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找先人墓地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水滸傳》是與《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齊名的古代四大名著,在小說《水滸傳》中,武松的哥哥武大郎有著穩定的工作,收入還不低,有著自己的房子,最讓人羨慕的是他有個如花似玉的妻子潘金蓮。

在現代人的眼裏,如果沒有後來的西門慶與潘金蓮事件,武大郎就是妥妥的人生贏家。

武大郎的悲慘結局源於妻子的貪欲,妻子潘金蓮並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婦人,武大郎吃苦耐勞,省吃儉用地給潘金蓮帶來衣食無憂的生活,卻沒能給妻子一個幸福的婚姻。維持兩人的婚姻,僅靠一紙婚約,但這婚約卻敵不過俊俏風流又多金的西門慶。

小說畢竟是小說,許多讀者僅僅把他當作飯後談資,並未當成真事,且不說,在古代,像潘金蓮這樣的一個容貌秀美的女子,怎能嫁給一個身材矮小,長相醜陋的男子呢。

再者說,無論如何,兩人都已經結婚了,就算是潘金蓮看不上武大郎,一日夫妻百日恩,夫妻之間的感情,也不至於讓潘金蓮對丈夫痛下殺手。這麼離奇的劇情,讓很多人都認為,潘金蓮和武大郎都是歷史虛構的人物,他們之間的故事也是虛構的。

然而,事情卻發生反轉。1992年,考古學者在河北發現了武大郎墓,而墓室內的種種證據表明,歷史上的確有武大郎這個人,這個墓室的發現,顛覆了600年來人們對武大郎的印象。

武大郎是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武家那村人,這個村的村民都聲稱自己是武大郎的後代,村裏的祠堂還供奉著武大郎的塑像和碑文,村子裏還有一個武大郎的墳墓。

更有意思的是,武大郎的墳墓沒有被盜墓賊盯上,反而被本村的村民盯上了。早在1946年,由於連年戰亂,村民飽受戰爭之苦,為了活命,他們只能拿起鋤頭挖掘了祖先武大郎的墳墓,希望能從中弄一些金銀財寶或者值錢的古董來解燃眉之急。

然而這些村民低估了武大郎墓的堅固性,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鑿開墳墓的外面墓室。

進入墓室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口上好的棺材,棺材是用楠木做的,這可不是尋常老百姓家能夠有的,可以看出,武大郎並不貧窮,生前家境是很富裕的。看著這麼好的棺木,村民們認為楠木棺材裏肯定有許多金銀珠寶,於是他們趁熱打鐵,撬開了楠木棺材。

讓村民們失望的是,棺材裏一文錢都沒有,更沒有什麼金銀珠寶,只有兩具骸骨。看到這一幕,村民們很失望,只好把棺材重新蓋上,對墳墓進行填土封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社會發展穩定下來,村民們通過艱苦奮鬥,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再也沒有人打武大郎墳墓的主意。

隨著《水滸傳》書籍的熱銷,劇中武大郎的人物形象瞬間被全國人所熟知,人們開始關註歷史小說中的人物武大郎,他們也在努力地尋找原型,連帶也關心起以武大郎為祖先的武家那村。

時間來到1992年,我國考古學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考古學者們聽說武家那村有一座武大郎墓,為了弄清歷史上是否真有武大郎其人,一時間,許多考古學家聚集在武家那村,希望通過發掘墳墓來揭開歷史真相。

在開挖墳墓前,需要得到村民們的許可,考古學者和專家們就找到武家那村村委會,希望能憑著村委會的號召力,讓大家簽字同意挖掘武大郎墓。

當專家們跟村民講清來意後,很多村民都表示理解和支持,然而就有幾名老前輩不肯簽字,這關乎祖墳,哪能說挖就挖呢,村裏有幾個年紀大的人都不同意挖掘墳墓。

無奈之下,專家組只能和村委會的人一起,挨家上門做工作,最終向村民們承諾,絕對不能破壞墳墓,采取最大措施來保護墳墓,這才得到全體村民的許可。

得到村民們的同意後,專家組就開始籌備挖掘墳墓事宜。首先,要保證墳墓主體安全穩定的前提下進行挖掘,其次,要保證墓室內先人的棺材不被破壞,最後,墓室內的文物只能看,不能拿走。

