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鄰居家的煙囪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前不久,重慶大學聘請了一位應屆博士生為學校博導,此消息一經媒體報道,便讓許多網友驚訝不已。

這是學院有史以來首次直接給應屆畢業生博導崗位,而且這位博士生是名“95後”,今年才剛25歲。

年紀輕輕,便走向人生巔峰,相比許多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很多年的人來說,總讓人感覺有些望塵莫及。

看完新聞後,網友紛紛在下面留言說:

“我在人間湊數的那些年!”

“知否知否,應是我廢人秀!”

“我25了還在考研,今年四戰,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

一陣羨慕之聲背後,暗含的都是自我否定。

看看別人的人生,光輝靚麗,看看自己的生活,一片灰暗,心態難免就失衡了。

有句話說得好:

“當你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時候,你的煩惱最多,最容易焦慮。”

這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一致的人生,我們都應學著去活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活。

沒有誰的人生值得羨慕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說:

“人們總是把一種生活定義為成功的生活,把其余的生活視為不成功的生活。

於是追求成功生活便成為多數人一輩子的目標,多數人為此生活疲於奔命。”

這世上有千種人就有千種活法,我們沒必要活成別人的樣子。

當你把目光一直盯著別人看時,你很容易忽視自己。

英國作家史密斯在《我們內心的“壞東西”》中,記錄了一位律師的故事。

這位律師有一個特點,就是總習慣性地通過別人的生活來觀照自己的生活。

別人家孩子的成績比自己家孩子的好,別人家的物質條件比自己家優越,別人好像什麼都比自己過得好。

時常仰望別人的他,卻忘記了自己是一名優秀的律師,工作穩定沒有溫飽之憂;

忘記了自己的妻子善解人意;忘記了自己此刻擁有的小幸福。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我們不需要去羨慕任何人,亦不需要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生活。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裏,什麼都在標準化。

在世俗的生活裏,很多人認為成功的人生應該是這樣的:

18歲高考脫穎而出,考入名校;

22歲大學畢業,進入知名企業;

25歲月入過萬,無後顧之憂;

30歲事業有成,生活穩定……

似乎我們的人生就這樣定型了……

但是,我們只能按照這些既定的節奏來安排我們的生活嗎?

當然不是。

在生命的時間表裏,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活法,不仰望別人,自己亦是風景。

過好自己,問心無愧,此生足矣。

在暖心短片《人生自定義》中有這樣幾個場景印象深刻:

穿著破洞鞋的男孩,堅持著把球踢得漂亮;

熱愛英語的女孩學習到半夜,甚至騎著單車也不忘練習;

為了房租煩惱的男人,看著身邊孩子的笑臉也有了加班的動力。

有人靠著天賦出生,也有人靠著汗水拼搏。

人生本就不同,但我們不要選擇就此認命。

有句話說得好:“出身無法選擇,但人生可以。”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越快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生都適合加速飛躍。

我們不應該只看別人的成就,或羨慕或抱怨,而是要找準自己的目標,按照自己的節奏,往前走。

請記住,成功從來不會辜負每一個奮鬥者。

做自己的鏡子,正確估量自己

我們都知道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非常厲害,研究發表了很多理論,被稱為現代物理學之父。

但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學習,總喜歡和身邊的小夥伴一起釣魚玩耍的孩子。

那時候,他心想身邊的人都不學習,自己去玩也沒有什麼不對。

直到有一天,父親攔住他,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後,徹底改變他的學習態度。

父親說:“昨天我和鄰居大叔傑克一起去清掃煙囪,他在前面,我在後面。

鉆出煙囪的時候,傑克身上全是煙灰,但我身上沒有。

不過,我看到他身上有灰,以為自己和他一樣,於是就到附近河邊去清洗。

而傑克看到我身上很幹凈,認為自己和我一樣幹凈,便頂著一臉煙灰上街了。

結果,街上的人都笑壞了,還以為傑克不正常呢。”

最後,父親語重心長地說道:

“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

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後,幡然醒悟,從此發奮苦讀。

後來他提出的光電效應、相對論等重要理論,對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做自己人生的鏡子,向內自我觀照,才不至於被別人左右。

也許你是一只極具天賦的“白天鵝”,只是因為時間問題,還沒有顯示出本來的面貌。

但是要因為別人的主觀評判而妄自菲薄,也認為自己就是“一只醜小鴨”。

那你只會困守在原地,不能前進。

而當你能認清自己時,自然會找到適合自己走的路,成為更好的自己。

曾經有位記者采訪著名畫家黃永玉的時候,問他為什麼學畫。

他回答道:“別的什麼都不會,只好畫畫。”

回答的簡單,卻很真實。

雖然只會畫畫,但能堅持下去,幾十年深耕繪畫領域的他,成為了最優秀的畫家。

世上沒有全能之人,但有專能之人。

人貴有自知知明,正確的估量自己,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用心走好每一步,時間會給你答案

《時間之書》上說:

“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春耕秋收,世間萬物自有他的生長規律,人也一樣,都有自己的成長期。

短期不能成功,但持之以恒定能水到渠成。

凡事不要求速成,行穩才能致遠。

著名作家畢淑敏曾講過一個園丁的故事,記憶深刻。

在國外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愛好園藝的老奶奶。

有一天,她從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園藝所重金懸賞白色金盞花的種子。

當時,金盞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的,白色的想也沒想過。

老奶奶很是好奇,心想,也許自己可以試試。

她把自己的想法一說出來便遭到了子女的強烈反對。

大家都說,專家都做不到的事情,她不懂遺傳學,年紀又這麼大了,怎麼能做到呢。

但老奶奶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選擇默默地撒下金盞花的種子,靜心侍弄。

第一年,金盞花開了,花園裏一片金黃,她從中選擇最淡的一朵作為種子。

來年再次播種,等待花開,然後再從中選取最淺淡的種子……

就這樣春種秋收,循環往復,一年又一年的播種。

老人從不著急,也從沒想過放棄,她始終滿懷信心地栽種金盞花……

直到二十年後的一天早晨,她來到花園,看到了一朵金盞花開得奇特燦爛,顏色雪白……

人生的捷徑就是學會笨笨的堅持,不能靜下心來耕耘自己的人,往往活得浮躁,隨波逐流,也一事無成。

不如學著把自己活成一棵樹,既要有努力耕耘的勇氣,也要有靜待花開的智慧。

不急不躁,緩步而行。

人生沒有標配,只有專屬定制。

你不必活成別人的樣子,也不必羨慕他人。

把握好自己的節奏,你會少去很多迷茫和焦慮。

認清自己的能力, 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特長。

持之以恒的堅持,必然能收獲人生的碩果,

別害怕失敗,別焦慮未來,更別錯過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