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墜機生還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與死神的一場賭局。

當地時間2021年7月6日下午5時左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阿塔斯卡德羅鎮某座民宅的瓷磚屋頂,被一位高速下墜的傘兵砸出了一個大洞。

圖源美國KSBY電視頻道

幾位鄰居立馬跑進房子查看情況,發現傘兵正躺在廚房的地上。他意識清醒,卻沒有切斷自己的傘繩,嘴裏不斷吐出英倫口音的臟話,抱怨衝擊所帶來的疼痛。廚房的天花板被傘兵徹底砸穿,搞得屋子裏到處都是瓦礫和塵土。

圖源推特@TheWTFNation

鄰居羅斯·馬丁(Rose Martin)是一位護士,由於不確定傘兵有沒有受傷,羅斯沒有讓任何人移動他,只是做了簡要的檢查,但看不出傘兵受重傷的痕跡。另一位鄰居撥打了911,警車與救護車不久便趕到現場。

根據警方調查報告、軍方與英國大使館發布的聲明,這位傘兵來自英國特種空勤團(SAS),原本是在一場英軍與美軍的合作演習中,從15000英尺(約4.57千米)的空中跳傘,進行高跳低開,即高空跳傘、低空開傘的訓練。

到了預定的開傘高度,傘兵未能成功打開主降落傘,只好啟用備用傘,可是他離地面的距離,已經無法讓備用傘完全展開減緩下墜速度,亦不足以讓他抵達預定著陸區。他就這樣以一個與自由落體相差無幾的速度,硬生生撞進了民宅。

故事沒有變成事故,這位傘兵成功從4.5千米的高空墜落並活了下來,沒有受到任何嚴重傷害。

圖源推特@TheWTFNation

事發時家裏沒人,除了屋頂與天花板,房子也未遭受更大的破壞,傘兵不偏不倚地落在了廚房的正中央,沒有碰到任何的櫥櫃與電器,房子主人的母親接受采訪時止不住地感嘆:“這太驚人了。”(It's amazing.)

出於保密需要,軍方不願透露更多信息,但不影響這位傘兵的運氣受到社交媒體的追捧。

一些網友翻出了二戰時期美國傘兵的軍歌《傘繩上的鮮血》(Blood on the Risers)。這首歌講述了一名新兵跳傘時未能成功展開降落傘,最終“傘繩濺滿鮮血,傘蓋上沾著腦漿”的故事,雖然帶點cult氣息,卻能警醒傘兵在每次跳傘前仔細檢查降落傘。

美軍傘兵齊唱《傘繩上的鮮血》,圖源美劇《兄弟連》

根據美國降落傘協會(USPA)的數據,現代降落傘會有千分之一的概率出現故障,為此,降落傘一般配備主傘與備用傘,兩個傘同時打不開的概率微乎其微。一些備用傘還會在達到一定高度時自動開啟,以防跳傘者失去意識忘記開傘。

然而碰到墜樓乃至飛機空難之類的情況,你可能連降落傘都拿不到。在不受控制的自由落體過程中,你會祈禱,祈禱自己的運氣堪比SAS傘兵,而不是軍歌裏的菜鳥傘兵。

1

盡管從高空墜落中幸存下來的概率低於你抽到SSR,但在你與地面親密接觸之前,你至少可以樂觀一點,想想另一些生還者的先例。

歷史記載最早的高空墜落生還案例,可能發生在1618年的布拉格。一批新教徒不滿波希米亞國王的宗教迫害,發動起義衝進城堡,把兩名大臣與一位書記官從70英尺(約21.3米)高的窗戶拋了出去。

這起事件成了歐洲三十年戰爭的導火索,但受害者全都掉進堆肥裏活了下來。天主教一方把此事歸因於天使或聖母的庇佑,而新教徒印刷的小冊子嘲笑天主教徒只有掉進糞堆才能活下來。

285年後,萊特兄弟的飛機首次試飛成功。飛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次應用於軍事用途,二戰與冷戰進一步提升了空中戰鬥的烈度,一旦爭出你死我活,飛機墜落與乘員跳傘的過程便足夠害死大多數敗者。

吉姆·漢密爾頓是一位美國的業余歷史學家,也是“綠港”出版社的創始人。他對戰時不借助降落傘卻從高空墜落中幸存的案例很感興趣,2001年,他用出版社的域名創辦了“自由落體研究頁面”,專門收錄墜落幸存者的故事。

網站還保留著20年前的排版風格

吉姆一開始便研究的二戰飛行員,被歸檔為網站的第一個分類:沒有使用降落傘,從最純粹的“自由落體”中活下來的人(Free Fallers)。這一分類中的三位典型代表,都是從18000英尺(約5.49千米)以上的高空摔到地面的。

