送歸國,且除去他的宗籍。安帝永寧二年(121)二月,鄧太後臥病日漸嚴重,便乘輦到前殿,見侍中、尚書,並北至太子新近所修繕的宮室。返還,大赦天下,賞賜諸園貴人、王、主、群僚錢布各不等。詔令說:“我以無德,母儀天下,而天不..我,早遭大憂。殤帝延平之際,海內無主,平民厄運,國家危於累卵。我勤勤懇懇,一片苦心,不敢以萬乘之國為兒戲,上求不欺天愧對先帝,下求不違背民意有負本心,至誠在於賑濟安度眾生,安定劉氏天下。自己覺得應當徹底感動天地,蒙受福祚,而和帝、殤帝、新野君相繼去世,內外喪禍,傷痛不絕。近來老病沈重糾纏,長久不能侍祠宗廟,自奮力上原陵,加上咳塞唾血,以至不起。生死存亡,壽命大限,是無可奈何的。公卿百官,應勉力盡忠恪慎,輔助朝廷。”鄧太後三月去世,在位二十年,享年四十一。與和帝合葬順陵。史家評論說:鄧太後臨朝行使皇帝權力到終年,號令自出,術智拒采周公之良,身缺攝位還政於君的大義。至使嗣主怒恨不敢正視,收斂衣襟空擁著帝位,杜根等上書請太後還政,心懷憤懣,懸治象之法於闕門。以此為效法,不也近於迷惑嗎?然而建光之後,安帝王柄在握,竟信讒戮辱楊震、鄧騭等賢良,便嬖妖孽結夥而進,衰敗之來,日趨嚴重有明顯的征兆。所以知道把持朝廷特權容易招來誹謗,所幸者不是為了己身;焦心憫惜憂患,自強者只知有國。因此鄧太後兄鄧騭因母死請求退職,太後問班昭後才準許,闔門辭事;鄧太後的侄兒鄧鳳,因受遺事泄,其父將鄧鳳髡剔向天下謝罪。將杜根殺掉,是不相信他的誠意吧?這像牽牛踩人之田而田主奪人之牛一樣,懲罰得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