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河邊上的紅花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2021,實屬不易。

此起彼伏的疫情、洪災、地震……猝不及防的失業、病痛、生離死別……我們不得不去擁抱各種不確定,在抉擇的十字路口迷茫仿徨,在被迫慢下來甚至停下來時,面對內心的焦慮恐慌……

只是,當我們一次次覺得疲累甚至想要放棄時,環顧四周,總是有一個人或者一群人,他們的微笑、那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溫度的擁抱和淚水、那一個個穿越黑暗的故事……又重新點燃了心中那團火焰。

告別之際,回首2021,有沒有哪個「一」瞬間,讓你一想起,總能嘴角上揚,眼裏有光?

一個托起:

2021年7月,河南發生重大洪災。多地山體滑坡,房屋坍塌。

在爭分奪秒的救援搶險中,一名三個月大的女嬰被困一天一夜後,成功獲救。

當她從廢墟中被抱出,聲聲啼哭讓人心疼。幸運的是,孩子體征一切健康。

但不幸的是,一同被困在廢墟下的母親已經遇難。她在最後一刻,奮力將孩子高高托起放到安全處。

她一直保持著雙手托舉的姿勢,仿佛無言的愛語:“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下去,一定記住我愛你!”

不由得聯想到另一個催人淚下的視頻。

羚羊媽媽發現小羚羊過河時被鱷魚盯上了,她一路狂奔擋在中間。在生命的最後時光,羚羊媽媽一直盯著自己的孩子,直到自己被鱷魚吞沒。

小羚羊上岸後不停回頭看,卻不知媽媽再也回不來了。

一位媽媽留言:“如果我的孩子遇到危險我也會義無反顧,哪怕是犧牲自己,沒有猶豫,沒有考慮。”

無論人類還是動物,母愛是天性,與生俱來,至真至純。

只是世界上最悲傷的是:我還沒長大,還未能盡孝,您已經不在身邊。

親愛的孩子,在你未來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或許你會因為思念母親而感到悲傷;或許會因為有人嘲笑你沒有母親而感到難過;或許你會因經歷無數次黑暗而失去力量…

都請記得,一定要好好活著!

因為你的媽媽曾用盡一生來愛你,她唯一的心願,就是你可以快樂平安健康地長大……

直到有一天,你也會做母親,你將會明白和傳承,這份“托起”的力量。

一個擁抱

一位父親的愛,也牽動著億萬網民的心。

12月6日,這位父親和他的妻子略顯不安地在房間裏等待著什麼。不一會兒,一位高中生模樣的男孩兒推門而入,哪怕只相距幾米,男孩兒也忍不住小跑奔向父親。

父親楞了幾秒,便大步跨過去,緊緊抱住孩子,止不住嚎啕大哭,哭得撕心裂肺,山崩地裂。

旁邊一直抹淚的母親試圖分開兩人,但父親依然緊緊抱著不舍松開。

他就是孫海洋,他等待兒子孫卓的這個擁抱,已經等了足足14年。

自從孫卓4歲被拐走,孫海洋便踏上漫長而絕望的尋子路。5000多個日夜,無數次重金懸賞貼告示、打電話求助、被騙、跑遍了幾乎所有省份……

孫海洋形容自己就像得了癌癥的病人,不知道該怎麼辦,也不知道該往哪裏去。

無數次燃起希望,無數次又希望落空,又給自己打雞血,再重新上路。

從未動搖過的信念是:“只要爸爸還有一口氣,就不會放棄找你!”

孫海洋的女兒孫悅回憶,她幾乎沒有看到爸爸哭過。

“他身上有種力量,像燒不滅的流火,像既枯又榮的草一樣野蠻生長。爸爸靠著這種信念堅持下去。14年,他一直用手掌護住這一簇火焰。”

唯一見到爸爸哭是2011年。另一個被拐家庭彭高峰的兒子彭文樂在江蘇找到了。孫海峰和彭高峰有過命的“尋子交情”。那天一起接機,一個記者突然采訪躲在一邊的孫海峰:“你是不是希望孩子是孫卓?”

