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周公解夢原版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第一爐香》在男女主角人選上的失當,令電影在輿論場上遭遇“木桶效應”。

——演員這塊短板,最終決定了電影的整體口碑走向滑鐵盧,沈浸電影圈四十多年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許鞍華,面對輿情洶湧,說自己都被震驚到了。

許鞍華和王安憶前幾天在上海和影迷交流

她坦言,近期也動過念想,自省如果當初開機的時候,再重視輿論一些,果斷換人會不會好一些。

“早知道現在網友的能量這麼大,可能當時應該換人。”

那換誰?

如果體型失於粗壯笨拙、精神狀態也完全不對的馬思純不符合張愛玲筆下的葛薇龍,換哪一個女演員又能滿足萬千張愛玲淑芬逐字逐句的嚴格審視?

換15歲《金粉世家》時期的劉亦菲嗎?

她之所以被屢次提名,蓋因張愛玲寫葛薇龍外貌的這段話:臉是平淡而美麗的小凸臉,現在這一類的“粉撲子臉”是過了時的……

張愛玲於描物繪人一項上真是當得起YYDS這一馬屁話的。

本來編輯部一度為了她筆下的“粉撲子臉”熱火朝天地討論了大半天,粉撲子臉到底是什麼臉,哪些女演員長了一張舊式的粉撲子臉……結果劉亦菲在《金粉世家》裏的劇照一亮出來,一錘定音——上面貼的那段外貌描寫,簡直就是比著當時劉亦菲的臉寫的嘛!

平淡卻美麗的小凸臉,不像湘粵一帶深目削頰的美人如糖醋排骨,是粉蒸肉一樣的臉。

大概解讀一下哈,是說這臉面中飽滿,兩頰豐潤,膚色於白皙中見粉紅,還帶點少女的“baby fat”的意思?

再加上“長而媚”的眼睛,“直掃入鬢角裏去”的雙眼皮,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清純中透點媚色,確實有一種張愛玲就是在寫劉亦菲的既視感。

當然這是一種時空顛倒了的錯覺。

但能說劉亦菲,確實長了一張偏舊式審美的古典臉盤嗎?

鵝蛋臉,丹鳳眼,演《金粉世家》的時候才14歲多的小姑娘,個子已然長到1米67,五官卻還沒完全長開,但不妨礙制片人遊建鳴一看到廣告牌裏的她,就決定要用這個女孩子來演傲嬌的大家閨秀白秀珠。

那時候的小劉不會演戲,氣場也弱,光芒幾乎被女主角董潔蓋完,但也不妨礙這部舊作經過十幾年時間的沈澱,被“顏控黨”封神。

她的職業生涯裏,民國扮相少見,唯出道的這部處女作裏扮演了一個嬌媚跋扈的富家千金,後面就轉而主攻古裝去了,水靈靈的趙靈兒,清泠泠的小龍女,皆是以美貌見長。

但哪怕時光真的倒回到19年前,讓當時仿佛從書裏走出來一樣的劉亦菲演葛薇龍,也是讓人擔憂的。

外貌被張紀中吹上天的劉亦菲小仙女,長相可,但演技呢?

也說不好到最後會不會被罵得跟馬思純一樣慘。

新劇《夢華錄》的路透照古典氛圍拉滿

美人在骨不在皮,在當下,想找一位舉手投足間都是古典風情還演技上佳的女演員其實還挺難。

劉亦菲之外,以民國扮相出過圈的女演員宋軼、演過林黛玉(李少紅版《紅樓夢》)的蔣夢婕也挺多人提名,覺得這兩位妹子也頗合張愛玲的描述,當然,這也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還有新轉型演員的女愛豆楊超越。

雖然小鹿眼圓而有神和長而媚的原版五官有出入,但楊超越勝在少女氣息突出,膠原蛋白滿滿,很多角度的照片看起來會有“粉蒸肉”的感覺,也常常被粉絲提名她很“粉撲子臉”。

不過個人心目中比較符合神韻的形象,卻來自插畫作者末春的《滬上花二十四節氣系列》,其中春分圖中的民國少女,就很貼小說。

但貌似這樣的美人兒目前也只能存在於二次元了。

大概一千個人心目中,就有一千張“粉撲子臉”吧。

文字的描繪是抽象的,一旦具體到某人身上,又會映射出五花八門的解讀,很難有標準答案。

再加上現在的內娛,十幾歲、二十出頭的新人演員能挑大梁的原就不多,為了追求上鏡效果,女演員普遍磨腮削骨,瓜子臉當道,錐子臉橫行,想找一個“粉蒸肉”般的鵝蛋臉古典女主,愈發艱難。

真要去尋,或許只能穿越時光,往舊日裏去追溯:那些肉感卻美得古典的臉盤。

未必一定是張愛玲筆下的“粉撲子臉”,也可以是曹雪芹形容過的“銀盆臉”,共同點大概就是臉頰有肉,肌膚瑩潤,白嫩生光。

比如說:《星願》時期的張柏芝?

