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一群蜜蜂圍住我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偉 張曉盈 趙小萱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2年01月27日 T02 版)

春運期間,北京鐵路公安局北京公安處北京站派出所一方面加大日常站區巡邏巡控力度,另一方面拓寬為民服務的廣度,豐富為民服務舉措,努力營造“平安出行、有序出行、溫馨出行”的良好氛圍。圖為民警楊小涵在站前廣場解答旅客問題。李浩/攝

為確保春運期間鐵路運輸安全,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公司淄博工務段周村線路工區突出抓好線路防斷工作,在防斷重點處所嚴格執行各項作業標準,對鋼軌焊縫接頭等部位進行鋼軌打磨,消除線路病害。圖為1月24日,青工劉國麟在對鋼軌焊縫進行打磨。郭修山/攝

1月25日,在青島開往龍口的C664次復興號列車上,青島客運段管內動車隊的乘務員與旅客一起共同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林峰 翟祚珩/攝

春運期間,鄭州客運段全面做好防疫的消毒工作,圖為高鐵三隊乘務員對重點旅客和兒童宣傳勤洗手的要領。張強 萬斌/攝

春節來臨之際,拉(薩)林(芝)鐵路復興號工作人員手寫明信片,為旅客送上新春的祝福。 劉航/攝

疫情,無法擋住時光列車的前行,更無法擋住中國人對團聚的向往。交通運輸部預計,整個2022年春運量將比2021年同期增長一倍以上。

春運幾乎與改革開放相伴而生。1979年年初的廣東,眾多回家的人把廣州火車站擠得水泄不通時,“春運”這個詞還沒有誕生。此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鄉外出務工、求學,諸多人群也就集中在春節期間返鄉,形成了堪稱“全球罕見的人口定期流動”的春運。

性價比上的優勢,讓鐵路成為大多數中國人出行的首選。一年年的春運中,一列列復興號飛馳在祖國的大地上,把千千萬萬旅客安全送回家。但旅客看不見的是,百萬中國鐵路人、數十萬中國鐵路青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你的回家之路、為千家萬戶的溫暖默默奉獻著、堅守著。

零下38℃,極寒中為千家萬戶送去溫暖的火

“五號道岔開通煤專位置正確。”“推進、推進。”1月23日19時許,加格達奇車務段漠河站調車場內,氣溫-38℃,伴著對講機裏傳出的指令聲,24歲的連結員孫楠在確認道岔處於開通狀態後,迅速爬上車梯,在調車機的推送下,領護著40輛空車向著燃煤裝卸專用線方向駛去。

北風呼嘯,車列前端旋梯上的孫楠,用厚厚的棉手套抹了一把眼睫毛上的霜,瞭望著前方進路狀態。漠河站客貨兼並,貨運主要以運輸煤炭為主。進入冬季,各地居民供暖供電用煤需求量大增,孫楠所在調車班組主要負責貨運列車車廂的解體和重新編組工作,每次作業先把解體後的空車廂送到裝車地點,再把裝完貨的車廂拉回站內重新編組,調車組每個班次要在室外作業10多個小時。

孫楠的老家在河北,和許多同齡人一樣,他也憧憬著繁華的都市生活。但相較於生活在邊陲小城的寂寞,更讓他難以忍受的是這裏的寒冷。“來漠河之前就知道這裏冷,但沒想到會冷到這種程度。這裏的冷是凍到骨頭裏的冷,不管冬天穿得多厚,一會兒就能凍透。”孫楠說。

漠河站每天要完成調車作業200多輛,這些作業多在夜間進行。趕上去煤炭專用線送車時,往返一趟需要3個多小時。盡管孫楠和同事裏三層外三層捂得嚴嚴實實,還在身上加了熱帖,但站在冰冷的車梯上迎著凜冽寒風領車,還是很快就會被凍透。

“到達裝車點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旋梯上蹦下來,使勁跺跺腳,拍打拍打胳膊,讓凍僵的身體緩一下。”孫楠說。

