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上香的碗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澎湃問吧

古時宴席“綠酒一杯歌一遍”,今日已不再有歌舞助興的隆重感,但仍有不少傳統禮儀保留至今。進餐時“食不語”,夾菜時“毋固獲”,喝湯時“毋流歠(chuò)”。盡管對於不少人來說,這些名稱聽之陌生,但其實作為習慣早已不知不覺中被實踐了很久。而這也正是中國式禮儀文化的美妙:潤物細無聲,成為每個人由內而外的修養。澎湃問吧邀請資深禮儀專家海英,一起聊聊與人相處背後的禮儀文化。

澎友提問

@哈爾:中國有哪些傳統餐桌禮儀?宴請長輩、朋友聚會、商務宴請時有哪些註意事項?

嘉賓解答

海英:在今天,宴請是我們社交活動中經常會遇到的,了解一下宴會禮儀是必要的。雖然進餐原本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但我們中國人對待“吃”不僅講究興致,有水平,還要有修養,因為吃飯進餐,有時候就像是一面鏡子,能夠折射出一個人的全部品質和內涵深度。

第一:進餐講究“食不語”。說的是我們進餐時,不是不能與他人說話交流,而是忌邊吃飯,邊長時間高談闊論或者大笑,因為這樣很容易嗆著,還影響他人進餐。更不能邊嚼著食物,邊對著他人說話,應該先咽下口中食物,再說話回應。

第二:夾菜時“毋固獲”,也就是說,不要專揀自己喜歡吃的那道菜往自己餐盤夾,要考慮到其他人也要享用。

第三:“毋刺齒”,吃飯時,毫不顧忌周圍人的感受,當眾剔牙,是失禮行為。實在需要剔牙,我們應該一手剔牙,一手作遮掩。不過,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洗手間處理。

第四:“毋流歠”,喝湯要小心,忌諱大口大口喝得滿嘴流淌,或者喝湯發出聲音。比如吃面條,盡量不吸吮,不出聲音。

第五:“毋咤食”,進食的時候,不要嘖嘖出聲或砸吧嘴。不要大口把飯菜塞進嘴裏,鼓著腮幫子吃飯。做到輕閉嘴唇、細嚼慢咽才是最好的吃相。就餐過程中,如果遇到咳嗽或打噴嚏時,來不及避開,記得要以手掩嘴,側身打噴嚏,不可對著餐桌或他人。

第六:禮貌使用筷子。其中之一,在就餐過程中,主人即使自己吃飽了,最好不要隨即架筷,不要先停筷。這一舉動,有催促快吃之嫌,對那些沒有吃飽的客人來說,見到主人停了筷,也會匆匆放下筷子不再吃了。所以,一定要等客人吃完,主人方可停下用餐。同時,手裏的筷子,不可東指西點,忌諱以筷指人,用筷擊碗,以筷當刀來挑撥食物、胡亂扒菜、用嘴舔筷等等,都屬不禮貌行為。另外,忌諱把筷子豎插在盛有食物的碗裏,因為這個造型就像“當眾上香”,傳統習俗是十分忌諱的。

第七:飲酒禮儀。別人敬酒時,我們應該停下筷子舉杯回應,微微點頭以示敬意。尤其是與尊長、嘉賓碰杯,自己的杯口飲略低於對方的杯口。最主要的,就是在宴會上,飲酒要懂節制,不可過量,更不強人飲酒。那種借著酒勁兒,胡言亂語,失言失態的行為,很容易讓人心生厭煩。

唐宴飲壁畫

第八:勸食有禮。就餐過程中,客人往往出於禮貌,一般都會克制飲食,作為主人一方若要主動勸食,建議點到為止,不可對客人行“強讓”之禮。尤其是主動為客人夾菜舀湯,一定要用公筷公勺,講衛生又有禮貌。相反,作為客人,如果面對一桌子菜肴,不好吃或不合自己的口味,出於禮貌,多少也要夾取一些,不能一口不吃。如果遇到主人為自己夾菜,正好又是你不喜歡吃的,也不要當場拒絕,應該有禮貌地先接受下來,並表示感謝,然後象征性地吃上幾口。如果實在吃不完,也沒關系,把不吃的菜,放在餐盤邊上就可以了,不算失禮。

第九:餐盤、餐巾的使用。夾菜時,一次不能夾太多的菜堆放在盤裏。另一個作用是盛放食物殘渣,有的人常有一個不好的習慣,把食物殘渣直接吐在臺布或地上,這是十分失禮的。另外,就餐前,服務生遞送過來的濕毛巾,用來擦手的,餐巾也是用來擦拭嘴角或以防不小心湯汁滴在衣服上起遮擋作用的,不可以替代毛巾來擦臉、擦脖子或擦汗。

關於古為今用的傳統禮儀,你還有哪些問題和思考?歡迎到澎湃問吧提問,或留言一起討論!

責任編輯:鞠文韜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