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很對瓷壺瓷碗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浦東新區源深路,有一座欽賜仰殿,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的道觀,也是全國重點道觀,2002年被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欽賜仰殿,又名“東嶽行宮”,相傳三國時東吳孫權為其母吳國太而建。又傳是唐代皇帝敕建。也有傳此殿原名“金四娘殿”,清乾隆改為“欽賜仰殿”,供奉東嶽大帝。

要了解欽賜仰殿的歷史和由來,必須結合浦東地區的陸地形成的歷史。浦東新區位於黃浦江東岸,是長江三角洲衝積平原的一部分。由長江、吳淞江、錢塘江和海浪帶來的泥沙淤積而成。據專家考證,公元4世紀前,浦東還處於淺海之中,至唐代,沿海人口大量增加,居民為抵禦海潮侵襲,不斷地沿海築堤,與海爭地,也推動著海岸線向東發展。近年來,考古和地質工作者也在這一線的地下,發現了一條斷斷續續的沙帶,沙帶內側發掘出許多唐代器物,如瓷壺、瓷碗、瓷罐、陶缸等陶瓷碎片,特別是在今浦東東方路附近(原川沙縣嚴橋鄉)發現一處唐代初期村落遺址,即嚴橋遺址。這說明早在唐代已有人居住。而今天的欽賜仰殿位於浦東源深路,原屬川沙縣嚴橋鄉光輝大隊,正是在這個村落遺址的附近,所以如果說三國時期當地還在海中,建廟無從談起,那麼從唐代開始有道教宮觀,是存在這個可能性的。

欽賜仰殿的“欽賜”顧名思義是皇帝下令建設的。據《同治上海縣誌》卷三十一記載:“欽賜仰殿之名,不知創於何代。相傳唐時敕建,梁上有信官秦叔寶監造字。”關於這個傳說,同時期還有一條史料可印證,清秦榮光《上海縣竹枝詞》中雲:

東嶽行宮在浦東,相傳唐敕建興工。

信官叔寶秦建造,欽賜還稱仰殿雄。

《上海縣竹枝詞》是清季上海貢生秦榮先(1840年——1904年)撰,寫於1903年,其弟子胡祖德整理編輯於1911年,存五百三十首,全文仿地方誌順序而寫。秦榮光在竹枝詞後自己加了小註說:“東嶽行宮在二十四保二十圖,名欽賜仰殿,相傳唐時敕建,梁上有‘信官秦叔寶監建’。”這個二十四保二十圖,是當時行政區劃名稱,這就是今天欽賜仰殿所處的位置。詞中記載傳說它始建於唐,系欽賜,稱仰殿是為突出其雄偉。

《上海縣竹枝詞》

以上資料指明,欽賜仰殿傳說是唐太宗李世民下旨命大將秦叔寶監造的。歷史上有一個大名鼎鼎的秦叔寶,也就是秦瓊,據《舊唐書·秦瓊傳》,他是唐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唐初名將。貞觀十七年被列入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當然,筆者以為清代翻修道觀卸下殿堂大梁時,發現題記由此斷定它是唐時皇帝敕令建造的,證據牽強。即便唐代浦東嚴橋地區已經成陸,唐太宗請秦瓊大老遠跑到海邊漁村修建道宮,這個可能性不是沒有,但並非很大,所謂秦叔寶,可能另有他人。

那麼,欽賜仰殿是“金四娘殿”的諧音嗎?

欽賜仰殿還有種說法,是“金四娘殿”的諧音。“金四娘”是民間傳說中的驅蝗神,亦稱“金姑娘娘”。清代褚人穫在筆記《堅瓠餘集》中描述:“康熙癸未夏,吳中乏雨。有人自江北來,傳有一婦,趁柴舡,行數裏即欲去,雲我非人,乃驅蝗使者,即俗所稱金姑娘娘。”清代褚華在《滬城備考‧訂誤‧欽賜仰殿》中也說:“金姑娘娘,驅蝗神也,其祀盛於(明朝)崇禎庚辰辛巳間。田家賽神多用之。或稱金四娘。”褚華明確表示,欽賜仰殿是“金四娘殿”的諧音,需要“訂誤”。

