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到結冰周公解夢原版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俄羅斯的國徽上繪制的是一只雙頭鷹,寓示著俄羅斯地跨東西方兩大洲的地理格局。這種地跨東西的獨特地緣區位塑造了俄羅斯人獨特的民族精神。俄羅斯四分之三左右的國土都分布在亞洲,歐洲部分只占俄羅斯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左右。然而俄羅斯四分之三左右的人口都生活在歐洲部分的領土上,經濟中心和主要的工業基地也位於歐洲,首都莫斯科以及聖彼得堡等主要大城市也普遍集中分布在歐洲。

俄羅斯的歷史起源於東歐平原上的莫斯科大公國。俄羅斯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就是一部自西向東擴張的歷史,可以說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是在歐洲。俄羅斯的主體民族俄羅斯族屬於斯拉夫語族的民族,同東歐的烏克蘭、波蘭、捷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保加利亞等國存在普遍的親緣關系。在漫長的歷史傳承過程中俄羅斯皈依了東正教(基督教分支之一),俄羅斯因此被納入到基督教文明圈。

在東方國家眼中俄羅斯的種族、宗教、民族傳統、生活習慣都是西方式的,然而俄羅斯又並不是一個純粹的西方國家。盡管俄羅斯也是基督教文明的一員,但信奉的卻是特立獨行的東正教派。俄羅斯不僅是一個東正教國家,而且是東正教國家中的唯一大國。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長期以來在西歐國家眼中就是異端另類,加之俄羅斯在歷史上曾被蒙古人統治長達兩百多年,這導致西歐各國在心理上對俄羅斯存在隔閡。

迄今為止仍有不少西方國家將俄羅斯視為具有蒙古血統的“白色韃靼”。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不僅存在民族文化上的隔閡,與此同時雙方在現實政治層面也存在利益博弈。北約和歐盟的東擴不斷蠶食著俄羅斯在東歐的傳統戰略空間,如今西方國家的勢力已逼近到俄羅斯的家門口,而俄羅斯自己則始終被排斥在西方主流體系之外。缺乏良好的出海口始終是俄羅斯的地緣結構所存在的先天缺陷。

因此俄羅斯極容易被戰略對手封鎖圍堵,從而導致被孤立於國際體系之外。表面上俄羅斯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有出入海洋的通道,然而北方的北冰洋航線由於常年封凍而導致利用價值偏低,位於西部的波羅的海通道隨著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的獨立已使俄羅斯只剩下芬蘭灣一隅的出海口,南方的黑海通道由於北約成員國土耳其扼守著黑海海峽的門戶而大大降低了其戰略意義。

由於俄羅斯的人口和經濟帶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區,所以位於俄羅斯國土西部的波羅的海和黑海是俄羅斯參與國際國際航運貿易的生命線,然而波羅的海和黑海都屬於“內海”或“半內海”,其出海口都不掌握在俄羅斯手中,俄羅斯要通過波羅的海和黑海進入大西洋參與國際國際航運貿易就必須通過別國的領海。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其實都不是外海出海口。時至今日俄羅斯要從黑海出入地中海或從波羅的海出入大西洋在相當程度上仍是要受制於人的。

事實上俄羅斯在西部地區所面臨的還不止是出海口被鎖住的問題,同時還面對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軍事圍堵和政治孤立。蘇聯時代中東歐國家大多加入了以蘇聯為核心的華約組織,以致於蘇聯的戰略空間一直向西延伸到東德。蘇聯解體後北約和歐盟的東擴將昔日的蘇聯衛星國波蘭、羅馬尼亞等以及蘇聯加盟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紛紛收入囊中。

如今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國也隨著國內親西方勢力的日漸擡頭而與俄羅斯走向對立。前蘇聯時代在中東歐的戰略空間基本上已不復存在。既然俄羅斯在西部面向歐洲的領土受到西方國家的封鎖圍堵,那麼俄羅斯為什麼不嘗試大力開發遠東地區呢?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一般是指俄羅斯八大聯邦管區其中之一的遠東聯邦區。所謂聯邦區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00年5月13日簽署849號總統令建立起來的。

