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用白線紅布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1949年7月,剛剛解放的上海為紀念音樂家聶耳逝世14周年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大會。在這次大會上,聶耳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身份正式公開。聶耳的戰友於伶也在紀念大會上說出了一個願望:一定要為聶耳寫部戲,讓聶耳的形象和歌聲再現在銀幕上。

十年之後,1959年,於伶和聶耳生前的好友們創作的影片《聶耳》公映,這是新中國第一部音樂傳記片,也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彩色電影之一。剛滿十歲的新中國用這樣的形式,紀念國歌的曲作者,也記錄一位熱血的愛國青年如何成長為人民音樂家。

這位生命定格在23歲的革命者,生前有過什麼牽掛?時至今日,在這位音樂家的故鄉,人們還在用怎樣的方式紀念他,記住他?

點擊音頻,聽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故事↓

1959年,作為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獻禮片之一,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彩色故事影片《聶耳》公映。影片用聶耳作曲的《開路先鋒》作片頭曲。

△電影《聶耳》海報

“人民音樂家”聶耳原名聶守信,1912年生於雲南昆明,家中排行老四。1930年,18歲的聶耳從雲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因為在校期間參與學生運動,被國民政府列為抓捕對象。

△學生時代的聶耳。資料圖片

聶耳三哥聶敘倫的外孫青山:外公那時候說,有個省秘書長的孩子是他的好朋友,有一個夜裏跑到家裏面說,“出大事了,你弟上了黑名單了,我看到‘聶守信’,在我爸辦公桌上的批捕名單裏就有你弟的名字。而且我還特意問我爸說‘是真抓嗎?’說這次必須真抓,這黑名單上的人全抓。”

△電影《聶耳》畫面,聶耳(趙丹飾)乘船到達上海。

“我是為社會而生的”

聶耳回到老家雲南玉溪躲了一陣,又頂替三哥聶敘倫的工作機會,從昆明經滇越鐵路到越南,再坐船走海路抵達上海,到從事雲南和上海間貿易的“雲豐申莊”做工。18歲的聶耳出門遠行,心中難免有牽掛:

青山:那時候聶耳有一個女朋友,初戀,叫袁春暉,大家閨秀,雲南大學前身東陸大學文科班的。聶耳逃難以後她有時候還來家裏。媽媽寫了封信催婚,問他什麼時候能回雲南,(能不能)先把婚姻大事辦了。

聶耳在回信中拒絕了回家完婚。90年後,他的侄外孫青山面對和聶耳當年同齡的年輕人,念出信中的句子:

青山:聶耳給媽媽的信裏說:媽媽,我是為社會而生的。我要在這個人類社會裏,做出偉大的事實。

△聶耳給母親的回信。青山供圖

這是2021年6月6日。聶耳的母校雲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歷經更疊,成為現在的昆明學院。一尊聶耳的雕像,在這裏揭幕。

△聶耳像揭幕。昆明學院供圖

紅布揭開,聶耳以拉小提琴的姿勢立在眾人面前,外套仿佛在風中揚起。

“應該有一首中國的《馬賽曲》”

1959年的電影中,有聶耳在昆明和同學們一起慶祝北伐軍勝利的場景,他彈著家鄉的民族樂器月琴;到了上海,他又用拉車攢的錢換了一把二手的小提琴;他還善於唱歌,和劇團的同仁一起慰問受傷的抗日將士,他帶頭唱起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戰歌《馬賽曲》。

青山從外公那裏聽說,唱馬賽曲和想要寫“中國的《馬賽曲》”,是聶耳在學生時代就埋下的種子:

青山:真的講過這個話。因為他們鬧學潮的時候只會唱兩首曲子,一個《國際歌》,一個《馬賽曲》。聶耳覺得《馬賽曲》特別激昂,特有勁,圍攻警察局的時候,一唱這歌大家就熱血賁張,他說“應該有一首中國的《馬賽曲》”。他真的和外公說過,我年輕的時候問過外公。所以《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絕對不是偶然。其實就在這個學校的時候,已經堅定了他的信念。

△昆明學院展出的聶耳在雲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試卷

1935年,《義勇軍進行曲》作為《風雲兒女》的主題歌,隨著影片和唱片傳遍大江南北。

△《義勇軍進行曲》唱片。資料圖片

在這之前,聶耳先後在上海聯華影業公司和百代唱片公司工作。

1933年,經田漢介紹,聶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聶耳(左)與田漢的合影。資料圖片

而在《風雲兒女》上映之後不到兩個月,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的鵠沼海濱遊泳時溺水遇難。

多年後,互聯網上還有人發問:一個寫抗日歌曲的愛國青年,為什麼去了“敵國”?