有了這幾個前提,挖掘人員就不能用大型挖掘機了,他們只能通過人力挖掘,從地面一點一點地向墓室挖去,而墓室很窄,僅僅只能容納一個人的寬度,挖掘工作很費勁。

經過數日的挖掘,專家組終於挖到了墓室,幾個專家和考古人員費力地爬進墓室後,還沒等緩過氣來,就看到眼前珍貴的楠木棺材,幾人不禁大發感慨,他們看到棺木是由上好的金絲楠木制成的,棺材竟然有1米9之長,這就意味著,武大郎的身高並不是傳說中的,1米5不到的矮個子。

通過測量遺骸,棺木內的男性骸骨身長至少1米78,而女性身長也有1米60左右。不過,測量的這具男性骸骨,還不能確定就是武大郎本人。以嚴謹著稱的專家們,又進行了多方調查,他們先是在清河縣縣誌和武家莊族譜中,得知這座墓就是武大郎的墓。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歷史上有武大郎這個人,為何施耐庵要醜化他呢?要想了解這個問題,就必須對縣誌、族譜進行深入了解。

武大郎,歷史上真名叫武植,出生在北宋末年,在家裏排行老大,所有人們習慣稱他為武大郎。

武大郎小時候個子就不矮,成年後,身材很高大,長相還特別英俊,並不像《水滸傳》中描述的那樣。不僅如此,武大郎也從來沒有賣過燒餅,相反,他是一個飽讀詩書的科舉進士,在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擔任七品縣令,後來還被當地的邯鄲知州看上,將自己的閨女潘金蓮配給他做妻子。

種種證據表明,小說中的武大郎和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武大郎,完全是兩個極端;小說中的潘金蓮與現實中的潘金蓮也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就是家境不同,潘金蓮並非小說中描述的“貧苦人家的女子”,相反,她是一個大家閨秀,潘金蓮從小就接受過禮法教育,守婦道,自然不會隨意與其他男子有不軌之舉,而縣誌上也記載,武大郎和潘金蓮二人婚後生活得非常美滿。

專家們還發現,縣誌裏有這樣的記載,那就是潘金蓮的人品,並非小說中描述的“水性楊花的風塵女子”,相反她善解人意,體貼丈夫,孝敬公婆,人品十分善良、賢惠,對待縣民也是樂善好施,和藹可親的。

潘金蓮的名氣在陽谷縣是很出名的,縣誌上也記載了夫妻二人幹過許多好事。後來,武大郎厭倦官場,主動卸任縣令。在離開陽谷縣時,縣衙的人和許多百姓都專程趕來送別他。

武大郎離開陽谷縣時,除了帶著老婆孩子、幾個仆人之外,個人財產就只有兩個箱子,箱子裏也多是妻子的衣服和一些陪嫁的珠寶,由此可以看出,武大郎為官時期是兩袖清風的。

回到老家後,武大郎也沒閑著,他開辦了學堂,教當地的孩子讀書認字,農忙時期,還經常跟著當地的農民一起幹農活,而自己的那一點工資,也多用於救濟鄉裏鄉親,武大郎深受村民的尊敬和喜愛,整個武家那村都以他為榮,爭先向他學習。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武家那村在河北邢臺都是響當當的大善之村。

武大郎去世後,當地村民為了紀念他,專程籌錢為他修了一座墳墓,還找來大儒為他題字刻碑。不過,村民們發現,武大郎為官太過清廉,家中沒有多余的財富,以至於在下葬之時,只能帶一些衣物,這未免太寒酸了。

當地的一些鄉紳敬佩武大郎的品德,就籌錢為他打造了一副金絲楠木的棺木。

那麼,歷史上的“武大郎”是如此清廉的好官,為何會被後人汙蔑為矮小、醜陋的小商販呢?賢惠的潘金蓮為何被描述成無節操的婦女呢?要想知道其中的秘密,還得從武大郎早年的一個好友王某說起。

話說這個王某,當初對武大郎是有恩的。武大郎在中舉人之前,家境貧寒,根本沒有錢去讀書,正是在王某的接濟下,武大郎才考取了功名,才飛黃騰達的。

當武大郎成為陽谷縣縣令後,王某因做生意失敗,生活陷入窘境,不得已之下,他去投奔武大郎。見到昔日的恩人後,武大郎也是非常高興,把恩人留在家裏住了幾天。

不過,王某在武大郎家住了幾日後,多次明裏暗裏地希望武大郎要幫助自己一下,自己想在衙門裏謀一個一官半職的,但武大郎為官是有原則的,並沒有給他任何幫助,相反還多次委婉地拒絕了他。