根據這一命令把俄羅斯全國劃分為八個聯邦區,聯邦區下轄州、自治州、自治共和國、邊疆區等行政區劃。俄羅斯的遠東聯邦區下轄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猶太自治州、阿穆爾州、薩哈林州、馬加丹州、勘察加邊疆區、楚科奇自治專區、薩哈共和國九大行政區劃,總面積621.59萬平方公裏、人口約629萬。遠東地區是俄羅斯偌大的國土之中距離歐洲本部地理位置最遠的。

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廣人稀、資源豐富。遠東地區的面積占俄羅斯全境的三分之一,大約相當於我國領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如此廣袤的土地上人口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裏1個人略多。這塊地廣人稀的土地之下蘊藏著占俄羅斯全國已探明的各種礦物資源總量的80%以上的寶貴資源!在這其中煤炭和淡水資源超過全俄總量的1/3,其他礦產資源如石油、金礦、銀礦、銅礦、鐵礦、鉑礦的總價值超過25萬億美元。

鑒於當地並沒開發完畢的現狀,也許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廣袤的地底還埋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有待開發。事實上單單是遠東廣袤的土地就對俄羅斯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廣袤的遠東土地為俄羅斯提供了遼闊的戰略縱深:遠東地區最東端的楚科奇半島與美國的阿拉斯加只有一海之隔,兩地直線距離不到40公裏,而楚科奇半島上卻又無數導彈瞄向美國,這自然是對作為俄羅斯戰略對手的美國一個極大的牽制。

位於遠東地區南部的海參崴作為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最大的港口年吞吐量約1000萬噸,與此同時這裏也是俄羅斯海軍第二大艦隊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由此可見遠東地區在經濟上、軍事上都對俄羅斯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俄羅斯政府和人民對此並非意識不到,然而目前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發展卻並不好。近年來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緊鄰的中、日、韓三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勢頭都相對良好。

如果俄羅斯在遠東擁有一個經濟中心,那麼就可以通過向東亞各國賣油氣大賺一筆,又可以較為便利地從東亞各國購入工業原材料,那麼就能以遠東經濟中心帶動全俄經濟發展,也打破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歐洲方向的戰略圍堵。這個主意看起來似乎不錯。那麼這個看起來不錯的主意被俄羅斯付諸實施了嗎?既然這種事連我們都能想到,那麼你覺得普京會想不到這種事嗎?

然而這個看起來不錯的主意真要付諸實施可就千難萬難了。中國東北地區和鄰近的俄羅斯遠東地區在南方人眼中都屬於寒冷地帶,然而俄羅斯遠東地區比起中國東北要加一個“更”字。北冰洋沿岸、東西伯利亞地勢較高地區和楚克奇半島地區都屬於寒帶苔原氣候: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溫和,加之降水較少使植物難以生長。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夏季平均氣溫在10℃左右,冬季在零下二三十度都是稀松平常。

早在1954年到1958年期間時任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的經濟政策下政府就投入了67億盧布並動員了數十萬誌願者到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開墾了4000萬公頃的土地。然而盡管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地域遼闊、土地肥沃,可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墾荒所實現的糧食增產不僅極為有限,更糟的是導致了當地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的惡化。到60年代初隨著墾荒區風沙侵蝕的日益嚴重使幾十萬公頃新開墾的土地遭到了破壞。

如今與俄羅斯遠東地區一江之隔的中國東北早已由昔日的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相比之下面積4倍於中國東北的俄羅斯遠東地區所開墾的耕地卻遠遠不及中國東北多。除了自然環境的惡劣之外人口稀少也是制約俄羅斯遠東地區耕地開發的主要因素。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農業需要大量的人,而機械作業的全自動農業則需要大量資金。這兩項條件恰恰都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所不具備的。

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實際上就相當於闖關東之前的中國東北地區:由於人力資源實在是有限,所以自然會存在大量沒人去開墾的荒地。由於長期吸引不到優質的資本與勞動力,所以開發建設也就始終無從談起。如今東北地區已是我國一大主要的商品糧基地,然而緊挨著中國東北的俄羅斯遠東地區大部分區域都是森林和凍土帶。目前為止俄羅斯遠東地區已開發的耕地面積遠不及中國東北。

