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汽車壞了噴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近日,那個曾經火遍上海的法國塗鴉藝術家Seth(柒先生)又有大動作。他受到當地政府的邀約在法國聖馬洛的大教堂“La Chapelle Saint Sauveur”舉辦展覽。將塗鴉與教堂通過藝術的形式相結合,令到訪的觀賞者們不禁感嘆:太酷了!

Julien Malland是地道的法國人,出生於巴黎,90年代開始用藝名“Seth”在巴黎20區的墻上作畫。由於“Seth”在法語中與“7”的發音相似,所以在中國,人們更喜歡親切地稱他為“柒先生”。

他的創作深受嘻哈文化的影響,“八九十年代,正是我讀書的時代,那時嘻哈文化已經來到歐洲。這種文化表達的形式多樣,包括嘻哈音樂、塗鴉還有街舞。法國的移民很多,他們通過這種新文化形式相互結識。”Seth說。這種文化也和青年息息相關,對歐洲的青年影響頗深。當時Seth正在讀高中,有一次在他家所在的街區看到了一幅塗鴉,便立刻對這種藝術產生了興趣。起初創作的作品只是概念上的基礎塗鴉。後來,Seth的作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巴黎街頭,以畫人物聲名遠播。

Julien Malland, 法國藝術家,藝名Seth,在中國大家都叫他柒先生。

他畫筆下的人物,常常是不完整的,當人們看到這些畫的時候,能想象人物的面孔,想象為什麼這些人物是不完整的,這意味著什麼。“我想讓人們看到我的畫,去想這個畫的含義,去思考,去補充。”Seth說。

2003年起,Seth開始在全球旅行,尋求與不同文化的在地藝術家合作,從此也打開了全新的公共空間藝術的創作方式和理念。他開始畫一些簡單的人物形象,通常充滿童趣,以獨有的方式與環境相融合。輾轉世界各國,與各種各樣的多元文化碰撞交流,創作出令人震撼的塗鴉作品。在那些當地生活氣息濃厚的異國街區裏,他嘗試著與當地居民交流,並在街頭巷尾中尋找創作靈感,最終將這些感受到的故事用畫筆呈現在一堵堵墻面上,生動而寓意豐富。

他特別鐘愛被人遺忘的角落,尤其是那些有著天然藝術屬性的蠻荒地,比如,被火山毀壞的村莊、印度洋上的船帆、正在拆遷的老街區……他用天然的藝術之眼去賦予這些破碎角落一些人性的光芒,一些純真的具象,他的理念是與生活在創作當地的民眾進行藝術對話。在創作中,Seth是快樂的。

而中國,於他而言,可謂“最特別的存在”,尤其是上海,在他的創作世界裏,上海不是異國他鄉,而是他創作靈感的源泉之地。“從孩提時代起,中國就像是《丁丁歷險記》裏的探險,是母親無限迷戀的文化,是父母在20世紀80年代的第一次旅行目的地。我會花幾個小時看他們拍回的照片,帶回的紀念品,還有他們參觀博物館和景點的彩色門票。”

2014年,Seth受邀參加了外灘十八號國際塗鴉藝術展——看穿,自此,他便開始在上海這座城市進行創作,在這個懷舊又摩登、包容了世界各地文化元素的“大畫布”中淋漓盡致地發揮起他的無限創意。

而讓Seth真正轟動一時的,是2015年初他在上海康定路600弄斷壁殘垣上的墻畫。那一年,Seth無意間在上海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在那裏,他看到了很多的建築形式。“那裏正在拆遷,我就在拆遷的建築上表達了我對上海變化的觀點和看法。”

執筆作畫的女孩,側身熟睡的少女,漂浮於樹木間的女孩……在磚瓦橫陳的拆遷地段,這些帶著些許憂傷又不乏童趣,融合了法國文化和中國傳統詩詞的作品,讓這個承載著老上海人童年記憶的老街區在被夷為平地前的最後一刻煥發著光亮。

他像一個大孩子一樣把自己腦海中的白色泡沫通過畫筆短暫停留在這些角落。因為他其實也明白,這些被拆遷或者其他無法被保護的場所其實都是短暫的,但是對他來說,這樣也已經足夠,這些畫和被拆除本身,就已經是另一種藝術。孩子或許是弱小的、無助的,但是,畫筆,從來不是。

對於每一個慕名前來的觀賞者而言,這些塗鴉早就超越了它表面上的意義,而是化作一波對童年時光和消失物件的“回憶殺”,讓人心生一種留戀和溫情,感受城市大拆遷中的滄桑變化。正如Seth所說的,在這裏,環境非常重要,因為畫作和環境是融為一體的,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傳達出一種情緒。人物都不完整,而環境對不完整的部分進行了補充。這些畫共同講述著一個變化中的上海、一個變化中的中國,當然也是一個變化中的世界。”

康定路之後,Seth也陸續在上海復興路、東臺路拆遷的廢墟中創作,他的作品在這三處廢墟中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Seth表示,在這片廢墟中創作是想紀念即將被拆除的老城區,喚起人們對城市歷史的記憶。

