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做夢夢見奠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對於元稹,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對於《鶯鶯傳》這個傳奇小說名篇,大家肯定都有所耳聞。這部小說就是由元稹撰寫的,講述的是寒門子弟張生與沒落世家少女崔鶯鶯相戀,卻又拋棄崔鶯鶯的故事。最終兩人一個另嫁,一個另娶,再無相見。

世人都傳這篇小說就是以元稹的親身經歷作為藍本進行編寫的,而可能真的是因為元稹將自己代入了主角的身份,所以在言語上多有美化張生,貶低崔鶯鶯之意味。再加上元稹一生情史豐富,曾經有過六段感情,故而在寫情詩方面也是爐火純青,歷史上也多有人批評元稹詩篇淫靡的。

但也有說元稹是專一的人,至少他跟白居易之間的情誼還是非常深厚的,兩人曾多次互贈詩篇,暢飲闊談。

雖然在情感路上豐富多彩,但在仕途路上元稹卻是頗為坎坷,曾經歷過四次貶謫,在官場上也是被各種排擠。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詩人元稹的一生,看看他到底經歷了什麼吧。

關於仕途:四次貶謫,坎坷求生

元稹,河南府東都洛陽(今屬河南洛陽)人,是北魏宗室後裔,可以說是“有身份”的人。但跟岑參、高適等人一樣,因為父親早亡,導致家庭破敗,原本的生活便一落千丈了。

幸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元稹少年早慧,再加上母親的悉心培養,十五歲的他便通過了朝廷舉辦的“禮記、尚書"考試,二十三歲做了校書郎,二十八歲時又通過了"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考試,獲得了八品左拾遺的官職,自此開始了他的為官之路。

1.一貶江陵,意氣受挫

畢竟是一個熱血心腸的文人,又從小被母親教育要報國愛民,初登官場的元稹意氣風發,立誓要大幹一場,於是揪貪官、平冤案,打惡霸,護百姓。元稹的舉動自然讓百姓拍手稱快,卻也觸犯了朝廷官僚階層的利益,被那些官員記恨在心,伺機報復。

終究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朝廷官員抱團排擠元稹,很快就把他擠出了核心階層,被外派閑置。但元稹是誰?初生牛犢不怕虎呀,即使被外派,該彈劾還是彈劾,最終撞到了宦官仇士良和劉士元的槍口上,不但被劉士元暴打一頓,還被唐憲宗以"元稹輕樹威,失憲臣體"為由貶至江陵。

2.二貶通州,潦倒困苦

在江陵待了幾年之後,在元和十年正月,終於來了一紙詔書把元稹喚回了京城。元稹自是欣喜萬分,還以為自己終於又要被起用了,回到京都後還呼朋喚友,作詩飲酒。然而,在元稹溺於歡樂,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卻又突然接到了貶謫通州的通知。無奈的他只能收拾行囊,告別友人,再次踏上了外放之路。

這次的貶謫可不比江陵那次,元稹已經不再年輕,頻繁的長途跋涉更是過度消耗了他的健康,再加上水土不服等各種原因,導致虛弱的元稹患上了瘧疾。因為昂貴藥材的消耗,再加上本身俸祿就不高,元稹一度陷入窮苦兩難的境界。雖生活困苦,但元稹對國家的熱愛還是半分不減,創作了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表達了希望國家河清海晏的美好願望。

今皇神聖丞相明,詔書才下吳蜀平。官軍又取淮西賊,此賊亦除天下寧。年年耕種宮前道,今年不遣子孫耕。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廟謀休用兵。——《連昌宮詞》節選

3.三貶同州,政績斐然

隨著平淮西後的大赦以及自己的舊友相繼升官掌權,元稹的處境有所好轉,至少沒有再被各種打壓了。唐穆宗即位後,元稹憑借著穆宗的喜愛,在升官的路上一路前行,做到了中書舍人的位置,做詔令的起草工作,可以說是打入權力機密中心了。

但因為元稹的性格跟當時的其他朝廷官員迥異,再加上又卷入了復雜的朝堂鬥爭之中,最終被汙謀刺,貶至同州。不過畢竟懷抱著赤子之心,元稹第三次被貶後並沒有消沈太久,而是聚焦百姓,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在當地還做出了一番不錯的政績。

4.四貶武昌,郁郁而終

唐文宗大和三年九月,因為元稹在當地做的不錯,皇帝又想起了這麼一號人物,於是又是一紙詔書召回京,給了元稹一個頗有實權的職位——尚書左丞。盡管已不再年輕,但興利除弊是元稹一生的誌向,於是在有條件之後對朝堂又是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整頓。

然而,元稹畢竟是個剛調回來的空降兵,在朝廷裏並沒有什麼聲望,其他官員對於他的行為自然都是很不服氣的。所以,不幸的元稹再度受到了排擠,又被擠出了權力中心,貶到了武昌做節度使。這時的元稹年事已高,政治上的多次受挫終是讓他信心破碎,五十二歲那年暴病卒於任上。