其實,1959年的電影中已經有答案。

“他寫抗日歌曲,日本人怎麼還紀念他?”

史料記載,聶耳從上海出發時,有鄭君裏、袁牧之、趙丹等好友為他送行。

二十多年後,鄭君裏擔任電影《聶耳》的導演和編劇之一,趙丹主動要求飾演了聶耳。

△電影《聶耳》拍攝現場,左一為趙丹飾演的聶耳。資料圖片

電影裏沒有講述聶耳到達日本之後的事:在日本停留期間,聶耳完成《義勇軍進行曲》的定稿,寄回上海,成為他的絕筆。

△鵠沼海濱的聶耳紀念廣場。總臺央廣記者白傑戈攝

聶耳遇難的那片海邊,藤澤市民發起建立了聶耳紀念廣場。每年7月17日,當地的樂隊會在這裏演奏聶耳的作品,包括《義勇軍進行曲》。1981年,藤澤市和昆明市結為友好城市。青山和母親聶麗華尋訪聶耳生前的足跡,也到過藤澤。

青山:當時我也問過藤澤市的市長。因為我年輕嘛,什麼都敢說。就問他“我們外公寫的《義勇軍進行曲》是抗日的歌曲,你們怎麼還紀念他?”他說,因為聶耳是中國的民族英雄。他覺得為什麼日本人沒有一首這麼偉大的歌曲呢?

△2017年7月17日,藤澤市的樂隊在聶耳紀念廣場演奏《宛如河流》和《義勇軍進行曲》。《人民中國》王眾一攝

這首偉大的歌曲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奏響。

曲作者聶耳沒有等到這一天。但他在17年前,到過這個當時還叫北平的城市。

記者:電影裏有他把棉襖當掉的情節。

青山:這是真的,在北平是這樣,他沒想到北平那麼冷。因為他那時候去跟一個老師學小提琴,要交很貴的學費,他就把衣服給當了。

當掉衣服的聶耳,在北平度過了1932年寒冷的秋天。史料記載,那幾個月裏,他結識了一批左翼文化人士,參加了北平左翼劇聯的排練和演出,還表達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願望。1959年的電影《聶耳》中,他還參加了紀念“九·一八”事變一周年的演出。

87年後,北京城中心的天安門廣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盛大演出,千人交響樂團奏響的樂章《紅旗頌》,旋律中也蘊含著《義勇軍進行曲》的元素。他們中的50位樂手,來自聶耳家鄉,以他名字命名的昆明聶耳交響樂團。樂團的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黃屹,也是當晚的四名指揮之一。

黃屹:尤其是在那天晚上看到我們演奏的同時,天空中那些禮花的齊放,大家為這樣的一個事業,在那一刻迸發出的愛與奉獻,是讓我們每一個人在這一生裏都很難忘懷的這樣一個瞬間。

△2019年10月1日,千人交響樂團在天安門廣場。

“大眾懂得貝多芬麼?”

除了出國訪學之外,黃屹原本的工作和生活重心在北京。2016年,他接受邀請,加入昆明聶耳交響樂團:

黃屹:感謝我們前輩的音樂家,因為這些音樂家使得我們站在了他們的肩膀上前行,也使得我們在這樣一個非常優質的土壤下成長。我們每一位在中國接受了系統音樂學習的曾經的學子,都有為這片土壤做貢獻的熱情和抱負,能夠讓全國各個角落,音樂事業都能夠開花結果。

聶耳當年也有自己對音樂的熱情和抱負。1959年的電影《聶耳》中,他曾經在音樂學院面試時有這樣的遭遇:

電影《聶耳》片段

聶耳:音樂是時代的產物,是社會的反映,是大眾的呼聲……

考官:哼,大眾?大眾懂得音樂麼?大眾懂得貝多芬麼?你這套謬論恐怕是從哪一本普羅藝術論上抄來的吧?