那一刻,孫海峰坐在凳子上嚎啕大哭,哭得無法坐立,幾乎從凳子上滑落。

或許這份“執著”的愛感動了老天,14年57天後,孫卓終於被找到了。這個在黑暗壓抑中匍匐前行的家庭,終於重見光明。

從未謀面的8歲的弟弟孫輝,一見到哥哥就飛奔過來,緊緊抱住久久不願撒手。

快80歲的奶奶見到孫子喜極而泣,她原本以為這輩子都無法相見了,她逢人就念叨:“好開心,剛剛孫子抱了我,孫子抱了我……”

這個擁抱的份量,該有多重?!

如果,你愛的人就在身邊,趕緊去給他(她)一個擁抱吧!

那隨手就可得的“擁抱”,是多麼的幸福!

一種守護

對於邊防團團長祁發寶來說,最悲痛的莫過於,有些人,今生已經不可能再擁抱。

就在去年,他和戍邊戰友遇到外軍越境挑釁。面對全副武裝有備而來的外軍,祁發寶毫不畏懼,率先衝出,張開雙臂,絕不允許外軍過境。

那一刻,祁發寶猶如化身守護家園的山神,那有力張開的臂膀,仿佛熱血地怒吼:

“我的身後是我的祖國,絕不允許越界一步!!!”這份血性,讓天地動容!

在雙方激烈交戰中,赤手空拳的祁發寶頭部受到重創,左側頭骨豁開一道十幾厘米長的口子,血流不止,當場昏迷。

其他戰士抱著“寧可犧牲生命,不丟國土一寸”的信念,奮戰至最後一刻,直到將來犯者擊潰驅離。

祁發寶醒來已經是9天後,期間他經歷過幾次緊急轉院和大手術,才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

“敵人是不是都被打出去了?”“我的戰友們都安全嗎?”這是祁發寶醒來後問的頭兩件事。

而他聽到的,卻是四位戰友犧牲的噩耗。他們分別是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和王焯冉。他們最大的33歲,最小的才19歲。

00後的陳祥榕戰鬥結束被發現時,還趴在營長身上,保持著守護營長的姿勢……他一年前才剛入伍,他曾自豪地在日記裏寫下: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當他的媽媽被部隊詢問“還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媽媽只是流著淚說:“我沒有任何要求,我只想知道我兒子在戰鬥的時候,勇不勇敢……”

如果,這段真實的故事沒有披露,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這些人的名字。

一位網友的留言讓人動容:

“我吃著白米飯,喝著快樂水,

想不通這些身強體壯的士兵為什麼會死?

我在深夜驚醒,

突然想起,

他們是為「我」而死……”

太平盛世,依然有許多平凡的人,為了「我們」更好地活著,在默默無聞地奮力付出著。

有些人的生命,已成為定格在時光裏的記憶。他們,需要被記得。

38歲緝毒警察蔡曉東,抓捕毒販中彈犧牲。新聞報道註解“這一次照片沒有打馬賽克”,讓人淚崩,對於緝毒警察,拍照不打馬賽克只有一個時刻,那就是死亡;

43歲的援鄂醫生楊澤輝,倒在了援疆一線。殉職前,他還在給肺癌患者做檢查。而這一天,是他馬不停蹄援疆工作的第223天。

24歲消防員陳建軍,為救輕生女子奮不顧身,墜落犧牲,他原本馬上要結婚了……很多人扼腕嘆息問:為什麼要不顧性命地躍出去,值得嗎?!

一位消防員回復:“這是本能”……

是啊,有一種無言的愛,叫做“本能地守護”!太多太多平凡的人,正燃燒著自己的愛與光,不為任何地守護著平凡的你我。

我們只有好好地活著,才是最好的記得!

一場婚禮

冬至這天,新華社公眾號竟為一對普通的新人發出祝福,恭喜“他們結婚了!”

