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之夢裏大轟炸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文/米兆軍

我愛文學,但對音樂的熱愛,尤其是那鼓聲,卻一點也不輸於文字。

-題記

聽歌聽音樂有些年頭了。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漁夫,在音樂的海洋裏,時不時地撒上一網,一首歌或者一首曲子被打撈上來,如獲至寶,分門別類地放入自己的音樂盒裏,沐浴,更衣,焚香,沏茶,然後悄悄躲進自己的屋子裏,亦或是找個僻靜之處,聽得昏天昏地。在旋律的引領下,靈魂進入冥想狀態,霄漢之外,思緒飛騰;有時又如入定一般,什麼也不想,就這樣呆呆地聆聽,一時不能自拔。

從小時候起,我對鼓聲就情有獨衷。兒時,除了隔三差五看場電影,農村基本沒有什麼娛樂活動。但在我們那一帶,差不多每個村子裏都有一套鑼鼓家什,每逢過年就會拾掇出來。吃罷了飯,村人聚攏,砸鼓的砸鼓,敲鑼的敲鑼,打鑔的打鑔,鄉村"音樂會"開場。人們把"樂隊"團團圍住,有的頷首;有的側耳;有的閉目。更多的人則把自己也想象成了鑼鼓手,模擬著敲鑼打鼓的動作,身子隨著節奏搖搖擺擺,相比真正的樂手,那份投入絲毫不打折扣。

小時候盼過年,別的孩子是因為年意味著吃得好,有新衣穿。但對我來說,我更渴望聽那鼓聲。那鼓聲可比鞭炮聲動聽多了。鼓聲讓我亢奮,好像血液在小小的身軀裏洶湧起來了,直想找一個口噴射出去,否則,既使你是一個靦腆的人,也不禁有些蠢蠢欲動了。

那鼓聲讓"年"更有了儀式感。兒時的年,天天敲鑼打鼓,從早到晚,直熱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在我聽來,雖然那鼓聲差不多就一個點,但我就是聽不夠。到了飯點,人們也玩累了,"音樂會"散場,"鼓手"們都回了家,而我總是意猶未盡,戀戀不舍,以至有時"鏘鏘"的鼓聲響進了夢裏!

也許童年的這個愛好沈澱在了心底,直到現在,我特喜歡聽有鼓聲的曲子。我總覺得,一首歌兒或曲子要想好聽,必定得有好的低音,也就是說鼓聲必須出色才行。鼓聲是一首歌兒或曲子的底韻,是襯托紅花的綠葉,只有有了鼓聲的襯托,樂感才會飽滿。鼓聲不僅掌控著歌曲呼吸的節奏,而且傳遞的能量也大。音樂的聲音其實就是一種能量,是由電能轉化而來。電能先借助音響設備轉化成了高中低聲波,再借助空氣傳遞給耳朵,它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而低音傳遞的能量最多。

無疑,在一首歌曲的所有音樂元素裏,鼓聲是最能調動情緒的。鼓槌砸在鼓面上,鼓面發生了震顫,攪動了周圍的空氣,包括你胸腔裏的空氣,形成了聲浪。聲浪一浪接著一浪擴散開來,心臟的跳動也會不由自主地合了這節奏。只要你的血液足夠豐盈,在心臟的推動下,血液的流動很容易就跟了這節拍。鼓聲掀起的聲浪先是經血液從大血管傳導到小血管,進而再到毛細血管,血液肌肉聯動,一個人就這樣被帶動了。所以,當看到一個不滿周歲的幼兒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的時候,你再也不必驚奇孩子的天賦,那也許就是人和聲音自然而然產生的和諧共振!

正因為聲音也是一種能量,若想欣賞到一首歌兒或曲子的美妙之處,聲壓最好要有一定的強度,營造出必要的"聲勢"才好。所謂"聲勢",是指聲壓達到一定強度而形成的能量感。小時候在打麥場上看電影,因為放映設備和膠片老化的原因,電影畫面上經常出現道道斑痕,嗞嗞啦啦的電流聲也很大,但感覺那歌聲就是美妙,特能打動人,原因之一,我想肯定與高音喇叭造出的"聲勢"是分不開的。如今自己欣賞音樂,若想營造出這種"聲勢",把音樂元素的細節盡可能地還原出來,就得借助一套好點的音響設備了。

耳機本應是還原音場最逼真的系統,音場開闊,立體感十足,而且不受外界雜音的幹擾,但長時間或大音量聽耳機,容易對耳朵造成傷害,還是少用為好。至於發燒音響,那是發燒友的追求。如果有興趣玩一玩,你將發現,音樂帶來的享受會讓快樂翻倍。要是你的耳朵不太挑剔,那就用用藍牙音箱吧,攜帶方便,價錢還不貴。比如小米的小愛音箱,399元,音箱雖小,"聲勢"一點也不弱,品質杠杠的。99元的小米戶外藍牙音箱mini也不錯。就是這麼個小東西,放出音來不失真,無雜音。聲音幹凈不說,低音部分雖算不上澎拜,但氣勢十分的足,而且有爆發力,有控制力,瞬時響應也不錯,放出音來,音質飽滿、通透、圓潤。二十年前我購置了一套發燒級的音響,後來又添置了一套多媒體有源音箱,如今這款藍牙小音箱是我的新寵,整天帶在身邊,愛不釋手。從這款小小的音箱身上,可以看出我囯的制造業如今已是多麼強大。

