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小鬼抓人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在諸多80後、90後小時候看過的那些紅色經典電影裏,子是最受喜愛的戰鬥小英雄。

張嘎子人小鬼大心眼多;潘冬子懂事聽話又聰明,兩人的共同特點就是都有一顆嫉惡如仇、勇敢無畏的熱血紅心。

《閃閃的紅星》在1974年10月1日國慶節上映,也是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的電影,改編自李心田作著同名中篇小說,導演是李昂和李俊。

故事從1930年講起,一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後的1939年,在這段艱難困苦的歲月裏,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成長貫穿始終。

故事發生在江西柳溪村,赤衛隊長潘行義一家就住在這裏。

潘隊長帶著赤衛隊行軍打仗,他年幼的兒子潘冬子和母親留在家裏務農。

地主惡霸胡漢三的勢力控制著柳溪鎮,但在紅軍的打擊下已瀕臨末路。

一天潘冬子挑柴經過胡漢三的家門前,被正準備逃命的胡漢三認出來,攔住他要逼問其父親潘行義的下落。

潘冬子咬緊牙關不肯出賣父親,胡漢三就把他綁起來吊著打。這是潘冬子與胡漢三的首次衝突,兩個從此便結下了梁子。

潘行義帶著赤衛隊打進了柳溪,抓住了胡漢三,解救了潘冬子,又建立了紅色政權。

接著赤衛隊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把胡漢三抓起來審問。

潘冬子戴上了紅領巾,成了一名兒童團員,每天提著紅纓槍在街上巡邏。

一天夜裏潘冬子在巡邏的時候看到胡漢三逃跑出來了,他二話不說就上前跟胡漢三PK,但因為力氣小,最後還是讓胡漢三跑掉了。

打鬥中潘冬子狠狠咬了胡三漢一口,在他手上留下一個疤,這是潘冬子與惡霸胡漢三的第二次交手。

然而因形勢需要,到了1934年秋,潘行義帶著赤衛隊加入了紅軍主力,他們也隨部隊轉移到中央根據地。

臨行前潘行義給潘冬子留下一顆紅星,要他時刻記著自己的使命。

這時候胡漢三不但又回來了,還成了縣禁衛團的團總,柳溪鎮也再次陷入了他的控制之中。

胡漢三最恨之入骨的是潘行義,找不到他也要找到他的家人。潘冬子和母親被迫連夜離開柳溪,到深山老林去躲了起來。

在紅軍幹部吳修竹的引薦下,潘冬子的母親入了黨,他們號召群眾,經常搞聚會,宣傳鬥爭的思想。

有一次胡漢三察覺了,帶著部隊來抓人。

為了掩護群眾撤退,潘冬子的母親留到最後,用手榴彈與敵人周旋,最後被胡漢三命令手下放火燒死在屋裏。

母親的死讓潘冬子牢記仇恨,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他積極加入到對敵的鬥爭中去,在戰鬥時吳修竹不讓他上戰場,他就在後方破壞吊橋以切斷敵方禁衛團的後路,配合赤衛隊將敵人一網打盡。