23時許,一輪明月爬升在半空,在月光的映射下,站場上的冰雪散發著森森寒氣。“請求進入兩車間作業。”車輛再次停穩,孫楠在得到調車長準許後,按下緊急停車信令,熟練地鉆到車鉤下,關閥門、摘風管、下鐵鞋等動作,一氣呵成。

24時,一輪調車作業結束,孫楠和同事終於能夠返回休息室暖和一會兒,抽空兒再吃點飯,補充一下熱量。飯還沒吃完,對講機裏又傳來了下一批調車作業準備開始的命令。

“雖然這裏工作條件很艱苦,但我們都能挺住。在別人看來,這是一車車的煤,但在我們眼裏,這些卻是溫暖千千萬萬家庭的火。”孫楠說。

獨守在大山深處的女孩,你為什麼不怕夜的黑

南昆客專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的廣昆通道,也是雲南聯通沿海城市的大動脈,靠著鐵道線上接觸網源源不斷提供的電源,平均每天有50多趟動車飛馳在鐵道線上。而建在鐵道沿線的平安變電所就是這電源的總開關,守護動車安全運行。

今年26歲的譚曉珠是昆明供電段平安變電所的變配電值班員,由於變電所地處偏遠,方圓十幾公裏杳無人煙,幾乎與世隔絕,每周她需要獨自一人駐守在大山深處7天,負責所內對大型供電設備進行全面巡視、監護,異常信息處置等。

除了需要克服單人值守和獨自一人的寂寞之外,每周三晚上20時,變電所會進行全所照明停電檢查,譚曉姝需要熄滅所有室內外燈光對設備進行巡視,在黑暗裏仔細觀察設備是否有異常放電現象,對異常放電設備進行及時檢修。

全所照明停電,意味要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大山腹地裏,僅靠手電的光源完成檢查工作。白天看著大山,草木茂盛,蔥郁得讓人心醉,可夜晚的大山,如同一頭黑色的巨獸向人逼近。

“但是只有在這樣的漆黑的環境下,才能發現設備是否有異常放電的情況。”譚曉姝說,鐵路供電設備長時間運轉,可能會出現接觸不良、螺帽松動等,如果因為供電中斷或不及時,動車將會無法開行。

“不行不行,心理素質還是不行,都已是老職工了,實際上還是有點慌。”談起每次停電檢查,譚曉姝不免還會流露出些許女孩的膽小、柔弱,“其實我也怕黑,我最喜歡的就是每當有列車通過時的聲音,那聲響就像是在和我打招呼,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像隱居修煉的女俠,可酷了!”

“但是,只要有需要,我就會在這裏堅持下去。就如平安變電所這個名字一樣,我守護設備的平安,設備守護旅客的平安,一切都是值得的!”譚曉姝說。

“排石人”:你看不到他,他卻在高處守護著列車安全

清晨山間雲霧繚繞,剛進山,周朗就明顯感覺到一股潮濕的冷氣。“大家註意腳下的青苔有點濕滑,踩穩扶牢,註意間隔,拿好手裏的工具。”作為柳州工務段金城江路橋危石工區工長,周朗常常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同事。

工作30多年的關善富用鐮刀在隊伍前面開路,砍掉阻擋作業人員前行的雜灌和藤條,時不時提醒作業人員,哪些藤條有刺,防止大家被尖刺劃傷。山路陡峭難行,多數地方只能容下一個腳掌,扛著作業機具爬山有一定的挑戰性,作業人員只能緊貼山體,借助安全繩依次向上通過。

一個多小時後,作業人員攀爬到了半山腰,到達了需要整治加固的兩處危石點。周朗用鐮刀砍掉危石附近的雜草,這樣便於預判危石加固處理。“莫勝宇和王貴貝用衝擊鉆打孔埋設短桿,付一峰負責看發電機,關善富和我負責用鋼絲繩捆綁危石,韋秀峰負責用電動扳手扣緊扣件。”周朗說。

周朗介紹說,黔桂鐵路穿過廣西河池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上的危巖落石就像鐵道線上的不定時“炸彈”,威脅著山區鐵路的行車安全。

