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男友成佛光邀我赴約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張文艷

隨著地鐵1號線的行程,繼續城陽之旅。流亭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除了機場,還有美食。而仙家寨所在的汽車北站,也是很多人旅途中的中轉站。一座城市的文化,與地名的由來有關,而在所處的地域當中,名人的故事和傳說,為這座城市增添了深厚的底蘊和生活的氣息。本期,我們與專家們一起,探討流亭的名稱由來、機場往事以及胡嶧陽、白沙河等傳說故事。

名稱由來

流亭裏面有“劉亭”

跟隨地鐵,一路疾馳,聽到流亭站報站的聲音,倍感親切。曾經,多次進出流亭機場,對流亭有著特殊的情感。因此,當走出地鐵,看到老機場碩大的“青島”二字,還是非常激動。只是,曾經車來車往、人流密集的機場,如今安靜空曠,有些落寞。一陣鳥鳴傳來,讓情緒開始上揚,飛機走了,小鳥來了。

流亭的歷史悠久,古有即墨“南鄉”之稱,根據1965年出土的陶壺、陶豆等陶器文物表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裏就有先民繁衍生息。那麼,流亭之名形成在什麼時代呢?

城陽區黨史研究中心編研科曾範軍科長說,流亭名字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村前有座百齋庵建於唐代,庵前有亭,亭下流水,故以“流亭”為村名。第二種說法是,村落形成於漢代。秦漢時期,設鄉以下行政機構為“亭”。《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記載:大率十裏一亭,十亭一鄉。最初沒有明確地名,便以行政機構冠以亭長姓氏做地名。當時,亭長姓劉,就叫“劉亭”,後來演化為流亭。清乾隆版、同治版《即墨縣誌》“七鄉村莊圖”均標註“劉亭”也是證據。劉亭、流亭很長時間混雜互用。到了明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胡氏來此居住,萬歷年間(1573年~1620年),周氏遷居此地。清朝時期,隨著其他族姓的遷入定居,在東流亭形成了著名的王家胡同、許家胡同、吳家胡同。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流亭以十字街南北大街為界一分為二,街東為東流亭,街西為西流亭。

也正是因為地名由來的說法不一,在民間,有多種口口流傳的傳說,民間老藝人宋宗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當年即墨城南三十裏處,有一個村子,村裏有家姓劉的員外,老伴去世了,家中只有他和女兒瑞仙過日子。早年,瑞仙許給了城子村的鐘生為妻。然而,到了婚嫁年齡,鐘生因家境貧寒,娶不起媳婦,婚事一拖再拖。劉員外三天兩頭催鐘生娶瑞仙過門,否則退親。鐘生忍氣吞聲,不停祈求劉員外寬限一段時間,一旦湊足了錢就辦婚事。瑞仙通情達理,為了寬慰鐘生,偷偷寫信約鐘生半夜到她家後花園的風月亭相會。管家劉成來到鐘生家,見家中無人,得知鐘生到東果園村姨母家去了,便趕去找到鐘生,把信親手交給了他。鐘生的姨表兄叫曾廣壽,是個無惡不作的二流子。當他得知鐘生將去私會瑞仙後,心生歹念,吃晚飯時,故意把鐘生灌醉,自己冒充鐘生,與瑞仙私會。因為適逢夜間,瑞仙把曾廣壽當作是鐘生,兩人情話綿綿,曾廣壽趁機霸占了瑞仙。天快亮時,瑞仙從身邊拿出一個包裹,裏面有二百兩銀子,交給“鐘生”,讓他回去置辦彩禮,早日完婚。曾廣壽虛情假意地許下承諾,趁天不亮,趕緊溜走了。毫不知情的鐘生一覺醒來,懊悔不已,自認耽誤了大事,趕緊去找瑞仙。臨行前,他自覺穿著寒酸,找表兄曾廣壽借了件衣服換上。鐘生來到劉員外家,請求見瑞仙。兩人見面後,瑞仙聽聲音和動作發現不是昨晚相會之人,知道自己被騙,放聲痛哭:“鐘生,我對不起你。咱倆來世再做夫妻吧!”說完,朝後花園跑去。不久,劉員外得到消息,瑞仙在後花園的風月亭上吊死了!劉員外如五雷轟頂,料定必有蹊蹺,便盤問劉成。劉成把鐘生與瑞仙相約私會的事說了,劉員外一聽,立刻報了官。時任縣令康霖生看完狀紙後,詢問劉成和瑞仙私會之人的體貌特征。劉成說看穿戴,應該是鐘生。康霖生把鐘生叫來,鐘生表示自己因為與表兄飲酒喝醉沒能赴約。康縣令命令暫且將鐘生收監,聽候處理。