在迎親的視頻中,只見身著喜慶大紅禮服的新娘子一臉幸福望向新郎,新郎伸出手來,兩人十指緊緊相扣。

新娘名叫許秋英,是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護士。2020年1月28日,她成為四川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趕赴武漢抗擊疫情。

工作期間,有人拍下許秋英脫下防護服的瞬間。原本年輕的臉龐,因為長期帶著護目鏡,布滿了細細的皺紋和斑痕,疲累憔悴。

網友心疼地說:“她們在家時,誰不是父母的心頭肉呢。可是,當國家有難,同胞有需求,她們立刻換上戰袍,成為了一名戰士。”

幸運的是,哪怕隔著厚厚的防護服,同一批援鄂醫療隊的隊員,來自四川衛健委宣教中心的彭宇,依然發現了這位愛笑的女孩兒。

武漢抗疫結束,他們從“戰友”變成了戀人。2021年元月,彭宇向許秋英求婚成功,他們特意回到武漢拍婚紗照。

在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武漢大學、東湖綠道等,曾經患難與共、並肩‘戰疫’的地方,都定格在婚紗照裏。

武漢207路的公交車司機馮艷斌師傅,全程見證了他們的這段“抗疫奇緣”。當時,他負責每天接送醫護人員往返醫院到酒店,和他們結下了過命的交情。

因為抗疫工作一直未間斷,彭宇和許秋英的婚禮一拖再拖。這次終於定下大喜的日子,馮艷斌師傅立刻帶上武漢熱幹面打飛的來參加婚禮,並為戰友開主婚車接親。

彭宇說:“斌斌師傅開的可不是普通的公交車,而是通往幸福彼岸的擺渡車。”

在疫情橫行的兩年內,又有多少默默無聞的“擺渡人”,在守護我們抵達健康的彼岸。

有太多畫面總是觸及融化我們最柔軟的地方——

一個小女孩兒核酸檢驗時認出了媽媽,委屈得哭起來,她的媽媽已經很久沒有回家;

踏著大雪也要及時運輸醫療物資的大白天使們,為了心中的掛念,再遠也要抵達;

那各顯其能想盡辦法幫老百姓做核酸的醫護人員,再難的山,也要翻越;

還有,還有……

寒冬臘月哈著白氣在安檢口檢查健康碼的誌願者;

酷暑難耐不聲不響暈過去或累癱就地倒下的天使;

跑上跑下為隔離家庭送菜倒垃圾的誌工們…

他們本不是超人,但為了我們,他們可以變身為超人,一路溫暖守護,讓我們可以放下恐懼和擔心,安心前行。

一次回家

還有更多曾經守護山河安危的“無名英雄”,需要被記得。

9月2日,第八批109位中國人民誌願軍烈士遺骸終於在半個世紀後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在莊嚴肅穆的交接儀式上,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為誌願軍烈士棺槨覆蓋國旗,禮賓戰士依次列隊,護送烈士誌願軍的棺槨登上飛回祖國的飛機。

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內,在軍樂隊奏響的《思念曲》中,禮兵們擡起誌願者烈士棺槨緩緩走向安葬地宮,全體人員向誌願軍烈士三鞠躬,27名禮兵鳴槍12響,向英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已經確認身份的烈士親屬們從全國各地趕到沈陽,高舉著“迎接親人回家”的橫幅,淚灑烈士陵園。

而這“109”位英烈,代表的正是197653名抗美援朝為國捐軀的戰士們。當時條件有限,他們戰死沙場,卻無法魂歸故鄉,只能就地掩埋。

他們也和我們一樣,曾是戰友的兄弟、弟妹的兄長、愛人的伴侶、父母的孩子……也都是祖國的兒女。

71年前,他們響應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慷慨出征。在冰天雪地的異國他鄉,浴血奮戰,把對祖國和親人的思念,封存在泛黃的信箋裏。