Seth“一夜爆紅”後,後來就有人請他到上海來創作。這是離上海一個小時車程的地方——金山楓涇,這一次,他又用塗鴉藝術刷爆朋友圈。他通過人物來表現過去和傳統,嘗試建立當代中國和過去中國之間的聯系。“這是一個古鎮,有很多農民的房子,我在那裏特別畫了一些農村的景象。我也試圖去說一些故事,特別是關於中國的故事。”

彼時,40多歲的Seth仍童心未泯,他的每幅墻畫幾乎都以孩童為主角。在他眼裏,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孩子,他想透過孩子的視角促使人思考,因而這些看似童稚的臉龐總能觸動成年人的內心深處。這次在上海楓涇古鎮的創作也不例外,他在空曠的田野間畫下一個雙馬尾女孩的背影,在桃花盛放的桃園中描畫撐著油紙傘身著桃花裙枕手而眠的桃花姑娘,在老舊的雜貨店描繪相擁而坐的一對天真孩童,在碧水流動的河岸繪出相視而立的少男少女。

其中有一副塗鴉畫中描繪了了一個坐著的少女,表現的是農村的人們去城市打工賺錢,留女孩獨自在家,她的身邊有一匹小馬,代表著女孩的童年,另外一邊放著一個箱子,代表著女孩對財富的向往。“身邊的箱子我借用了路易威登的樣式,對圖案進行了變化。我使用了‘¥’和‘元’表示他們要在城裏賺錢,還使用了‘遠’這個字表示要離家遠行。所以,盡管女孩子看起來天真無邪,但背後卻富有深意。”Seth解釋道。“有趣的是,我和本地藝術家進行了合作,他們負責文字部分,來保持中國的特色。”

最近幾年,除了環球旅行,Seth開始在世界各地舉辦藝術活動,比如曾在柬埔寨的法國學院、上海MD畫廊國際街頭藝術家駐地計劃、上海MOCA、巴黎ITINERRANCE、GERALDINE ZBERRO等畫廊辦展。2018年3月,Seth的全球個展首秀《兒戲》在上海當代藝術館開幕。這是一份來自Seth的邀請,邀請觀眾走入他獨特的內心世界——一起釋放出心中的童真,重啟探索上海之眼。帶著他孩提時代對中國的憧憬,重返這座賦予他無限靈感的城市。深入探究在地文化,就地取材創作,是圓他個人的一個夢,也是圓所有居於其間的人一個共同的夢——將正在消逝的老上海印記重現, 夢見老上海的同時,也夢見未來。

Seth在上海尋覓得來的老門窗搭起了展覽的入口,一旦跨過入口,觀眾即仿佛進入了一個如萬花筒般五彩斑斕的異想世界,踏上了一次充滿趣味的童真想象力之旅:Seth走遍老上海的大街小巷,尋找靈感,把帶著濃濃老上海記憶的孩子們的遊戲融入到作品中。本次展覽呈現的Seth13件作品——《守護》、《跳房子》、《Seth的弄堂》、《在我的夢裏》、《走進我的腦洞》、《七彩遊戲棒》、《在我的書裏》、《跳繩》、《兒戲》、《弄堂裏》、《鳥籠》、《秋千》均為他歷時兩個多月駐紮在上海為本次展覽而做的特別創作。

作品《跳房子》

引用策展人曹彬的話來說:“從街頭創作到當代藝術館,從歷史感十足的裝置銜接到當代繪畫,從墻繪延伸到雕塑,Seth的‘兒戲’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全新嘗試。室內外的空間切換,老上海風情與時髦都市的交疊,給參觀者帶來時空流轉的體驗。走入藝術家的內心同時,也在悄悄地與我們內心的那個自己對話。”

2019年,Seth又把展覽搬進了莫幹M50的一家畫廊,展出童年時“弄堂裏廂”的生活場景,每一幅藝術塗鴉作品(包括立體雕塑)都十分生動有趣,這是他用畫筆講述的那個年代的故事。仿佛讓上海小囡重返兒時遊樂場老門窗,老弄堂,舊時孩子們的遊戲,讓人感覺猶如時光倒流。

“是我這幾年穿行於上海舊街區創作的集中呈現。弄堂逐漸淹沒褪色於鋼筋水泥、玻璃幕墻以及新消費主義的殿宇之下,而這些作品見證了我對老上海的留戀。”Seth分享道,“我想以我的方式讓上海小囡們的歡笑和童真返回兒時的遊樂場,這個真實的世界日漸令人費解,在這裏,童年弄堂裏廂孕育的美夢歷久彌新。”

柒先生 翻墻 布面丙烯、噴漆 97x162cm 2019

Seth確實熱衷於做一個“見證者”,在廢墟中記錄城市的變遷,做一個愛“刷墻”的“見證者”。他希望人們去回憶、回想起那些逐漸消失的東西;希望讓人們以他們不同的、自己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他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打動人們的心靈,能告訴大家,作為一個法國人對上海的看法,使得大家對他所談到的美好的城市的景象有更深刻的看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