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煙窗冒青煙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文/唐勝一

我是農民的兒子,鄉下還有棟房屋。盡管離開鄉村20多年,那段忘不了的鄉情,提示我常回老家看看,親近那片養育我的故土,見證改革開發給鄉村帶來的紅利,感恩鄉親鄰裏對我兒時的關懷照顧和幫助教育,孝敬為我付出多多的父母長輩。

我是從偏僻的山溝走出來的。老家小村的過去,就如宋代詩人孫覿所描寫的樣,“一點炊煙竹裏村,人家深閉雨中門。”若不是翠綠竹林中升起了裊裊炊煙,那是看不出竹林深處還有小村人家呢。如今的小村莊卻變了模樣,一條硬化的水泥道路通至村裏,叫人看上去就知裏面有人家,用不著辨認有無炊煙。而且各家各戶的煙窗,已是很難冒出縷縷炊煙了。

好多人將鄉村裊裊炊煙視為一道風景,舞文弄墨者則將之描繪成妙不可言的美麗圖畫。誠然,裊裊炊煙因春夏秋冬季節、陰晴雨雪天氣以及刮不刮風或是大風小風情景之變換,其形色景狀多姿多彩,變幻莫測,令人遐思,引眾多文人騷客信口吟成佳句、揮毫寫就華章。我也欣賞裊裊炊煙的美景如畫。不過,要是從另一個層面去思考的話,那裊裊炊煙就不會被人所喜歡、所稱道,因為它是過去的貧窮與落後之真實寫照,是窮苦勞動人們苦苦的掙紮與吶喊!

在我幼小的心靈就曾打下深深的烙印:誰家的煙窗冒出的煙大、煙濃,誰家就較為貧窮;誰家的煙窗冒出的煙小、煙淡,誰家就較為富足;同樣道理,哪個村莊的炊煙烏黑成團地翻騰,哪個村莊就落後;哪個村莊的炊煙灰白如縵飄散,哪個村莊就發達。

我小時候,看到村莊裏的炊煙總是烏黑黑的一大片,清晨還把紅彤彤的太陽遮住了一半。所以,小村莊很落後很貧困,種糧吃不飽飯,靠山沒得好柴火燒。我爹曾經這樣說過我:“你要身在福中知福哩,新中國靠白手起家,哪能那麼快就全部成為富裕人家?”但我們小村莊,唯獨那戶劉姓人家,他屋頂煙窗冒出的煙小、煙淡,或裊裊升藍煙,或淡淡冒青煙。因為他家人少勞力多,能多賺工分多分糧食多分工錢,錢米稍微寬裕些,便有錢買幹了的柴火燒,加上又沒有養豬不生火煮潲,自然竈膛裏的煙稀煙淡了。

我很羨慕劉家的煙窗冒淡淡的青煙、藍煙,曾問過姐姐:“劉大伯家的竈屋裏咋不漏煙熏人嗆人?煙窗咋不冒黑煙哪?”姐姐告訴我:“他家有錢買幹棍柴火燒,好生火,冒煙少唄。”於是,我就從禾坪上抱回把把幹棍柴火放進竈屋裏去燒,沒料到被爹娘制止了。娘抱起幹棍柴火往外走,且對身後的我說:“崽啊,這幹棍柴火要賣錢買衣穿,燒不得!”那時我家兄妹多且年紀小,僅靠父母兩人賺工分不夠,每年還得養上兩頭豬交生產隊集體記工分。如此燒柴火特多,往往都是砍下來的柴枝還沒曬著太陽就送進竈膛裏生火,著火度極低,要用竹制的吹火筒使勁地吹風,甚或不停地吹著,因而漚得濃煙滾滾,到處漏煙。我家幾口被煙熏火燎得個個鼻炎,還有支氣管炎和肺炎的,以致遺禍終生。我讀小學低年級時,很聽老師的話,盡量爭取早去學校不遲到。可家裏所燒的濕柴火,火力不足,做早餐熬一大鍋南瓜粥或是紅薯粥,也要花上很長時間呀。為此,我自告奮勇給姐姐當幫手,蹲在竈邊生火。為什麼叫蹲呢?因為我用著吹火筒,幾乎沒歇地吹著,把火吹大吹旺,爭取時間,能早點用餐,早點去上學。我每個早晨幫著姐姐在竈邊生火,用吹火筒吹長了嘴巴,被濃煙嗆得咳嗽不停熏得眼淚汪汪。