剛剛擁有愛情的甜蜜喜悅,未曾想一封情書成為絕筆;

愧不能盡孝的哥哥,戰場上不忘叮囑妹妹好好讀書,等他帶大紅花光榮回家,是妹妹永遠無法觸及的遺憾;

期待下一次打一個漂亮仗再來報喜,等來的是天人永隔,成為被救戰友終其一生無法忘懷的心痛……

在迎接烈士回家的現場,也能看到胸前掛滿勛章的退伍老兵的身影,作為戰役為數不多幸存者,他們余生都在牽掛著那麼多還不能歸家的英魂們。

一位老兵動情地說道:“親人的思念、戰友的思念,終於把你們盼回家了。祖國用最高的禮節和最莊重的程序迎接你們回國,我也感到欣慰。”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

但我們又怎能把你們忘記!雖然已無法知道你們每一個人的名字,但你們有一個共同的符號,叫做“英雄”!

我們需要銘記這不能忘卻的歷史,國家也從未忘記過這些英雄們。

從2014年至今,國家已護送825具烈士遺骸回家,並將其安葬在了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之中,也在為這些無名英雄尋找著親人。

山河已無恙,英雄歸故鄉。

謝謝你們曾經的浴血奮戰,換來我們這一世歲月靜好,也更珍惜“和平”的意義。如今祖國強盛,你們終可含笑九泉,安息故裏。

一次離別

有的人在守護,有的人,一生都在奉獻。

5月22日,長沙,細雨霏霏。

91歲的袁隆平院士,中國的水稻之父,溘然長逝。而他在去世前兩個月,還在雜交稻基地工作,還能講話時,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雜交水稻事業。

運送袁老遺體的靈車首先駛向的是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讓袁老最後再看看他畢生鐘愛的“雜交稻”,回到育種實驗室再看一看……

在每一段必經之路,數萬市民有序聚集在馬路兩旁,一遍遍深情地呼喚著:“袁爺爺,一路走好!”

而這一日,長沙成為最溫情的城市。

沿途馬路上、袁老的辦公場所、吊唁廳……堆滿了鮮花和特制的稻穗,還有一張張飽含深情的卡片,寫滿了對袁老的不舍和懷念:“一日三餐,米香彌漫,飽食者當常憶袁公”;“飲水不忘挖井人,吃飯不忘育種人,袁爺爺一路走好,永遠值得懷念”;“待未來某一天,清風拂過稻田,落在禾下乘涼之處,便是您回來看我們了”……

有人為鮮花和袁老的照片撐起了雨傘;

鮮花店的老板告示:“今日菊花全部免費”;

出租車司機停運舉牌:“免費接送袁老追悼會”……

很多外地人網上買花委托外賣小哥送上一份哀思和緬懷。吊唁的隊伍很長,外賣小哥畢恭畢敬排隊等待,一等就是40分鐘,直到排到遺像前,小哥哥們莊重放上鮮花,還特別脫帽鞠躬。

這一幕幕,不禁讓人淚目破防。

袁爺爺,縱然人間離別,您留下的事業卻萬古長存。您的“禾下乘涼夢”,讓我們世世代代免除饑餓之苦。

從此以後,碗裏有米,心中有您。我們會帶著您的夢想,記得您的囑托,好好吃飯,健康成長。

而在2021年,有十幾位終其一生都在奉獻的重量級“巨星”,永遠離開了我們:爆炸力學創始人鄭哲明、油氣井工程學科奠基人“鉆頭之父”沈忠厚、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

他們又化身天上的星星,繼續引領照耀著我們前行……

或許,今生我們無法和這些“巨星”一樣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一如袁老的教誨:“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

我們就專註於做好那顆平凡的種子,生根發芽。當離別人世之際回首,不留遺憾。不是我帶走了什麼,而是我為這個社會,為我所愛的人,能留下什麼。

袁爺爺,謝謝您曾經來過。

一次團圓

和平年代,無戰事。但看不見的硝煙,從未止息。

9月25日,一趟由國家政府包機的越洋“回家之旅”,舉國矚目。

孟晚舟,終於可以回國了!