鉆完孔、埋設好短桿後,關善富將鋼絲繩的一端用扣件固定,另一端沿著四周埋設好的短桿交錯穿過,同時扣緊了多個扣件。扣緊扣件後,大家用撬棍準備將危石撬向一側。“一二三!一二三!……”眾人合力撬了好幾次,才讓危石落在平地上,消除了一處安全隱患。

處理完第一處危石後,大家開始對第二處危石利用鋼絲繩進行加固處理。莫勝宇用紅色噴漆對兩塊危石分別噴漆標記,同時在危石上面標註了處理日期:“2022·1·21”。

經過7個多小時的奮戰,大家順利完成了兩處危石的加固任務。此時,天空飄起蒙蒙細雨,作業人員開始陸續下山。山間吹來的陣陣冷風讓人直打哆嗦,但危石工行走在不到一腳寬的峭壁上,神色平靜。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明天他們又將在黔桂鐵路沿線的另一座山上繼續奮戰,為春運安全保駕護航。

鐵道線上的“護眼人”

“寒冬裏對螺栓的檢查至關重要,每一個都要進行加固,確保無松動、無斷裂。”彎腰、下蹲、前行……2022年春運期間,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裏,膠濟客專上行線間,一隊攜帶重達30多斤儀器、工具的身影,出現在刺骨的冷風中對鐵路客車故障軌旁檢測系統(即TVDS設備)進行檢修維護作業。他們是濟南車輛段濟南動檢車間維修組。

淩晨3點,遠處村子裏,零星的燈光早已熄滅。四周寂靜無聲,僅能聽到叮叮當當、窸窸窣窣的作業聲在空曠的軌道上響起。

“這套鐵路客車故障軌旁檢測系統(TVDS)能全方位拍照采集通過列車的走行部、連接裝置等信息,上傳至智能數據中心,由室內動態檢車員在電腦上分析檢查,讓車輛故障無處遁形。”濟南車輛段濟南動檢車間設備維修員韋鵬鵬說。

作為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公司唯一的TVDS上道維修班組,平均年齡35歲的他們承擔著局管內京九、京滬、膠濟等6條鐵路幹線10套TVDS設備的安裝、檢修、維護工作。他們的工作需要在淩晨3點到5點間進行,並且要在溫差近30度的室內、室外進行穿梭作業,對10余種設備進行檢測和試驗,從而保證幾百公裏之外的動態檢車員能接收到運行列車高清圖像。

“漆黑一片,我們就靠頭燈和手電照亮,要細心,更要耐心。”工長田敬華說,相機保護盒上的螺絲尺寸與米粒一般大小,每每作業到這一步時,不管多冷都要把手套摘掉,從而保證作業質量。

今年濟南局配屬的時速160公裏動力集中復興號動車組首次亮相春運,“為全力確保列車安全運行,我們得加大巡檢力度,及時調整設備參數,全力保障列車安全馳騁在齊魯大地,為回家的旅客保駕護航。”田敬華說。

90後明星“搓澡工”:只有平凡的崗位,沒有平庸的員工

1月18日0時30分,被大霧籠罩的南寧動車所內燈火通明,動車組機械師陳幫贏和搭檔們蹲在車頂上,熟練地為車頂絕緣子“搓澡”。他們先用噴壺將絕緣子整個噴濕,再把浸濕的毛巾卷成一條,圍住沾滿水的葉片,雙手握住毛巾的兩端,來回拉扯搓洗著。

“絕緣子是隔離高壓電的重要部件,由於霧天、揚塵等氣候以及鳥蟲、漂浮物等影響,絕緣子上會有附著物,可能導致出現汙閃故障,無法正常受電,危及行車安全。”陳幫贏說,他們還會噴塗防汙閃塗料,重點加強對受電弓、絕緣子等車頂高壓設備的檢查維修,確保動車組運行安全。

“看似簡單的粗活,實際需要細心謹慎,否則擦不幹凈還發現不了故障。”陳幫贏說。隨著從高處搓到低處,腰也側彎得越來越低,到了最下面一層葉片,他的整個上半身快要貼到車頂了。