我結婚成家時,正趕上改革開放,各行各業都在變革,朝著好的方向變。我們小村子也不例外地變化著,比如生火做飯就不用柴火而用上了煤炭,叫蜂窩煤,藕煤竈。柴火竈由此閑置著,各戶的煙窗一年到頭難冒幾次煙了,除非家裏來多了客人嫌藕煤竈不夠用,才用下柴火竈,大鼎鼓煮飯,大鍋子炒菜。這個時候用柴火竈,燒著的都是幹棍柴火,竈火燒得通旺,竈膛竈屋不漏煙,沒煙熏人嗆人了,煙窗上冒出的淡淡青煙即刻飄散,遇上太陽強烈的晌午,不細看還發現不了炊煙的模樣呢。別小看這炊煙的變化,其意義大著呢,它證實著小村莊的鄉親解決了溫飽,日子過得像芝麻開花節節高啊!

後來,我因工作關系進了城,除了老爹甘願留守外,全家其他成員都搬進城裏居住。我擔心老爹生煤火做飯不方便,就給老爹買了燃氣竈和液化汽,教會老爹用燃氣竈做飯菜。那個時候,老爹通過收看衛星電視,思想已經開放許多,觀念也轉變了不少,能夠與時俱進地接受新生事物,再也不拿老經驗自以為是,固執己見。他老人家非常樂意接受使用燃氣竈,笑呵呵地說:“用燃氣竈好啊,省事,省時,反正冬天取暖都用電烤火爐了。”我鄉下老家的柴火竈從此就徹底地廢了,不再冒炊煙。更為欣喜的是,小村莊的家家戶戶也都跟著用上了燃氣竈,柴火竈成了歷史,裊裊炊煙也不再見。

不用柴火竈,山林樹木得到有效保護,樹木綠油蔥蔥,溪水潺潺流淌,山鳥動情歌唱,小蟲輕吟附鳴,好一派自然山林風景,被專家稱為天然氧吧,吸引著城裏人常來遊玩。山谷裏矗立著醒目的字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全縣的鄉村振興戰略裏,小村莊成了鄉村旅遊的風景區,我的老家鄉親真能“在山靠山”了。

庚子年冬季,我們湖南用電量創了全省的新高。也難怪,現今農村各家各戶,哪家不跟城裏人家樣,電器設備樣樣俱全哩。有冰箱、電磁爐、電炊鍋、電飯煲、微波爐、消毒櫃、抽油煙機,有電炊壺、電熱水器,有空調、電烤火爐、電風扇,有洗衣機,有電視,有電腦,甚或有的人家還有電控集成竈,等等。各樣電器,都得用電,而且多數人家又不愁用電的這幾個錢。一些留守老人對我說:“現在的人真是享了皇帝福,各樣電器都全了。我兒女們經常打電話,要我該用的電器都用,不要在乎電費的多少,他們肯花這個錢讓我享受。”瞧瞧,鄉村人家在沒有通上管道燃氣的情況下,絕大多數都過上了“用電”的生活。你說,還能找得出裊裊炊煙不?找不出是好事,至少說明,我國人們已經跨上了小康的新時代!

鄉下農村如此,我們城裏居民豈不一樣地過上了幸福的好生活?我家衣食住行無憂,並不遜色於鄉下人哪!我們都亨受著改革開放的紅利,與時代同舞,與發展同頻。臨近春節,鑒於疫情防控形勢,兒女們早早回到家,買上大把大把的東西,吃、穿、用都全了。我不禁嘀咕:“買這麼多的東西,真是浪費啊!”“爸,過節就該好好過嘛。”“反正你們也不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知道,知道。”兒子還調皮地唱起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圖片源自網絡)

《當代散文》由山東省散文學會主辦,散文雙月刊,主要發表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歡迎山東籍散文作家申請加入山東省散文學會。山東省散文學會常年舉辦各種散文活動,為作家提供圖書出版服務,歡迎聯系。投稿郵箱:sdswxh@126.com、 sdca98@163.com

壹點號當代散文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