自從孟晚舟在加拿大被非法羈押,1028個日夜,她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才能和家人團圓。只是這條路,隔著不僅是千山萬水,更是千萬道艱難險阻。

2019年10月25日,是任正非的生日,從未缺席過父親生日的孟晚舟,只能把滿腔思念付諸於筆端:“今年,女兒無法陪在你身邊,嘗你的飯菜,聽你的嘮叨,摸你的皺紋,親你的笑臉,還有,受你的批評!這些,都請你先欠著,等我回來,你再慢慢的還……”

縱然揪心般地彼此牽掛擔憂,但孟晚舟和父親任正非都知道:“個人命運、企業命運和國家的命運是十指相連。”

任正非紅著眼眶說:“我已經做好今生都見不到女兒的準備……”

這是一場關系著國家主權的正面交鋒。看得見的,是外交部屢次義正嚴辭的發聲亮劍,看不見的,是企業和政府無數次堅定強硬地交涉和博弈。

在這一刻,哪怕犧牲自由、24小時被監控中,哪怕帶腳鐐、被人身攻擊、收到炸彈威脅,哪怕經歷無數次出庭……都只是讓孟晚舟更挺直了脊梁:我們絕不妥協!

更難得的是,每次孟晚舟出現在公眾視野,盡管腳帶電子鐐銬,永遠都是展現自己樂觀、自信、優雅的一面,舉手投足盡顯大國女兒的風範。

燈塔守候,晚舟歸航。當孟晚舟一襲紅衣,從飛機走下,飽含深情說的第一句話:“祖國,我回來了!”

過去三年所遭受的種種磨難,都融化在這句話裏……

“經過一千多天的煎熬,我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異國他鄉的漫長等待,充滿了掙紮和煎熬,但當我走下舷梯、雙腳落地的那一刻,家鄉的溫度讓我心潮澎湃、難以言表。”

這一刻,數億的網民在屏幕這端,早已心潮澎湃,淚濕了雙眼。

數千深圳市民聚集在機場,揮舞著紅旗,一遍一遍唱著國歌。他們不僅在迎接祖國的好女兒回家,更是共同發聲:作為一名中國人,我自豪!!!

正如孟晚舟所說:“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燈塔,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一場遠行

有一種遠行,目的地是星辰大海,相聚地球400公裏,啟程出發的交通工具是神舟飛船。

10月15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王亞平發布了一條朋友圈,寫著“出差半年”。

次日淩晨,酒泉發射中心,在數千名觀眾“歌唱祖國”的嘹亮歌聲裏,隨著“3、2、1”倒計時結束,神舟飛船如一條巨龍騰空而起,劃破蒼穹。王亞平和她的隊友翟誌剛、葉天富一起,開啟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

王亞平三歲的女兒也在歡送隊伍中,她含著眼淚,用稚嫩的嗓音不停喊著:“媽媽加油!媽媽加油!”

她不理解航天事業意味著什麼,她只知道,媽媽為了這趟遠行,常常訓練很久都不能回家,而這次,是她和媽媽分離時間最長的一次。但她會記得,媽媽答應要摘很多星星回來送給她。

對於翟誌剛來說,這是他第二次執行載人飛行任務。13年前,他手持五星紅旗漫步太空,那句振奮人心的“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猶在耳畔。

當那抹中國紅首次飄揚在廣袤的星河中,電視機前的觀眾無不心情澎湃。大家不知道的是,翟誌剛和他的隊員們在出艙前,正面臨各種生命攸關的考驗:出艙前艙門被鎖死只能撬開、飛船火情報警……

此時直播正在進行中,每個人都決定個人生死先放下,先完成出艙任務。帶著準備赴死的決心,每個人坦然地完成太空行走的所有流程。

看似風光的太空遨遊,背後關乎的都是以命相搏。

如今,又經過13年漫長的準備和更艱苦的訓練,以對應不斷升級的創新和挑戰。這一次,飛行時間更長、任務難度更大。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出艙活動也將首次由女航天員實施,對人的身體、心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亞平作為首位執行出艙任務的女航天員,需要承擔的是強度更大的訓練任務。高速旋轉、上百次水下模擬訓練、超重耐力訓練……一次次突破身體的極限。

對王亞平來說,“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航天人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再難再苦,也要堅持一輩子!

