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自己在扣活動的牙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

“取悅癥”不是病,但作為一種真實的心理困境存在現實中。

習慣於取悅別人,無法拒絕別人的要求,反復循環,就像玩貪吃蛇遊戲的過程——只要不“結束”,便永遠無法停止。

在取悅癥困境中,取悅癥者本人也有問題。當我們極度委屈自己取悅他人,常常帶著“希望得到同等回饋”的隱藏期待。這種期待的落空,往往讓取悅癥者陷入怨懟。如果想過得輕松一些,或許還是應該從自己開始改變。

以替他人操心為己任

和朋友出門吃飯,我想吃酸菜魚,而朋友想吃別的。我不由自主主動放棄酸菜魚,甚至沒有說出口,滿口認同她的提議,一起去吃了她想吃的食物。

事後,我還對當時的處事方法頗為慶幸。覺得如果我當時說我想吃酸菜魚,她大概以後不會和我出去了吧。

我害怕別人覺得我不好相處,不想跟我當朋友。所以我總是通過取悅別人,營造一種我跟她很投緣的假象。或許有點心機,但我真的害怕對方不喜歡我。

大魚小玉

我是遊戲機玩家,喜歡買實體盤。每次買了新盤,玩過後我都會叫來我的朋友和同事,把遊戲盤借給他們,但是不管他們玩多久,我都不敢主動討要。時間長了,借在外面的遊戲盤越來越多,我想要回來又不敢直接說,我不敢向人提要求。所以,我為了要回遊戲盤,還得想一個理由,避免對方聽到後會覺得被冒犯而不開心。我經常用的理由是,我其他朋友要玩了,玩完了記得還我。

ccw

有時候答應室友幫他打飯,十分害怕我帶回去的飯不合他胃口。

gq

身邊的人都不知道,我在跟他們講話時,都是特地面帶笑容,生怕他們覺得我兇而不高興。

圖|《花與愛麗絲》裏,少女扮鬼臉逗同伴開心

獸獸

說來可能有點好笑。生活中我是個“取悅癥”患者,我曾經做過一個夢,那個夢濃縮了我“取悅癥”發作時典型的心理活動。

我夢見自己在姥姥家裏,需要出門辦事,但是似乎客廳裏有其他人,這可能會打擾到其他人。

最後,我在四層樓高的窗臺上放下一根繩子,像攀巖一樣從四樓的窗戶偷偷摸摸爬下去。夢裏我做出這個決定是自然而然的,絲毫沒有糾結猶豫,仿佛本該如此。

從窗外往下爬的時候,我特別害怕,卻發現自己已經將自己置於險境了。

放棠

你快樂就好,苦我自己吃

每次和別人吵完架過後都會陷入焦慮。擔心對方不喜歡我,擔心對方去跟別人說我壞話帶著大家討厭我。因此不出半天,總會想辦法友好地跟對方對話,有時候是服軟道歉,有時候是請對方喝奶茶。想通過對方回復的語氣確認ta會不會討厭我,生怕對方以後覺得我不配跟ta當朋友。

對了,到這種時候,我已經忘了對方做了什麼事觸怒了我,才會跟ta吵起來。只要對方別覺得我自私可惡而疏遠我,對方錯沒錯已經無所謂了。

辛醜

和一個女孩談了一場沒有結果的戀愛。戀愛期間,她和她的前任出去看演出、牽手、接吻。為了能達到她的期望,做她的體貼好男友,我壓抑自己,將自己內心不滿的情緒埋藏在深處。

只有一次,我跟她說不要這樣做,哪怕我們分開之後你想做什麼都可以,現在尊重我好嗎?結果她仍然我行我素。

我不再責怪她,在心裏一直為她開脫,一邊說著“只要她開心,她做什麼都行”,一邊覺得自己真的好痛苦。這種感覺就像一座永遠失衡的天平,在我內心搖擺不停。

圖|《禁忌女孩》中,男孩向女孩祈求約定

匿名讀者

我對我的“取悅癥”很困擾。聊天的時候,我會不自覺地特別註意我對別人說話的的語氣。很多時候明明不想說話,卻因為對方回了一句話,我便要繼續回,還會為了調節氣氛故意發幾個好玩的表情包。

我的取悅癥,讓我不自覺地期望自己永遠是最後一個結束對話的人。如果結束對話之前,對方發來的話就一個“嗯,哦”之類的,我就會想,是不是自己哪句話沒說好讓對方生氣了?為什麼這麼冷淡呢?

