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鋸木材是什麼意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黃祎琦每天都會到工作室工作數小時,手工制作樂器。

黃祎琦和許碧蘭夫婦在三鄉開了一間名為箜篌匠的資料館。

“大弦似秋雁,聯聯度隴關;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語。”這是古人形容箜篌之音的詩句。而在三鄉,有一對夫妻,查閱了大量史料,成功復原了數十件箜篌,開了一間名為箜篌匠的資料館,將古箜篌重現於世人面前。就在今年7月,資料館的主人,82歲的工匠黃祎琦還被授予“2020年中國民族樂器十大制作師”稱號。

探究:樂器工匠復原古箜篌

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彈弦樂器,又稱撥弦樂器。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豎箜篌在唐代達到鼎盛,其後每個朝代均有改變,而原有豎箜篌式樣,只能在各地方的壁畫和浮雕上才能看到。

古代箜篌復原制作及演奏,是由“箜篌匠”黃祎琦和其夫人許碧蘭一手承擔。夫婦倆相識61年,結婚53年。黃祎琦1939年出生在香港,從事音樂教學、研究及樂器制作四十余年,1980年初認識中國音樂學院曹正教授,並得到《話說箜篌》一文,從此便對箜篌產生濃厚興趣。黃祎琦在香港原以研究西洋豎琴為主,這個基礎對復原唐箜篌起到了關鍵作用。

2007年,黃祎琦退休後攜夫人正式從香港到老家中山定居,開始了箜篌的復原制造及演奏研究。經過四年反復試驗和琢磨,終於在2011年成功制造出兩臺可演奏的古箜篌,他也被譽為重塑可演奏用(唐豎)箜篌中國第一人。其後又由許碧蘭進行箜篌的復原演奏研究。目前,黃祎琦制作有古豎箜篌、臥箜篌、鳳首箜篌、出土箜篌,都是根據壁畫和半實物制成的。

黃祎琦介紹,盛世箜篌是參照流行於唐代的豎箜篌殘件數據,以及高昌古都壁畫伎樂五人圖裏的箜篌圖像,通過研究唐代豎箜篌而重塑的箜篌。他還強調,這不是復制或復原,而是在原有結構和數據的基礎上,加上現代的因素、演奏習慣而重塑的箜篌,宜古宜今。

在手工制作之外,黃祎琦還在學術上和理論上下了不少功夫,到不同大學參加學術論壇。從2011年起,黃祎琦伉儷傾其所有,帶著古箜篌在廣東、廣西、沈陽、北京、上海、成都等地進行推廣。

困難:古箜篌資料幾乎空白

這間名為箜篌匠的資料館,位於三鄉巨龍文博園內。館內一樓,古色古香,陳列著黃祎琦復原制作的不同類型的箜篌,墻壁上掛著關於箜篌的介紹及解析資料,還有黃祎琦和許碧蘭復原箜篌路上的經歷。

黃祎琦夫婦坦言,復原一臺古箜篌有很大的難度,古箜篌的資料幾乎是空白。必須經過長時間琢磨,通過融會貫通再悟道升華。黃祎琦說,後人只能在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各式箜篌的圖樣,比如敦煌壁畫就有很多漢唐盛世的箜篌風采。箜篌圖像留存至今最多、最具體的是唐箜篌,雖然外觀有所不同,但結構和大小非常接近。

為了一個古箜篌大小的問題,黃祎琦就需要多番研究,甚至寫了一篇《探索唐箜篌》的文章,用殘件尚存的數據去分析和推算古箜篌的大小。黃祎琦土法上馬,只能結合來自日本的資料“箜篌數據圖”,猜想分析比對、按初步推算出原箜篌的數據進行臨摹新疆和敦煌壁畫圖片,摸索試制復原。

夫妻在廣州南沙小作坊的格局內試制復原第一臺中國(唐豎)箜篌的全過程,既無理論指導作業書,又乏實際工藝標準;既無合適的工裝設備,更缺完善的技術流程,連最起碼的生產圖紙都沒有。要分厘不差地有機組合起來,其難度確實很大。

堅守:82歲工匠依舊每天手作樂器

但對黃祎琦夫婦而言,箜篌不僅僅是一件樂器,也是一件美術工藝品,是美的表現,個性的升華,更是一項中國古文化。除了這一家資料館,夫妻倆在不遠處還租了另一間工作室,專門供黃祎琦手工制作箜篌,工作室內存放著制作箜篌的木頭、工具、圖紙等。雖已82歲,黃祎琦依舊每天都會到工作室工作數小時,一筆一劃,一搬一擡,一刀一刨,手工復原自己腦海中深思熟慮過的箜篌模樣。

黃祎琦夫婦因地制宜,在復制初期采用了美洲白松木、後期采用泡桐等木材,面板的皮面則用了羊皮,弦線用了樂器專用的羊腸線。經過精心打磨,刨、削、磨,銑、拉、鋸、錘等十八般武藝盡顯,他們按“畫”索驥而非按圖索驥,設計繪圖、木工、組裝、修飾、上漆、描花、上配件、調弦……每一個工序都不能一氣呵成,要分段分步驟進行。

這個充滿未知的過程中,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出現了,有的木料做到一半斷掉,弦的拉力稍計算不對就會斷弦,反復試音調音,工時不少於六至十個月,經歷多次失敗,以及無數次小修小改,反復裝拆調試,才能復原出一臺古箜篌。

傳承:期待集結箜篌資料出版流傳

豎箜篌以寬廣的音域、柔美清澈的音色,在中國古代音樂史上留下輝煌一筆。在歷史的長河裏,豎箜篌遭遇了盛極而衰的命運。在唐代達到鼎盛,後來漸漸式微,再到如今復原,實屬不易。

看到82歲的丈夫連續手作箜篌幾個小時,大汗淋漓,許碧蘭坦言,會心疼,也曾和丈夫說“是不是不要做了?”但黃袆琦卻認為樂器制作本就是個體創造,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創造力,以一己之長,挑戰人類心靈手巧的極限,縱然困難,依舊會選擇堅持做下去。他說復制出可以用於舞臺演奏的古豎箜篌是多年的願望。

今年7月,因在中國民族樂器制作事業中做出貢獻,黃祎琦還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制作專業委員會授予“2020年中國民族樂器十大制作師”稱號,這也給了夫妻更多的鼓勵。

夫妻倆將這些年對古箜篌收集的資料,撰寫的文章,整理的樂譜等,集結成冊。希望將這些成果以書籍的形式出版,更好地推廣古箜篌。8月28日,箜篌匠資料館將迎來開館一周年。黃祎琦介紹,屆時將有兩個最新復原制作的宋箜篌和敦煌一弦鳳首箜篌亮相,並將一弦鳳首箜篌形容為“昆山玉碎鳳凰叫”,還將有神秘嘉賓演奏宋箜篌。

采寫:南都記者 侯玉曉 劉賢沛

攝影:南都記者 吳進 譚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