夢想需要傳承。除了執行特定航天任務,航天員們還以太空為講臺,為世界各地的小朋友送來“知識的小星星”。

12月9日,“天宮課堂”如期與地球直播連線,航天員們展示了豐富的太空實驗。在王亞平的“水膜實驗”演示中,她拿出女兒親手做的小紅花折紙,小心翼翼放在水膜中央。神奇的是,晶瑩剔透的水膜竟然轉動起來,小紅花徐徐綻放。

而她的女兒,正目不轉睛的看著鏡頭裏的媽媽,小臉上寫滿了自豪,只是看到最後,還是紅了眼眶。

母女連心,王亞平說:“看到這朵美麗的小紅花,我想到了我的女兒。也想到了鏡頭前含苞待放的孩子們。”

“未來是你們的,希望你們的夢想都能在這廣袤的宇宙中綻放。”

一種顏色

你的夢想是什麼顏色?對於奧運健兒來說,夢想一定是紅色!

在東京奧運會賽場,當五星紅旗一次次冉冉升起,這抹“中國紅”必定是全場最美的顏色。當嘹亮的《義勇軍進行曲》響徹上空,也意味著,奪金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中國體育代表團此次出征取得傲人成績:38金32銀18銅88枚獎牌,金牌數、獎牌數位居第二,兩面五星紅旗共同升起的壯觀場面上演了十一次。中國健兒創造的無數精彩瞬間,也將載入史冊。

馬龍拿下雙圈“大滿貫”,張雨霏泳池一日雙金,全紅嬋跳水10米臺決賽上屢屢上演的“水花消失術”征服了泳池……

縱然沒有取得獎牌的蘇炳添,一跑封神,在男子100米半決賽跑出9秒83的成績,創造了亞洲新紀錄,位列人類“飛人”第12位。

上演最帥“歪頭殺”火出圈的劉洋,以教科書級的表現獲得了男子吊環項目的冠軍。這是中國隊時隔13年後再次在吊環項目上奪冠,也是中國體操隊9年後再次拿下競技體操的冠軍!

得知獲獎,劉洋抑制不住激動的淚水:“我當時大腦一片空白,一直到淩晨四點都沒有睡著,渴望這個冠軍太久太久了,生怕醒來發現是個夢。”

為了這枚金牌,劉洋從5歲開始練體操,足足拼了22年。

22年意味著什麼?!那是一條極其漫長看不到盡頭的道路。

奧運會四年一期,全世界同臺競技一個項目,奧運金牌只有一枚!而運動員都將面臨“身體黃金年齡”的限制……

22年,也承載著外人看不見數不清的傷痛和挫折。就在五年前的裏約奧運會,整個體操項目遇到滑鐵盧,劉洋也極度崩潰,覺得自己這輩子運動生涯就此結束了,看似奧運夢已經遙不可及。

在家人和隊友的鼓勵下,劉洋又重新振作,調整心態。為了奪回這枚金牌,他五年沒有回過家,全力以赴投入更嚴格的訓練。

比賽前,劉洋累積的傷痛比參加上一屆奧運會要嚴重得多,必須打封閉針才能上場。全憑著一股信念堅持:“在裏約奧運會上失之交臂的金牌,我一定要把它奪回來!”

而每一位參賽的運動健兒,莫不如是。他們能走到奧運賽場,更多是依靠天分還是努力?

