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周公解夢大全查詢夢見買草莓的詞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文/劉玉濤

年味,約定俗成的年俗味道。過年是傳統,年味也該從傳統中尋找,找回濃濃的年味重在傳統文化傳承。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說: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

年俗裏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風情。年俗裏飽含著人們對吉祥如意的向往,對和諧美滿的渴望,對至善至美的執著追求。無論習俗和傳統怎樣變遷,年味守歲,依然是讓人最眷戀的味道。

1

1983年的豬年春節,我考入煙臺藝術院校,回家過年的第一個春節。這一年,終於做了一套羨慕己久的“將軍呢”新西服,著實揚眉吐氣,再不用穿舊衣服過年了。大年三十日下午四點,把家譜掛在堂屋東墻上,兩邊是一幅紅底黑字對聯“天高地遠祖宗德,山重海深父母恩”。母親把天不亮就用小米撈好的“聖飯”放在床中間,靠著家譜一疊紙的距離,青花瓷碗裏山尖狀的小米“聖飯”上有大紅棗,正中平行插上三雙紅色筷子,擺上小點心盤和大水果盤各五個布置好。大哥和我拿著父母親準備好的香燭、紙稞、紙元寶、散紙等祭祀用品,前去祭祖請神。回家後,點上一對金字紅燭,香爐上,上三柱香,焚香燒紙,開始祭祀祖先過年。

多年來,從兒時記憶中,對於母親的信奉,也只能遵從,替母親做好,也是一種孝順。寒冬臘月,家裏都結了冰,母親著急收拾衛生,穿著單鞋和秋褲,晚飯後,三番五次用拖把拖幹凈地面,把缸裏的水放滿,從廂房內,把煤塊、玉米棒引火草都拿回家,準備妥當,初一早晨好煮餃子。又從櫃裏找出來父親過年穿的黑色粗呢子大衣、大頭鞋、炕上鋪的毛毯,準備初一早晨好換上。對於父母親這一代人,子孫滿堂一起過年,共享天倫之樂,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

父母親家一臺淄博產的“雙喜”牌14英寸黑白電視機,是父親與村裏三人一起共同創辦了第一家村辦(專供電視機線路板加工制作生產)企業“龍口市線路板廠”,利用跑“供銷”掙的錢買來,算是全村第一臺黑白電視機。當子夜時鐘敲響12點30分,這一刻,我和父親看完了1983年有史以來第一屆豬年春晚,之後,又陪著父親就著炒花生,喝了父子倆人生的第一次白酒。父親高興的說:“曙光,你今年考上學了,我和您媽都很高興,一定要好好學,將來能出人頭地,光宗耀族……”父親的話,讓我下定決心,有了砥礪前行的動力。

1983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是中央電視臺第一屆豬年春晚,也是中國電視節目的一個裏程碑。從此,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成為了電視觀眾歡度春節的一個重要形式,成為了老百姓每年除夕夜的視聽盛宴,更成了全世界華人的年夜飯。

2

1993年的雞年春節,兒子剛一歲。父親或許因為有了第二個孫子的緣故,過年重新買了一臺福州產“福日麗”彩色21英寸電視機。父親打電話問我什麼時間回來,我說臘月廿八放假回家。父親就從廿五日開始生爐子燒炕,生怕把孫子凍感冒了。我回家後,急忙給父母親把過年需要做得菜蒸好,把打好的“凍”、蒸好的“排骨”和“雞”盛在鋁盆裏,蓋好蓋放到東過道屋裏。父母親特別喜歡吃我做的菜,每年的春節年前年後,都是我上竈炒菜,妻子幫廚,讓父母親及家人辛苦了一年後,吃著可口的過年飯菜,有一種心滿意足的感覺。