第二天,東果園村突然來了個貨郎,叫賣道:“四百尺綢緞二百兩銀子啊!”曾廣壽一聽這麼便宜,立刻拿出一包銀子,要買下所有的綢緞。貨郎收下銀子,讓曾廣壽跟他一起到城陽客棧取貨。來到客棧,貨郎徑直走進屋內,對早就等候的劉員外說:“你看看,這包袱和銀子是不是瑞仙的?”劉員外一見,放聲大哭,指著包袱上繡著的“劉”字說,這是瑞仙繡的。原來,貨郎是康縣令喬裝打扮的,他一聽,臉色一沈,立刻命令將曾廣壽抓了起來。經過審問,真相大白,鐘生被釋放。劉員外將鐘生留在了自己家中。一天,鐘生來到風月亭,睹物思人,放聲痛哭,後來沈沈睡去,瑞仙托夢給鐘生,讓他把自己埋到風月亭下,並改名“風月瑞仙亭”。鐘生醒來,馬上給劉員外說了,他們依照瑞仙的“要求”,安葬瑞仙屍骨,重修風月亭,改名“風月瑞仙亭”。鐘生常年在此守候,直到老死在亭上。感動於二人的真情,人們將鐘生與瑞仙埋在了一起。

多年以後,因為風月瑞仙亭的東邊有條常年流水的大河,人們便把它改名流亭,附近的村子改名流亭村。

其實,這個傳說故事對應了曾範軍科長前面的兩種說法,一個與河有關,一個與姓有關,只是傳說將兩者合二為一,可見百姓樸素的智慧。

歷史進程

貿易較繁盛,機場甫謝幕

流亭,原本是古即墨的一處僻壤,由於位於白沙河北岸,古為南北要衝,白沙河南北的貨物很多要通過流亭流轉,久而久之,流亭就處在了中轉站的地位。

南來北往的貨物,通過船只運送到了流亭,需要馬馱人挑運,運到對岸,因此,在白沙河的周邊,形成了發達的搬運業、飯店、旅店、酒館等等。而在明朝萬歷初期,隨著朝廷開放海禁,女姑口又成為對外開放的口岸,這讓流亭的商貿活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到了萬歷七年(1579年),東流亭已成為即墨縣十二個大市集之一。清朝時期,流亭的農業和市集貿易發達,民生富足。

德國侵占青島時期,當時的流亭因為屬於市郊,仍然穩定發展,這一時期的流亭集市交易還是非常活躍,南方水果通過河運、海運和鐵路大量運至青島。《膠澳誌》上就有這樣的相關記載:“流亭市集,每逢舊歷一、六等日假流亭村外河灘集會。每次之平均露店數七百三四十家,陳列總值三千六七百元,約當李村集三分之一。其主要物品為棉花、煤油、火柴、葦笠、紙類、棉紗、小麥、粟、豆、高粱、玉蜀黍、豆粕、煙葉、布匹、煙卷、麻、食鹽、幹魚。”慢慢的,東流亭形成了重商輕農的風習。