第一位是美國的艾倫·馬吉(Alan Magee),時任轟炸機炮塔的炮手。

1943年1月3日,他的座機赴命前往淪陷的法國聖納澤爾,轟炸德國人的潛艇基地,不幸被高炮擊中。高空空氣稀薄,艾倫陷入昏迷,在距地面約20000英尺(約6.1千米)處被甩出飛機,毫無知覺地墜向聖納澤爾火車站,砸碎了玻璃天窗,摔在了支撐天花板的鋼梁上。

德國人趕到現場時,發現艾倫身上有28處彈片損傷,數處骨折,內臟與肺部受損,右臂幾乎斷掉,好在一位負責任的德國軍醫救活了他。

二戰轟炸機炮塔空間狹小放不下降落傘,炮手要回到機艙取傘,很浪費時間

第二位是英國的尼古拉斯·阿爾克梅德(Nicholas Alkemade),也是一名轟炸機炮手。

一位盟軍俘虜繪制的尼古拉斯肖像

1944年3月24日,他的轟炸機在德國本土上空遭到戰鬥機攻擊,起火失控,降落傘也著了火。與艾倫不同,尼古拉斯自己跳下了飛機,他寧可選擇一頭杵死也不願被火燒死。他從約18000英尺(約5.49千米)的高度墜落,因缺氧陷入昏迷。

三個小時後,尼古拉斯蘇醒在一片松樹林中的雪地裏。樹枝與積雪減緩了他的下落速度,除了在飛機上遭受的割傷、擦傷與燒傷,還在墜落時丟了兩只靴子之外,尼古拉斯僅是摔得渾身淤青,扭傷了膝蓋。

尼古拉斯所在機組七人中有四人犧牲

第三位是蘇聯的伊萬·奇索夫(Ivan Chisov),他是轟炸機領航員。

1942年1月25日,伊萬的座機被德軍飛機擊中,大約在7000米的高度跳出飛機。伊萬擔心自己提前開傘會成為敵機的目標,遲遲沒有開傘,也因為空氣稀薄失去知覺。

他以超過每小時190公裏的速度落在了積雪的峽谷邊緣,慣性讓他一路滑行滾動到谷底,蘇聯紅軍的幾名騎兵及時趕到,搶先於德國人救出了伊萬。伊萬骨盆骨折,脊椎受損,由前線送至後方醫院進行了多次手術,不到三個月便完全康復,可以繼續飛行了。

2

與上面三位幸運兒相比,那位SAS傘兵的情況還有所不同。他並不是在純粹的自由落體中回到地面,他的備用傘起到了微弱的緩衝作用。按照自由落體研究頁面的標準,他應當被歸類為“不幸的跳傘者”(Unlucky Skydivers)。

這一分類中最出名的人是那位傘兵的前輩——國內俗稱“貝爺”的貝爾·格裏爾斯(Bear Grylls),向全世界直播他的冒險之前,他在SAS服了三年預備役。

1996年,21歲的貝爾在南非接受跳傘訓練,降落傘在1600英尺(約500米)處斷開,他加速墜落並仰面著地,折斷了三塊椎骨,直接葬送了他的軍事生涯。好在他的脊髓沒有受損,經過每天10小時、18個月的康復訓練後,貝爾就像我們今天看到的一樣,活蹦亂跳,吃嘛嘛香。

1998年貝爾攀登了珠穆朗瑪峰

當現代降落傘提升了安全性,跳傘也成為平民能夠參與的極限運動,其中的不幸與幸運不再是士兵的專利。因此,“不幸的跳傘者”案例數量較多,你甚至可以找到那些幸存者錄制的第一人稱視角視頻,切身體會他們當時的絕望。

圖源Youtube@Catwalk,他的傘繩絞在了一起,無法完全開傘

網站上的另一個大類叫做“殘骸騎手”(Wreckage Riders),泛指在墜毀飛機的殘骸中活下來的人。飛機的座椅等部件會提供更大的空氣阻力,減緩幸存者落地的衝擊力,使得他們墜落的高度比跳傘者更高,但他們中的多數都是某場空難中的“唯一幸存者”,運氣毫無水分。

1971年平安夜,秘魯國家航空508號班機的機組執意飛入雷暴區,飛機在約21000英尺(約6.4千米)的高度被閃電擊中機翼油箱,解體並墜落。機上共92人,其中15人在墜落中幸存,但14人未得到及時救援難逃一死,最終只有17歲的朱莉安·科普克幸存。

