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黃沙黃水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來源:鄭州廣電-鄭州廣播在線

揭秘紅色鄭州

百年風雨奮進,紅色薪火相傳。從馬克思主義在鄭州萌芽,到抗日烽火熊熊燃燒;從黎明前的黑暗,到新時代的曙光;從誕生“二七精神”的英雄城到崛起黃河岸邊的大都市……紅色基因,為古都鄭州烙下最深刻、最鮮明的印記。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鄭州廣播電視臺聯合中共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鄭州市檔案館、鄭州市地方史誌辦公室推出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揭秘紅色鄭州》,揭開塵封的記憶,為您講述紅色鄭州的故事。

花園口事件記事廣場鳥瞰

花園口北廣場

在中原腹地鄭州,有一條路叫花園路,花園路向北走到盡頭的黃河岸邊,叫“花園口”。花園口景區內,鳥語花香,遊人在此漫步休閑,這裏已經成為黃河岸邊的一處“大花園”。

傳說花園口歷史上有過花園,相傳明嘉靖年間,吏部尚書許贊在這裏修建了一座花園,終年盛開不謝,後來黃河泛濫把這座花園淹沒了,只留下了一個渡口,供南來北往的船只停靠,取名花園口。而“花園口”真正聞名於世,是因為一九三八年。

1938年黃河扒口處

提起花園口,映入腦海裏的黃河湧、大堤決、百姓離、草不生......這裏曾經給中國人留下了沈痛的回憶。

花園口記事廣場浮雕墻

1938年6月,為抗擊日本侵略者沿隴海鐵路和平漢鐵路的瘋狂進攻,國民政府下令扒開黃河大堤以水代兵,扒掘黃河大堤的地點原本是選在花園口以東的中牟縣趙口,但因趙口流沙太多,大堤沒能扒開,另選在了花園口。

國民黨軍隊在花園口扒掘情形

1938年6月9日,幾乎在中牟失守的同時,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的黃河堤壩被挖開,為了擴大扒口,國民黨軍隊奉命又用大炮轟炸,形成了6米多長的決口。

1938年6月國民黨軍隊在花園口炸決黃河大堤

當年6月10日起,上遊突降大雨,連日不止,黃河水位猛漲,河水洶湧澎湃,決口逐漸擴大,最後長達1460米,原先未能出水的趙口口門也於11日出水。滔滔黃河水一瀉千裏。

1938年花園口掘口後黃河泛區圖

洪水泛濫兩股,一股從花園口,沿尉氏、扶溝、西華、周口入潁河,由安徽正陽關入淮河。另一股從趙口,順渦河、太康、亳州由懷遠入淮河,最後兩股奪淮入海。

困在黃河中的日軍

花園口黃河大堤被扒開後,遲滯了日軍軍事調動和戰略物資的運輸。由於黃水阻隔日軍不得以退回到徐州,之後南下到蚌埠與在安徽合肥的其他日軍會合,改由長江北路和山路進攻武漢,為武漢保衛戰贏得了三個月的寶貴時間。

一千二百五十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但同時也造成了豫皖蘇三省四十四縣市被淹,一千兩百五十余萬人受災,三百九十一萬人流離失所,造成老百姓死亡八十九萬三千三百零三人。

蔣介石扒開花園口,造成黃河災害

“百裏不見炊煙起,唯有黃沙撲空城,無徑荒草狐兔跑,澤國蘆葦蛤蟆鳴”,是劫難後黃泛區的真實寫照。

鄭州火車站上的難民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決定在花園口堵口,引黃河回故道。1946年2月,黃河堵復工程局成立,3月開始了花園口的堵口工程。1947年3月15日,國民政府在花園口堵口合龍,黃河回歸故道。

1947年3月,花園口堵口工程即將合龍

惠金黃河河務局辦公室王玉接受記者采訪

花園口曾是黃河母親身上的一處傷疤,屢遭水患,終現安瀾。自1946年以來,包括花園口在內的下遊堤防工程先後經歷四次統一的加高培厚和標準化堤防建設,先後戰勝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大洪水12次,基本建成了“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防洪工程體系,下遊堤防全線達到防禦花園口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的設防標準。

花園險工118壩

將軍壩

幾十年滄桑巨變,今天的花園口已成為鄭州的後花園,黃河花園口景區悄悄形成,如今的“花園口”已經成為展示人民治黃成就的重要窗口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人們親近母親河的近郊觀光勝地。

花園口記事廣場鳥瞰

黃河花園口景區管理處處長劉祖亞

沿著花園口景區步行,黃河岸邊垂柳迎風擺動,花木蔥蘢。灘塗濕地水草豐茂,景色宜人。

黃河安瀾

天下平

憑欄遠望

春風拂面

大河奔流新時代

百舸爭流向遠方

記者:郭濤

編輯:梁景芝、劉榕

統籌:劉芳、梁艷

本文來自【鄭州廣電-鄭州廣播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