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自己開的出租車丟了周公解夢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5月24日上午10時,

袁隆平同誌遺體送別儀式在長沙明陽山殯儀館舉行。

送別儀式現場莊嚴肅穆,哀樂低回。

銘德廳正廳上方懸掛著黑底白字的橫幅“沈痛悼念袁隆平同誌”,

橫幅下方是袁隆平同誌的遺像。

袁隆平同誌的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

身上覆蓋著鮮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袁老逝世,各地群眾送花寄哀思

袁隆平逝世,舉國悲痛,群眾悼念廳24小時告別人群未曾間斷,這一天,有花店免費派送悼念鮮花,有熱心人全天發放免費口罩,也有出租車司機義務接送悼念乘客。痛失國士,細雨飄搖中的長沙城,絡繹不絕的緬懷人群,普通市民用善意傳遞著對袁老的哀悼與尊敬。

航拍袁隆平院士告別儀式:民眾24小時不間斷排隊悼念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5月24日,湖南長沙,明陽山殯儀館,民眾有序排隊進入吊唁廳。攝影 / 中新社記者楊華峰 / IC photo

5月24日,湖南長沙,明陽山殯儀館,民眾有序排隊進入吊唁廳。攝影 / 新京報記者吳琪

5月24日,湖南長沙,明陽山殯儀館吊唁廳內,民眾鞠躬送別袁隆平。攝影 / 中新社記者楊華峰 / IC photo

5月22日,運送袁隆平院士遺體的靈車從醫院出發前往長沙明陽山殯儀館,中途專程繞行他曾工作過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及其居住地,沿途有市民和學生自發前來送別。 攝影 / 中新社記者楊華峰 / IC photo

“今日菊花,全部免費”“我說(鮮花)我不賣的,我是送的”“他讓我們這麼多老百姓吃上了飯,非常偉大,希望更多人紀念他。”“我們號召更多出租車兄弟前往參與免費接送活動!”……這些樸素的話語,這些發自真心的行動,是一位位平凡人在表達對一位科學家的最高禮遇。

參加袁隆平遺體告別儀式市民:袁老遺容很慈祥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一位在銘德廳參加袁老遺體告別儀式的長沙本地市民告訴記者,他曾與袁老有一面之緣。今天看到靈堂裏大家深深地鞠躬:“袁老遺容很慈祥。”

袁隆平院士開門弟子托晚輩到場悼念 要把和袁老的合影傳給後輩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袁老1953年的學生因年事已高,委托晚輩帶著他們的合影,來到殯儀館追悼。“今天我受嶽父的委托,送袁老最後一程,這是我嶽父的心願,我完成了這個心願,我很激動,我現在正準備去告訴他這個事情。”

他在現場曬出了嶽父和袁老的合影:“嶽父是袁老的開門弟子,1953年的學生,我完成了嶽父送袁老最後一程的心願,現在我自己也是爺爺輩了,嶽父和袁老的合影,我要傳承給孫子,要好好保存”。

袁隆平院士遺體告別直播 網友曬“光盤”表哀思:我有好好吃飯哦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網友曬“光盤”表哀思:我有好好吃飯

在袁老告別儀式直播間裏,有網友曬出自己午間吃得幹幹凈凈的飯盤表達哀思,並動情地寫下了自己的感受:

“小的時候爺爺奶奶經常跟我說五六十年代饑荒的事情,也從不允許我吃飯剩下,一粒都不可以,所以養成了習慣。”

“爺爺過世幾年了,如今也有91歲多了。也從小知道袁老和雜交水稻,小時候也插過秧,割過稻,曬過谷,從兩個老人身上看到學習到了“粒粒皆辛苦”,以後也將繼續珍惜糧食,並且告訴孩子珍惜糧食,從自身和身邊做起。”

此前有民眾送來鮮花配文惹人淚目,“我有好好吃飯哦”。

“在希望的田野上追念您,袁隆平爺爺。”攝影 / 新京報記者吳琪

小朋友將繪制好的卡片放在了鮮花上。攝影 / 中新社記者楊華峰 / IC photo

“願世間再無饑餓,願天堂總有稻香。”成都商報 / IC photo

也有很多網友在網絡留言:碗中有米,心中有您↓↓↓

人們自發紀念袁隆平,是因為他用一生踐行了一位科學家造福人類的精神。“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作為新中國培育出來的第一代學農大學生,我下定決心要解決糧食增產問題,不讓老百姓挨餓。”……一粒種子,是未來,是希望,也是“武器”。袁隆平用一粒種子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促進世界糧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書本裏長不出水稻,只有田裏才長得出水稻。”胸前雖掛滿勛章,袁隆平卻從未放下繼續前行的科研路。

今天,民眾痛惜袁隆平的離去,是因為他留下的精神遺產:他一生埋首田間地頭,卻仍以夢為馬,保持孩童般的樂觀豁達;他在農田裏也能演奏小提琴,身至高齡仍有一個禾下乘涼的夢,這讓人們看到了一位科學家的風骨。

“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饑餓鬥爭的歷史。挨餓,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記憶。”很多年輕人真情實感地感謝袁隆平,是因為父輩們挨餓的歷史並不遙遠。穿過長沙街頭的細雨霏霏,放眼四海九州,這種感激之情因為有幾代人的沈澱磅礴而發。

5月22日,13點07分,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

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官微

袁隆平,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出生於北京。1949年至1953年在西南農學院農學系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學習。1953年至1971年任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教師。1971年至1984年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84年後,歷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湖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等職務。1988年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同誌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他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傑出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曾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國家發明獎特等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世界糧食獎等,2018年榮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勛章”。

袁隆平曾多次暢談他的兩個夢想,

除了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的夢想之外,

還有另外一個“禾下乘涼夢”。

他曾夢見試驗田裏的超級雜交水稻,

長得比高粱還高,

穗子有掃帚那麼大,

谷粒有花生米那麼大,

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

一圖回顧“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平

緬懷袁隆平院士!

新京報綜合整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京報此前報道

編輯 常江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