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荒地變荷花池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上棧頭村濱海玻璃吊橋 範宇斌 攝

上棧頭村濱海玻璃吊橋 範宇斌 攝

中新網臺州5月1日電(記者 範宇斌)東海之濱,青山起伏,車入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幹江鎮上棧頭村要駛過多個彎道,而當地在求索共同富裕的路上也正實現著“彎道超車”。“五一”假期伊始,村民們知道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又要開始了。

臺州是中國股份合作經濟的發源地。共同富裕離不開鄉村振興,進入新時代,位於臺州楚門半島南端的數個美麗鄉村紛紛提速鄉村振興,創新探索“村民49%+村集體51%”股份眾籌機制(以下簡稱“4951”機制),持續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逆襲”成為網紅旅遊村,成為觀察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一個窗口。

上棧頭景區一角 範宇斌 攝

訪上棧頭村:青山依舊 風土常新

面朝東海,上棧頭村的想象力猶如陣陣海潮。

2018年底,一座全長138米濱海玻璃吊橋的誕生,由此改變了這個曾經的“空心村”,遊客紛至沓來體驗驚險刺激的“雲中漫步”,遠眺大鹿島、雞山島等島嶼。

在上棧頭村村委會副主任陳妙根看來,正是這座橋點燃了村民對未來的信心。3年前,上棧頭村經歷了一番“美容”,環境變美了,如何鼓起村民們的口袋?

由於地處交通末端,彼時的上棧頭村人煙稀少,不少石屋都已荒廢……“看似是‘無業可興’,但我們村‘兩委’班子討論後,認為環境優勢很適合發展鄉村旅遊。”陳妙根說,為了把美麗風景轉化為村民和村集體收入,村幹部花了5天時間跑了7個省份,“到處考察能賺錢的旅遊項目”。

最終,義烏小六石村的玻璃吊橋項目被村幹部們看中,他們希望上棧頭村也能打造出一個鄉村版“迪士尼樂園”。

炮臺村高空玻璃漂流遊樂項目 範宇斌 攝

建設旅遊項目,資金是第一道關。“我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決定以‘村民49%+村集體51%’股份眾籌機制建設玻璃吊橋項目,村民以每人每股2500元的標準認籌,賺來的錢按股分紅,並拒絕工商資本。”陳妙根說,沒想到的是村民們都非常支持這個想法,很快就籌措到600多萬元。

“大家都想把村子發展好。”上棧頭村村民陳仕東向記者透露道,他家9個人都入股了村裏旅遊項目,也已嘗到了分紅的甜頭。“接下去村裏賺得越多,我們家的分紅就越多。”

據了解,上棧頭景區開業第一季度就獲利400多萬元。在之後的村民代表會議上,代表們提出要著眼長遠發展,表示要把分紅繼續入股,最後每人每股分紅1000元。

此後,上棧頭村順勢啟動第二輪股份眾籌,建成海底隧道、神州飛碟、濱海摩天輪、VR影院等10余個遊樂項目。

如今,每到假日“長三角遊客比村民多”成為該村一道特殊的風景。同時,上棧頭景區提供20多個固定崗位,讓不少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月收入2000多元。

談及發展經,在陳妙根看來,讓村民從鄉村建設的“旁觀者”變成“抱團發展者”很關鍵。“只有讓村民成為利益相關者,才能勁往一處使。同時避免了以往工商資本‘單兵突進’‘與民爭利’現象,也大大減少了項目建設推進中征地、遷墳等各種阻力。”

“未來上棧頭村的顏值還會更高,人氣還會更旺。”陳妙根表示,將聯動周圍村落抱團發展,一起打造鄉村振興的示範圈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地。

