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右手食指斷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觀察者網訊)1月20日,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肝臟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同誌和夫人吳佩煜教授的追思暨安葬儀式,在上海青浦福壽園舉行。

2021年5月22日13時02分,吳孟超院士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99歲。吳孟超院士的夫人吳佩煜教授於2011年8月5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89歲。

吳孟超院士和吳佩煜教授夫婦二人,一個是肝膽外科專家,一個是婦產科專家。他們相識於1941年的昆明郊區同濟大學附屬中學,此後又雙雙考入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1951年,吳孟超和吳佩煜結婚,此後攜手相愛六十年,相濡以沫一甲子。

吳孟超吳佩煜夫婦生前合影

20日上午9:50左右,吳孟超院士和夫人吳佩煜教授的追思儀式在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追思廳舉行。觀察者網編輯來到現場,沈痛送別這位無雙國士。

追思會上,吳孟超院士的家人和同事、學生一起深情回顧了他為“把中國‘肝癌大國’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而不懈奮鬥的一生,和兩位老人相攜相助,相親相愛的婚姻佳話。

追思廳內特別擺放了以吳孟超院士名字命名的第17606號小行星模型,大廳裏播放的歌曲《星辰》,是5名青年學員為緬懷吳孟超院士而深情創作的歌曲,以此向他傳奇而偉大的一生致敬!

追思儀式上,吳孟超院士通過全息投影技術和他的同事們進行了一場“時空對話”。對話中,吳孟超院士最為關心的依然是學科的發展和醫生護士們的情況,學科上有什麼好消息?看病的人多不多?護士們的待遇怎麼樣?安亭院區的情況怎麼樣?

吳老的同事們一一回應了他的關心,並且請他放心,一切安好。

20多名老中青三代吳老學生代表,依次手捧電子燈燭送吳老最後一程。這時,吳老的聲音再度傳出,“孩子們,這世界上不缺乏專家,不缺乏權威,缺乏的是一個‘人’——一個肯把自己給出去的人。當你們幫助別人時,請記得醫藥是有時窮盡的,唯有不竭的愛能照亮一個受苦的靈魂。”

追思儀式結束後,吳孟超院士的親屬們捧起靈盒,隨著儀仗隊前往上海福壽園風荷園墓地,安葬兩位老人。前來送行的親友民眾一路相隨,不舍送別。

在風荷園墓地,家屬和同事一同為吳孟超吳佩煜夫婦二人的紀念雕像揭幕,這對相濡以沫一甲子的伉儷挽著手臂並肩站立,陽光撒在他們身上,周圍綠草茵茵,鮮花圍繞。

在他們的紀念像旁,還有一座小型雕塑,一雙穩穩拿著手術鉗的手正在進行手術。正是用這雙手,吳孟超院士在78載的行醫生涯中救治了16000多名患者。常年手術,吳老的右手已經變形,食指第一節關節是朝外翻,像個鉤子,不適合簽字吃飯,但這是拿手術刀最平穩的姿勢。

上午11時左右,吳孟超院士和夫人吳佩煜的骨灰安放儀式正式開始。吳孟超院士的至親家屬將靈盒請入石穴合葬,禮儀工人封穴後,吳孟超院士的家屬細細擦拭墓碑,靜靜默哀。隨後,參加儀式的親友來賓們依次上前,向吳孟超院士和他的夫人吳佩煜教授鞠躬獻花。

活動現場,81歲的陳訓如教授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說道,自己是恢復高考後吳孟超院士帶的第一屆研究生,昨天下午專門從昆明飛過來參加老師的安葬儀式。

談及自己在吳老門下求學三年的經歷,陳訓如說道:“他(吳孟超院士)非常親切,非常關心學生,但他也非常善於批評人,但有時你不得不佩服他說的是正確的。特別是有一次做手術,他切了左肝葉又切了右肝葉,我們都說他膽子真大,技術高超。”

除了高超的醫術外,讓陳訓如印象深刻的還有吳老對病人的關心愛護。“他對病人非常關心,從小細節來說,病人躺在床上,他會親手把病人的鞋子放到床邊,讓病人下床方便。”

陳訓如教授寫給老師的寄語

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病理科主任叢文銘教授40年前成為了吳孟超院士的學生,是吳老的第一名病理學碩士、第一名病理學博士、第一名病理科醫生。從求學到工作,40年來,叢文銘一直陪伴著吳老,親眼見證吳孟超院士把病理科一點一點從無到有,建立發展起來。

提及吳老,叢文銘說道:“他深愛著自己的肝膽外科事業,他從來沒有想過離開手術臺。就是退下來以後,也依然惦記著肝膽外科事業的發展,仍然想著去手術室做手術。前兩年我們給他過生日的時候,他仍然說要和他的同事學生一道,實現中國肝膽外科的第五次騰飛。”

吳孟超院士的女兒吳玲當天接受采訪時表示,父母今天一同下葬,入土為安,心情很復雜:既難受,又欣慰。難抑激動心情的她昨晚只睡了三個小時,她告訴記者,母親2011年去世,骨灰存放在龍華烈士陵園,“父母感情很好,母親66歲退休後便成為父親生活秘書,一切事務都打理得井井有條,一起安葬父母是心願,也是女兒們的心願。”

吳玲說道:“這裏很溫馨,相信勞碌一生的父親一定能在這裏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