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吐血別人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1988年,“於敏”這個名字震驚世界。

一個從未喝過洋墨水的普通人,卻設計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核武器氫彈。

當時的美國議員甚至懷疑,中國的氫彈技術是從他們那裏偷來的。

對此,朱镕基笑著回應:“你們的懷疑至少是犯了兩個錯誤:第一,你們低估中國科技界創新的能力;第二,你們低估你們國家強有力的保密制度。我們也想'偷’,但偷不著啊!”

當時,美蘇兩國對我國虎視眈眈,新中國又初建,百廢待興,在氫彈研究上更是一片空白。

那麼,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於敏何以脫穎而出,成為氫彈研制的領導者?

1926年8月16日,於敏出生在天津市寧河縣一個普通的家庭。

天津是曲藝之鄉,於敏從小跟著父母聽《滿江紅》,他希望自己可以像嶽飛一樣精忠報國。

於敏的青少年時期,恰逢軍閥混戰和抗日戰爭,他親眼目睹侵略者的累累暴行。

少年赤子,熱血沸騰。從那時起,他便立誌刻苦學習、科學救國。

所以,從蘆臺鎮小學到北京大學工學院,再到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於敏的成績總是班裏最好的一個。

一次代數考試中,因為試題太難,整個數學系的平均成績不足20分,優秀的學生也只是60分,可有一個人的成績單卻令人大為驚艷——於敏,100分!

1949年,他更是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了張宗燧的研究生。張宗燧是我國第一位在劍橋大學走上物理講臺的中國人,他直言誇贊,於敏是他帶過的最優秀的學生。

此時,於敏希望,可以像自己的導師一樣,成為一個研究物理的學者。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朝鮮戰場上令美軍節節敗退,美國總統杜魯門揚言:考慮在朝鮮戰場使用原子彈。

一旦美國把原子彈投放到朝鮮戰場,國家命運將岌岌可危。

面對美國的核訛詐、核威脅,毛澤東堅定地說:“中國也要研究出原子彈!”

在我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錢三強的組織下,於敏加入了研究原子彈的隊伍。

這是他的興趣,也是他的夢想,更是作為一個中華兒女的赤膽忠心。

10年時間裏,於敏和同事8個人,在一個秘密的空間裏,在演算紙與算盤之間穿梭,匯聚成一本《原子核理論講義》,讓一片空白的中國原子核理論從此有了理論基礎。

1961年冬,眼看原子彈研究就要取得一定成果,錢三強又找到了於敏,他說:“組織上決定讓你做氫核理論研究組的副組長,領導研制氫彈。”

於敏的內心有過掙紮,原子彈是自己熱愛的事業,放棄它改行氫彈研究,無異於舍棄自己最心愛的東西。

當時美蘇兩國,在世界範圍內大搞霸權主義,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曾赤裸裸地說:“絕不能讓中國搞氫彈!”

家國情懷是烙印在於敏骨子裏的品質,泱泱中華,豈可讓他人欺侮!

他決定拋棄以往所學,投身氫彈研究。

這次選擇,改變了於敏的一生,讓他的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那時,我國最好的物理學家都不清楚氫彈的原理是什麼,研究氫彈完全是零基礎。

從零開始,談何容易。

為此,雙眉緊鎖和每天吃安眠藥,便成了於敏兩個最常態化的特征。

同事胡幹達知道後,就勸他:”老於,經常吃安眠藥對身體不好,還是少吃點吧!”

於敏笑了笑,說道:“老胡,你不知道,我這是氫彈攻關,沒法入睡。離開安眠藥,睡不著覺。我除了吃飯、睡覺以外,我做夢都在想氫彈。”

一天,同事黃祖洽在美國權威雜誌《現代物理評論》中看到的一個數據,讓大家精神為之一振。這個數據,可以幫助於敏他們快速找到氫彈研制的原理。

然而,那時祖國初建,科研經費少之又少,而且實驗還需等2-3年的時間才能看到結果。做還是不做呢?大家陷入了爭論。

考慮到經濟性和效率性,於敏決定親自證實這個數據是否正確。

他連續兩天兩夜不吃不睡,進行資料研讀、理論運算。

旁人都勸他歇一歇,他停不下來,哪怕吃了安眠藥,仍舊睡不著,一閉眼,滿腦子都是工作。

妻子看於敏翻來覆去,便決定陪著於敏坐等天明。

然而還沒一會,於敏突然興奮地一躍而起,從床上蹦了下來,外衣也顧不上穿,光著腳徑直走到書桌邊坐下,拿起筆寫、算,一直到東方既白。

第二天,於敏向大家證實了這個實驗數據是有漏洞的,所以根本沒有必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證明它。

那麼,於敏的數據就是正確的麼?果然,沒過多久,《現代物理評論》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說上次的實驗數據是錯的,真正的結果和於敏的一模一樣。