“盆景”變“風景” 小村落也有春天

同處於沿海地帶,不同鄉村之間“彎道超車”的賽道卻不止一條。

一輪紅日躍出,被一汪海水拖住。中新網記者沿著逶迤的盤山路來到位於山巔的炮臺村,只見錯落有致的石頭屋,在煙雨氤氳中,移步即是景,入眼滿鄉愁。

炮臺村“步步驚心”遊樂項目 範宇斌 攝

這處中國傳統村落如何搭上鄉村振興的快車?上棧頭村“4951”機制給了炮臺村很大的啟發。

“兩村相鄰,上棧頭村旅遊的火熱景象讓我們很有壓力。經考察、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我們也采取‘4951’機制,村民每人每股5000元,眾籌資金530萬元,村集體籌資550萬元,2019年建成了總投資1000多萬元的玻璃漂流項目。”炮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駱福忠說。

從山巔順流而下,高空玻璃漂流很受遊客喜愛,炮臺村旅遊由此一炮走紅,該村2020年旅遊項目收入270萬元。

“村裏拿出108萬元,每人每股分紅1000元。之後又建成懸崖秋千、步步驚心等遊樂項目,讓村景區更好玩。”駱福忠說,近期,村裏還在挖掘和整合紅色資源,欲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項目,以此獻禮建黨百年。

“做大蛋糕”同時“切好蛋糕”,在當地如此“逆襲”的鄉村並非孤例。

垟坑村借鑒“4951”機制,總投資約2000萬元的農旅融合項目——荷塘主題樂園於2020年5月營業。

“每到夏天‘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景象甚是好看,采收蓮子也能有收成。”垟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才敖介紹,穿過荷花池,就是彩虹滑道、步步驚心、水上漂等30余個“水陸空”遊樂項目,再往裏走則是葡萄、獼猴桃果園。

“這裏以前是雜草叢生的荒地,村民都繞著走,如今成了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王才敖說,這番蝶變讓村幹部覺得當初的決定沒錯。目前,村集體經濟達到100萬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該村股份眾籌的背後是全民動員、全員參與、全民共享。

“我們全村1700多人按照自身經濟情況,分成1000元、2000元、3000元三檔投資入股。其中,針對村裏特別困難的11戶低保戶,由村幹部和黨員結對先墊資入股,分紅時優先歸還本金。”王才敖說,這真正實現了全民致富,一個不落。

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在玉環市幹江鎮團委書記、鄉村振興辦公室負責人劉馨禧看來,上述幾個鄉村探索出“4951”機制,既保證了村民利益最大化,又保證了村集體在決策中占主導地位,充分調動了集體和個人的創富能動性,將強村與富民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幹江鎮設立500萬元鄉村振興專項資金,助推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

垟坑村荷塘主題樂園 範宇斌 攝

隨著當地片區組團發展旅遊的不斷深化,上棧頭、炮臺、白馬嶴三村還聯合成立幹江追夢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每村占33.33%股份,共同開發濱海小火車項目,擴大“共富圈” 。

共同富裕路上的鄉村故事“未完待續”

進入新時代,臺州農村探索出的“4951”機制,讓村民變“股民”、村莊變景區、資源變資產,同時壯大集體經濟,助農增收致富。

農民們在玉環市幹江鎮“老爸果園”裏采收白沙枇杷 範宇斌 攝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眼下,鄉村服務城市、農民創業致富讓浙江求索共富路有了萬般可能。

走進玉環市幹江鎮“老爸果園”的枇杷大棚裏,一個個紙袋包裹著的枇杷掛滿了枝頭,果農們穿梭其間,不時剪下一簇簇熟透了的“金果子”。

該果園負責人陳禮富是一名地道的“果二代”,他從2008年開始“觸農”,種植枇杷、草莓、楊梅、紅美人等,帶動村民就業。為了錯峰供應四季水果,他還在雲南、浙江衢州等地建立果園。

“本地枇杷口感好,大棚種植上市早,眼下正是豐收期,供不應求。”陳禮富說,“作為一名‘70後’,從父輩手裏接過農業的接力棒,就是想做更放心、更精致的現代農業,為鄉村振興出一份力。”

陳禮富是浙江新農人的一個縮影,正是他們的努力,讓城市與農村有了更緊密的聯結。截至2020年,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0元,連續36年居全國省區首位;城鄉居民收入比1993年以來首次小於2……

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既是賦予浙江的重任,也是人民的期盼。此機遇下,細看東海之濱,攜手發展、主動創造的故事未完待續。(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