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拉屎擦屁股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科普中國

本文專家:鄭嘉堂(CHENG KT),北京大學醫學部(全科醫學)碩士

本文審稿:孟慶成,北京航天中心醫院(北京大學航天臨床醫學院)普通外科主任醫師,北京大學副教授,北京市第三批健康科普專家,醫學博士

擦屁股,可是一種技術活。

不管男女老少,上廁所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是上廁所的善後工作——擦屁股這件事,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對。

很多人擦屁股擦不幹凈,就會坐立難安。於是,拿紙使勁擦,擦到廁紙“見紅”,有時還能感覺到肛門口“有東西脫出來”。

註意!如果你出現這些典型的描述,很可能已經被痔瘡(痔)盯上了!屁股擦不對,痔瘡真的會找上門?痔瘡該如何辨別?又該如何預防?

屁股擦不對,真的會引發痔病?

“便後擦屁股方式不當或廁紙折疊不當會導致痔瘡”的說法在網絡中廣泛流傳。

目前對於無痔人群來說,尚缺乏充足的研究證據直接支持兩者的因果關系,但擦屁股方式不當導致的糞便殘留和感染可能與痔病的發生有關。

此外,擦拭方式不當可能導致肛周皮膚或直腸內膜擦破出血,這很容易讓人“自我診斷”為痔病。擦拭方式不當也容易導致原本無癥狀的痔黏膜出血,因此可能間接增加痔病的發現率。

如何辨別是否得了痔病?

不少人“談痔色變”,實際上,還有接近一半的“有痔人士”並無癥狀。

便後出鮮血是有癥狀患者的主要困擾。痔引起的出血有輕中重之分,起初可能僅有廁紙帶血絲,後續可逐漸進展為便盆上帶血、滴血,甚至排便時噴射狀出血。

除了便血,有些患者可出現排便、咳嗽、負重時有痔脫出,這種痔脫出可自行還納或用手還納,但有時可能發生嵌頓而不能回納。

痔病還可引起肛周瘙癢或疼痛,或出現缺鐵性貧血、肛周糜爛或潰瘍、感染、血栓形成等並發癥。

值得註意的是,結直腸癌、結腸息肉、肛裂、肛瘺、結直腸憩室病、炎癥性腸病等許多疾病都可以引起便血,痔患者也可能同時合並這些疾病,因此不要想當然就將便血歸咎於痔病,及時就診明確診斷才是正確的應對措施。

哪些人群容易患上痔病?

45歲-65歲的人群,更容易成為“有痔人士”。

被貼上這種標簽的人常常擁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經常飲酒或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長期久坐、久立或排便習慣不良。

此外,常舉重物、便秘、懷孕、前列腺增生、營養不良、肛周感染、肥胖、腹水等原因也可能誘發痔病。這些危險因素容易造成肛管局部瘀血、肌肉痙攣或組織肥厚。

如何預防痔病?得了又該怎麼辦?

控制危險因素

痔病的一般預防措施是控制危險因素,包括戒煙限酒,規律運動(包括提肛運動),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長期坐立,對於每天需要長時間靜坐的人群,可使用透氣坐墊以減輕局部壓力。

保持營養均衡

保持每日營養與液體均衡,減少攝入咖啡、濃茶等辛辣刺激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和水果,如樹莓、梨、蘋果、香蕉、橙子、豌豆、西蘭花等。

改變不良排便習慣

改變不良排便習慣是預防痔病的重要措施,包括忌久蹲、久坐,避免如廁期間“一心二用”看手機、讀書而延長排便時間,避免過度努掙,因為長時間處於排便姿勢或過度用力,容易增加肛周局部血管壓力和導致擴張瘀血。

註意保持肛周清潔

便後應從前往後輕柔擦拭肛門,不易擦幹凈時可換用濕紙巾(不建議使用含酒精成分的),選擇盆浴或蹲位時用淋浴噴頭衝洗肛門,這樣有利於清除肛周殘留的糞便和避免反復多次擦拭而導致皮膚破損,擦拭後肛周局部按摩也有助於促進肛周黏膜的血液循環。

此外,註意及時就診治療長期便秘、前列腺增生、肛周感染、結直腸息肉等疾病,保持大便通暢和規律。

對於已經患上痔病的人群,上述預防措施同樣有利於改善痔類癥狀,尤其是膳食調整(包括攝入足量纖維素和水分)是治療痔病的首選非手術方法,建議每日纖維素攝入量為25-35g。

對於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痔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選擇註射硬化劑、膠圈套紮療法或外科手術切除。

(備註:人們常說的痔瘡,西醫術語稱之為痔病,或簡稱為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