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有人跟我搶面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關中東府人,愛吃面。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之所以對面情有獨鐘,是因為家鄉自古盛產小麥,從小受父輩的飲食習慣的影響,愛吃面,離不開面,一天不吃面就好像沒吃飯。二天不吃面就犯困,沒精力,像霜打了一樣。一旦聞著面的味道,饞涎欲滴。若是三天吃不上面,就覺得不舒服,若是外出十天半月,回到家裏的第一餐必定是面。

筆尖在紙上遊走,我的大腦不停地檢索著各種面食。關中面品種繁多,做法上分為拉面、扯面、搟面、揪面、掛面、鹵面;吃法上分為幹面、湯面、炒面、燴面、拌面;按湯的品種分為清湯面、臊子面、酸湯面、漿水面;形狀上分為旗花面、棍棍面、褲帶面、丁丁面。關中有名面食有岐山臊子面、戶縣軟面、禮泉烙面、合陽澄城踅面、楊淩褲帶面、耀縣鹹湯面、灞橋的丁丁面、同州手撕面、三原的剝刀面、華陰大刀面等。

吃面,一直以來,關中農村人都以端著大老碗蹲在家門口,曬著太陽吃著biangbiang面引以為傲,體現了關中人的豪放。

吃面,在中華傳統風俗習慣中,還有著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寓意。周公解夢說,夢見做面,是吉夢,是身體健康的預兆。無論老人幼兒,生辰宴,要吃面,稱為“壽面”,寓意長命百歲。嫁娶婚宴,要吃面,稱為“喜面”,寓意喜氣吉祥。歸去來兮,“上車餃子下車面”,寓意平安順利。小時候,母親經常會搟面,只有過生的兒女碗裏才會多兩三個雞蛋。長大後,每年父母過生日,我都會回家,都會孝敬父母一碗“長壽面”, 祝願健康長壽。

吃面,各地都有不同的風味。老家的赤水扯面,以其勁、光,入口爽滑而美名遠揚。在吃面的時候配上瘦而不柴,肥而不膩的特制臘肉和酥香味美的油酥餅,這就是“赤水扯面套餐”。高中時代,我最愛吃的就是赤水的酸湯扯面。參加工作後,去過許多地方,面食依然是我的最愛。例如華陰的大刀面,面中加堿,顏色泛黃,酸辣可口。澄城的踅面,把面糊在鏊子烙成半熟,切成面條狀,鍋裏輕輕一煮,加點豬油,淋上幾滴香油和油潑辣子,然後捏上一小撮韭菜末,香味撲鼻。大荔的同州手撕面,制作時左手將面團高高托起,右手從面團下部把面撕成條,猶如飛龍入水,可長、可短、可厚,或寬或窄,光柔筋滑,臊子品種繁多,再吃個月牙餅,炒點頭肉,真是“爽”。好吃的面有很多很多,但大家還是愛吃家鄉的面。

說了這麼多面,其實吃面是一種飲食習慣,各地有各地的風味,也可能是故鄉情結吧。

一碗面會讓人吃著瓷實,吃著耐饑,一碗面還能吃出鄉情,吃出親情。有那麼一大碗牛肉拉面,香味撲鼻,時常會勾起我的回憶。

那一年,我上初一,母親因棉油中毒住進了華縣鐵路醫院,幾天沒見的我,星期六學校一放假,迫不及待的乘坐班車趕往醫院。父親和我守候在病床前,陪伴母親打吊針,等三瓶打完,用了大概150多分鐘。那一刻,我肚子已咕咕直響,父親就帶我們去吃牛肉拉面,我平生第一次聽說,也是第一次吃,讓我記憶猶新。面館位於華縣鐵路醫院的國道邊,門朝南,一間不起眼的門面,很簡陋。走進面館,一位中年婦女稱呼道。“哥、嫂子,來,裏面坐,我給你們剩湯,先喝碗面湯,面吃寬的,還是窄的,辣子香菜都要吧,有啥忌口…”我楞住了,那種熱情,讓我以為遇見我三媽了。緩過神後看到,拉面師傅熟練地把面團放在案板上抻長,然後兩手分別握住面團兩端往下稍一用力,面團打在案板上發出“砰砰”的聲音,同時面團變細變長了一些。師傅把面團對折,再握住面團兩端繼續甩……就這樣,隨著“砰砰”的響聲,面條上下飛舞,隨著拉面師傅熟練地甩面動作,粗粗的面團已經變成了無數根細細的拉面。拉面像頭發一樣,細細長長。拉面師傅把一端的面疙瘩摘掉,把拉面投入冒著白氣的沸騰的湯鍋中,不一會兒,面就出鍋了。灑上牛肉片、香菜、蔥,三碗美味的牛肉面端上來了。香氣四溢,色彩誘人,面白、湯黃、菜綠。面非常勁道,牛肉油而不膩,加上香噴噴的湯,讓人食欲大增。喝口湯,早已讓我無法停下來。“娃長身體,多吃點”母親將她碗裏的面給我挑了一半。“我不愛吃肉”父親將他碗裏的牛肉夾進我碗。“呼哧,呼哧……”一通猛吸,一大碗面一會兒就幹完了!當時,我感覺這些再正常不過了, “母親住院真好”,想法多麼的幼稚。如今,仔細回想,這吃的不是面,是親情,是父母大愛的體現。

這幅畫面,就這樣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裏。30多年過去了,我吃過各種面無數次,總是吃不出曾經的美味。每次路過華縣鐵路醫院,總能聞到那熟悉的牛肉拉面的味道,眼前總會浮現吃面的動人畫面。

是啊!綿綿鄉情讓我沈於對面的專註,一往情深。吃面鑄造了我關中人粗獷的性格,鑄造了我的黃土情結。

如今,疫情再次反撲,與其受邀朋友酒店用餐,不如響應國家號召,不聚餐……寫到這吧,“回家”,我摻面,讓媳婦給我搟一碗燃面,揪幾顆生蒜,再喝口湯,原湯化原食。

【作者簡介】筆名:一杯清茶,從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閑暇之余,愛好書法和文學,文筆流暢,樸實。曾在西部法制報、渭南日報、渭南文壇等媒體發表《黴黴饃》《早餐憶事》《故鄉的那片柿子林》《記憶中的那輛加重自行車》《夜雨茫茫耀警徽》《老周誇頭盔》《送傘》等作品。

【主編簡介】閔盼龍,中共黨員,從事媒體行業9年。2012年至2015年就職《渭南日報》,2016年至今就職《渭南青年網》,擔任內容總監、首席攝影。曾被共青團渭南市委、渭南市文明辦、渭南市青年聯合會評為渭南好青年。臨渭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理事,黃河文化傳承誌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