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同事請我吃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趙麗/法治日報

“多吃點肉,把肉吃完,素菜就算了。”在北京市豐臺區西紅門薈聚商圈的一家火鍋店裏,幾位顧客在用餐中途又加了兩盤肉,大快朵頤。待離開時,桌上的蒿子稈幾乎未動,娃娃菜、菇類拼盤等也剩了一大半。

這是《法治日報》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看到的一幕。當天,不僅這一桌如此,不少剛剛結束用餐的餐桌上也都有大量剩菜。一名服務員告訴記者:“很多顧客點菜時點了不少素菜,想營養搭配均衡一點,但最後蔬菜一般都吃不完,有的基本都沒動,出於食品衛生和安全考慮,我們也只能處理掉。”

2020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關於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情況的調研報告顯示,不包括居民家庭飲食中的食物浪費,中國城市餐飲每年食物浪費大致在340億至360億斤。不科學的消費心理和方式、精細化管理程度不夠、缺乏節儉意識是造成餐飲浪費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餐飲消費環節的浪費現象較為普遍和嚴重,如何有效遏制這一浪費現象?圍繞這一問題,《法治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商務宴請喜宴喪宴浪費現象較為嚴重

牛康是北京一家中藥材公司的行政人員,負責客戶接待、團建的預訂餐廳和餐食等工作。

她坦言,商務宴請時浪費現象確實比較嚴重,點菜的數量講究“點雙不點單”,並且要包括冷菜、熱菜、主食和湯等不同種類,5個人至少點8道菜,7個人點10道菜。“出於排場的需要,寧可多點絕不能少點,所以產生浪費就難以避免了。”

“商務宴請時,就餐人員少不了喝酒,所以對於涼菜和下酒菜的需求比較大。相比之下,熱菜和主食吃得並不多,但即使不吃也得點,這算是商務禮儀。”牛康說。

去年年末,牛康所在公司的員工提議一起吃火鍋聚餐,領導把采購食材的任務交給了牛康。當天共12人用餐,牛康采購了近2000元火鍋食材。最終,將近一半的青菜、各類丸子被丟棄浪費。

為何會出現如此嚴重的浪費?牛康說,用餐人數多,眾口難調,她只好將大多數食材都買回來。同時,畢竟花的是公司的錢,所以大家也不會太在乎,於是很多食材被白白浪費了。

在湖北武漢從事化工行業的業務員張智說,談業務需要講排場,盡地主之誼,所以在吃飯時會刻意多點一些菜,展示出公司的熱情好客以及對客戶的重視。他印象中,到飯店點菜時,很少有服務員勸導顧客適量點餐的,除非顧客主動問及菜量大小,是否夠吃,服務員才會進行提示。

去年過年時,張智和公司經理一起接待來自外地的客戶,一共30人吃飯,點了40多道菜。後來因為桌子上實在放不下了,很多沒吃完的菜甚至沒動兩筷子的菜被直接撤了下去。

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研指出,城鄉婚宴酒席浪費40%以上,出生宴請等各類“事件性宴聚”浪費30%左右,商務宴請浪費30%至40%,朋友聚餐浪費40%左右。

據吉林長春一餐館廚師陳旺介紹,與以往相比,整體上餐飲浪費現象有所好轉,但喜宴喪宴上的浪費仍然比較突出。他所工作的酒店承辦過不少喜宴喪宴,均采取包桌的形式,不需要客人點菜,具體有12道菜、16道菜等不同形式,菜的品種越多,價格越貴。

“在很多人看來,菜越多顯得主家越大方、越闊氣。但一桌8人、10人,如果選擇16道菜的包桌,肯定吃不完,而且喜宴喪宴很少有人會打包,剩下的基本上就浪費了。”陳旺說。

去年十一期間,河南駐馬店市民王軍因父親去世,在老家的一個餐館預訂了幾桌飯菜以招待前來吊唁的親朋好友。原計劃訂7桌,每桌12道菜,王軍擔心不夠吃,便多訂了一桌飯菜。最後,多訂的這一桌飯菜並沒有派上用場,全浪費了。

北京市民劉麗曾在去年6月參加了一場婚禮,她註意到,婚禮大廳擺了大約40桌酒席,10人一桌,一桌大約10多種菜品,且菜量比較大。婚宴結束後,基本上每桌都有大量剩菜,肉類剩兩三成,蔬菜剩六七成。

“其實是挺浪費的,但參加婚宴,也不好意思打包帶走,而且還會擔心衛生問題。”劉麗說出了大多數人的心裏話。

最低消費助長浪費打包問題亟須重視

從事銷售工作的北京人宋超經常在外應酬,據他反映,有時候浪費與商家制定的“包間費”“最低消費”等不合理規則密不可分,逼得顧客多點菜,造成了大量浪費。

去年7月,宋超邀請同事和客戶吃飯,他們5人來到北京鬧市口大街一家飯店吃飯,提前預訂了一個包間。點餐時,宋超被告知包間最低消費為800元。點了7道菜後,他粗略算了下不夠800元,於是又點了兩道菜,最終消費900多元。

“那飯店菜量挺大的,正常情況下,5個人點五六道菜,大概四五百元就夠了。但有最低消費的限制後,就不得不多點幾道菜了。”宋超回憶說,當天的飯桌上有將近一半的菜都浪費了。

采訪過程中,記者在某美食平臺上隨機挑選了幾家帶有包間的餐廳,詢問是否有最低消費限制,結果訂包間基本都有最低消費,如湘融府餐廳明確提出包間消費最低800元,鑫百萬烤鴨店則稱一般包間沒有最低消費,但豪華包間則需要最低消費1200元。甚至有的餐廳不僅包間,連訂靠窗的觀景位都有最低消費。