大年三十日下午四點多,母親讓我從西屋祖傳的方匣內,請下家譜掛於堂屋東墻上,這一年家譜從大換小的更精致了。母親上供的盤換成了八寸鑲嵌花邊圓瓷盤,供品也講究了許多。大哥和我,還有侄子一起拿著父母親準備好的祭祀用品上墳請神回家過年。回來後,看著母親忙完了,從櫃裏找出父親過年穿的“小鴨”牌羽絨服,還有新西褲、黑色皮鞋,放在炕頭上。找出來新床單鋪到炕上,窗簾掛上。窗臺上,擺好了壓歲的魚、餅、聖蟲,蔥、桃樹枝放在窗戶邊上。母親一次性又準備好了,初一早晨拜年用的瓜子、花生、糖塊、蘋果、桔子、山楂等盛在花紙糊的八角楞盒子裏,放到櫃頂和“天壇”方桌上。

子夜,時鐘12點40分,聽著李谷一演唱的《難忘今宵》歌曲,又看完了雞年春晚,我和父親準備了“凍”還有其它小菜,父親興奮地說:“曙光,你成家立業了,也有了兒子,一定要好好把兢兢培養的更加出色優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父親的話,讓我擔負起了更多的責任和任務。父親說,不要對兒子太溺愛,與時俱進,也不要嚴格按照老一輩的傳統思想觀念去說服教育孩子,古語雲“窮養兒子,富養閨女”記住這個道理。

1993年第十屆晚會形式上有所創新。一是使香港、臺灣和新加坡的電視節目與中央電視臺的節目對傳,打破了晚會現場的封閉格局。體現了天下華人共度新春佳節的祥和氣氛;二是在舞美設計方面營造了兩層包廂式的立體場景,一反以往臺上臺下、平面相向的現場圖景。三是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

初一的早晨,早早起來給父母親拜年問好,妻子仍然穿著結婚時,從北京王府井國貿大廈買的一套紫紅色呢子時裝,穿著紅皮鞋,給家裏過年氣氛平添了十分的喜慶。來給父母親拜年的人群中,有本家當戶、左鄰右舍、老街舊坊,還有老一隊的鄉鄰。妻子忙著幫父母親招呼,母親在旁邊一一給妻子介紹來的客人。所有來拜年的客人,幾乎沒有了拜年的客套話,一直誇獎妻子,要個有個、要漂有漂、要學歷有學歷,贊美聲聲不間斷。這時,本家二嬸領著妯娌們來拜年,被妻子的氣質所吸引大聲說:“大哥、大嫂,您們真有福份,曙光找了個好媳婦,您看多漂亮有多好,您們老倆口偷著樂吧……”父母親聽後,笑得合不攏嘴。說來,本家二嬸年輕時屬於美人坯子。天快亮了,五點以後拜年的人群逐漸少,屋內瓜子、花生皮鋪滿了厚厚的一地,初一有不能掃地的風俗,要等到初三“發紙”後才能掃地。大嫂趁拜年的人數少了,趕緊下鍋煮餃子,煮好的餃子上完貢後,每人吃到餃子裏,有錢時都很高興,寓意下一年有錢花,一切事情皆美好。

3

2003年的羊年春節,兒子11歲上初中一年級,春節放假回家,也能幫母親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母親總是過意不去。大年三十下午二點,妻子包水餃,我領著侄子和兒子打掃院內院外衛生清除垃圾,貼春聯、門箋、窗花、福字,好一頓忙活。幹完這一切年前的活後,讓父親出來看看是否滿意,父親高興地說:“年味濃了”。下午四點,開始忙活著急擺供桌,兒子成了幫手。然後,我和大哥、侄子兒子一起去上墳祭祖。除夕夜,父親與我還有兒子三代人一起圍坐在電視機前看央視第二十屆春晚,原來,我想換一臺青島“海信”25英寸彩色電視機,父親執意不要換。這一年,父親80歲了,只能看一會兒,休息一會兒,看著孫子高高的個子,俊秀的樣子,滿身喜歡,母親也圍著孫子拿各種各樣的東西,最怕委屈了孫子。子夜12點50分,聽著殷秀梅演唱的《難忘今宵》歌曲,又一次說再見了。父親說:“曙光,你父親年齡大了,兢兢都這麼高快上大學了,我先把上大學的1000元錢給孫子,咱們父子陪著看春晚,不知道還能再看幾年……”我看著父親潸然落淚了,感慨地說:“時光荏苒,年年歲歲催人老。”兒子說:“爺爺,沒事,從今年開始我陪您再看20年。”父親喝了一口酒,吃了一些花生仁,破涕為笑說“好好好,兢兢,我的好孫子,但願我和你爸還有你,咱們祖孫三代人陪著再看20年春晚呀。”父親的一連串三個“好”字說著有些激動萬分了。