關於愛情:薄幸郎君,辜負六女

元稹的一生有過一個初戀,兩個妻子,兩個妾室,還有一位情人,可謂是情史相當豐富。當然,作為一個文化人,情史豐富了,情詩也要跟著進步,這六個女子基本上每個人都收到過元稹寫給她們的情詩。

1.一個初戀:崔雙文,慘遭拋棄

前文已經提到過《鶯鶯傳》,元稹自己化身張生,而崔雙文則是文中崔鶯鶯的原型。二十一歲的元稹寓居蒲州之時,曾經保護過處於危難中的遠親,而這位遠親有位貌美如花的女兒——崔氏。英雄救美的橋段從來不缺少以身相許的故事,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兩人又都處於躁動的年紀,自然而然便走在一起了。

熱戀的少男少女在一起,幽會是必然會發生的,元稹就曾在《鶯鶯傳》裏描述過,“待月西廂下,近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但畢竟元稹的目標是做官,他需要的是一個有母家後盾的妻子,這一段少時的戀情註定無疾而終。

2.一任妻子:韋叢,青年早逝

後來元稹做了校書郎,有官名在身也就有了娶高門妻子的資本,再加上此時的元稹正是青春好模樣,很容易就吸引了情竇初開的韋叢的目光。再加上韋叢又是高官韋夏卿的“最小偏憐女”,於元稹自己的仕途發展很有利,便當機立斷娶了韋叢。畢竟是青春期的小兒女,兩人婚後也是度過了一段如膠似漆的日子。

韋叢性格柔弱,又十分賢惠,毫不嫌棄元稹家貧,一直認真操持家務,養育兒女。但兩人的婚姻生活並沒有持續很久,僅僅持續了七年韋叢就因病去世了。因為是第一段婚姻,韋叢又是在元稹的事業上升期去世的,元稹感覺特別痛苦,想著妻子辛苦了這麼多年,原本自己事業有成可以讓她好好享福了卻又青年早逝,於是悲而寫下《遣悲懷三首》來悼念亡妻。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遣悲懷三首》節選

第一首追憶妻子生前的艱苦處境和夫妻間深厚的感情,遺憾妻子沒能享受富貴,第二首寫觸景生情,看著舊物越發思念亡妻,第三首由妻子早逝聯想到人的生命有限,期盼來生能夠再做夫妻。這三首詩緊密銜接,以“悲思”為主基調,將韋叢去世後元稹的所思所想全部串聯起來了。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中寫道:“夫微之悼亡詩中其最為世所傳誦者,莫若《三遣悲懷》之七律三首。”可見元稹這三首詩的成就之高。

韋叢

3.一任妾室:安仙嬪,未過三載

在韋叢去世後不久元稹在仕途上也遭遇了挫折,被貶江陵。老朋友李景儉怕他在途中沒人照顧,於是將表妹安仙嬪許給元稹做了妾室。此女雖無多少才情,但勝在勤勞能幹,將家裏打理的井井有條,給元稹生活上各方面也照顧得十分到位。

但因為過度操勞,沒過三年安仙嬪便生了重病臥床不起,元稹卻不以為然,仍舊該吃吃該喝喝,外出訪友交遊。等他回來了安仙嬪自然已是油盡燈枯,撒手歸去。元稹聽聞消息,痛苦不已,悔不當初,表現得情真意切,相信當時的文人莫不被元稹的深情所感動。但如果他真的後悔的話,當初又為什麼不好好珍惜呢?現在伊人已去,再多的後悔也是於事無補。

安仙嬪

4.一位情人:薛濤,終成路人

薛濤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唐代女詩人,雖是樂籍出身,但因才情出眾,在當時頗受時人追捧。元稹在韋叢剛去世那一年,也是剛娶了安仙嬪那一年來到了四川,遇到了薛濤,當年元稹三十歲,薛濤四十一歲。年齡不是問題,兩人一見面便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眼中再無他人。戀愛期間,薛濤還自己制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稱之為"薛濤箋"。

但元稹來到四川畢竟只是為考察一樁案件,結束後便要回去了,他跟薛濤之間的愛情註定要無疾而終,兩人終將成路人。元稹回到長安後感懷於自己與薛濤之間的跨年戀,於是提筆寫下了《寄贈薛濤》以表思念。

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雖然我們無法再見,但是我對你的思念一直都在,你的才情會永遠留在我的心間。不愧是風流才子,走了還不忘撩一把。

薛濤

5.二任妻子:裴淑,離愁滿懷

作別薛濤後,元稹雖被短暫調往長安,但是又遭遇了貶謫,這次是被貶到了通州。上文說道,元稹來到通州後因為身體原因染了重病急需有人照顧,於是他又立馬娶了名門閨秀裴淑為妻。這次的婚姻也不乏有政治聯姻的因素,元稹遭貶,裴淑又是涪州(今重慶涪陵)刺史裴鄖的女兒,娶了她,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元稹目前被貶的處境。

