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護士給自己抽血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

來自上海市衛健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護士人數10.31萬人,醫護比1:1.25,千人口護士4.24。

護士隊伍是衛生健康戰線上的重要力量。1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采訪了這群“白衣天使”中的部分代表,他們中有“70後”援鄂歸來的男護士,有在基層醫院看護患者同時負責新冠疫苗接種的“80後”護士,還有在隔離點測溫同時支援海關開展核酸檢測的“90後”護士,在平凡的抗疫崗位上,他們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70後”ICU男護士:援鄂回來後,我加入了“護理預備隊”

2020年除夕夜,吳文三主動報名,成為了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隊員,他是隊伍裏年齡最大、經驗最豐富的男護士,入駐武漢金銀潭醫院ICU(重癥監護室)。

這名“70後”男護士出生在湖北,2005年成為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ICU護師,10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讓他擁有了豐富的CRRT(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ECMO(體外膜肺氧合)操作經驗。在其工作的重癥監護室裏,41名護士中僅有6名男護士。

“作為一名男護士,我們在體力以及操作方面較女性有一些優勢。”吳文三說。

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吳文三進入重癥監護室為新冠肺炎患者開展生命監護。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吳文三表示,當時高考時,護理是他的調劑專業。讀大學時對這個職業還很懵懂,但到了工作崗位上越發感受到了職業成就感,“在ICU裏,我們遇到的都是一些重癥患者,能看到這些患者平安健康,從這裏走出去,是我們最開心的事情。”

在ICU,他們每隔5天需要值一次夜班,從早上8點到第二天8點,“談不上辛苦,曾經有一名年輕的警察因車禍進ICU治療,經過近2個月的治療,最終被搶救回來了。他的母親很感激我們,一直與我們保持著聯系,這些來自患者家屬的感激,讓我看到了職業的價值所在。”吳文三回憶道。

吳文三(右一)指導年輕護士開展ECMO、CRRT等操作。

援鄂期間,吳文三寫了入黨申請書,並在金銀潭醫院火線入黨。今年3月,經過黨組織的考察和審批,他已經成為一名黨員,並且剛加入了上海市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護理預備隊”,成為了醫院護理人員在ECMO、CRRT方面的帶教老師。

“80後”後社區護士:最多一天為300多人接種新冠疫苗

出生於1989年的姚菁來自長寧區虹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她已經在此工作了13年。

平時,姚菁是家庭醫生團隊成員,團隊簽約2400多戶居民,除了幫居民做好慢病管理,她還身兼“數職”,定期上門服務家庭病床患者,幫他們換藥、量血壓、抽血等,還負責出院2周內的孕產婦及其新生兒健康管理。

姚菁是長寧區虹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護士。

去年年底,她又加入社區疫苗接種團隊,目前總共接種了3600多劑次,周末和節假日加班成為常態。

讓姚菁記憶深刻的是,在世貿商城專場,她一天接種了300多個人,“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馬不停蹄地為接種者服務,中間只花了15分鐘吃午飯和上廁所。”

她笑著說,那一天我們社區14個護士總共接種了3362劑次,“我到了家裏吃飯的時候才發現,兩只手一空下來,就有些不自覺地發抖,喉嚨也感覺到冒煙了。”

姚菁說,接種疫苗是一項需要時刻保持註意力的工作。接種時,她要時刻關註接種者的反應,還要認真核對接種信息,確保一人一碼可追溯,每一個環節都不容有誤。

“在接種前,我需要核對身份證、接種碼、知情同意書等,當我拿出註射劑時,需要掃碼錄入電腦系統,核對包裝上的追溯碼和電腦上顯示的接種信息,是否可以接種。每個盒子上我都要寫上對應的接種者名字,每隔10個人註射完畢後,我會在系統裏面再核對一次。”姚菁說。

姚菁同時承擔疫苗接種工作,最多一天為300多人接種疫苗。

在接種時,為了減輕患者焦慮和緊張,轉移他們的註意力,姚菁還會拿棉簽在患者的接種處輕輕地來回按摩,邊按摩邊叮囑患者接種的註意事項。接種完畢後,她會叮囑患者當天不建議洗澡,7天內不要飲酒以及海鮮、辛辣食物盡量不要吃,間隔3-8周再註射第二針等。

“在全民抗疫的大環境下,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我也應當義不容辭參與其中,我的家人,還有我3歲的孩子,也經常會在我回家時安慰我‘很辛苦’,這讓我感到很安慰,畢竟我舍小家為大家,我感到很自豪!”姚菁說。

“90後”隔離點護士:用愛在防護服上畫花

1996年出生的護士余珠,來自閔行區虹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已4年,目前是隔離點的一名護士。

“從去年5月開始至今,我已經在3個隔離點工作過,還去海關支援了核酸檢測。”余珠說,疫情以來感覺自己成長了許多。

起初在隔離點工作時,她感受到不少隔離人員有心理壓力,“他們與親人分離開,對這裏的環境很陌生,我就一直想著怎麼樣才能幫助他們減緩心理壓力。”

熱愛畫畫的余珠嘗試著利用自己的防護服做畫板,創作出一幅幅溫馨有趣的插畫。

來自閔行區虹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余珠在防護服上畫畫,希望能緩解隔離人員心理壓力。

“每天早上9點和晚上6點,我都會去幫助他們測量一次體溫,穿上厚厚的防護服,一直說話會很吃力。但當他們看到我的畫,臉上有了笑容,我就感到很開心。”她笑著說。

除了隔離點的工作,余珠還在2020年寒冬時節前往浦東機場,支援海關開展核酸檢測,在最低-8℃的采樣環境裏,她曾經凍到手指冰冷,仍然堅持完成機組人員的核酸檢測工作。

余珠前往浦東機場,支援海關開展機組人員的核酸檢測工作。

“那時候的自己,穿上了一層防護服,外面再套上了隔離衣,還需要戴上4層手套,每一道防護衣、面罩、眼罩之間的縫隙,都需要用膠帶紙粘住,保持密不透風。”余珠說。

在核酸檢測過程中,余珠每采3個人就要換一次手套,每采一個人就需要用免洗洗手液消毒,每隔3小時完成一輪采樣工作,檢測完畢後,還需要整理收拾醫療廢棄物等,保持環境的整潔幹凈。

她說:“盡管很苦很累,但感覺自己成為了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收獲了職業成就感,這是人生從未有過的一種體驗。”

責任編輯:高文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