事實證明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盡管地域面積廣大、土地肥沃,但當地的氣候條件其實是不利於發展工農業生產的。如果當地的自然條件不適宜發展工農業生產,那麼利用當地豐富的油氣資源做轉口貿易能否把遠東打造成為俄羅斯一個新的經濟中心呢?事實上俄羅斯早就在考慮這個問題了。2015年9月3日—5日俄羅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市舉行了第一屆東方經濟論壇。

俄羅斯舉辦該論壇就是為了擴大俄羅斯遠東地區開放程度,從而吸引外國資本註入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在此之後俄羅斯又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陸續舉辦了第二屆至第五屆東方經濟論壇。事實上俄羅斯早就感受到了東亞經濟的崛起,同時俄羅斯本身也想搭乘東亞經濟騰飛的便車。這點在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以後表現得更為明顯。

2011年俄羅斯創辦了“遠東和貝加爾地區發展基金”,次年又成立了遠東發展部並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辦了APEC峰會。隨著烏克蘭危機以及西方制裁的形勢愈演愈烈進一步助長了俄羅斯這種戰略東移的傾向。普京在2015年的首屆東方經濟論壇講話中將遠東表述為俄羅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中心之一。由此不難看出以普京為核心的俄羅斯決策層其實很想以振興遠東經濟的方式打破俄羅斯被西方國家孤立排擠的狀態。

然而真要發展遠東、建設遠東對俄羅斯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俄羅斯在遠東地區其實和在歐洲方向一樣缺乏直接面向外洋的出海口。可能很多人提到俄羅斯在遠東的港口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這個港口是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最大的港口,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其實並不是一個不凍港,每年冬天這裏的海面也會結冰。

只不這裏的海冰稍微薄一點,所以通過破冰船還是能夠進出港口的。可如果沒有破冰船開辟航道,那麼軍艦和商船是無法停靠的。況且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俄羅斯在波羅的海、黑海方向的港口一樣也是內海港口。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從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入太平洋需要經過宗谷海峽,這就導致其一舉一動實際上都處於日本和駐日美軍的掌控下,所以符拉迪沃斯托克在軍事和商業上的利用價值其實還不如歐洲方向的港口。

俄羅斯盡管是一個地跨歐亞的大國,然而俄羅斯的人口和經濟帶畢竟主要分布在歐洲,位於遠東地區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距離俄羅斯的核心地帶實在過於偏遠,所以對俄羅斯國家整體經濟的幫助有限。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也需要衡量花大力氣去建設一個遠離本國戰略中心的地區是否值得這樣一個問題。盡管長期以來俄羅斯始終被西方國家排擠,然而在俄羅斯的民族意識中仍把自己視為是一個歐洲國家。

三百多年前俄羅斯的彼得大帝曾一度實行過全方位的西化改革:1712年彼得一世將俄羅斯首都由莫斯科遷往聖彼得堡,從此這裏就成為了俄國面向西歐的一扇窗戶。彼得大帝所開啟的向西方學習的風潮使俄國人開始熱衷於在服飾、建築各方面模仿西歐國家,彼得堡的宮廷開始熱衷於說法語,以致於我們今天如果去看原版的《戰爭與和平》就能從中發現許多法語單詞。

俄羅斯在致力於西化改革同時也在積極進行對外擴張,尤其是致力於為俄國爭取出海口以便更好地融入國際體系。俄國的西化改革使其與西歐各國的心理認同相對增加,而隨著俄國疆域的向西擴張就使其與歐洲中心的地理距離也日益縮短,最終俄國成為了歐洲均勢格局中的五大決定性力量之一(英、法、俄、普、奧)。當時的俄羅斯從一個排斥在歐洲主流體系之外的邊緣化國家轉變成為了歐洲事務的重要參與者。