在歷史的進程中,需要特別提到的,當屬流亭機場。雖然因為膠州國際機場的興建,流亭開場已經在2021年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在青島機場發展史上,它有著重要且不可磨滅的地位。流亭機場一度成為山東最大的空港。流亭機場的興建可追溯到1940年,當年的城市規劃內容之一就是新設城陽機場(今流亭機場),而它真正建設是始於1944年,是日軍的重要軍事基地。1982年6月27日,安—24飛機,在海軍流亭機場試航上海—青島—北京航線成功,民航業大跨步發展,至1986年底,青島民航共有航線8條,由青島可直達上海、北京、沈陽、大連等20個國內大中城市,初步形成以青島向全面輻射的航空網絡。數十年後,在完成各種任務和挑戰後,流亭機場完美謝幕。

儒學仙人

千難萬難,不離嶗山

每次到流亭采訪,人們說得最多的就是胡嶧陽,以及他所帶來的文化和家鄉自豪感。

從流亭地鐵站沿民航路直行約兩公裏,就抵達了胡嶧陽路,胡嶧陽文化園就坐落在這裏。文化園將崇拜與信仰交匯在一起,迎接著來往的後人和遊客。

“百世令名稱師表,三家玄奧繼聖宗”,祠堂是漢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每逢重大節慶或紀念日,全宗族男女老幼都會集中到祠堂集中祭祀與禱告,以求祖先保佑自己、家人以及整個宗族在接下來日子裏能夠平平安安。“不光姓胡的,也不光周圍社區居民,天天都有到祠堂祭拜的人,一趕上節假日更是要排隊”,胡氏後人胡維村說,“家裏邊有紅白喜事,都會到祠堂裏跟祖先報一報”,這種細水長流的行為,也成為了人們的習慣,“年除夕夜,只要是胡姓宗族的人,下完了餃子,大家先不吃。碗裏盛上三五個餃子,由家裏的長輩端著,帶著子、孫,只要是四五歲會走的男娃,就必須跟著,祭拜回來後,大家才能動筷。由於祭拜要排隊,年紀大的人行動不便,年紀小的人往往就先讓年紀大的人祭拜,宗族內部禮讓的傳統一直在延續。”

我們所熟知的“千難萬難,不離嶗山”,就是出自胡嶧陽。

胡嶧陽(約1639年~1718年),名良桐,字嶧陽,號雲嶼處士,東流亭人。

城陽區首批黨史地方史誌專家組成員邵為民先生說,胡嶧陽天生異稟,精研《周易》,也熟悉濂洛之學。家境貧寒,蓬室甕牖,悠然自得。雖雅工制藝,但淡泊名利,唯獨與嶗山百福庵蔣清山道長相交甚密。著有《易象授蒙》、《易經征實》、《解指蒙圖說》、《柳溪碎語》、《寒夜集》等。現僅流傳有《易象授蒙》和《柳溪碎語》。胡嶧陽死後,胡氏族人尊為十世祖,並在流亭村建胡嶧陽祠堂,堂內掛對聯一副,上聯為“儒也為儒,仙也為仙,精神與墨水同長”,下聯為“歉而不歉,亂而不亂,唯居之嶗山最穩”,書寫他對嶗山的眷戀。

“在青島地區一直流傳著胡三太爺的傳說,甚至被訛傳為‘狐三太爺’”,曾範軍科長說,大家都將他視為傳奇人物,但他又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精於儒學和易理研究,是著名的理學家和鄉賢人物。關於他“大歉不歉,大亂不亂,千難萬難不離嶗山”的喻世名言和許多近乎神話的傳說,幾百年來,根植於民眾之中,長傳不衰,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形成了具有強烈民間信仰的獨特地域文化——嶧陽文化。他的事跡,在《萊州府誌》《即墨縣誌》《即墨鄉土誌》《城陽區誌》《靈山衛誌》《嶗山藝文誌》等多部誌書裏有所記載。

