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買草莓蛋糕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用金燦燦的金箔裝點食品,是不是看上去很有檔次,也很適合節日?殊不知,這是違法行為。

自去年7月以來,上海市場監管部門已多次對經營者在食品中添加金箔的行為作出行政處罰。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發現,春節來臨,不少商家又悄悄上新了“金箔食品”。部分消費者對金箔食品也有誤解:有人覺得上檔次,也有人覺得“既然能‘吞金自殺’,為什麼餐飲企業還敢讓人吃?”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加點“金”,一碟花生米售價48元

根據我國法律,不允許將金箔添加到食品中。加上監管部門多次查處和提醒,不少商家已將相關金箔菜品下架。不過,最近添“金”食品又有露頭。

記者在某點評網站上搜索“金箔”,結果顯示,滬上有42家售賣“金箔食品”的餐廳,包括“金箔牛肉”“金箔蝦餃”“金箔壽司”“金箔魚子醬”“金箔鵝肝”“金箔金槍魚”“金箔蛋糕”“金箔燕窩”“金箔冷面”“金箔冰粉”等產品。其中,日料和甜點是添加金箔的“重災區”。從定價看,加了金箔的食品普遍比同類食品價位提高一個檔次。

例如,位於虹橋路2270號上海萬豪虹橋大酒店的“鮨懷石藏雪”餐廳,正在售賣兩款懷石料理套餐(套餐價格分別為1680元/2280元一位),其中包括“金箔金槍魚大脂加魚子醬”。

位於秀沿路1082-1號的“不將就海鮮料理”餐廳,正在售賣一款單價為48元的“金箔梅幹菜花生”。

位於四川北路1666號高寶新時代廣場101B-2室的“YO-CAKE蛋糕訂制”,正在售賣一款定價288元的“ins風金箔草莓蛋糕”,只不過有店員提醒,添加的金箔不可食用,只是一種裝飾材料。

“金箔”到底是什麼?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食品裏添加的金箔,並不是黃金,而是食用閃粉。

今年年初,根據長寧區市場監管局通報,部分商家使用的“金箔”其實是一種食用閃粉。例如,上海賢木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虹橋路分公司在菜單中標示有一款“金箔玫瑰牛舌”菜品,價格為人民幣158元/份。經調查,該經營戶使用的並非菜品名中所述的“金箔”,而是“GOLD食用閃粉”,經營戶涉嫌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和虛假宣傳,長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擬立案調查。

在電商網站搜索“食用閃粉”,可以發現大量金、銀、紅、黃等各色食用閃粉,以瓶銷售,每瓶在0.05克至0.5克,價格從幾元到一兩百元不等。而國內實物黃金價格目前在每克485元左右。由此可見,食用閃粉不可能是真金或純金,否則經營者無利可圖。

也有業內人士透露,銷售“食用金箔”的商家魚龍混雜,部分產品涉嫌為“三無”產品,相關“食用金箔”大都為色素調制的“假金箔”,還可能存在重金屬超標等安全風險。餐廳若購買這類產品違法加入食品,食品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如果是真金箔,能吃嗎?

有消費者好奇,如果店家使用的是純金制作的金箔,能吃嗎?也有網友表示,在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也見過含金箔的食品、飲料;甚至有網友表示,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在上世紀80年代就將黃金列入食品添加劑範疇,認為它可以作為一種色素使用。

但是,“可以使用”並不代表“允許使用”。我國法律明確規定,黃金不能添加在食品中。上海市消保委委員厲曙光表示,餐廳在食品中添加金箔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在我國現有法律規則體系下,金箔不是食品添加劑,更不是食用的食品原料,商家不能將金箔添加在食品中。

為什麼國外有金箔食品,但我國不允許上市?這個問題得一分為二看。

一方面,從安全性的角度看,黃金本身無毒且性質穩定,胃酸不能將其消化掉,所以人們吃下去的黃金會原封不動地排出體外,不會存留在體內,也不會導致中毒。通常,由純金加工成薄片後制成的金箔,厚度非常薄,就算吃下去,量也非常少,不會危害健康。這也是部分國家和地區允許金箔(前提是純金箔而不是假金箔)加入食品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金箔加入食品,對人體並無益處,反而會擡高產品售價,成為營銷噱頭甚至助長奢侈消費。這是我國不允許將金箔添加進食品的重要原因。

因此,監管部門建議,消費者如果遇到“金箔食品”,首先不建議食用,因為不能確定經營者添加的究竟是真金箔還是假金箔,假金箔有食品安全隱患。其次,建議向監管部門舉報這一違法行為。

金箔可以吃,為什麼“吞金”卻致死?

在“吃黃金”這件事上,部分消費者還有疑問:在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經常看到“吞金自殺”的情節,吃黃金明明會死,為什麼經營者還敢在食品中添加黃金?

事實上,“吞金自殺”裏的黃金與金箔並不相同——相關情節涉及的是大塊的黃金或金飾品。在吞咽過程中,可能會卡在食道裏或堵塞氣管導致窒息身亡;而且黃金密度很高,金塊或金首飾下墜壓迫腸道不能及時排出,很可能會造成消化道梗阻,最後因腸道壞死致死;如果金塊較大或有棱角,還可能會劃破胃腸壁,引發大出血而致人死亡。

此外,如果黃金的提煉純度不夠,還可能含有鉛、銀、鐵、銅等雜質。若吞食純度不高的黃金,則存在重金屬中毒的風險。所以,“吞金自殺”很可能是物理傷害或黃金純度不夠導致的重金屬中毒。

欄目主編:任翀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