如果說一首歌兒或曲子的低音就像空襲時的大轟炸,是拍門之聲,那麼,旋律、人聲、配樂等等音樂元素就是對聽眾實施的精準打擊了。一首動聽的音樂作品之所以動聽,它的方方面面,當然包括低音,應該都很優秀,但每首歌兒或曲子肯定還會有它更突出的地方。有的勝在人聲;有的勝在旋律;有的勝在配樂。有的則是大制作,音響效果特別出色。從過去到現在,我對《Rivers of Babylon》一直特別喜愛,是一首百聽不厭的歌。這首歌本是哀傷的基調,但每次聽,我的耳朵總是特意捕捉歌中那幾聲架子鼓的鼓聲。我感覺鼓錘就像是在鼓面上跳舞,架子鼓的聲音歡快,活潑,甚至還有點俏皮。雖然那鼓聲在整個歌曲中只是一點小小的點綴,但就像冬天曠野裏的一堆篝火,照亮了寒冷的夜空,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給人方向。

《Rivers of Babylon》中的鼓聲叫人振奮,而《阿姐鼓》中的鼓聲則讓人有些傷感了。那鼓聲在我的心頭響了好多年。歌中的鼓聲雖低沈,但恢弘,有爆破力,猶如天邊傳來的悶雷,讓人驚心駭魂。我總感覺那鼓很大很大,就像覆蓋了大地,沒有邊際。鼓面顫顫,余音悠長,隨著鼓聲散向遠方,我的心也被牽引著,跟了那鼓聲飛越了大山,飛越了湖泊,飛越了草地,飛越了村寨,空曠深遠神秘的青藏高原就在腳下,敬畏之心頓然而生。

"瑪尼堆前坐著一位老人 反反復復念著一句話 唔唵嘛呢叭咪吽 唔唵嘛呢叭咪吽......天邊傳來陣陣鼓聲 那是阿姐對我說話 唔唵嘛呢叭咪吽 唔唵嘛呢叭咪吽"那阿姐鼓呀,原來是阿姐奉獻了身體做成的鼓。朱哲芹如泣如訴的吟唱足以叫人動容,而我每聽那鼓聲,腦海裏總是播放著一幀畫面:在落日的余暉裏,一位老人瘋狂揮舞著雙臂在擊鼓,那手掌就像拍在我的心上,讓我痛,痛得雙眼噙滿了淚水,進而淚流滿面,陷在某種情緒裏久久不能平復。我想,這些年我也是在尋阿姐的,我想給阿姐講講高原的雪山湖泊和草場,還有這片土地上的生靈和神靈。只是阿姐消隱在了群山之中,我只好去聽那鼓聲,那鼓聲是阿姐在吶喊,是她靈魂發出的音。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不同的鼓,聲音特點自然也不盡相同。這幾年我特別迷戀阿米克的音樂。阿米克是世界級的吉他大師,他的彈奏幹凈利落,收放自如,爐火純青、出神入化也不足以形容他的技藝。他彈奏的多是西班牙弗拉明戈風格的曲子。西班牙弗拉明戈風格的音樂本就熱情奔放,經過阿米克的藝術加工,融入了拉丁、吉普賽、爵士元素,藝術風格更加歡快潑辣。而更讓我贊嘆的是,曲中的中東鼓和吉他真是絕配。中東鼓,也叫阿拉伯鼓,雖是手鼓,經過工藝改進,卻有了金屬之聲。中東鼓的敲擊手法變化多端,鼓聲明亮,節奏歡快,有著很濃郁的地域特色。阿米克把兩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兩種樂器好像誰也不服誰,都想爭個上風;但步調又是出奇地一致,誰也甩不掉誰,使得一首首弗拉明戈風格的樂曲更加熱烈奔放,活力勁射。盡管我很矜持,聽了曲子也禁不住想跳舞了,而且是倫巴、拉丁的那種。

不知哪位名人說過,一個喜歡音樂的人至少不是一個脾氣很差的人。因為只有懂得旋律的高低起伏,才能管控情緒的喜怒哀樂。我不知道音樂是否塑造了我的性格,但我知道,每當獨坐靜室,放幾首樂曲,或激昂,或舒緩,總有那麼一瞬間,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就被觸動了。我想,聽音樂,聆聽的其實是生活跳動的脈博,感受的就是生命的律動。音符就像潺潺的溪水,從心間流過,讓靈魂得到一次次的滌蕩和浸潤,所有的煩憂立刻煙消雲散,一日的奔波勞碌也算得到了補償。

多少次路過位於街頭的漢槐公園,總能見到幾組老人把中國鼓敲得熱氣騰騰。他們大都是從鄉村入城的人,也許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敲鼓了吧!"鏘鏘鏘鏘"的鼓聲是那樣熟悉,每每把我又拉回到了幾十年前。在一段殘破的半截土墻前,一群人也是這樣在起勁地敲著,鏗鏘之聲熱了血暖了心。冬日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幾個老人蹲在墻根,伸手在脖子裏抓著什麼;女孩們歡快地跳著皮筋,嘰嘰喳喳喊個不停;男孩子們則圍著鼓隊瘋跑,不時在人群裏穿梭。但見一個少年定定地立在一邊,看那些大人輪番上陣,各試身手。哦,真的應該感謝那童年的鼓聲!那鼓聲雖不是天籟之音,卻給了少年一份勇氣和力量,雖有些懵懂,卻是懷著堅毅去叩了命運的門!

(圖片源自網絡)

《當代散文》由山東省散文學會主辦,散文雙月刊,主要發表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歡迎山東籍散文作家申請加入山東省散文學會。山東省散文學會常年舉辦各種散文活動,為作家提供圖書出版服務,歡迎聯系。投稿郵箱:sdswxh@126.com、 sdca98@163.com

壹點號當代散文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