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考試寫作文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微信還沒有誕生之前,我曾在QQ空間發過一條關於夢境和考試的說說:“昨晚做夢,又是考試,居然要寫三篇作文,害得一晚上都在構思文章,早上起來後頭疼得要命!”本是生活的隨意記錄,卻引來評論數則,還有個別好友來短信和電話詢問,在當時人氣不旺的空間中,算得上是“轟動效應”和“軒然大波”了。

細細想來,其實夢境和考試引起好友的興趣,實在是很正常不過的事。

一是夢境。自古以來就是件讓人覺得很神秘很奇怪的事情,一直有人研究卻又不能準確說明緣由。我國古代就有《周公解夢》的奇書,其中對夢境有所解述,但其主要是強調夢的社會文化背景、夢與現實的相互關系,幫助人去處理和解決內心的矛盾衝突;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創立了潛意識理論,認為夢是人類受壓抑的潛意識的自然反映。

二是考試。一個人的一生,不知道要經歷多少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考試,已經步入職場的我們,雖然也還在經歷各種考試,但是和“象牙塔”裏的考試相比,數量已經不在“同一數量級”上了,並且考試的規範性和公正性也是截然不同了。

進入職場後,夢境和夢想一樣,一次又一次地被現實無情地湮滅;夢境也和現實一樣,似乎已經變得平淡無奇,即使偶有亮色,也是一瞬而過,難以激起記憶的漣漪。而單位的內部考試,雖然也還經常存在,卻大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在轟轟烈烈的造勢和紮紮實實的形式中無形化去。

在我的潛意識裏,夢境和考試,一直是與成長和青春有關的事。小時候,我做得最多的夢是飛翔和驚恐。

飛翔不用多講,是對未來的向往,是對成長的向往,也是對青春飛揚、意氣風發的最佳註腳。而驚恐呢?我認為也與成長和青春有關。驚恐,是對世界未知的不安,是對成長強大的渴望,更是對青春無知、心氣浮躁的不二解釋。而一次又一次的考試,是不斷檢驗我們掌握知識、了解世界的試紙,也是不斷見證我們成長軌跡、絢麗青春的紀錄。

有句話說“青春時代就是做夢的時代”,俞敏洪也曾說過,“青春就是做夢和犯傻”,我深以為然。當我們不再做夢時,青春應該就是離我們漸漸遠去了吧?

一年清明節前夕,看了那部當年很紅的影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也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回憶,雖然那些我的學生時代,我沒和其他人一起追過一個女孩。那為什麼還能勾起我的回憶呢?我想說,是因為夢境和考試在影片中反復出現。當然,熟悉的校園場景、單純的同學感情也是引起唏噓和感慨的“導火索”。

已近不惑之年,朋友卻還在問:“青年節,還是我們的節日嗎?”我回答說“還算!”因為我知道,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青年年齡段,在15至44周歲之間,這個年齡段,正是我們精力旺盛、年富力強的時候。可是我們又都知道,這算什麼青年呢?醫學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人一過25周歲,生理機能便過了高峰期,慢慢地走下坡路了。因此我只能說:“我們還是青年,只是已經不再青春。”

也許,對夢境和考試的熱烈討論,正是我們這幫當時已過而立之年、現在已近不惑之年的人,對青春、成長和記憶的集體無意識緬懷吧!於是註定,以後的清明節,不僅要緬懷逝去的長輩,還要懷念自已已逝的青春!

快樂的笨笨

笨是態度,無為;笨是原則,有定;笨是狀態,幸福。軍旅生涯廿載,始終履職通信崗位,而今轉身地方,仍然就職信息領域;愛好讀書,旅行,願結交誌趣相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