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首富馬雲什麼意思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一個悶熱的夏夜,幾個近臣內侍聚在幽暗的燭光裏緊張地商量著什麼。

原來是當朝皇帝一病不起,死在了宮外。這種舊主剛逝,新主未立的當兒,正是各方勢力蠢蠢欲動、爭權奪利的大好時機。

經過一夜的密謀,他們決定秘不發喪,打個時間差。一邊營造老皇帝還活著的假象,一邊暗中火速扶持自己中意的新主子準備登基。

時值盛夏,高溫天氣,屍體很快開始腐爛發臭。為了盡量爭取時間免被發現,他們找來一車臭不可聞的鹹魚,混在皇帝的車隊裏。以毒攻毒,以臭遮臭。

讀到這裏,你或許以為這說的是秦始皇之死。不,這是電視劇《大明風華》裏朱棣死時的劇情。很顯然,秦始皇借給編劇不少靈感。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不是簡單的重復。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朱棣之死究竟是怎樣的呢?

提到明朝,很多人喜歡津津樂道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以此形容它的悲壯豪邁。而“天子守國門”,說的正是朱棣。

清朝史官們編寫明史時,給予了朱棣極高的評價——“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但其實,他真的不是一個好人:

以人臣身份、以清君側名義,搶奪帝位入主京師,是為不忠;

違背父親遺願、逼死侄子、貶斥諸弟,不敢承認庶出、篡改事實將生母的信息全部抹去,是為不孝;

大興屠戮、殺人無數,一口氣將不肯為他所用地方孝孺滅十族,是為不仁;

三大殿失火後剛下罪己詔表示接受諫言,收到批評轉眼又嫌不中聽再舉屠刀,是為不義。

如此種種行徑,為世人所不齒。但又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好皇帝:

他修築明長城、開拓大運河、遷都北京、修大典、下西洋、收安南、征漠北,開創了屬於他的黃金時代——永樂盛世。

尤其是為了阻止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侵,他五次禦駕親征漠北。作為一個開國皇帝,這樣的創舉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亦死在了第五次征漠北的途中,實在不輸給前朝“馬革裹屍”的名將。

當然朱棣並非真的是“馬革裹屍”,那他是被什麼裹屍的呢?

答案是一個錫桶。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65歲的朱棣在第五次親征漠北時一病不起。就在大軍班師回朝途經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時,這位千古一帝帶著他未完的滿腔壯誌撒手人寰,甚至還沒有來得及留下遺詔指定帝國的繼位者。

那麼按照常理,應該是由正在北京監國的太子朱高熾繼位。然而除了太子,還有一位強勢的競爭者正在虎視眈眈垂涎三尺著皇帝寶座。那便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煦。

朱高煦

朱棣生前很喜歡這個最像自己的次子朱高煦。畢竟物以類聚,人總是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

朱高煦類父:高大威猛,能征慣戰。常年隨父親朱棣南征北戰,亦曾經在靖難之役中立下汗馬功勞。在那次大獲全勝之後,朱棣一時高興得忘乎所以,他拍了拍老二的肩頭說:加油吧少年,你哥哥體弱多病身子不好。

這句話的暗示意味太明顯了,不怪乎朱高煦從此開始想入非非,做起當太子、當皇帝的美夢來。

那麼朱棣為什麼不直接把朱高煦立為太子呢?說實話朱棣還真的想過,而且還不止一次。

明仁宗朱高熾

在一生崇尚武力的朱棣看來,長子朱高熾這個兩三百斤的大胖子,胖也就算了,還是個跛子,實在是有礙觀瞻。不要說指望他像自己那樣上馬能開弓、下馬能治國、君臨天下、震懾萬民,朱高熾那肥胖遲鈍的身材連馬都上不去。

朱棣越看他越鬧心。

但誰讓朱高熾生得早呢?太祖朱元璋立下的規矩還熱乎著:立嫡立長。他朱棣之所以篡位後費盡心機地抹去生母信息,改認馬皇後當生母,不就為了占個嫡字以便看起來名正言順一點嗎?何況朱高熾正是太祖親自指定的世子,當太子繼承皇位名正言順。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朱高熾生性仁厚,將來必定是個不錯的守成之君,因此深受廣大文官的擁護支持。他們引經據典、據理力爭,一再維護朱高熾那岌岌可危的太子之位。

這其中最給力的要數大才子解縉。那天,朱棣又在為繼承人名單糾結搖擺。解縉走過去只說了三個字,就讓朱棣哈哈一笑,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就這麼一錘定音了。

解縉說了哪三個字?

——好聖孫!