毋庸置疑,能被選入國家隊,一定具備運動的天分。我們看到的,是一次成功的喜悅淚水;看不到的,是背後無數次失敗摔倒的淚水、千篇一律枯燥訓練的汗水和咬緊牙關的日日夜夜……

32歲的“跑神”蘇炳添曾因搶跑失誤,長時間備受挫折和失落,他不得不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賽中,一點點走出害怕搶跑的陰影。

他也曾偷偷打退役報告,卻因一次失敗而重燃鬥誌!他說,從來就沒有什麼不可打破的年齡“魔咒”。

“人的生命不可能一直處在‘高峰’,經歷低谷時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爬上來。”我們終能抵達終點!

一封回信

華坪女高的校長張桂梅說:放棄和認命是一條沒有盡頭的“下坡路”。

面對更煎熬的2021,有人詢問張桂梅:“我覺得我的人生可能就是這樣了,我很辛苦,我是不是應該認命了?”

歲末之際,張桂梅特地回信一封,希望能給大家帶去一點溫暖和力量。

關於生命旅途中遭遇的“寒冬”,張桂梅沒少經歷。所以,她感同身受。

先後失去雙親,愛人患癌離世、自己身患重癥……接連的厄運,讓張桂梅一度也想放棄自己。

“走出痛苦的過程,有時候比痛苦本身還要難受。”張桂梅說,她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在挫折面前也沒那麼堅強,“只是努力地讓自己再多掙紮了一下,心裏還是抱著一線希望。”

而這線希望,正是起源於張桂梅有了一個新的目標:“我要把麗江華坪的孩子們帶出大山”。這個目標,讓她從谷底一步一步往上攀登。

為了讓孩子們有書讀,她創辦了全國第一所零門檻全免費的女子高中。為了籌得辦學資金,她跑遍了大小機構,為了做通思想落後家長的工作,她持續12年家訪超過1600戶,瘦小的身軀踏遍11萬余公裏。

如今,張桂梅已幫助雲貴山區將近2000名女孩考上大學,走出大山,改變了自己以及整個家庭的命運。

盡管如此,她的“痛苦”並沒有減輕。在今年2月脫貧攻堅表彰大會,她是坐著輪椅接受的榮譽。在七一勛章表彰大會,她貼滿膏藥的雙手,引入註目。

由於多年的超負荷工作,張桂梅的身體每況愈下,每天需要大把服藥才能勉強支撐,年過六旬的她,被查出有20多種病:左手骨瘤、右手神經末梢瘤、類風濕性關節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小腦萎縮……

雖然滿身病痛,但她已不覺得有多苦:“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臺上,傾盡全力,奉獻所有,九死亦無悔。”

今年高考前夕,她的150名高三學生大聲喊出誓詞:“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視頻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在給更多年輕人的回信中,張桂梅勉勵道:“改變命運的機會一直都在,不要懼怕,人生的‘寒冬’裏帶著必然的希望。”

她也給出了穿越寒冬的錦囊:

“要有一個人生大目標,去幫助你走過那些痛苦的、堅持不下去的時刻。但大目標就像一座高山,需要長久地攀登。

你還需要找到一條上山的“路”,在每天的日常裏完成一個個具體的小目標,一步步紮實地往上爬。爬著爬著,或許就走過了那一段黑暗的路,撥雲見日。”

2021即將成為過去,那曾經得到的饋贈和守護,那麼多人點亮的盞盞明燈,都將成為我們新的一年前行的助力。

凜冬過去,星河長明。2022,我們來了!帶著新的夢想勇敢起航!

我們只管一路向前,乘風破浪,去創造自己的無限可能!目標和行動力將為我們揚起最有力的風帆,心中的愛與光永遠是指引我們前行,最明亮的燈塔。

. END .

【文| 璐小光】

【編輯| 丹尼爾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10年前,說出“我爸是李剛”的官二代李啟銘出獄後:我沒有家了

10年前,“寧坐寶馬哭不坐單車笑”的拜金女馬諾,如今過得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