如今,黃屹不需要再面對這樣的刁難。他帶領昆明聶耳交響樂團舉辦音樂季,五年來已經有近百場音樂會。

黃屹:我們有責任也有使命把這些沒有聽過交響樂的人吸引到音樂廳來聽交響樂。我們不光要服務那些聽得懂的人,我們更多是要將聽不懂的人變成能夠聽得懂的人。昆明聶耳交響樂團是唯一一支以音樂家的名字命名的交響樂團,這給予了我們非常獨特的一個標簽。我們也給樂團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標準,那就是打造一支絕對職業化的、以民族民間交響事業發展為己任的交響樂團。

2019年,昆明聶耳交響樂團請作曲家鄒野把聶耳的作品改編成大型交響合唱《啟鳴之聲》。從《饑寒交迫歌》《碼頭工人歌》《畢業歌》《賣報歌》《鐵蹄下的歌女》,一直唱到《義勇軍進行曲》。聶耳在家鄉創作的《翠湖春曉》,還有來自雲南民間傳說的《阿詩瑪》,也都成為樂團傳承和創新的作品。

昆明聶耳交響樂團副團長柴沁園:越是演奏他的作品,越覺得聶耳的精神在鼓舞著我們,越是更能體會到他作品裏面的這種民族的氣勢。像進校園演出、社區演出、公益演出,我們的節目裏都有他的作品。

△昆明聶耳交響樂團在演奏《啟鳴之聲》。昆明聶耳交響樂團供圖

“我看到他流淚了,但他表面還在笑。”

昆明聶耳交響樂團每個月還有兩天在聶耳故居演出。故居所在的甬道街,現在作為昆明老街的一部分,是熱鬧的景點和休閑場所。六月初的周末下午,街邊有書畫交流和攝影展,小廣場上是文藝展演,再往前的抗戰勝利堂正在拍攝慶祝建黨百年的節目,列隊的人群在歌聲裏一起揚起手,無人機從空中飛過。

——這是18歲的革命者聶耳離開後就沒能再回來的故鄉。時隔90年,故居的展櫃裏有他拉過的小提琴的復制品。初戀女友袁春暉在一張和同學合影的黑白照片上。

青山:雲南有一種花叫緬桂花,我小時候就幾分錢,小女孩都願意買一朵,白線給纏著,很香,那時候沒有香水。聶耳去世的時候,在他的小提琴琴盒裏和日記本裏面全是緬桂花,幹癟的,夾著的。他和袁春暉見過多少次面,就有多少朵緬桂花,女孩會送給他。他就保留到他去世。

△電影《為國而歌》畫面,聶耳(王雷飾)和袁春暉(古力娜紮飾)。

緬桂花在上海又叫白蘭花。青山把這段故事拍進了他導演的電影《為國而歌》,獻給先輩聶耳。那個年代,離家後不再回來的革命青年成千上萬,作為他們中的一員,聶耳這個名字和音樂一起,流傳下來。

青山:有一年,那時候我爸爸還在世,和外公去西山掃墓,我9歲,印象特別深。拿了一個磚頭的錄音機,我外公就在聶耳墓上放著磁帶,啪地按下鍵,就出了一首小提琴曲,《夢幻曲》。我就問我的外公,為什麼每次來您要放這個?他說這首音樂就是我和聶耳訣別的音樂。聶耳當時沒滿19歲,在家裏吃完米線,大家歡聚完以後走的那一晚,拉的就是這首曲子。他說得很生動,他說我們所有人包括那時候聶耳的大姐還在,大家都在流淚,只有聶耳在笑。但是我的外公說,“我看到他流淚了,但他表面還在笑”。

△電影《為國而歌》宣傳海報

在新中國不同時期的經典電影、電視劇中,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共產黨員形象借助影像的傳播深入人心。他們與百年黨史的光輝歷程相照相應,也與真實的歷史人物相伴相生。影像裏的故事可歌可泣,銀幕外的細節卻可能鮮為人知。中國之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特別節目《影像中的黨史》,帶您透過這些永恒經典的藝術形象,從獨特視角,觸摸真實百年黨史。

監制:高巖

編審:郭靜 劉黎黎

采寫:白傑戈 李騰飛

制作:單丹丹

新媒體:娜孜葉

顧問: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徐鵬堂

影片來源:1905電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