胡嶧陽是一位儒學大師。

他出生於書香門第,曾祖父胡文翠曾於明萬歷年間出任河南汝寧府西平縣典史,父親胡際泰繼承家學,卻因家庭貧困,無力於功名。但胡際泰對兒子寄予厚望,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因自古有“嶧陽孤桐”的說法,嶧山之陽盛產桐木,而桐木為傳說中鳳凰棲居的吉木,所以胡際泰為兒子取名良桐,擇字嶧陽,期望兒子能繼承家學,成就一番功名事業。清順治十年(1654年),胡嶧陽在通過了縣學的童試後,赴萊州府參加復試。當時的考試為了防止考生作弊,生員入場時,必須經過監場人員一一搜身,這種做法令胡嶧陽非常反感,他認為搜身是對讀書人的侮辱,於是拂袖而出,憤然道:“視士子如盜賊,怎能為國求得賢才?”他發誓終生不再參加考試,足見他的剛風傲骨。

止步功名,胡嶧陽回鄉到嶗山古剎慧炬院,繼續向學,學業大進,特別是與萊陽名士孫篤先以及即墨望族藍氏、黃氏子弟同學共遊,點評時事,切磋經典,視野大開,為以後的治學、著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胡嶧陽不到20歲時,父母相繼亡故。他先後在流亭、窪裏、即墨城南關等地設帳授徒,並開始了對宋明理學和《易經》的研究。胡嶧陽教學,重視德行修養,提倡格物致知,並重視對家族子弟的培養教育,所著《竹廬家聒》《女閑》等書上承朱子精義,以淺顯的文字,將持身、處世、孝道、睦族等內容輯為歌謠,通俗易懂,傳唱至今。他50歲以後不再專於塾館授學,經常應邀就《易經》和程朱理學作專題授課。胡嶧陽以《易經》理論為指導,探索自然規律,對天文變化、海洋氣象、風雨旱澇的預測多有靈驗;同時,他的足跡遍布嶗山。他認為:嶗山偏於一隅,少有戰事;地質結構穩定,少有地震;沿海氣候濕潤,少幹旱;地勢中高周邊低,近海且泄洪順暢等諸多因素。他由此得出“大歉不歉,大亂不亂,就怕惡狗(倭寇)上岸”等論斷,後來又引申為“千難萬難,不離嶗山”的喻世明言。

胡嶧陽又是一位神仙。

他的至理名言和對氣候等的預判,是因為對《易經》和理學的深入研究。這讓他為世人所推崇。半島全媒體記者手中有胡氏後人贈送的兩本《胡嶧陽傳說》,記錄了風物類、動植物類、民俗類、神話類、生活類等百余篇傳說故事。

比如《神仙路的來歷》,講述的是從窪裏到流亭有一條小路叫神仙路,路名的來源是胡嶧陽在流亭教書,每天來回走流亭土地廟前的東西大路,每當他路過土地廟時,土地爺總是早晨出門迎接,晚上提燈相送。胡嶧陽跟人們說起這事兒,大家都不相信。於是有幾個人相約跟蹤,探個究竟。這天晚上,他們跟著胡嶧陽走到土地廟前時,果然出現了一個燈籠,只是光見燈光不見人。人們十分吃驚,這才相信了胡嶧陽,他們一起上前跪倒,土地爺現身說:“你等何人?如此大膽,敢攔住文曲星之路?”人們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土地爺道:“我奉玉皇大帝之命,在此朝迎暮送,你等有疑,有悖天意!”眾人紛紛請罪,胡嶧陽也在一旁說情,土地爺才不怪罪,隱身而去。天長日久,胡嶧陽過意不去,勸土地爺“去不必迎,歸不必送”。土地爺表示是奉旨行事,不肯作罷。胡嶧陽只得繞路而行,由村西往返,日子長了便走出一條小路,這條小路冬不積雪,雨無泥濘,人們便把這條路叫做“神仙路”。

