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很多廁所和屎尿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姚華松

前晚幾個老鄉小聚,酒足飯飽後聊起了各自童年,小弟阿寬說他12歲那年,照顧久病床前的奶奶,每天幫忙擦拭身子,背去上廁所,端尿端屎,這席話讓在場所有人震驚。一個90後的小夥子,怎麼有如此的擔當,可以做出這樣的事來?

父母先是忙於農活,後面進城打工,幼年的阿寬基本與外婆或奶奶生活在一起。

外婆家離他家步行約20分鐘,小學那會兒,他放學後經常去外婆家,外公過世早,加上阿寬的舅舅們早早外出打工,外婆不僅忙於農活,還做了一些副業補貼家用,比如每天4點起床炸油條、做饅頭,待到天亮就挑去周邊各村叫賣;清明節前夕,外婆就從市場買一些紙回家,靠著她的心靈手巧,通宵紮花,賣給上山祭祖的人;去竹園砍竹子,編織各式竹籮、床墊、枕頭賣。

時至今日,阿寬外婆已是81歲高齡,雖有嚴重的白內障,雙目幾近失明,但依舊靠感覺做這些她習慣了一輩子的事。這種情況下,阿寬七八歲就開始幫外婆挑水、做飯、割谷、插秧,無所不做。因為貪玩,他總是以最快的速度做事,經常是在外忙活的大人回家,發現家務都做完了:水缸裏的水是滿的,菜炒好了,飯煮好了,洗澡水燒熱了。

2003-2005年的年關,在湖北黃岡的鄉下,賊出沒頻繁,半夜挖墻偷雞、偷油,屢見不鮮。小阿寬義憤填膺,陪外婆假睡,關燈,守株待兔,並提前備好石塊、棍棒,一聽到賊發出的聲音,他就發揮他能跑的優勢,一頓窮追猛打,賊被嚇跑了,外婆覺得安全了,心裏暗暗贊美如此貼心的外生。

2007年起,來廣州打拼的阿寬每次回家都去看望外婆,給她一些零花錢,多則1000塊,少則200-300塊,他爸媽說不用給那麼多,反正外婆看不見了,給了錢她也不會花,但阿寬認為這是他的心意。相比之下,阿寬外婆自己的孫子、孫女反而極少做到這些,與他們混得好或不好無關。

至今,外婆家堂屋的墻上寫了一行字——“外生阿寬,138********”,這是阿寬12年前的筆跡。很明顯,阿寬希望外婆有任何事,都可以打電話給她外甥。外婆每次來電話,阿寬都會聊上一個鐘甚至更長,因為他覺得,陪老人拉家常,比直接給錢更重要。

阿寬的奶奶1926年出生,是大戶人家的閨女,嫁過來的時候坐的是大花轎,非常壯觀。只可惜身子骨不好,一直有各種病,一年到頭都是毛巾裹頭,畏風寒,常年臥床,不能做重體力活,只是狀態好的時候做個飯、收拾一下柴火什麼的。奶奶膝下有三女兩子,三女嫁得遠,回娘家不甚方便,鮮有機會照顧母親;大兒子自小經營生意,無暇顧及,對於照顧母親這種份內事,基本態度卻是能躲則躲。為了生計,阿寬父母經常外出打工,平日裏照顧奶奶起居的擔子,自然落在阿寬頭上。

2003-2004年,奶奶病情突然惡化,經常屎尿在床,阿寬每天幫奶奶擦拭身子,換洗衣服,背奶奶上廁所,把尿端屎。臨終前,奶奶性情不好,易怒,阿寬就耐心和她閑聊,一起回憶過去的事,經常聊到第二天天亮。所以,阿寬上課,時常被老師叫去罰站,因為他一宿沒得睡,無精打采。當時的阿寬,還只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阿寬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毫無疑問,“小鬼當家”,是孝道的重要表達。

阿寬的孝,不止於善待家人,還兼及十裏八鄉的鄉親們。打小開始,阿寬嘴巴就乖巧,逢人熱情打招呼,喜歡與各種人聊天,碰到誰在吃力地忙農活或家務,阿寬立馬上前搭把手。

時至今日,阿寬回家後都第一時間去舊村轉轉,看看依然生活在那裏的耄耋老人,給他們裝根煙,生個火,做餐飯,小酌一點,真正目的在於和老人拉家常,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及家長裏短,讓老人開心開心,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哪怕是親子女,願意和老人促膝交流的人,少之又少。

三年前,村裏有人提議集資修建一條進山的路,談不上富裕的阿寬得知後,二話不說,直接捐了村裏建議的額度,村裏真正的有錢人要麼一毛不拔,要麼只接濟個三五百元。有人議論阿寬好出風頭,是個大傻子,但他堅定地認為,這是積德的善事,這樣的事應該多做。

上一年的中秋節,阿寬兌現承諾,只身拜訪他一位廣州好兄弟阿福的年邁父母,阿寬自己張羅做飯,老人打下手,一頓飯從晚上七點吃到淩晨兩點,三個人邊吃邊聊,聊了足足七個小時。臨別之際,兩位老人老淚縱橫,舍不得他走,情不自禁地說:“我富兒也沒有和我們這樣子交心啊!寬兒,你真是個大好人,現在像你這樣的小夥真的不多了。”

與人為善,憑良心做人和做事,碰到境況不好或不順的人,能幫就幫一把,早已融進了阿寬的血液。正因如此,無論是老家的人,還是外面的朋友,都很喜歡他,因為他善良的品性從不曾改變,與他在外漂泊多少年無關,與他現如今賺多少錢無關。

富裕,於每個人而言,不止於個體層面的物質殷實與獨善其身,還指涉精神領域的富足與充盈;後者應該也包括對孝道的堅守與傳承,對他者的尊重與理解,對弱勢群體的憐憫與同情,對和諧社會的執念與追求吧。

(註:文中人名皆為化名)

責任編輯: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