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孕婦夢見大馬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作者張明明,清華大學哲學博士,此連載《哲學十二釵》系另類哲學家傳記,可供我等爬字無趣時吃瓜解悶。

如果各位像我一樣曾悲催地準備過GRE,那麼一定會對這麼個拉丁文詞匯記憶猶新:“annusmirabilis”,它的意思是“奇跡年”。

史學上稱1905年為奇跡年。這一年,有一位長得像猴子的猶太青年發表了5篇論文,盡管這些論文後來推動了人類世界科學,哲學研究事業跑步式地向前發展。可在當時,這些論文的發表卻猶如石沈大海,毫無波瀾。多年後,這位猶太青年終於獲得了炸藥獎物理學獎,開始實至名歸,揚名立萬,連史學界也主動向他示好,以他的名字命名了1905年。

同樣,在1905年,另外一位猶太學者發表了3篇論文,本來指望著拿點論文稿費,回家討老婆歡心的這位苦逼猶太醫生打死都沒想到,他的論文在當時保守的德語學術界排山又倒海,男女老少群起攻之:“下流胚”、“色情狂”、“登徒子”。他開始成為最不受歡迎的人,用來養家糊口的私人診所也備受連累一時間門可羅雀。然而,多少年後,他也同樣一不小心淪為名人,一臉青春痘的青年們都喜歡色迷迷地討論他的理論,他的書成為了暢銷書幾乎人手一本。

你猜的沒錯,第一位猶太青年名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第二位就是本文的男豬腳: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1905年發表的那三篇論文分別是:《多拉的分析》、《玩笑及其與無意識的關系》、《性學三論》。又過了很多年,這兩位已經在學術圈把握了話語張牙舞爪權呲牙咧嘴的猶太大牛在柏林親切見了個面,談話內容可以摘要為:《那些年,我們一起寫過的paper》。

以上兩個案例告訴大家一個不爭的事實:人們總喜歡仰視膜拜熠熠發光的英雄,可卻從未思考如何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星識英雄於未顯之時。

開門見山,弗洛伊德是個居家好男人,盡管他的研究內容開放又前沿,盡管他著作中“性變態”、“性衝動”、“性倒錯”之類的詞匯高頻度出現,但這並不能證明弗洛伊德就是個色老頭色情狂性變態。弗洛伊德是個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好男人:在最好的年齡談了一次戀愛,結了一次婚,娶了一個老婆,一輩子琴瑟和鳴鶼鰈情深。雖說他的女學生中不乏香艷之流,比方說尼采同學一輩子的香飄飄優樂美:莎樂美同學,就是弗洛伊德的美女弟子。可盡管如此,師生之間也從未有半點花邊新聞傳出來。然而,這世道總是如此荒謬,理論的懷疑批判總會上升到人格的懷疑批判,輿論放不過弗洛伊德,詆毀之詞不絕於耳。為證明自己,苦逼的弗洛伊德不得不放下男子漢的尊嚴,他自曝短處:“哥不是色情狂,哥從41歲開始就停止了滾床單,有木有有木有!”

苦逼醫科生弗洛伊德最有名的一本書叫做《夢的解析》,寫完這本書時,弗洛伊德意氣風發揮斥方遒,在扉頁上用維吉爾的詩題詞:“假如哥不能上撼天堂,哥將下震地獄”。可憐的弗洛伊德打死都沒想到,天堂地獄他到底沒夠著,唯一撼動的卻是自己個了,因為這本書花了8年才賣了不到600本。這都怨當時的圖書編輯不諳市場之道,要是打上個“周公解夢,預知未來”的小廣告,怎麼也不至於落個如此慘淡的下場。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是一個龐大的理論體系,我可以為大家簡單概括為四部分:無意識理論、夢的理論、性本能理論與人格理論。其中,無意識理論是弗洛伊德所有理論的出發點。在無意識理論的基礎上,弗氏又建立了夢的理論、性本能理論以及人格理論。在弗洛伊德看來,人的意識包含了兩大類:意識與無意識。意識就是能為大家所認知的觀念的集合體;而無意識潛伏在意識之下,不為人所知。無意識又可分解為:能轉化為意識的前意識,壓抑很深不能轉化為意識的無意識(也叫潛意識)。弗羅伊德曾打比方說,人的全部心理活動猶如冰山,那些顯現出來的意識無非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無意識才是藏匿在水下冰山的絕對構成。無意識是人類行為背後真正的推動力!

