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漲洪水抓黃鱔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作為“國民美食”,辣條承載了無數90後、00後,甚至是10後的童年回憶。

童年時期,要是有人願意把手中的辣條分你一根,毫無疑問,那肯定是你最好的朋友。

今年5月份,衛龍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即我們熟知的衛龍辣條,正式向香港股市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估值超過500億。消息一出,吃瓜群眾都驚呆了。

或許有人覺得,上市公司市值千億的比比皆是,500億不算多。

其實,這是一種錯覺,以房地產為例,一套房子動輒賣百萬甚至千萬的行業,市值超過500億的企業也就那麼幾家。

那麼5毛錢一包的辣條,能達到這樣的業績,簡直是奇跡中的奇跡了。

衛龍辣條名聲在外,但創始人劉衛平卻極為低調。作為窮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劉衛平深知“裏子”遠比“面子”重要,發達之後,他仍一如既往地保持調,網上也鮮有他的信息。

那麼這個中國的“辣條大王”,他是如何將看似不起眼的辣條做成市值超500億的公司?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到辣條行業的商人,到底是辣條成就了他,還是他“成就”了辣條?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978年,劉衛平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由於自幼家裏貧困,懂事的劉衛平從小便扛起生活的重擔,走街串巷幫家裏賣醬幹。

醬幹是平江縣的傳統美食,制作簡單,幾乎沒有門檻。雖然當地吃醬幹的人多,但賣醬幹的也不少,所以,劉衛平賣醬幹也就補貼家用,無法改變家裏貧窮的局面。

作為家裏的男丁,劉衛平一直希望能夠通過努力改變命運,幫助家裏過上更好的生活。

1997年,懷著對外來的憧憬,沒考上大學的劉衛平離開平江,進入廣東的一家工廠打工。

工廠的機械化生產讓從湖南小山村走出來的劉衛平大開眼界,望著像士兵一樣,效率極高的生產機器,年少的劉衛平心想,要是用機器來做醬幹,那速度得多快呀!

廣東工廠的見聞,讓劉衛平見識到了“科技”的力量,因為這段經歷,在後來的創業過程中,劉衛平從不吝嗇對設備的投入,只要條件允許,他一定會選擇購買最好最先進的生產線。

1998年,一場特大洪水席卷中國,受此影響,劉衛平老家平江縣的農產品價格攀升,制作醬幹的人因為買不起大豆,嘗試用小麥代替,竟歪打正著,做出了一種全新的美食:辣條。

剛開始,平江人把這種用面粉做出的美食叫“面筋”,也有人因為其味道麻辣,直接叫“麻辣”,簡單粗暴。

有趣的是,這種美食傳到河南後,當地人因為其形狀以條狀為主,且口味麻辣,便給它取了“辣條”這個霸氣的新名字。

就這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同樣的一種產品,南方人叫面筋,而北方人卻叫它辣條。

2007年,隨著行業整頓以及行業標準的出臺,這種誕生於湖南,在河南發揚光大的美食,逐漸統一了“辣條”的叫法,走向市場。

也正是那一年,從廣州回老家平江縣過年的劉衛平驚訝地發現,這種叫被稱為辣條的美食竟然比醬幹還受歡迎。

品嘗了之後,劉衛平覺得,辣條遠非好吃可以形容,應該說是令人欲罷不能。

當時,平江縣已經有一些企業開始專門從事辣條的生產,生意也還不錯,劉衛平意識到這是一門很好的生意,於是他便開始學習制作辣條。

因為家裏就是做醬幹,而辣條的制作方法又與之類似,因此劉衛平很快就掌握了制作方法。

劉衛平發現,平江從事辣條生產的企業太多,競爭激烈。

於是,經過考察研究, 1999年8月4日,劉衛平帶著打工和從親戚借來的錢,從平江出發,幾經輾轉,只身來到漯河創業。

當時,劉衛平也不確定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選擇漯河的理由也很簡單,劉衛平說:“作為辣味食品的發源地,好多平江人在西安和洛陽創業,所以我把方向選在了北方。我找來一幅地圖,沿著主幹線劃了一下,圈定了鄭州和漯河,而之所以選擇漯河,是聽說那邊有個雙匯”。