然後過幾十秒,自己又會很生氣,覺得為什麼對方這麼不講禮貌,我發這麼多消息試圖愉悅氣氛,回復就兩個字。這種感覺真的非常折磨人。

太內耗了,每天光這樣的內心糾結,就能花費我70%的力氣。

Lin

理發師的推銷,對“取悅癥”患者來說簡直是災難。我上大學的時候,孤身一人北上讀書。雖然家裏給匯生活費,但我自己也在課余打工,平時省吃儉用。

一次獨自去參加一個活動,結束後偶然碰到一家看起來不錯的美發店。想著正好該理發了,於是進去了。理發師傅從見到我起,就開始一直拼命推銷當店的會員套餐。

當時我很清楚我不應該買他推銷的任何套餐,但我還是說不出拒絕的話,甚至連推說“再考慮看看”這樣的話都說不出口。

我心知肚明他說的只是客套和話術,很可能就是在拿我當傻子忽悠,結果最後還是去刷了卡,一下付掉五千來塊錢。你看,在“取悅癥”支配下,我寧願刷掉一邊打工一邊連吃幾個月包子省下來的錢,也不願對那個陌生人說出一個“不”字。

文刀

25歲迎來第一次戀愛。那個男生似乎有點摳,在餐廳裏只點青菜,我也會附和說好吃,約會為了避免花銷,全都在家裏進行。甚至在休息的時候陪著他一起聊工作,還特別違心地說這樣很開心。

任何感覺到他快要尷尬的時候,我都不動聲色地幫他找借口敷衍過去,內心則幫著他敷衍自己。

結果在最後,只換來一句“和你在一起的時間,常常會想起前女友”。

阿茍

初中的時候,我和朋友各買了一支按動圓珠筆,細細長長,圖案很漂亮,我們都很喜歡。但是,回到教室,朋友發現她買的那支筆沒辦法按動,我們才發現原來是筆裏少了彈簧,當時買的時候沒有仔細檢查。

怕她不開心,我把自己筆裏的彈簧取出來給她了。不想讓她有心理負擔,我謊稱自己有多的彈簧。其實我的筆已經不能按動了。

從小到大,發生過很多這樣類似的事情。每次,我都會感到開心和欣慰,因為成全和幫助了別人。雖然自己的東西再也不是完整的,徒留一些遺憾和懊惱。

只是擔心拒絕別人會給別人增加麻煩……這個問卷我已經反復打開10次了,刪了寫寫了刪。原因是,生怕麻煩編輯最後還要刪掉我的回答。

李松松

我意外懷孕了,因為怕男朋友知道了可能會覺得麻煩,所以自己去做了手術。手術和術後打針都是我一個人跑下來。當時感覺害怕不安,害怕父母知道,害怕男友知道,更令我恐懼的是手術過程。在手術臺上還沒打麻藥的時候,我的同事打電話給我,問我能不能參與年會節目排演。我沒拒絕,讓她等一下,半小時後找她。

做完手術後沒有休息,我打了兩天針就開始跳舞排舞了。

畢業召喚師

Ta們掙脫“取悅癥”的時刻

一次同事找我換班,確實有很重要的事換不了,我表示了歉意。後來發現同事自己上了,也沒啥負面情緒的時候。我發現我其實可以試著拒絕,本來就不是我自己的事情,別人也不會因為這種小事苛責我。

小小小小小江

發現很多時候是怕對方生氣,不高興,但其實人家可能並不在意。

莉莉

每次點外賣的時候,為了方便大家,我都會主動攬過來幫忙。點餐的時間往往因為選擇種類而漫長,加之手機被傳閱,讓我等待很久,難免心情會有點煩躁。更尷尬的是,一起點餐的人還不一定當時就給錢,事後去找人要錢的感覺,讓我覺得特別痛苦。

