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看見別人分身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夢 楊連山

賈平凹在一篇散文中說,一個人的一生有兩世,一世是現實人生

,一世是夢境。寫日記了就記夢境,那是又一個人生,它與現實人生一虛一實,相互輝映,這樣一個人就可以身歷兩世了。

我曾經用幾年時間記錄夢境,在文末加上易大壯圓夢。而南陽籍女作家蘇涵玲記錄夢境寫成散文,還有作家用夢境做為素材寫小說,這就是文學創作了。

昨晚九點按慣例上床睡覺,但是在床上卻轉輾反側,難以入眠。好不容易穿越了,來到一個收廢品的大院裏,咋著說,要搬遷的,在打紙機旁幾個人忙碌著。有一輛裝了一半的貨車,賈小寶家女老板過來了,我說,這幾天你辛苦了,忙著裝車搬家的。女老板笑著說,啊,自己的事兒辛苦啥呀。說畢,她坐到駕駛室,發動了車往前挪了一段。

我來到一個收廢品的架子車前,看到架子車上立了一些精裝書,書脊上印有書名,我伸手拿下來,放在地上。忽然這些書變成了一盒一盒的粉筆,我說,咋了,好好的書變成粉筆了,明明是書嗎,粉筆我可不要。於是又拿到架子車上放那兒而不要了。

早晨醒來,到廚房做早飯時,夢中的情景歷歷在目,心想,我應該把它記錄下來。可是,正在圓滿精靈上收取知識點呢,分身乏術,就想一會兒到學校了,在電腦上寫一篇文章吧。

易大壯圓夢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事是心頭想,又道夢是反著的。很多人相信夢,認為夢有吉兇,熱衷於算夢。於是出現了圓夢一說,還有很多人從事圓夢、解夢這一職業。一種行為發展成一種職業,一定有它的市場需求。而且解夢、圓夢這一職業的歷史可謂悠久,恐怕它是伴隨著人類童年時代走到了今天,在科技如此發達,互聯網加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還相信夢,而夢更是能左右人們一天,甚至幾天的喜怒哀樂,情緒變化。更有很多人畢生研究夢境,進行科學分析。佛洛依德還寫了夢的解析的著作。那麼,一個人為什麼會做夢呢?老楊認為,一個人在深度睡眠時,大腦的功能沒有絕對的完全關閉,總有一些功能還在工作著。這時,一個人的潛意識就發揮了作用,一個人在現實中的記憶就放電影似的開始播放,這播放是通過潛意識的蒙太奇手法,重新組合排序映現出來,於是就形成了夢境。夢還是一個人現實經歷的再現,現實中沒有體驗經過的事物是不可能在夢境重出現的。比如林黛玉就沒有夢見手機、電腦,賈寶玉也沒有發微信,玩QQ,更不可能坐著宇宙飛船到空間站作科學實驗。

而我國古代有很多關於夢的典故,比如莊周夢蝶,說的是有一天,莊周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夢。在夢裏,他發現自己變成了一直蝴蝶,逍遙於天地之間,非常的高興和愉快。當夢醒來的瞬間,莊周恍惚了,他還以為自己真的變成了一只蝴蝶。過了好一會兒,莊周才明白過來,自己是莊周,不是蝴蝶。莊周把自己夢成了一只蝴蝶,這是莊周對於自然,對於逍遙的向往,希望自己不再受到世俗的束縛,可以翩然逍遙。可是誰又能知道,是不是蝴蝶化成莊周。

一枕黃粱,幾時夢醒。夢想或許遙不可及,美好的事物也總是時光短暫。唐朝,呂純陽得道成仙,化成老翁,遇到進京趕考的盧生,盧生因為落榜,垂頭喪氣,漫無目的的走在路上。到了邯鄲的客棧裏,呂祖看見盧生依然在唉聲嘆氣,感嘆命運不濟。呂祖就給了他一個枕頭,讓他倚枕而臥,很快盧生進入了夢境之中。在夢裏,盧生得償所願,高中進士,娶了一個漂亮的老婆。在官場上,也是運勢亨通,青雲直上,最後被封為國公。家裏也是兒孫滿堂,而且每一個都很有出息。盧生自己活到了八十幾歲,最後因病去世。盧生急忙驚醒,回頭一看,自己還是在客棧之中,那個給了自己枕頭的老翁也在旁邊,店主人剛才煮的黃粱飯都還沒熟呢。盧生才知道,夢裏的一生,在現實也不過是短短的一會兒,一切都不是真實的。夢裏的繁華富貴也是轉眼成空,一切的美好,也只是黃粱一夢而已。所以有時候人生不必過於執著。

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紅樓夢》可以說是一部難以逾越的高峰。在這部書裏面,有很多關於夢境的描寫和介紹,每一個夢境都有它自己的含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紅樓夢中有很多角色,女性角色主要分為金陵十二正釵和十二副釵。寶玉做夢來到太虛幻境之中,仙境美輪美奐。在太虛幻境中,寶玉看到了十二正釵和副釵的判詞,只是,那時候寶玉還看不透這裏面的意思。在夢境之中,每個人的命運都已經被揭示,榮華富貴也是轉瞬即逝,不過有太多的人都參不透,陷入無邊的煩惱。

東漢時,張奐為武威太守,攜妻隨任。一日,其妻夢自己佩帶丈夫印綏,登樓而歌。醒後告訴張奐,張奐請術士占夢,術士說:“此夢應夫人將生一男孩,日後像郡守一樣為武威太守,但他要死在這座樓上。”張奐果得一子,取名張猛。漢獻帝時,張猛任武威太守,殺刺史邯鄲商。州兵為刺史報仇,圍武威城。張猛害怕被俘受辱,登樓自焚而死。

《晏子春秋》有一則晏子為齊景公圓夢的故事:齊景公病了十幾天,夜夢與二日相鬥,不能取勝。問晏子此夢何兆,晏子佯稱不解,卻把答案寫在書的背面,讓術士為齊景公釋夢。術士依晏子書上所言,解釋說:“病為陰,日為陽,一陰不勝二陽,君王的病就要好了。”

魯迅在吶喊自序中說,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後來大半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