俄羅斯的這種歷史傳統決定了俄羅斯在產業分布上始終是向歐洲部分傾斜的,而遠離首都莫斯科的遠東地區則是俄羅斯經濟發展中的”凹陷地區“。事實上俄羅斯對遠東地區的掌控是相對比較薄弱的:俄羅斯歐洲部分和遠東的聯系幾乎完全依靠沙俄時代修建的長度9300公裏的西伯利亞鐵路這唯一的大動脈聯系。二戰時蘇聯就極為擔心日本趁蘇德戰爭之機出兵切斷西伯利亞鐵路。

時至今日鐵路運輸在俄羅斯這個國土面積廣袤的國家依然發揮著維系各地區聯系的重要作用。目前俄羅斯1/4左右的鐵路路段已實現電氣化。俄羅斯電氣化鐵路的總長度目前位居全球首位。然而俄羅斯密集的鐵路網絡幾乎都集中在歐洲部分的領土上:這些鐵路不僅承擔著俄羅斯國內主要的運輸業務,而且還承擔著俄羅斯與歐洲及周邊國家的陸上運輸任務。

相比之下遠東地區的鐵路運輸能力就要比歐洲部分落後得多——除了西伯利亞鐵路這條唯一的大動脈之外遠東地區幾乎再沒其他任何與外界聯系的通道。氣候嚴寒、環境惡劣的遠東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人跡罕至之地。俄羅斯的歷史起源於東歐平原的莫斯科大公國,盡管通過自西向東的擴張征服了整個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但這些地區的開發時間都相對較晚。

俄羅斯的工農業布局整體上是傾向於歐洲部分的,因此迄今為止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的開發程度仍是相對較低的。占俄羅斯國土面積四分之三的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只分布著俄羅斯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口。稀疏的人口密度和漫長的東西跨度使俄羅斯始終無法擺脫基礎建設和物流運輸的惡夢。在上下遊配套過程中的天量運費足以把俄羅斯一切依賴自由競爭的工商業扼殺到賠本破產。

現在的俄羅斯就像是一個窮小子打腫臉充胖子住了500平的豪華別墅,可結果天天為物業費、采暖費、家政費這些成本糟心。窮小子住豪宅發現裝修的錢都不夠,只好找了幾間采光通風好的屋子草草收拾一下,剩下的屋子只好大門一鎖,堆點雜物或幹脆就不管了,然而卻需要為此開支大筆的維護費用。事實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就類似於雜物間。這裏一直都是俄羅斯國土開發建設中的薄弱環節。

住豪宅的窮小子覺得物業費太貴可以出租、可以轉讓,然而對一個國家而言:“出租”意味著引進移民,“轉讓”意味著割讓國土。後者顯然是萬萬不可取的——盡管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開發程度有限,但換個角度思考也恰恰說明這一地區的開發潛力還相當巨大,況且這裏還是俄羅斯對美國保持戰略導彈壓制的重要基地。正如普京所言”俄羅斯國土雖大,卻沒一寸是多余的“。

既然”轉讓“之舉不可行,那麼”出租“(引入移民)可行嗎?事實上俄羅斯對此一直都是相當糾結的。目前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開發建設其實在相當程度是有賴於在當地生活或經商的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然而另一方面俄羅斯對這種狀況也始終心懷疑慮:遠東地區不僅地廣人稀,實際上當地有限的人口還存在持續流失現象。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遠東地區由於缺少國家的系統性扶持導致發展緩慢。

從1911年到2011年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人口已減少了大約22%。在2013年之前俄羅斯的八大聯邦管區中只有中央聯邦區、南方聯邦區和北高加索區3個區的人口略有增長,而其余5個區的人口均呈下降趨勢。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恰恰正是人口下降現象嚴重的區域。1991年到2011年期間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人口大約減少了22%。如今位於俄羅斯東北部的苔原地帶的人口密度甚至降到連每平方公裏1個人都達不到。

當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人口持續下降時來自東亞中、日、韓三國的農民和商人開始湧入這一地區。十多年前普京就曾告誡遠東地區的俄羅斯政府官員:”如果在不久的將來再不采取實際措施發展遠東,那麼再過幾十年後遠東的俄羅斯人口也許將只會說中國話、日本話和韓國話了“。由此可見遠東地區的發展已成為困擾俄羅斯的一大難題。俄羅斯不是主觀上不想發展遠東,而是客觀條件限制了遠東地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