2003年是央視第二十屆春晚,主題是“新民俗、民族感情、快樂、創新”,圍繞該主題,小品相聲、魔術雜技等各種節目齊上陣。許多節目都圍繞老百姓日常生活做文章,著眼點放在百姓情感上,立足點放在“精耕細作”上,而凝聚力和自信心是晚會的主題。以“年畫剪紙篇”命名的晚會片頭,將動畫和視頻合成的技術應用在傳統的電視晚會中,充分地體現了春節聯歡晚會的儀式感和匯聚感。展現了大年三十從早晨到黃昏、從北方農村到江南水鄉,全國各地人民張燈結彩、舞龍舞獅、歡慶春節、最後匯聚到晚會現場的一幕幕精彩畫面。

4

2013年的蛇年春節,兒子已經上大學三年級。新農村改造,農村變社區,父母親含淚離開居住大半個世紀的老屋,搬進了樓房。我與妻子給父母親添置了新大床、床頭櫃、掛衣櫃。為了不耽誤父母親看電視,把家裏的“海爾”牌25英寸彩色電視機、實木電視櫃也送給了父母親。進入臘月二十三日小年前,父母親讓大哥去中村集請了一套更精致的小號家譜,找村裏寫字好名望高的人,重新眷寫了家譜。等到大年三十日下午不到四點,大哥把家譜掛於客廳東墻,擺上大紅漆實木供桌,把祭祀用品擺上桌,桃酥、蛋糕、草莓、葡萄、蘋果、香蕉一應俱全。大哥重新換了精致的盤子,香爐換成了銅香爐、燭臺、香筒。這一切都擺好了,我們哥倆和侄子兒子一起去上墳祭祖。回家後,三鞠躬行拱手禮祭神位,父母親在一旁看到兒孫虔誠祭祖的樣子很欣慰。

晚飯後,89歲的母親,再也不用收拾衛生了,樓房窗明幾凈一塵不染,兒子打開電視等待看春晚,父母親坐在客廳沙發上,高興地盯著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和藹可親慈祥地看著兒子長成185厘米的大小夥子,忽然,90歲的父親,鄭重其事地說:“兢兢,爺爺奶奶不一定能等到你結婚那一天,我和你奶奶先把結婚的2000元錢給你,讓你媽先給存銀行等結婚算是爺爺奶奶的賀禧。”我和妻子還有兒子都不要,父母親說什麼也讓兒子拿著,最後兒子說:“謝謝爺爺奶奶。”

窗外面響起了,一陣陣此起彼伏的鞭炮聲、煙火禮炮騰空而起,響徹夜空。兒子看了一下客廳的電子鐘八點整,2013年蛇年春晚節目開始了,晚會以“新春中國”為主題,分為“新春到”“新喜來”“新意展”和“新篇開”四個節目群。堅持“開門辦春晚”“創新辦春晚”“節儉辦春晚”,在舞臺硬件設施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數字虛擬技術,提升藝術視聽效果。