這個略顯“隨意”的決定,若幹年後帶動了漯河乃至河南的辣條產業發展,也正是從漯河開始,劉衛平仿佛開掛似的,從無到有,一路把企業做成上市公司,把自己變成億萬富豪。

創業並不容易,食品行業的創業更是難上加難。

剛到漯河,由於資金有限,劉衛平只能租個小門面進行辣條生產。購買原材料、制作辣面筋以及銷售,整個環節都由他自己一人承擔。

好在劉衛平因為從小幫家裏賣醬幹,有經驗,又能吃苦,加上辣條如此美味,在漯河非常受歡迎,因此在漯河賣了兩年辣條,劉衛平便站穩了腳跟。

2001年,劉衛平在漯河經濟開發區辦了一家名叫平平的食品加工廠。也正是這時候,有了資本的劉衛平花高價采購了設備,進行機械化生產。

同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劉衛平在漯河街邊吃到當地一位老太太做的牛面筋,他發現,這種美食比他生產的辣面筋更加的筋道,口感更佳,於是他從中找到靈感,結合牛面筋的做法,制作出真正意義上的辣條。

老太太賣了大半輩子的牛面筋,來來往往的顧客不計其數,唯有劉衛平把握住了成就辣條美食的機會,或許,這就是古人常說的:“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當然,探索的過程並沒有想象中的簡單,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失敗,劉衛平最終才掌握鱔魚條、焦糖、辣椒面和面粉的比例。

從此之後,掌握辣條制作秘方的劉衛平漸漸與同行拉開差距,脫穎而出。

2003年,隨著企業越做越大,劉衛平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他開始考慮給自己的辣條取名。衛衛辣條?平平辣條?還不夠霸氣,劉衛平想得腦袋都快炸了。

一日,閑來無事的劉衛平陪孩子去電影院看成龍主演的動作劇情片《新警察故事》,看著看著,他靈機一動,為何不把自己的名字與成龍的名字結合起來,作為辣條的商標呢?於是,婦孺皆知的衛龍辣條就此誕生。

有了核心配方和商標之後,衛龍辣條生產規模迅速擴大,相繼在漯河之外的駐馬店、扶溝等地新建生產基地,2009年,衛龍被評為河南省著名品牌。

在衛龍辣條不斷發力的過程中,其它食品生產企業和從業人員紛紛加入辣條生產行業列。

因為制作簡單、門檻低,許多小企業一臺機器,三兩個員工就能生產出“美味”又廉價的辣條。

一時之間,全國各地湧現出數萬家辣條生產企業,高峰時期,僅河南就有4千多家從事辣條生產的企業。

在辣條企業遍地開花的同時,食品安全問題也漸漸暴露出來。手工作坊、三無產品、違規使用安賽蜜、糖精納、甜蜜素等添加劑屢見不鮮。

食品安全問題導致辣條被貼上垃圾食品的標簽,辣條行業整治迫在眉睫。

2007年到2015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和河南等地方政府相繼出臺監管措施和制作標準。

作為行業龍頭,衛龍辣條受到的影響自然也不小。2009年,銷量下滑,利潤減少之後,有人便勸劉衛平削減成本,應對危機。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劉衛平卻反其道而行之,加大資金投入。

除了升級生產設備,提高食品安全,2010年,劉衛平還不惜花重金請聘請明星代言,重磅推出“衛龍”經典系列。

明星代言效應很快便顯現,隨著衛龍辣條知名度的提升,那些想吃辣條又擔心食品安全的吃貨在做出消費決定是更願意選擇衛龍辣條,衛龍的品牌效應初步形成。

食品危機讓劉衛平意識到,單一的辣條產品“不保險”,而且隨著企業的擴大,多元化的產品是必然的選擇,因此,劉衛平決定進軍豆制品行業。

2012年,“親嘴豆幹”等豆制品推出之後,嘗到明星代言效應的衛龍邀請人氣女明星楊冪為其代言。

事實證明劉衛平多元化的經營理念是正確的,根據衛龍2020年年報顯示,其面制品占企業營收比的65.30%,余下的收入則來自豆制品及蔬菜制品。

2020年,當整個辣條行業的規模超過700億元時,衛龍的收入高達41.2億元,利潤為15.67億元,毛利率高達38%,是當之無愧的“辣條一哥”。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縱觀劉衛平的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發現,不管從事什麼行業,做什麼樣的工作,只要把事情做到極致,哪怕是5毛錢一包的辣條,也能做成500億的公司。

或許,年輕時為生計四處賣醬幹的劉衛平也曾抱怨過,認為生存艱難,但如今,對於劉衛平而言,這無疑是最好的時代。

. END .

本文作者:江湖笑笑生

責任編輯:青草

終審:藍橙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自稱是孫子後裔,10分鐘賺450億美金,孫正義的商業秘籍是什麼?

第一個和美國打官司贏了的中國企業,曹德旺和福耀玻璃,牛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