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手拿金鑰匙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來源:人民日報

圖①:香港僑界社團聯會青年委員會組織僑界青年來到香港烏蛟騰烈士紀念園,向抗日烈士獻上花籃,致敬先烈。

資料圖片

圖②:矗立在香港西貢斬竹灣烈士碑園的抗日英烈紀念碑。

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攝

圖③:香港沙頭角羅家大屋舊貌。

新華社記者 李 鋼攝

臨近深港邊境的香港新界沙頭角石湧凹村,坐落著一幢有90多年歷史的舊屋,名為“羅家大屋”。1941年12月,日軍入侵香港。香港淪陷期間,中國共產黨創建領導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簡稱“港九大隊”),就把打擊日軍的重要交通站設在羅家大屋。

沈寂多年後,如今,羅家大屋增添了新的生機。屋裏屋外重新裝修粉刷,一撥又一撥訪客紛至沓來……在愛國愛港人士的努力下,香港首個抗戰專題紀念館——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將在這裏開館,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保衛香港的光輝事跡。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香港越來越多的紅色遺址進入公眾視野,“紅色旅遊”逐漸升溫。

“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你們是我這一周接待的第三批訪客了。”羅家後人羅誌紅手拿鑰匙,帶記者來到羅家大屋前。

這是一幢聯排屋宅。屋內,新刷的白墻上掛上了許多展板,展品正逐步進場。屋前,停車場正在擴建。

“這是我爸爸羅歐鋒,排行老二,他當年擔任港九大隊海上中隊隊長。”羅誌紅指著一張畫像介紹。展板上不僅記載著東江縱隊和港九大隊的歷史,還有羅家的家族抗戰史。羅誌紅說,祖父是巴拿馬華僑,家境殷實,日軍打來後,羅家人沒有逃避,全家有11人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鬥爭。

當時,羅家長子羅雨中組建了第一支由港人組成的民兵隊伍——南湧人民聯防隊,並擔任隊長。羅雨中抗日意誌堅定,曾被關押在日軍憲兵司令部,遭受多種酷刑但毫不屈服。

在羅雨中女兒羅惠芳的印象中,1949年10月1日是令人難忘的一天。“當時深圳沙頭角還沒解放,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父親帶人在中英街對面的新樓街,面對國民黨軍的機槍,升起了一面五星紅旗!”羅惠芳說。

羅雨中的姐姐羅許月也參加了遊擊隊,任港九大隊大隊部交通站站長。“我以前問過長輩們,當年家裏有田地、有生意,為什麼要參加遊擊隊?”羅許月之子、香港廣州社團總會主席黃俊康說,“我發現,他們深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代表光明的未來,跟黨走的信念一直很堅定。他們是被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吸引的。”

“幸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遊擊隊來了,如果沒有遊擊隊,香港真不知道會亂成什麼樣子。”提起當年的情形,家住烏蛟騰村的95歲老戰士李漢說。“日軍打來時,土匪也四處打家劫舍,當時還遭遇大旱,很多人被餓死。”李漢說,遊擊隊員教他們如何對付敵人,還幫農民開荒插秧。

那時的李漢任村兒童團團長,性格活潑,還帶領群眾學唱抗戰歌曲。采訪中,李漢告訴記者:“我最早接觸中國共產黨是在很小的時候。當時,有一位來這裏開展工作的小學老師,很受學生們歡迎,後來才知道他是一名共產黨員。”

“拿全部身家性命幫遊擊隊”

“港九大隊是香港淪陷期間唯一一支成建制的、自始至終堅持抗日的武裝力量。” 香港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劉蜀永介紹,港九大隊是以香港新界原居民子弟為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組成的遊擊隊,是香港抗戰的中流砥柱,“當時,港九大隊總數不過千人,能以遊擊戰方式牽制打擊日軍,靠的是人民的支持。”他說。

2020年,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退役軍人事務部公布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其中,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大嶼山中隊隊長劉春祥等12名龍鼓洲戰鬥犧牲英烈名列其中。12名英烈中,不僅有7名指戰員,還包括了船家梁克一家5口。“梁克一家5口吃住在船上,那條船就是全家的命根子,他們拿全部身家性命幫遊擊隊,這是多大的信任和支持!”劉蜀永說。