那年她19歲,兩頰的嘟嘟肉未退,穿著護士裝的樣子過於美麗了一些,但嬰兒肥帶來的鈍感還在,清純中透些嬌憨,嬌憨裏又有幾分媚意,一定要說一句“粉蒸肉”一樣的臉,也是當得起的。

或者更早一點,《聊齋》時期的陳紅?

18歲,臉也是肉粉粉的,但到底五官太過明艷,少女的嬌憨感就少了幾分,是天生做大女主的臉。

那幾年,她還演過電影版《紅樓夢》裏的紫鵑,不得不說當年電影版幹不過電視版的原因從選角就見一斑。

當時陳紅的“紫鵑”往陶慧敏演的林黛玉身邊一站,你都不知道哪位才是真小姐。

不是說陶慧敏不漂亮,她在同一時期拍的《楊乃武與小白菜》裏可好看了,水汪汪的“小白菜”簡直是從江南水鄉裏長出來的小家碧玉的美學巔峰。

只是論大氣美艷,陶慧敏確實要輸陳紅幾分。

電影版《紅樓夢》裏,還有一位演秦可卿的演員,是何晴,也是著名古典美擔當。演遍四大美人,若論溫婉、多情、端莊之態,便又是陳紅也有所不及的。

都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出美人,其實內地也有一大波。

如今再回過頭來看,《西遊記》裏女兒國國王朱琳也是兩頰帶肉,但“肉”得嫵媚多情↓

若磨去了那三分顴骨肉,那含羞帶怯的羞色又去哪裏藏?

前幾天發微博悼念陳曉旭的張莉,當年在電視劇版《紅樓夢》裏,她演的薛寶釵也是熒屏史上數得著的美人。

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年少時讀《紅樓夢》會誤以為“銀盆臉”是不是會很大,其實也不盡然,可能更多的還是形容美女膠原足,膚色好,凝脂泛光而已。

看多年後張莉曬出的釵黛去海南旅遊的照片,鏡頭裏的寶釵其實是瓜子臉,臉比黛玉的還小。反而是“黛玉”此時已經略發福,瓜子臉有向鵝蛋臉過度的趨勢。

上個月剛去世的周潔,當年在1992年版的《楊貴妃》裏,翩翩起舞的樣子也是美得讓後人驚艷。

人比牡丹嬌艷。

是擔得起這樣的誇贊的吧?

還有前段時間被瘋爽連累到差點失去署名權的大鄭爽,她走紅的時候,鄭爽剛好出生,鄭爽爸媽比著她起名字,立目標,兩人從此結下孽緣。

《武則天》裏的王皇後也是潑辣明艷得讓人過目不忘。

發現沒有,那時候的演員,好像普遍“臉大”。

個個膠原蛋白滿滿,但也沒有矽膠填充感,臉部線條大多平滑而流暢(平所以顯得臉大),雖然沒有高鼻深目,但大多符合傳統審美中女性溫婉、端莊的美感。

很妙的是,幾十年過去了,當紅女演員們的下半張臉,慢慢的像年度預算一樣,在一點點地縮減。

最典型的例子是李小璐母女。她媽媽張偉欣1985年就憑《良家婦女》拿過一個國際電影節的最漂亮女明星獎,也是當紅演員,等到李小璐成名,兩人的形象恰是兩個時代審美的不同範本。

古典審美講究天圓地方,所以推崇鵝蛋臉,有面如滿月的中庸、溫婉、平和之氣,而現代人更追求線條和立體感。歐式大雙眼皮,高鼻梁,尖下巴,似乎更洋氣。再加上鏡頭有放大人臉的功效,演員越來越以臉小、臉窄為美。

瓜子臉就越發走俏。

有人靠磨腮、有人靠打針、有人靠拔牙……總之,可著勁地想辦法讓臉變瘦、變窄、變錐子。美其名曰更適合鏡頭放大,成像會更美,但其實幾十年前的這些當紅佳麗們,原生態的臉,鏡頭下雖然看著“大”,卻也是美得千姿百態的。

而且一旦允許美女臉上有肉,臉部空間變大,五官就有更多可以施展和排兵布陣的地方,才能美得和別人多少有些不一樣。而臉部變窄變小的一個後遺癥是,空間日益精簡,五官湊到一起省地盤,這就跟搞裝修一樣,除了搞極簡主義,沒有什麼發揮余地。

“臉大”才能hold住這種復雜妝造

長相簡約化的同時,也同質化。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女演員去演年代戲,沒有舊時代氛圍感的原因之一,就是長相是現代經濟適用型的,五官再精致,妝畫也撐不起往昔的“大院”氣息。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常青樹型的演員,到了短視頻時代,沒辦法扛住網紅(瘦臉)濾鏡的原因。

原本是妥帖自然的五官搭配,突然就被壓縮了生存空間,五官沒處可去。

看上去就像是來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