藏經閣

應該說,江南地區,古代農業發達,但時常受到蝗蟲的侵擾。金四娘是浦東地區的捕蝗能手,歿後受到鄉親的敬重,立廟祭祀,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對於道教宮觀的名稱因諧音而流傳不勝枚舉。如位於上海鬧市南京東路上的虹廟曾是上海香火最盛的道教廟觀之一,它又名保安司徒廟。明清時此處位於上海縣高昌鄉二十五保的一、二、三、四圖交接地帶,四圖百姓合造此廟,供奉土地神以求保護地方平安,本名保安四圖廟,後廟裏道士為招攬香客,利用諧音附會漢朝時的大司徒袁紹,改名保安司徒廟,以擡高地位。

對於明代浦東地區的道教興盛,在考古學上也有例證。20世紀60年代,各地都掀起了挖掘防空洞的高潮。在今天浦東陸家嘴地區的“挖洞”過程中,意外的挖到了兩座明朝古墓葬。這兩座墓占地很大,約40畝。考古人員對墓葬進行了清理,兩座墓葬均為一墓雙穴,據墓誌記載,墓主陸深為“明通議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學士、贈禮部右侍郎。”陸深卒於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其子陸楫卒於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兩座墓分別為陸深夫婦及子陸輯夫婦墓,兩座隨葬品混在一起,有折扇、木梳、霞帔墜等100多件。其中墓葬中還出土了兩枚銅鏡。一枚是四神八卦鏡,鏡呈六瓣葵花形,直徑15.5厘米,鏡背紋飾為鑄造精良的四神和八卦圖案。四神是典型的道教神靈,《三輔黃圖》記載:“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漢代,四神體系已基本確立,成為拱衛天帝的四大方鎮,代表了東西南北四方星宿的名稱。將四神表現在銅鏡上,反映了人們信仰道教,祈求陰陽調和、四方和順的美好願望;此外,陸深家族墓中還出土了一枚仿漢畫像鏡,直徑18.5厘米。其圖案為道教神仙人物,表達了人們企慕神仙世界,幻想羽化升天及長生不老的思想。可見,當時的浦東鄉土民間信仰醇厚,為道教的發展提供了群眾基礎。

道教碑刻

到底是“唐太宗敕建”,還是“金四娘殿”的諧音,今人很難有準確的論斷。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原所長陳耀庭教授在撰寫《上海宗教史‧道教史》的部分時表示:“盡管如此,我們仍然有理由推測,它可能是一座不知名的古廟,到明代才成為崇祀驅蝗神的宮觀。”

歷史上的欽賜仰殿數次毀於兵火。史料記載,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進行過一次大的重建,形成了前為東嶽廟,後為三清大殿,左右十五殿,道舍配房二十余間,占地二十多畝的規模,是上海道教勝地。其後,又遭戰火浩劫。上海解放前,浦東士紳集資重修欽賜仰殿,但很快又遭到當局織搗毀查封。

新中國成立後,道觀建築和宗教文物得到了切實的保護,廣大道教徒過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並且逐步走上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改革開放特別是浦東開發開放後,宗教活動加快恢復,欽賜仰殿“古觀重光”。1983年欽賜仰殿恢復宗教活動。借著浦東開發的春風,1990年代後,欽賜仰殿開始進行重新改擴建,目前占地達7000余平方米,由牌樓、東嶽殿、三清殿、藏經樓、仙居樓、偏殿組成,殿堂宏偉,神像莊嚴。日益成為浦東新區、乃至上海道教香火最旺的道觀之一。海內外前來道觀訪問的友人日益增多,先後接待過來自美國、日本、德國、英國、韓國、朝鮮、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和全國各地名山宮觀的道教界人士。欽賜仰殿道觀在成為著名的宗教活動場所的同時,也成了上海市一個優美而獨特的旅遊景點。

————————

參考資料:1、阮仁澤、高振農:《上海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2、丁常雲等:《欽賜仰殿與東嶽信仰:一個宗教人類學視角的考察》,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4年版。3、莊秀福:《上海名觀欽賜仰殿》,載《浦東老地名》,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版。4、何繼英:《上海明墓》,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

欄目主編:沈軼倫 文字編輯:沈軼倫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來源:李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