這個好聖孫,正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後來的明宣宗。

朱棣非常喜愛這個大孫子。傳說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個夜晚,朱棣做了個美夢,夢見已逝的父親朱元璋把象征著皇權的大圭賜給了自己。就在朱棣將醒未醒還在回味美夢的時候,一聲報喜聲傳來,長孫朱瞻基出生了。

朱棣急忙看向孫子。只見孫子白白胖胖十分可愛,臉上還有一團英氣,這簡直就跟自己幼時一模一樣嘛。

別說,這個大胖孫子還真是個小福星。借著長孫出生帶給自己的好夢,朱棣起兵靖難,還真成功了,真的接手了父親留下的皇權。

而且隨著朱瞻基的日漸長大,他在各方面都越來越像朱棣,生得是高大威猛,也能上馬征戰,算是間接彌補了他爹朱高熾的不足吧。

朱瞻基書畫

所以為了孫子的未來考慮,太子之位就留給朱高熾吧!不然能指望他叔叔朱高煦把皇位留給侄子嗎?前朝趙匡胤家的故事還歷歷在目呢。到時別說皇位了,只怕自己這個好聖孫的性命都難以保障。

於是這事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除了朱高煦不愉快。他那雙盯著皇帝寶座的眼睛,比司馬昭的更加血紅。

朱高煦開始報復。他找個借口弄死了替朱高熾說話的解縉等人;三番五次打悶棍、下絆子、丟黑磚,抹黑造謠太子;數次拒絕去封地,利用父親對自己的寵愛和愧疚橫衝直撞,培養親兵、排斥異己。

直到朱棣終於意識到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這樣縱容下去後果嚴重,才強行責令他去了封地。

朱高煦到了封地上也就更忙了,一直死死註視著京城的風吹草動,只待老爹一命嗚呼,就立馬殺將過去。

就是在這樣的復雜背景下朱棣死了。

內侍官馬雲最先發現朱棣的離世。事關重大,他立即找來張輔、楊榮等人秘密商議。

楊榮是朝中重臣,也是不折不扣的太子黨。他深得朱棣信任,數次跟隨朱棣出征,這次自然也不例外。得知朱棣死了,他沈著冷靜地分析了一番形勢。

首先,明軍剛剛啟動班師回朝,大軍都還在長城以北,沒有穩固的防線可以依托。此時貿然公布皇帝死訊,必然導致軍心不穩,若再走漏風聲,蒙古騎兵趁機追殺過來,那麼明軍必會招致重創,甚至覆滅。

其次,漢王朱高煦對皇位覬覦已久,若是此時讓他知道了朱棣死訊再趁機奪權,他們這幫曾經為太子朱高熾站臺力挺過的人都不要想有日子過了。

因此必須秘不發喪。要隱瞞死訊、拖延時間,就得想辦法掩蓋屍體腐爛的臭味。

當年胡亥和趙高、李斯為了篡位選擇秘不發喪,用的是臭鮑魚遮掩始皇屍臭。現在馬雲楊榮他們再照搬,是當別人都不看史書的嗎?再者內蒙它也不靠海,沙漠裏上哪去弄那麼多臭魚呢?

只能因地制宜了。

隨後馬雲傳旨說,陛下今日大發雷霆,用膳時對飲食餐具十分不滿。傳令全軍趕緊上交所有的錫器,待融化以便重新打造一套餐具。

很快打造餐具的工匠也召集起來,開始工作了。

但是打造出來的餐具陛下更加不滿,把這些參與鑄造的工匠全部都處死了。

軍中人心惶惶,陛下為何如此無事生非、吹毛求疵?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陛下此刻正安安靜靜地被密封在剛剛打造好的“餐具”裏——那是一個巨大的錫制圓桶。

密封,是為了不讓屍體散發臭味。

做戲就得做足全套。每天禦膳房依然按時按量地進送膳食,幾位近臣依舊恭敬請安磕拜。只是陛下不再說話,也不再搞事情。

與此同時,這邊楊榮快馬加鞭先行回了京師,給太子朱高熾報信,讓他抓緊籌備登基典禮。

一切順利。

等到朱高煦終於回過神來意識到老爹已逝時,黃花菜都涼了。當然一年後侄子朱瞻基即位時他又準備造反奪權,這是後話。

就這樣,馬雲、楊榮、張輔等人,在朱棣死後選擇秘不發喪,穩定了軍心,穩定了朝廷局勢,使得政權得以安穩過渡、成功交接到太子朱高熾手裏。

由此開啟了為期十數年的仁宣之治,大明王朝沿著大多數人希翼的歷史軌跡一路疾馳而去。

令人感概的是朱棣,堂堂一代大帝,生前威名赫赫、八方來朝,死後被封存在錫桶裏,有失皇家顏面、有失九五至尊身份。但是比起秦始皇臭鮑魚貼身,這點委屈又算得了什麼呢?

. END .

【文| 司馬出門】

【編輯|丹尼爾李 】

【排版 | 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