關於意識,前意識,潛意識三者的關系,弗洛伊德有個生動的比喻:

人的心理活動就是一座三層小樓。樓頂住著意識先生們,他們溫文爾雅高尚有道德;他下面住著前意識們,這些人比較安靜守禮。在樓梯中間有一位警察站崗,但是警察叔叔對前意識們比較nice,他們可以經常上樓拜訪意識先生們。住在最底一層一天嘰嘰喳喳,騷亂不休,文化程度比較低的就是潛意識們,他們每天都企圖逃過警察叔叔的監控,溜到樓上打擾意識先生。這群狡猾的潛意識們要麼偽裝自己,把自己打扮成前意識,要麼就當夜晚來臨,警察叔叔睡著了,他們就躡手躡腳偷偷溜了上去。

潛意識的夜間作案其實就是人類的夢。

弗洛伊德解釋到:“夢,不是空穴來風,不是毫無意義和荒謬的;也不是像有人所說的一部分意識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乍醒的產物。夢,完全是有意義的精神現象;實際上,是夢者願望的達成;它可以算是一種清醒狀態精神活動的延續。”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夢,那就是:夢是這群潛意識們願望的衝動,夢的本質就是願望的達成!

當然,這種願望的達成不是那麼地大馬金刀直截了當,它有可能經過多層扭曲,又偽裝地面目全非。所以你的夢面(manifestcontent)大多是隱秘晦澀、支離破碎、毫無邏輯,但經過福爾摩斯似地抽絲剝繭偵探一番,你的夢底(latentconten)正是你那被壓抑的潛意識的真實釋放。將夢底變成夢面,會經過凝縮(condensation)、移位(displacement)、象征(symbolization)、退行(regression)等造夢工作,這些夢工場的工作大膽新穎,令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於是,你發現你那五花八門夢面與真實的夢底總是南轅北轍大相徑庭著。

弗洛伊德的弟子榮格曾說過:“凡是掌握精神分析學知識的人,無異於享受著天堂般的生活。”懂了弗氏夢的理論,你就突然發現所謂的周公解夢,盡管是偽科學,但是它有著一定的科學成分。比方說“夢是反的”這句老生常談,我就可以給大家做個弗洛伊德式地解讀:晚上你做了一個噩夢,結果發現第二天你卻吉星高照紅鸞星動,於是你說:看吧,夢是反的!其實在潛意識裏,你對第二天發生的那些事情過分看重過分憂慮,於是焦慮的潛意識夜間溜進意識層裏行兇作案,成為噩夢。但正因為你在現實中的小心翼翼謹言慎行,這些事情可能才真正成功於是才有了吉星高照紅鸞星動。再比如晚上你夢到自己金榜題名洞房花燭,起來才發現自己夢裏不知身是客一響貪歡,你失望:看吧,又是一場黃粱美夢南柯一夢,夢是反的!其實,你是如此渴望成功渴望出人頭地,而現實又殘酷如碉堡,你很難攻下。於是,你渴望成功的願望在夢中得到實現,但在現實裏你依舊是盧瑟悲傷依舊逆流成河。

也許你會問,既然潛意識的作用如此之大,那麼人類的潛意識來自於哪兒?弗氏繼續回答:性本能是潛意識的動力來源。性本能就是力比多(Libido),它是一種性衝動的機能,是對快感肆無忌憚追求的一種驅動力。性本能並不僅僅是生殖意思上的性。比方說,嬰兒幼時對母親乳頭深深依戀,這種性本能,在嬰兒長大成人後,可能就轉化為抽煙,酗酒等行為,這種行為延續了嬰兒在口欲中得到的快感。力比多就像人餓了要覓食兒渴了要喝水一樣,是一種本能。在無意識的眾多本能中,力比多這種性本能起著主導作用。因為力比多,就有了“俄狄甫斯情節”(戀母情結),有了“伊拉克特拉情結”(戀父情節),這都是性本能到了青春期,以親屬為對象,來發泄力比多。

弗洛伊德到了晚年,在無意識理論基礎上又提出了“人格三結構”即“本我、自我、超我”理論。“本我”以追求快樂為目的,是力比多的大量儲存器。它原始簡單,無理性無道德;“自我”代表理性與常識,它來源於本我,又作用於本我,試圖用現實原則來代替快樂原則引導本我。弗洛伊德說本我是馬,提供能量;自我是騎手,駕馭著馬引導馬發揮能量跑向正確的方向。“超我”是道德化、理想化的自我,是自我的高級部分。如果說“超我”是天使,那“本我”就是魔鬼,而“自我”處在良心與欲望之間。還有個很可愛的說法:“超我”是唐僧,“本我”是八戒,“自我”是沙僧。