在武家待的時間長了,招待他的飯菜也變得越來越簡單了,這讓王某十分不滿。後來,王某見 入仕無望,就不辭而別了。

王某回到家後,越想越生氣,他覺得武大郎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自己當初幫他這麼多,就是不知道回報,沒有當初的幫助,也就沒有武大郎的今天。

王某在一氣之下,就開始到處散播謠言,抹黑武大郎,聲稱武大郎是個身材矮小、相貌醜陋的人,而他的妻子潘金蓮,更是一個不守婦道,多次“出軌”的女人。

而潘金蓮和西門慶的故事,源於武大郎曾經懲治的一個當地惡霸,這個惡霸的名字就叫西門慶。隨著王某的謠言散播,許多被武大郎懲治過的不法分子,也開始報復武大郎,造謠抹黑武大郎。

漸漸地,謠言傳播得越來越廣,三人成虎,人們也開始相信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了。到後來,傳著、傳著,兩人的故事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版本。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在一次吃飯時,從別人聊天中聽到了這個故事,他不明所以,就把這個故事寫入了《水滸傳》中,經過一番文學藝術的加工,於是,就有了懦弱的武大郎和放蕩的潘金蓮。

不過,謠言畢竟還是謠言,真實的歷史究竟發生了什麼,人們不得而知。

當《水滸傳》火爆的時候,武家那村聽說這本書汙蔑了自己的祖先,也是非常氣憤的,他們想為祖先“辟謠”“正名”,但那時,作者施耐庵早已逝世多年了,他們沒有辦法去追究已故之人,這件事也只能就此罷了。

直到1992年,專家對武大郎墓進行考古挖掘,經過一系列的調查後,才揭開《水滸傳》中描述的武大郎、潘金蓮600多年不實傳言。(從明朝《水滸傳》算起,600多年)

即便專家為武大郎、潘金蓮正名了,但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影響力太大了,它的內容已經深入人心,相關部門也沒有辦法改變目前的狀態。

施耐庵的後人了解到此事後感到非常自責,他們專程來到武家那村,向武大郎的後人道歉,並前往武植墓碑前認錯,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施耐庵的後人還專程做了十六幅畫,配上詩文送給了武家人。

對於,施耐庵後人所做的一切,武家人就不再追究先人的事了,他們都釋懷了,在之後的日子裏,施耐庵後人和武家後人一起為武大郎夫婦正名。

如今,武家那村也搞起了旅遊觀光項目,一來是能以此帶動經濟發展,增加村民收入,二來,是想讓更多的人來了解情況,為武大郎夫婦正名,扭轉現代人對武大郎夫婦的誤解。

許多遊客剛來到這裏,聽說武大郎夫婦清廉往事和善舉時,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沒有人能想到,《水滸傳》中的武大郎竟然和現實中的“武植”完全是兩類人。當武家後人為遊客們講解武大郎的故事後,許多人由衷地為武大郎夫婦豎起了大拇指。

隨著旅遊區越辦越火,來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不同的意見也多了起來,很多人對此產生了質疑,更有甚者,一些人更是聲稱武家那村的故事是杜撰的,《水滸傳》裏的故事才是真實的。

對於這些質疑的人,武家人也盡量保持寬容的心態,更加耐心地為其講述歷史,還貼心地帶他們翻閱縣誌和武家族譜。

在武家那村人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了武大郎夫婦生前是大善人,而對於小說裏描述的人物,僅僅把其當作一個名字和一個角色而已。

對於這件事情,筆者認為,藝術來源於生活,小說中的人物不能脫離現實而存在,但是小說中的人物不一定有一個原型,也可以是多個人物提煉而成,對於《水滸傳》中武大郎的故事,也不例外。

另外,對於武大郎與潘金蓮事件,筆者認為武家那村的可信度還是很大的,因為對於歷史事件的記載,梁啟超曾提出“最古之史,實為方誌”,由此可見,對於考古來說《縣誌》還是有參考價值的,其可信度應該遠高於小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