婚後兩人也是度過了一段恩愛的日子,但因為後來元稹仕途上多次受到打擊,工作頻繁調動,兩人也是聚少離多。為了寬慰裴淑,元稹還寫了一首《贈柔之》贈予她。

窮冬到鄉國,正歲別京華。自恨風塵眼,常看遠地花。碧幢還照曜,紅粉莫咨嗟。嫁得浮雲婿,相隨即是家。

雖然我一生漂泊,但是既然你嫁給了我就跟著我一起走吧,只要我們兩個在一起,哪裏都是我們的家。此詩一出,裴淑自然也是十分感動,於是跟著元稹一起在各個任上漂泊。但因為裴淑身體本就柔弱,沒有陪元稹多久便也去世了。

裴淑

6.二任妾室:劉采春,憤而投河

元稹這一生都在飄,當他飄到越州(今浙江紹興)時,遇到了當地有名的“金嗓子”——劉采春。元稹雖年紀不小了,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看到美女立刻醞釀了一首詩《贈劉采春》。

新妝巧樣畫雙蛾,幔裏常州透額羅。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你的姿容是如此出色,你的歌聲是如此婉轉悠揚,讓我禁不住沈醉其中。風流才子的情詩攻勢如此強烈,劉采春又怎麼能夠不淪陷?於是毅然離開了自己的丈夫甘願嫁給元稹為妾。美人在懷,元稹又是被貶在外歸期未知,也就安安心心跟劉采春過起了小日子。

原本生活就這麼過下去了,但沒過多久朝廷又給元稹下了調令讓其回京述職,一聽消息的元稹自然是欣喜萬分,連劉采春都不顧就立刻收拾行囊趕回了長安。被丟下的劉采春羞憤萬分,自覺無顏存活於世,於是毅然投河求死。哎,紅顏薄命,說到底還是元稹不夠愛,既然詔令以已下,回京必然不會受到阻礙,又為什麼不把劉采春帶上呢?

劉采春

關於友情:遇見樂天,交友一生

雖然元稹在愛情上多受指摘,但對於他跟白居易的友情我們不得不誇一句:情深意切。

1.有福同享:少時結緣,共同交遊

貞元十九年(803年),二十四歲的元稹與大他八歲的白居易一同登科,一同入朝為官,從此二人成為生死不渝的好友。 兩人閑暇之時也一起呼朋喚友,飲酒作樂,不亦樂乎。白居易曾寫詩《贈元稹》描繪過兩人交遊時的場景。

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花下鞍馬遊,雪中杯酒歡。——《贈元稹》節選

那時的兩位少年,意氣風發,喝最好的酒,騎最壯的馬,“一日看盡長安花”。

2.有難同當:貶謫互慰,書信往來

元稹被貶通州之後,原本已經重病在身,但又突然聽聞白居易也遭受了貶謫,憂心不已,寫下了《聞樂天左降江洲司馬》來抒發自己的憂思。

殘燈無焰影幢幢, 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 暗風吹雨入寒窗。

聽聞好友也被貶謫,我雖病重臥床,但也十分關懷。外放路途遙遠,友人在路上是否一切都好?

白居易也是時刻留心元稹的動態,還專門寫了一首《答微之》來感懷兩人同病相憐的坎坷身世。

君寫我詩盈寺壁,我題君句滿屏風。與君相遇知何處,兩葉浮萍大海中。

我們倆都在外漂泊,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只願一切順遂,各自安好。

3.難以忘懷:元稹去世,祭文訴痛

元稹五十三歲之時,終是熬不過顛沛流離的貶謫生活撒手人寰。白居易聽聞後大為悲痛,寫祭文《祭元微之文》以記之:“嗚呼微之!始以詩交,終以詩訣,弦筆兩絕,其今日乎?......公雖不歸,我應繼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

我的好友啊,你就這樣離我而去了,留我一人孤獨存世,嗚呼哀哉,痛之悲之。

元稹離世六年,時年六十九歲的白居易夜裏做夢還是會時常夢見他。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鹹陽草樹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夢微之》

元稹老友,你已化為泥土,而我也已白頭。每每做夢我便要夢見我們曾經的暢快交遊,打馬遛街,作詩宴飲,原來的兩人作伴,現在只留我獨自一人,各種惆悵溢滿懷。

元稹雖仕途坎坷,四次被貶,一生飄零,但他擁有一個一生的至交好友白居易,可謂也是終得圓滿了。

但元稹又是情史豐富,辜負六女,情詩多辭藻華麗,被多人批判。

我想,元稹的風流也是有一定的現實原因的。當時的各大詩人,自詡風流,多處留情。而畢竟元稹也是一個翩翩才子,又面目清秀,對自己也會有一種天然的自我優越感。再加上時下文人都在追求仕途,崔雙文、薛濤和劉采春都是因為元稹選擇了仕途而被拋棄,韋叢和裴淑也是因為政治聯姻而與元稹結合。

所以,我想我們不應該過多批判元稹,而是應該批判當時的那個社會。

元稹身上反映的是那個時代的縮影,他的身上有那個時代所有文人的影子。

多情又薄情,多才又不幸。

喜歡的話歡迎點贊、關註、評論、轉發哈~

我是@晶說人物,關註我,讓我們一起從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左上]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文化# #歷史##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