這樣的傳說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從1999年開始,胡氏後人胡孝華和胡保恩便同其他工作人員搜集胡嶧陽傳說,2006年,東流亭村誌辦公室和窪裏村誌辦公室對胡嶧陽傳說進行了集中搜集整理,於2007年整理出版了《胡嶧陽傳說》作品集,2011年9月,經過補充整理,《胡嶧陽傳說》擴充到了104篇,共計19萬字。同時,東流亭將胡嶧陽的故事編成柳腔劇目,搬上舞臺演出。2014年,“胡嶧陽傳說”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城陽區目前唯一入選國家級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青島天河

白沙河畔,水之源泉

再次回到流亭地鐵站,乘地鐵前行,越過白沙河,抵達仙家寨(汽車北站)站,地鐵城陽之旅就算告一段落了。

白沙河,追根溯源,發源於嶗山巨峰海拔千米的天乙泉,是青島地區水位最高的河流,號稱“青島天河”,正如胡嶧陽所說,“不離嶗山”。它從嶗山之巔,撥開雲霧,穿山越澗,曲曲折折,合而又分,分而又合,直奔西麓,越過崇山峻嶺匯入“月子口”後,地勢平坦,河床寬闊,再經黃埠、流亭、趙村、西後樓等村跨嶗山區和城陽區流入膠州灣,全長32公裏,流域面積209平方公裏。

白沙河在歷史的進程中,若隱若現地出現。戰國時期,東流亭域內即有人類在白沙河北岸平原地帶生活,形成村落。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夏四月,漢武帝東巡瑯琊郡,幸不其,進入嶗山腹地、涉白沙河去女姑山。唐代,釋道並行,嶗山獨擅神仙宅窟之勝,道觀釋剎星羅棋布,作為入山孔經的流亭,初耀佛光,在村南白沙河邊矗立起一座供奉千手觀音的北齋庵。東流亭的橋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久遠的歷史,由於白沙河的綿軟細砂厚度達十幾米,舊時無法架橋,只能將巨大石墩間隔鋪設於河床供行人過往。直到民國初期,流亭白沙河始架木橋,遇大水則毀。1933年,政府鋪築石頭水泥漫水橋,汽車、騾車和行人才得以四季暢行。而後,流亭立交橋建成通車,加快了發展的步伐,機場和車站,讓這裏成為交通重鎮。

水,是萬物生存的源泉,千百年來,白沙河以豐沛的水流滋養著兩岸萬物生靈和黎民百姓,成為青島建置以來的重要水源地之一。起初,白沙河滋養著周邊的居民。1897年11月,德國侵占青島後,簽署了99年的長期侵占條約,為了能夠維系他們的長期占用,1899年,德國侵略者在青島建立了自來水廠,並在市區的山上建立了貯水池。各種送水管道,遍布市區和市郊,水源輸送到水站,自來水也就應運而生。彼時市區的水源地為海泊河水域,後來開發了李村河。1914年,日德戰爭爆發,日本取代德國,強行侵占青島,德軍撤離之前,將李村河水源地炸毀。

日本侵略者為了能夠長期占有青島,開始開發更多的水源地,白沙河水域也就進入他們的視野。日本人用三年的時間,將德國敗退時炸毀的李村河水源地予以修復,之後,又在白沙河下遊開始了水源地的興建,這一年是1920年,白沙河水源地登上更廣闊的歷史舞臺。

在時光的流轉中,青島一路滄桑,回歸、抗日戰爭、青島解放、改革開放,白沙河歷經悲喜,終於迎來了治理改造,如今的白沙河已經成為城陽的一道秀麗的風景帶,接下來,也作為運動公園成為青島一張新名片。

走出城陽,探訪繼續。車輪滾滾,前行不止,一如站點的時光印記,經久不衰,且愈加深厚,刻入肌理……

上一篇:周公解夢塑料鞋

下一篇:運勢解夢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