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孕婦夢見兩頭白豬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我國作為養豬大國,2020年生豬產量為4113萬噸,占肉類食品的53.8%,可見國人對豬肉有多麼喜歡,不過2020年我國還進口了438萬噸豬肉,也是全球進口豬肉最多的國家,也就是說目前我國的豬肉產量依舊不夠國人食用的。其實正常年份,我國一年可消耗5500萬噸豬肉,只是受18年的非瘟影響,結果生豬存欄量大減。

不過相比非瘟給養豬行業帶來的沈重打擊,9成種豬從國外引進更讓人擔憂,毫不誇張的說,種豬已遭“卡脖子”風險,一旦國外不進口種豬,那我國連養豬都成了問題。作為一個有著9000年養豬史的中國,曾有著世界上種類最多的種豬,如今卻嚴重依賴進口,不得不說這是豬之殤。

杜洛克豬

01、大量引進國外種豬

我國的生豬養殖量占全球一半,食用量也占50%左右。2020年全球豬肉產量為9787.5萬噸,豬肉供應量為10910.1萬噸,我國生產4113萬噸豬肉,消耗了4551萬噸豬肉。而在2018年以前,我國的豬肉產量占比穩定在48%。

然而,從1994年到2007年,我國的本土種豬占有率從90%大降到2%,國外種豬已進入百姓的餐桌上,我國長時間依靠進口才能滿足生豬繁衍需要。2000年我國進口了2100頭種豬,不過2020年則是超出2萬頭。

想當初,新石器時代的中國遠古人,已經將野豬馴化為性格更溫順的家豬,並總結了家豬養殖技術,那個時候就懂得“選種+閹割”,從而選配更優質的豬源。

太湖豬--產仔最多

我國養豬的都是黑豬,其代表有寧鄉豬、榮昌豬、太湖豬、金華豬,它們全身被黑色毛發覆蓋,耳朵比較大,嘴巴短,臉上有橫行皺紋。

建國初期,因農業生產環境不太好,土壤比較貧瘠,農業技術不高,農作物產量比較低,人們看向了養豬行業,並選擇了中外雜種豬為種豬,例如吉林黑豬、上海白豬。

吉林黑豬

70年代起,為了滿足國內肉類食品的需要,我國從日本、匈牙利、美國等進口了一大批杜洛克種豬。之後,又將英國的約克夏豬、丹麥長白豬引入國內,這些種豬的廋肉率高,經濟效益高。

盡管本土豬的繁殖性能比較強,且性成熟期早,可很好的抗逆性,對環境適應性高,肉質也非常高,但飼養周期卻很長,往往一年才能出欄,養殖成本高,每漲1斤肉要損耗5斤飼料,經濟效益低。反而那些“洋三元”五個月就可出欄,生長速度快,飼料成本低,每漲1斤肉只損耗2-3斤飼料。

洋三元

且本土黑豬的瘦肉率才35%,遠小於洋三元75%的瘦肉率,因此更受市場喜歡,消費者也喜歡購買瘦肉率更高的豬肉,因此我國紛紛加大對“洋三元”的引進,很快國外種豬占據中國大多數市場,特別是大白豬、長白豬、杜洛克豬,這三個品種占有率高達90%。

02、本土種豬大量滅絕

全球的種豬品種有300多個,而光是中國就有125種,然而如今只有88個品種,也就是說37個本土種豬已滅絕,而剩下的88個品種處境也很危險,其中31種瀕臨滅絕。

就拿四川成華豬來說,它四肢比較短小,全身黑毛,肉質肥,吃起來松軟肥嫩,肉香味足,不過截止2013年只有100頭。看似脂肪率高,但脂肪高肉香味濃,口感更好。

如今的東坡肉再也吃不出過去的味道,原本這道名菜原料選自金華“兩頭烏”,但如今卻很難看到,市場多為洋豬肉。

03、打響“種豬”保衛戰

依賴進口的種豬,看似可以一勞永逸,但卻很容易被“卡脖子”,過去多年裏科研企業一直沒加大重視力度,也不願投入資金研發。然而,從國外購買一頭種豬並不便宜,隨便一頭都要2萬元以上,一年光是進口種豬和豬精液都要花費好幾億元。

進口的種豬一般只能管三年,3年後性能就會快速退化。然而我國卻一直重復“引種—退化—引種”,結果本土種豬業沒有太好的發展。

不過我國也重視起本土種豬的保護,截止2019年6月,建立了55個國家級保種場、7個保護區、1個家畜基因庫,使得那些本土種豬的形狀不改變,並註重和其他品種豬之間雜交,從而優化優良形狀。

其實國外的優良種豬,正是通過和我國本土種豬雜交育種而不斷培育出來的。例如80年代英美法日等國看向了中國梅山豬,並大量引入雜交育種,從而培養出新的品種。

因此官方應該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育種工作,培養中國特色的種豬,並將其推送到市場中,大家怎麼看?