曾經聽過一個關於馬克思與弗洛伊德的黃色段子:“馬克思與弗洛伊德都解放了人的下巴,一個是上面的,一個是下面的”。編笑話的人顯然了解馬克思與弗洛伊德的理論,但又淺嘗輒止。馬克思的理論不是解決吃飯問題,弗洛伊德的理論也不是主張性解放。在馬克思看來,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前進的推動力,而在弗洛伊德看來,性本能(即力比多)是人類社會前進的推動力。

我最喜歡的兩個哲學家其實就是馬克思和弗洛伊德。他倆的共同點很多:一都死了;二都是猶太男人;三後世對其的評價都毀譽參半。

可謂石頭與鮮花齊飛,唾罵共喝彩一色。當然,如果你學哲學已學到到心明眼亮,你就會輕易發現,哪位哲學家的理論對現實影響最大,他的追隨者和詆毀者就成比例上升。這就是為嘛兒有的哲學家外行都不知道是誰,內行也不過寫paper時引用下;而有的哲學家卻引來無數的反對者寫無數的文章試圖攻擊他,但他永遠比他的攻擊者們都偉大。所以,馬克思在我眼中是英雄,在他人眼裏可能是妖魔。同樣,有人認為弗洛伊德是科學大師,有人認為他是江湖庸醫。畢竟Freud(弗洛伊德)離Fraud(騙子)也只是一字之隔。

因為馬克思,我看清了社會和歷史,因為弗洛伊德,我看清了人的意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雖然不是玄之又玄的讀心術,但掌握了它,無論本質藏得再深扭曲得再厲害,你都能輕松把握。於是你知道了:那些高傲的家夥內心其實是自卑的;那些打著開玩笑的旗子說出來的話裏,其實都是有真實的成分的;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口誤,其實你內心深處是希望這樣的。

因為弗洛伊德,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認識這群哲學家:薩特成名後風流成性,那是因為他小時候曾被妹紙們深深鄙視過,自卑心作祟他亟需證明自己個;叔本華厭惡女人甚至打罵女人,那是因為他爹自殺,他媽又是個強勢自私的女強人,喜歡尋歡作樂且一輩子對叔本華挖苦打擊慣了;尼采說見女人要帶上鞭子,這娃兒從小生活在聒噪的女人堆裏,對女人他想靠近又充滿恐懼。

因為弗洛伊德,我們甚至可以弗洛伊德一下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晚年對名利異常地熱衷,那是因為他年輕時家庭負擔過重,書賣不出去,理論界又不承認他,他窮怕啦!

弗洛伊德之後,文學界哲學界藝術界刮起一陣精神分析之風。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就是弗洛伊德的忠實粉絲,他的畫中充滿著弗洛伊德夢式的囈語。2010年,導演諾蘭拍了一部名為《Inception》(《盜夢空間》)的電影。這部大膽荒誕但又構思精致,推理縝密,充滿視覺美感的科幻片看得我小宇宙蹭蹭爆發,倘若我有天失業在家,我定要當編劇為我們這個講究現實的國家寫點充滿哲學思考味道的科幻劇本,或者寫個哲學版《生活大爆炸》。《Inception》的理論支撐點其實就是弗洛伊德的意識前意識潛意識理論,以及夢的形成理論。因為意識前意識潛意識,就有了片中的多重夢境,當萊昂納多扮演的盜夢人Cobb試圖進入目標人物的夢境時,根據弗洛伊德“夢的防禦”機制,潛意識要保護自己,於是有了片中激烈的打鬥槍戰場景。

其實,你我應該慶幸,我們都還年輕,世間七苦之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我們未曾全部遭遇,到目前為止最大的不幸也無非是失戀掛科木有妹紙。

人生這條路越往前走,我們的大腦就會產生愈多折射現實的意識,也就會產生愈多我們本想隱藏卻欲蓋彌彰的潛意識。心理嚴重負荷,步履愈發蹣跚。所以,就讓這條路走得輕松些吧。

當你遭遇不幸,總會有熱心腸的人千篇一律地安慰:“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可說著容易做著難,何況有些坎兒真得高似珠穆朗瑪。所以,《Inception》之後,且當人生是多層夢境吧,結束這個夢境,下一層夢境裏你我照樣全血復活精神煥發。連加菲貓小朋友都知道“夢想決定現實,我要多睡一會啦”所以,洗洗睡吧。

這個系列是很多年以前在人人網讀到的,當時喜歡,就存了下來,中間幾篇關於犬儒學派、波伏娃、薩特、漢娜·阿倫特的,由於尺度等原因,無法發布在平臺上。張明明博士目前已將哲學貼集結成冊,出版為《不瘋魔,不哲學》,喜歡的可以支持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