手持白菊、靜默哀悼,今年5月,黃俊康等英烈親屬和部分健在老戰士在龍鼓洲、沙洲附近的海面上舉行海祭,紀念抗日英烈。“這次海祭是香港民間組織的一次大規模祭奠活動,體現出香港人民對國家、對民族的認同感,也是傳承前輩愛國精神的體現。”劉蜀永說。

黃俊康介紹,經過香港廣州社團總會等民間社團與新界鄉議局的共同努力,香港特區政府屯門民政事務處決定撥款350萬港元,在龍鼓灘建成劉春祥抗日英雄群體紀念碑,供市民瞻仰。

在香港,民眾參與抗戰的故事還有很多。“位於新界沙頭角的烏蛟騰村,是有名的紅色村。”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秘書長、原東江縱隊政委尹林平之女尹小平告訴記者,東江縱隊歷史上重要的“烏蛟騰會議”曾在此召開,這裏還曾藏有廣東黨組織與在延安的黨中央保持聯絡的電臺。

“當時,烏蛟騰村全村有500多人,村裏的老人、青年、婦女、兒童幾乎都參與到了遊擊隊安排的抗日工作中,有39位青年直接加入遊擊隊。”李漢說。

離烏蛟騰村村口不遠處,建有烏蛟騰烈士紀念園。園內立著一塊抗日英烈紀念碑,紀念碑旁另有中英文石碑各一塊,記述烏蛟騰村村長李世藩及多位村民為抗日英勇犧牲的事跡。碑文記載,香港淪陷期間,日軍曾對烏蛟騰和鄰近的村莊發動10余次“掃蕩”,對村民威逼利誘、嚴刑拷打,逼迫村民供出遊擊隊員,李世藩等9人寧死不屈,先後壯烈犧牲。

1951年10月,為紀念烏蛟騰村犧牲的烈士,村民們自籌經費修建紀念碑,後來又經過村民自費重修和特區政府撥款修建。歷經70年風雨,如今的紀念碑更顯莊嚴神聖。

“告訴香港人民這裏曾發生的故事”

“當年我們想給烏蛟騰烈士立碑,受到不小的阻撓。”談起70年前為烈士立碑,李漢仍然十分激動,“別人不敢做,烏蛟騰人敢,我們自己做。”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六,是李世藩等烈士的忌日。“我們立誌要把這裏守護好。”幾十年來,李漢等老戰士和烈屬都會在每年農歷八月十六舉行謁碑儀式,緬懷抗日烈士,向人們宣講抗戰歷史。

2015年8月,國務院將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列入第二批10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如今的烏蛟騰烈士紀念園,已成為香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紀念碑前常年鮮花不斷。

“以羅家大屋為起點,烏蛟騰村為終點,中間串聯起4處與抗戰相關的歷史遺址,這就是一條完整的沙頭角抗戰文物路線。”今年5月,劉蜀永等學者與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香港廣州社團總會等愛國愛港團體共同推出“沙頭角抗戰文物徑計劃”。此外,位於西貢和大嶼山的另外兩條串聯起港九大隊抗戰遺址的抗戰文物路線也在規劃中。

“將羅家大屋改建成抗戰紀念館的計劃,得到了羅家後人的一致支持。”黃俊康說,抗戰紀念館除了能讓後人緬懷抗日英雄,也能為推動愛國主義、普及國民教育發揮積極作用。他說,香港人民應該銘記,香港歷史上曾有一大批愛國人士,為國家付出了鮮血和生命,他們的事跡值得懷念,他們的精神值得傳承。

“香港人要銘記這段保家衛國的歷史,因為這是香港自己的歷史。社會各界也應采取不同方式,告訴香港人民這裏曾發生的故事。”尹小平說,“從2007年開始,我就一直在香港宣傳港九大隊的抗戰事跡,很欣慰地看到,香港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當中。”

在沙頭角為記者作導覽時,尹小平望著車窗外說道:“這條路,我們的父輩跟共產黨一起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