但也有餐廳正在努力遏制浪費現象,這主要集中於自助餐廳。

在北京市雙橋某商場的一家自助餐廳裏,記者發現,按照店內規則,入店需先交50元押金,就餐完畢經店員簽字確認沒有浪費後,可以憑小票退還押金。根據規定,浪費100克食物需要罰款10元,浪費200克就罰款20元……

據店員介紹,罰款措施有一定成效,店內浪費現象較少。正說著,有顧客將吃不完的食物扔到垃圾桶內,被店員看見後立即上前勸導:“這樣做是不允許的,如果浪費食物,按規定需要交罰款。”

而這種方法也並非總能奏效。記者看到,在附近另外一家自助火鍋餐廳裏,同樣設置了浪費食物要罰款的提示牌,但似乎效果不大。很多顧客會將剩余的肉、蝦等,一股腦地倒進火鍋湯裏,假裝完成了“光盤”。

此外,記者采訪發現,打包問題也需要引起重視。

安徽省消保委發布的《2020安徽餐飲行業浪費情況調查報告》顯示,月家庭收入的高低不是導致餐飲浪費的決定因素,講面子、愛虛榮的心理作祟和不良飲食習慣才是餐飲浪費的主要誘因。比如外出就餐者“很少”和“從不”主動打包者占65.75%,餐飲單位設置最低消費的現象也未杜絕。

在北京市西城區南禮士路一家餐廳,一桌顧客結束用餐打算離席,在尚未清理的餐桌上,紅燒魚、烤雞、石鍋菜等菜品都剩下了許多。餐廳服務員上前詢問是否需要打包,其中一名顧客回答:“不了,帶著也不方便。”

該服務員告訴記者,餐廳是提倡“光盤”行動的,但一般只有當顧客提出打包需求時,服務員才會準備餐盒打包,因為對於有些客人來說,提醒反而讓其不高興,“這次主動提醒是因為看到剩得實在是有些多”。

29歲的唐先生是北京一家IT公司的職員,每周末都會和朋友一起下館子改善夥食。礙於情面,唐先生每次點菜時總會多點幾道菜,但如果有剩菜一般也很少打包。“有時是朋友買單,總不能吃人家一頓飯還要打包回去;要是我買單的話,就更不好意思了,如果打包回去了,好像請不起一頓飯似的。”

“實際上,就算打包了,又有多少人回去後真的把這些剩菜吃了,可能很多人最後還是會扔掉。”北京市民韓先生說。

與其處罰不如引導推動消費轉型升級

在走訪中,一些餐廳負責人也表達了自己的“難處”:對於顧客的浪費食物行為,勸導效果不佳,處罰也很難落實,怎麼辦?

有業內人士認為,與其處罰不如正面引導鼓勵,相比於對浪費行為進行罰款,用正面引導和鼓勵可能效果更好,也容易讓消費者接受。《北京市反食品浪費規定》也提到,鼓勵對實施“光盤行動”的消費者給予獎勵或者優惠。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說,如果服務員勸導消費者,好像是在替消費者作決定。另外,中國人也比較講究臉面,在這種文化的作用下,勸導的方式會讓不少消費者覺得受到了冒犯。餐廳可以通過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比如提供小份菜,有些餐廳也可以提供分餐服務,既保證飲食安全,又可以符合每個人的食量。

值得註意的是,制止餐飲浪費正從口頭呼籲逐漸落實到法律法規層面。繼反食品浪費法公布實施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21年10月印發了《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再次提出要堅決遏制餐飲消費環節浪費。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成升魁說,雖然現在餐飲浪費整體上還比較嚴重,但自從出臺八項規定之後,公款吃喝得到了有效遏制。當下,中國經濟正朝著高質量發展邁進,飲食消費也應該提高質量,過去的粗放式消費應該轉型升級,更加精致、更加綠色,同時也更加文明。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都是對反食品浪費法的進一步細化,以增強其可操作性,其實是對餐飲服務經營者和餐飲外賣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平臺頁面上向消費者提供食品分量、規格或者建議消費人數等信息,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只有餐飲服務經營者和餐飲外賣平臺多承擔信息公開和提示責任,與消費者高效溝通,才有助於消費者作出合理判斷,更好地防止出現食品浪費現象。

在河北農業大學副教授孫娟娟看來,餐飲環節的反浪費需要多元共治。一方面,餐飲服務經營者有義務采取措施防止浪費,如主動提示消費者適度消費。但實踐中的主動性多見於節約消費等信息上墻的“象征性合規”,而未有在消費者點餐環節進行提示。“對於這些義務的履行,反食品浪費法的威懾力度相對較小,只是責令改正或給予警告。如果不足以威懾餐飲服務經營者懈怠采取反食品浪費的舉措,餐飲環節的食品浪費依舊會久治而不愈。”

“消費者也應該理性消費,畢竟得罪消費者對於經營者而言並非明智之舉。因此,法律也規定了以獎勵等方式助推消費者的節約選擇,這些安排可以與商家為促銷采取的會員制度、優惠券等相結合。”孫娟娟建議道。

| 澎湃好物

虎年買一條虎年首飾,喜慶大氣,有超萌老虎伴身寓意更佳。這條虎虎生威·足金手繩,面部花紋是黑琺瑯填色,鑲嵌朱砂/虎眼石,手繩是獨創的虎紋繩,戴在腕間滿是精致高級感。這款手繩有兩種顏色的版本:朱砂、虎睛石,虎眼石會隨著光線變化,和小虎頭搭配在一起最是相得益彰;金色小虎與紅色朱砂搭配,佩戴美觀雅致。

這兩款手繩,無論是情侶、親子、閨蜜,都非常適合佩戴。

點擊上圖,售價¥368

本期資深編輯 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