2021年,為了提高絕緣子清洗質量,保證動車絕緣子的絕緣強度,南寧車輛段將該項工作由勞務工轉為機械師負責,25歲的陳幫贏隨之被調配到此。

“同為機械師,技術含量卻大相徑庭,心裏難免有落差。”說起過往,陳幫贏有點不好意思,“後來有新聞報道列車因為絕緣子故障導致晚點,影響行車秩序,才發現這工作絲毫馬虎不得。”

漸漸地,陳幫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作業時和搭檔比賽,業余時間又經常交流學習,怎樣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只有平凡的崗位,沒有平庸的員工。”陳幫贏語氣裏有感慨,但更多的是堅毅。

每年秋冬季節,受霧霾、冰雪天氣影響,絕緣子上的汙漬會變多,擦拭工作也會更加艱難。盡管雙手被冷水凍得通紅,甚至還會長凍瘡,他們也不會戴上手套,用陳幫贏的話來講,就是“手上多了一層皮,我們就摸不出它們到底有沒有傷了。”

“大家”的團圓,總需要一些“小家”的暫時分別來守護

20點,大街小巷的路燈閃爍著,照亮著人們回家的路。魏文婧騎著小黃車,帶著行李,頂著寒風向火車站駛去。

魏文婧是銀川車務段惠農車站的客運員。95後的她用抖音“張同學”的獨特表達方式,記錄了自己的春運首班,一位普通鐵路青年的工作日常。

到達火車站後,魏文婧乘坐2636次列車前往她的“主戰場”——惠農車站,準備迎接工作以來的第一個春運首班。22點15分,列車到達惠農站。早已等候在車廂門口魏文婧第一個衝下車,跑向自己的宿舍。

帶頭花、畫眉毛、塗口紅、打領帶……班前準備工作一氣呵成。22點35分,魏文婧準時出現在交班室中。

魏文婧所在的班組客運丙班是“青年文明號”班組,業務強、標準高是特點。交接班會結束,魏文婧和上一班同事完成備品、重點註意事項的交接後,帶好記錄儀、檢查對講機,22:40,“魏同學”的春運首班正式拉開帷幕。

23:20,隨著接班後的第一趟列車接近,魏文婧像只“小蜜蜂”一樣忙碌了起來。提行李、組織排隊、檢票、引導進站……直到開車前15分鐘,最後一位旅客順利進站,檢票口停檢,魏文婧松了一口氣,低頭按動起自己的智能手表。

“1:22、2:28、3:23、4:20、5:41。”這些都是她這一晚需要接車的時間。“基本上每隔一小時就有一趟車,檢票、組織旅客乘降等等,一晚上就能走兩萬步。”魏文婧說。

“叮叮叮”鬧鈴響起,手表顯示“5:41”。這次魏文婧從檢票崗位換到了接車崗位。她提前15分鐘出務,在站臺北端開始巡視,在燈光的照射下,透過口罩呼出的“白氣”格外明顯。

列車在站臺停穩後,魏文婧快步向站臺中間走去,引導旅客出站、協助重點旅客、回答旅客疑問……腰上的鑰匙串隨著她匆忙的步伐“啪嗒、啪嗒”的碰撞出歡快的節奏。一聲汽笛長鳴,列車繼續向前方駛去,忙碌暫時告一段落,本來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她這會額頭上卻滲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

白天,旅客流動大,除了接車、售票等工作外,她還擔任著“消毒員”的角色,工作間隙,穿起防護服,拿起噴灑壺,對候車區域進行全覆蓋消毒。

“爸媽,今年春節我不能回家陪你們,有空我一定回來。”魏文婧的老家在內蒙古赤峰,已經近兩年沒有回過家了,看著視頻裏的爸媽,眼淚在眼睛裏打轉。掛了視頻,她擡頭望向天花板,不停眨著眼睛,努力不讓眼淚流下來。

“大家”的團圓,總需要一些“小家”的暫時分別來守護。春運中,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魏同學”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堅守護佑著萬千旅客的回家路。

(通訊員李楊、王艷龍、鄧瑜、郭夢嫻、李浪浪、封榮權、蘇偉萍、廖炳達、李藝、張曉湧、抗瑾嫻對此文亦有貢獻)

2022年01月27日 T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