朱莉安被安全帶緊緊地綁在座位上,和座位一起被甩出了飛機,墜入下方的亞馬遜雨林。墜機使她的脛骨骨折,四肢上有多處傷口,眼睛腫得閉上,事後檢查還發現了腦震蕩。

1974年電影《奇跡仍在發生》(Miracles Still Happen),由朱莉安的經歷改編而來

朱莉安的父母都是自然學家,所以朱莉安掌握了在雨林中必備的生存技巧,如順著小溪的下流尋找人煙;把柴油倒在腐爛的傷口上逼出蛆蟲等等。十多天後,她被當地居民發現,成功獲救。

2000年德國紀錄片《希望之翼》(Wings of Hope),朱莉安本人重返墜機現場

而在1972年南斯拉夫航空367號班機的空難中,飛機貨艙突發爆炸造成飛機解體,機上28人除23歲的空姐維斯娜·烏洛維奇外無一生還。

維斯娜1970年的證件照,圖源維基百科

維斯娜有低血壓病史,她很早便昏了過去,心臟也沒有因墜落時機艙的壓力變化而爆裂。飛機機尾帶著維斯娜,從10000米左右的高空墜落至捷克斯洛伐克境內一處積雪覆蓋的斜坡。

經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認證,維斯娜創造了“無降落傘墜落高度最高並生還”的世界紀錄,代價也是慘重的:全身多處骨折,大量失血,腰部以下一度癱瘓,且失去了對於空難的所有記憶,10個月後才恢復行走能力。

失憶也抹去了維斯娜對飛行的恐懼,康復後她仍經常搭乘飛機

3

讓我們回到開頭假設的情境中。你仍在墜落,大腦卻還有閑暇像走馬燈一樣閃過這些幸運兒的案例,這意味者你已經很幸運:你距地面足夠高,有那麼兩三分鐘的時間用於冷靜思考;又不是太高,因為稀薄的空氣會讓你昏迷,喪失思考能力。

哪怕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你也必須做些什麼給自己留個全屍。相關的理論與實驗證據並不多,畢竟將真人從飛機上扔出去做實驗有悖於人道,因此只有幸存者的親身經歷值得參考。

如果你沒有被綁在飛機座椅上,你首先應該決定自己摔在哪裏。

你可能會想到《刺客信條》中刺客們“信仰之躍”後會落入的幹草堆,或者《消逝的光芒》裏使你免於掉落傷害的垃圾堆。

然而幹草堆與垃圾堆都不是理想的墜落地點,先不論它們能否減緩足夠的衝擊力,這兩個目標太小,你很難精準落入其中。

你可能會挑中水域,這也不是一個好選擇,因為真實世界不是《我的世界》。水面是有張力的,落在水面與落在混凝土上面,衝擊力沒有任何區別,而且混凝土不會在你骨折和失去意識時把你淹沒。

往腳下潑水一樣救不了你的命

幸存者的案例告訴我們,最理想的著陸區域,至少要滿足減緩衝擊力的三種條件之一:有深厚的積雪,有茂密的樹木,有松軟的泥土。

其次是平房與汽車,它們的頂部不會太硬,在你砸穿它們時,它們能幫你吸收一部分致命的動能。

大多數遊戲中的汽車不會被你一個人砸穿,屋頂亦然

選好了栽在哪兒之後,你應該調整身體姿態,不要像大逃殺遊戲裏那樣一頭紮下去,而是想方設法擴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提升阻力,減緩下落速度,創造更多時間。為此,你需要以匍匐姿態下墜,讓胸和腹部朝向地面,同時向上展開四肢成X型,再通過下壓、伸展與收回手臂,調整下墜的方向。

當地面近在咫尺,你得像有降落傘一樣采用“五點著陸”法。

立即把雙腳並攏,腳尖對準地面,讓雙腿吸收大量動能,犧牲它們來保護上半身的重要器官。然後側身倒下順勢翻滾,以腳、小腿、大腿、臀部、肩部這五點依次吸收動能,還要記得抱頭護住後腦勺,防止腦部與脊柱受損。

“五點著陸”演示圖,圖源維基百科

這是你所有能做的事情了,靜靜等待死神的判決吧。

若是采取了這些行動並最終騙過了死神,你將接受無數媒體的采訪,靠著出鏡、出書,起訴沒能害死你的降落傘公司或航空公司,賺到不少錢,那時可不要忘了感謝這篇推送——

但我們都不希望那時的你已經坐上了輪椅。俗話說得好,不作死就不會死,想要在高空墜落後毫發無傷,最好的辦法無疑是避免墜落這一不可預測的突發災難,說白了還是靠運氣。

本文及參考的“自由落體研究頁面”均無意於讓讀者對飛機與跳傘運動產生心理陰影,舍棄天空帶來的無限可能,但我們也堅決抵制任何拿生命做賭註的不負責任的主觀墜落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