正是於敏獨有的嚴謹和敏感,讓氫彈研究在起步階段就少走了很多彎路。

1964年11月16日,羅布泊一聲巨響,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隨後,周恩‬來‬立即部署:一定要在1968年之前進行氫彈裝置爆炸試驗。

時間越來越緊迫了。1965年,於敏和科研人員帶著堆積如山的演算數據,去上海華東科技研究所“百日會戰”。

那裏,有國內僅有的一臺每秒運算達萬次的計算機G501。然而,95%的時間要先保證原子彈設計的運算,留給氫彈的時間只有5%,且多在深夜。

茫茫夜色中,於敏和他的團隊分工協作。

一部分人盯著計算機,不停地看那個紙袋,不斷地看過程,看過程中間的發展。

一部分人埋首在算盤、計算尺中,在數以萬計的演算紙中找尋技術的突破口。

經過周密的計算,一個有關能量的關鍵點被順利突破。

功夫不負有心人,於敏和他的團隊,終於研究出了一套氫彈從原理到構型的基本方案。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投爆炸,試驗成功。

於敏心裏特別高興:“當時設計的是百萬噸,實際上出來是330萬噸。”

中國搶在了法國前面,成為了世界上第4個擁有氫彈的國家,研制速度之短,震驚了國際科學界!

西方科學家說:“中國閃電般的進步,神話般不可思議。”

他們不知,奇跡的背後,是於敏他們夜以繼日的付出。

氫彈試驗成功後,於敏也沒有停止他研究的步伐。

1969年,他帶領團隊來到四川綿陽的大深山,開啟了氫彈研究的新征程。

有人說:“已經有原子彈、氫彈了,為什麼還要繼續隱姓埋名,研制核武器呢?”

於敏說:“不能有彈無槍,必須把氫彈武器化。如果氫彈喪失威懾能力,我們就會重新受到核威脅。”

為了研發二代核武器,他帶領團隊深藏大山,不眠不休地進行氫彈研究。

實驗過程中放射性物質的侵害、長時間的營養不均衡,都使他的身體變得越來越虛弱,他患上了很嚴重的胃病。

七年時間裏,於敏多次往返於北京和西北之間,虛弱的身體承受著高強度的工作,又得不到好的休息。

他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期間經受的病痛難以言說,他卻總是一笑置之。

1969年初,在進行地下核試驗時,於敏臉色蒼白,臺階都走得尤為困難。同事不忍他如此操勞,勸他多多休息。

他不肯,仍然堅持到小山崗上觀測實驗狀況。實驗現場,他好幾次險些休克。多虧旁邊的同事及時攙扶住他,給他一口一口地餵水,才稍微好些。

直到1971年10月,上級考慮到於敏的身體狀況,特許他的妻子貼身照顧他。

一天深夜,於敏感到不舒服,就喊妻子。妻子見他氣喘籲籲,臉上都是虛汗,趕緊扶他,不料於敏突然休克。

後經醫生搶救,方轉危為安。這件事讓人想起來都後怕,如果不是於敏的妻子在身邊,後果不堪設想。

身體稍微有一點起色,他又趕赴西北核試驗場地。

但從西北回來的路上,於敏就開始吐血。

回到北京後,緊急送往醫院,經醫生生全力救治後,才撿回一條命。

病床之上的他清楚地意識到,“氫彈武器化”,迫在眉睫,一定要在全世界禁止核試驗前,加快中國的核試驗步伐。

1986年,於敏同命在旦夕的鄧稼先一起,字斟酌句地寫下了《中國核武器發展的倡議書》。

此後十年,他以凡人之軀一力挑起國之重擔,一片丹心照千古。

1996年7月29日,我國完成了“氫彈武器化”的研制。

時至今日,任何國家都不可以肆意欺辱我中國,因為我們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長期保存氫彈的國家。

2019年1月16日,於敏在北京去世。於敏臨終前兩個小時,還在聽學生匯報,我國激光聚變領域的最新進展。聽完後,他臉上露出了會心的笑容,清澈的眼神像朝露般清亮。

“一生為國鑄核盾,一世願做淡泊人。”

於敏這一生,都在做一枚“螺絲釘”。

國家需要他在哪裏,他就讓自己往那裏搬。

為了研究原子彈,他棄工從理;後來又為了研究氫彈,拋原從氫。

30年來,他隱姓埋名,不計個人得失,最終成功研制出氫彈,捍衛了祖國的安全。

於敏偉大在哪裏?

偉大在他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耕耘;

偉大在他一直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

偉大在他甘於成為國家的一枚螺絲釘。

踏實、堅持、謙卑,便是我們今天談論於敏的意義。

. END .

【文| 煙紗】

【編輯| 林小白】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毛福梅離婚不離蔣家,她被炸死後,為什麼棺材停放8年才入土為安

孔子生前活的普普通通,如同你我,為什麼死後卻意外封為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