赤衛隊退到了山上,胡漢三就實行封山,想把赤衛隊困死在山上。吳修竹帶領赤衛隊員們自力更生,在山上自給自足,並未受到封山的影響。

然而最大的問題就是嚴重缺鹽,群眾們想盡各種辦法想往山上帶鹽,都被胡漢三截獲。

潘冬子想出了妙計,把鹽都倒在水裏化開,再將鹽水倒進自己身上穿的棉衣裏,躲過了敵人的搜查。

到了山上,同行的宋爺爺把棉花泡在水裏,等鹽都融在水裏了,再把水煮開,水都蒸發了,鹽就留在了鍋底。這樣赤衛隊就得到了鹽,解決了缺鹽的問題。

紅軍已經在計劃拿下姚灣鎮,鎮裏有個茂源米號,專為白匪籌辦軍糧,因為正在招小學徒,吳修竹就想把潘冬子和他的朋友椿伢子一起安插進去,以收集情報。

潘冬子化名郭振山;椿伢子化名劉來子,兩人都成功混進米號,在沈老板手下幹活。

茂源米號裏囤積著大量糧食,卻不肯賣給姚灣鎮的百姓,想等到形勢緊迫時好擡高米價,狠賺一筆。

這天禁衛團的孫副官來訪,要沈老板準備兩萬斤軍糧,以供一個營正規軍和兩個連保安團的糧食補給。原來白匪正準備實施搜山計劃,以打擊隱藏在山上的赤衛隊。

沈老板不敢怠慢,連夜將糧食裝上船,準備第二天一早就運走。

潘冬子急忙寫了報告,托椿伢子向赤衛隊通報。

接著潘冬子又向來買米的群眾報了信,群眾們一哄而上,把已經裝載上船的兩萬斤軍糧一搶而空。

軍糧丟失責任重大,沈老板一方面報了警,一方面大排筵宴,把縣禁衛團的團總胡漢三請到家裏當面賠罪。

胡漢三喝得醉醺醺的,看到端著盤子來上菜的潘冬子一下就認出他來。

但胡漢三因為醉了也不能確定,便對潘冬子進行盤問,潘冬子沈著機智地應對,竟被他躲過了。

電影到這裏就是最燃的部分,椿伢子見潘冬子被胡漢三認出來了,要他趕緊離開。而潘冬子卻想趁胡漢三酒醉之機,把他幹掉以報殺母之仇,反而要椿伢子去通知紅軍大部隊趕緊打進城裏。

接著潘冬子等到胡漢三在樓上睡覺時,帶著一壺火油,悄悄摸進了胡漢三的房間,把火油都倒在胡漢三的被窩裏,再點燃被子。

胡漢三被火燒痛醒,滾到了地上。

這時候潘冬子雙目圓睜,眼裏射出了憤怒的火焰,舉起手中的鐮刀把胡漢三活活砍死了。

雖然鏡頭並沒有刻意表現得很血腥,但潘冬子舉起鐮刀的形象,卻像極了《水滸傳》中一刀砍死張都監的武松。這種符號化的英雄形象穿透了每個人的內心,給像皮哥一樣的80後的童年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潘冬子與胡漢三的三次交鋒,一開始被胡漢三吊著打;第二次肉搏又輸了他;直到第三次才成功復仇,這一切源自潘冬子經受歷練之後的成長,也是他仇恨的發泄。

最後潘冬子鎖上了大門,把胡漢三的屍體留在房間裏,和這個茂源米號一起燒掉了。

而吳修竹帶著赤衛隊打進了姚灣鎮,解放了這個小鎮。

到了1938年,在江南堅持打遊擊戰的紅軍赤衛隊奉命開赴抗日前線,潘行義接受上級委派來接吳修竹的赤衛隊下山。

時隔多年,潘冬子終於和父親重逢了,他戴上了父親給他的那顆閃閃的紅星,扛起了步槍,加入了紅軍,成為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踏上了抗戰的征途。

創作於1974年的《閃閃的紅星》,帶著屬於那個年代的特殊印記,而電影中不少口號化的臺詞,也使得影片歷來頗受爭議。

有些人認為潘冬子的形象和張嘎子相比過於刻板,身上缺少了屬於那個年齡的小孩具備的天真和善良,顯得過於成熟。皮哥倒認為英雄的形象就該有英雄的樣子,有很多少年得誌的歷史人物,身上都具備超出同齡人的成熟與果敢。

潘冬子的性格與張嘎子明顯不同,他顯得更聽話,更容易接受大人的教誨。

如果不是身處戰爭時代,他應該是個較內向且學習用功的好學生,正是這種隱忍性格的鋪墊,爆發出來的憤怒與力量才更加可怕。

電影中的潘冬子形象是非常立體的,我們仿佛能夠感受到他失去母親的痛苦,對惡霸胡漢三的深仇大恨,對於勞苦大眾的深切憐憫。

正是這樣的英雄人物,在我們的少年時代鼓舞著我們,給我們力量,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並且始終懷著一顆正義之心,對於世上存在的那些不平事,往往會因為看不慣而挺身而出,而這一切正是源自潘冬子在我們心裏種下的火種。

時至今日,每當想起他眼中大義凜然的火焰,都會激動不已,這正是電影給予我們的精神力量。

不過可惜的是,不同於張嘎子,潘冬子這個經典人物,卻自此再無翻拍,哎……如今的剛剛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也很少知道他的名字了。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