父親陪著我和兒子看著春晚說:“曙光,我感覺咱們家現在的幸福指數非常高,黨和政府對我們這些老兵和當過村幹部的人都很好,不光年年發政府補貼、老年人補貼,村裏還發放米、面、油等一應俱全。這都是黨和政府領導的好,不忘初心,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父親說完開懷大笑起來。看見90歲的父親,晚年開心快樂,我自然也非常的高興。春晚看到十一點多時,父親對兒子說:“兢兢,你和你爸接著看春晚吧,爺爺歲數大不能堅持陪著你們看了,我先去睡覺了。”隨後掏出200元壓歲錢給了兒子,兒子又說了一聲“謝謝爺爺”。兒子從沙發上扶起父親並攙扶著送進了臥室……又是一年春晚時,這也是與兒子陪著父親看的人生最後一次春晚。以後臨終前的三年裏,父親不知道為什麼,不怎麼喜歡天天看電視了,從此也沒有再看春晚,就這樣三十年的春晚戛然而止,成為了我與父親春晚故事的永恒記憶。

兒子大學畢業後,在徐福街道辦事處安監辦工作,笫一個月剛發了工資,兒子說:“我參加工作了,想給爺爺奶奶200元錢,咱倆回家一趟吧?”我說:“挺好。”回到家,兒子拿取用紅包包著的200元錢,給了坐在床上的父親說:“爺爺,我工作掙錢了,給您200元紅包。”父親看著穿著安監制服英姿颯爽的兒子說:“兢兢,爺爺也能花上你掙的錢了,我好高興。”說完,父親忽然掩面而泣,母親站在一旁說:“您哭什麼,感動的呀?”兒子接著說:“爺爺,現在社會好,大點歲數活,好好享福,我以後常給您零花錢。”父親摟著兒子高興的笑了。

中秋節前,93歲的父親帶著對母親的牽掛,榮光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母親的眼淚更多了,父親走後的三個月內,母親幾乎沒有合過眼,自言自語,像丟了魂魄一樣,幾近崩潰,天天以淚洗面,哭喊著要跟著去陪伴父親,說父親一個人走了沒有人去照顧,不放心。我聽後,既心碎又崇尚父母親的愛情,父母親相伴走過了70年的風雨。

5

2017年的雞年春節,這一年的春節(1月28日)來得比較早。在父親走後四個多月的日日夜夜裏,母親始終接受不了父親離世的現實,整天,以淚洗面,郁郁寡歡,沈默寡言。母親一直處於過度的悲痛中,瞬間,也變得老態龍鐘,蒼老了許多,令人心酸。妻子為了讓母親不再悲傷和心情好一點。春節前,特意地給母親挑選了一件紫紅色呢子上衣。說來,母親對衣服滿是挑剔,也愛俊要強。沒想到母親非常喜歡妻子買的這一件上衣,愛不釋手。母親對來人來客便誇獎小兒媳婦買的衣服好看,當意對心思。從此,母親的話也多了起來,露出了父親走後久違的笑容。於是,大年正月初一上午,妻子用手機為我和母親拍攝了30年之後的第三次合影,卻不知成為了我和母親永恒的留念。

這一年,小雪節氣,陰歷10月5日,也是我過完生日的第二天。由於,母親對父親的依賴和思念過度,過了一年二個月後,93歲的母親沒有來得及與一生痛愛和牽掛的兒子告別就離開了,真的去天堂裏陪伴父親了。作為兒子的我,卻沒有時刻奉孝於床前,在母親病痛的23天裏,好想多一點時間陪伴母親,可母親總是怕耽誤兒子的工作。我和妻子只好每天下班後,急忙從城裏趕回家陪伴母親。看到被病痛折磨的母親呼喊著我的名字“曙光怎麼又回來了,你媽沒事……”聽後心如刀割。多想跪在母親的床前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哭出我心底對母親所有的愧疚和依戀。我無數次跪在母親床前祈禱,祈禱蒼天的眷顧,讓母親早日康復,不再受病痛的殘酷折磨離開我。

我思索片刻,發現從未離開過母親的視線,離開過母親的牽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總在想,我又能回報母親什麼?母親,您是兒子人生世界裏最貼心的人。兒女若安好,母親,您便是晴天。母親,您知道嗎?我的心中永遠鍥刻著您的名字,多少次夜裏夢見您,好似回到您身邊;多少次擡頭仿佛看見您,您的微笑烙在我的眼眸裏。任憑淚水滑落,就這麼淒淒默默,淚水沒有了歸期。