有一次,有一個女孩子說,一定要跟我們點不一樣的外賣。後來她的餐費也一直拖著沒還。大家紛紛開始吐槽她,連帶地提醒我,怎麼總是這樣。這讓我恍然大悟,原來大家都清楚這是她的錯,不會因此責備我,反而我一貫的遷就大家覺得不妥。那一刻,我決定改變自己。

b×5

我是被朋友點醒的。因為擔心媽媽和姐姐反對,我大學從選專業到畢業挑工作,選擇標準都建立在要讓她們開心、不會生氣的原則上。

一直以來期望取悅家人的我,在今年五一總算學會了合理的拒絕。

五一前,我已經安排好假期行程。媽媽突然跟我說,在老家給我安排了相親,讓我回去。我告訴她有別的事,不敢直接說不想去,只說不一定能到場。但母親喋喋不休,從早上7點信到晚上十一點半一直用信息勸說我回去。

我決定妥協,跟媽媽說應該可以回去,第二天告訴她具體時間。但媽媽不依不饒,說各種狠話比我答應3號前一定要到家。

我找朋友傾訴。她好奇為什麼母親態度這麼強硬。我告訴她,聽說是因為對方專門從外地趕回去相親。

朋友說,感覺我的媽媽為了取悅外人,逼迫家裏人。我恍然大悟,這不也是我昨晚上煩躁,生氣的源頭麼?我不想駁親戚的面子,不想讓媽媽生氣,但是也不想破壞自己的五一計劃,所以才會搖擺不定。

朋友走後,我思考良久,查閱了各種關於討好型人格、取悅癥的資料。第二天早上醒來,看到媽媽給我發了大段文字,我沒有回復。堂姐發消息問我:你媽媽說你三號回家,具體什麼時間?我想了想,斟酌了語句,告訴堂姐我早有別的安排,三號回家只是我媽的一面之詞,最後感謝她對我上心。

AKI

機緣巧合去聽了一堂溝通心理學的課,老師說了一句話點醒了我:不是所有問題都可以用溝通解決,當你覺得“走投無路”的時候,其實還有一條路,那就是“放下”。So,let it go。不用擔心被討厭。只要我們保持善念,做好自己,其他自有評判。

圖|《小婦人》,堅持“做自己”的喬

Mimo

家庭環境讓我從小變成了一個“好孩子”:不打架,不逃課,完全服從父母的安排。為了維持周遭人眼裏“良好家教”的形象,我對任何人都友善,從不拒絕他人的請求,傾聽並采納所有人的看法。

到了工作的年紀,“取悅”失效了。當我拼了命趕在deadline前完成工作後,同事毫無顧忌地分出他分內的工作請我幫忙完成,我雖然覺得這個要求有點越界,還是答應幫忙了。但是一次我無法順利完成工作而求助已完成工作的同事時,他卻很明確地告訴我“不”然後按時下班。

我曾安慰自己“別人也有自己的生活”,但主管對我訓話時,同事們淡漠的表情讓我意識到了,當我“取悅”他們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感激”,而這份“感激”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流逝,在這之後我們只會是普通的同事。

最終,我的年度績效被打了折扣,我試圖“取悅”的同事憑借滿績效拿到了雙倍年終獎。或許是嫉妒,或許是失望,我離開了公司。

換了工作的我,上級是個與我年紀差不多的姐姐。她說,工作中,你唯一需要“取悅”的是KPI。完成工作到點下班不會讓你的KPI變壞,與同事的“好關系”也不會讓你的KPI變好。當你什麼都得不到時,你“取悅”的意義又是什麼呢?你可以對所有人友善,但要註意不要讓人認為這是你的“軟弱”。聽完她的一番話,我受益匪淺。

我開始做出改變。生活中,我還是那個笑盈盈的我。工作中,我收回了自己的“職業假笑”,學會了“拒絕”。我發現這對我的職業生涯沒產生任何負面影響,內心卻比以往平和。

心葉

- END -

本期策劃 | 劉雨萱

編輯 | 溫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