2018年的狗年春節,父母親相繼離去後,按老家風俗習慣,家譜要傳給長子長孫,於是大哥接替了母親傾其一生過年供奉家譜這件千秋功德的大事。大年三十下午三時,我和大哥商量早點去請父母親回家過年,來到王格莊公墓父母親的漢白玉新家前,我買來的禮炮、爆竹、大地紅,讓侄子和兒子燃放,裊裊青煙,飄飛雲散。請父母親回家後,看著大哥按照母親生前的習慣,做得更細致了,虔誠之心比母親由過而及。仔細端詳尋覓家裏,大哥把房間打掃的如從前,已經沒有了父母親的煙火味道,擡頭望著家譜上新填寫父母親的名字還留有墨香,仿佛在註視著兒子的歸來。我點燃了供香、紅燭、紙元寶,跪拜於家譜前,淚流滿面。抱恨青天,才不到兩年,父母親相繼離去了,再無牽掛。從此,兒子沒有了歸家的路,守歲的年味漸漸淡去了……

2019年的豬年春節,大年三十下午與妻兒來家後,冰冷的房間,己經沒有了往日父母親家的溫度,只有長時間人去樓空的落寞,物是人非的惆悵油然而生。因為思念父母親,我常常的徹夜難眠;因為思念父母親,我常常枕套被淚水浸濕;因為思念父母親,我有好多的話想和您們說。在這闔家幸福的春節裏,我含淚傾情寫下這份牽掛遙寄到天堂。借清風一縷,攜雪花飄飄,捎去我無盡的思念,訴說我無限的憂傷。今生今世,父母親的恩情永記心懷,把一份深深的思念,永遠繾綣藏在心底。天人永別,卻心心念念,唯願父母親在天堂一切安好。

2020年,庚子鼠年,父親的本命年,冥壽97歲,離開四年整,母親也快滿三年了。年三十下午,我和大哥、侄子,還有兒子早早去王格莊公墓請父母親回家過年,兒子聽我說,今年是爺爺的本命年,買了好多禮花和鞭炮,與侄子燃放。此時此刻,振聾發饋的鞭炮聲聲,父母親的音容笑貌又浮現眼前,我想對父母親說,兒子想您們了……從王格莊公墓回家,看著大哥擺放在家譜前的供盤特別用心,家裏的地拖得一塵不染,與父母親生前一樣。侄子上香後,我的思緒又飄回到了與父母親的年味,守歲的那些難忘的印記。

如今,父母親己離去,守住年味,留有父母親的味道,永遠飄香,讓它成為心中美好的記憶。“守歲家家應末臥,相思那得夢魂來。”守歲的習俗,一代代沿襲下去,年味也不會有什麼大的改變,但一代一代守歲人的心境,年味會有根本的不同,時代不同了,人們的祈求也有所不同。無論辭舊歲也好,迎新春也罷,也只有新時代,才會賦予人們以新的春天希望。

劉玉濤,畫家,山東龍口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理事、山東省散文學會龍口創作之家秘書長、膠東散文年選微刊平臺副主編。

散文《夏天的記憶》入選《膠東散文年選》(2019),散文《老宅花季的故事》入選《當代散文》《海外文摘》《川魯散文名家作品選》《膠東散文年選》(2020)等報刊。散文《家的味道》入選《膠東作家親情散文選》。散文《山魂》《家的味道》《無畏的生命》《芝罘記憶》發表於《人民日報》數字網。散文《老宅花季的故事》獲“黃海數字出版社《膠東散文年選(2020)》最佳作品獎”。散文《芝罘記憶》獲中國散文學會征文優秀獎。作品入選《膠東散文十二家·劉玉濤卷》。

現為龍口市博物館黨支部副書記、副館長,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山東省博物館學會會員,煙臺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煙臺油畫學會理事,龍口市收藏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皖白畫院特聘畫家等職。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